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doc_第1页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doc_第2页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doc_第3页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doc_第4页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沂源四中教科研 2001年第1期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任 会 常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能够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和教改实践经验、体会撰写成文章,这是对自己教研成果的一种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现在想写文章的人不少,但真正动笔写的人却不多。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别人的文章也不过如此,可是,当自己提起笔时,总觉得无从着手”。我们也有不少的教师,是教学能手,教学得心应手,效果极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但是写起教学方面的文章来,却屡投不中,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受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制约;()对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自1989年以来,笔者曾先后在中国考试、物理通报、物理教学、中学物理、考试等23家报刊上发表教学文章200多篇。 其中有六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全文转载,另有60多篇文章被收入到该中心目录索引中。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做法,就论文写作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仅供参考。 一、选好题材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什么。 ”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近几年,笔者所接触的许多中学教师,他们在论文写作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选题。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找不出论文的题目。坦率地讲,论文选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而逐渐升华的过程。 这些年笔者所撰写的文章的选题,都是来自教学实践中,具体地说,来自以下几方面: 1.来自教学改革过程中 1992年9月,笔者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物理课, 当时学校有六个理科班,在淄博市举行的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时,物理成绩名列全市六名之后,针对现状,本人认真分析了这届学生的特点,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大胆提出了在这届高三学生中实行“分组”教学的改革设想,在争得了学校领导的同意后,我们就着手制定“分组教学”的计划,准备将这六个班的学生都分成、三组,排课时,三个班同时上物理课,把三个班的组学生都集中到一个教室,、组学生也分别各集中到同一个教室,三个物理教师同时给这三个班上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在新分的班当中差别不是很大,所以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也按照学生相应的基础(程度)选择教学的起点。对组学生按考本科要求教学,对组学生按考专科要求教学,对组学生降低教学起点,重点讲授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过一年的实验,效果令人比较满意,1993年高考揭晓后,物理高分人数全市第一,平均分全市第二。高考结束后,笔者认真总结了实行“分组”教学一年来的做法、体会和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撰写了“改革物理教学的尝试-实行物理分组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一文,发表在淄博教研1993年第3期上, 并向全市推广。后来,我们又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三个班同时分组,变成两个班同时分组、两科同时上课,并推广到全校四科。1994年,笔者又及时总结深化分组教学改革的经验体会,撰写了让学生参与教学初探一文,发表在中学物理1994年第4 期“教学改革”栏目中。 、来自“学生的提问”中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正确解答的前提下,也应从多侧面、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发现新知识或得到新的启发。1993年,笔者在辅导学生第一轮复习时,张兆录同学问过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问题,他说“任老师,这道题若用数学中的交弦定理来解很方便.”在他的启发下,使笔者考虑到利用交弦定理解决另一类“电磁感应”问题也很方便。于是以交弦定理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投寄到中学生数理化,很快就被发表了。 、来自近几年的高考题中 在送高三毕业班的这些年来,笔者都是对每年的高考题对照“考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一是指导自己的教学,二是总结积累资料,先后撰写了高考物理热点归类与训练、导电滑轨问题的变化分析、高考物理失误面面观等篇对复习应考有指导性意义的文章,分别发表在考试、试题研究、中学生理化报等报刊上。 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选题,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刚学写作的老师,有的急于求成,选取难度大的大选题,但资料不足 ,体会不深,步履维艰,勉强开个头,写了一阵子后,深入不下去了,只好半途而废。例如,1995年笔者想“就当前影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因素”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克服的方法,但是由于准备不足,实验、调查时间有限,材料很难搜集全面,写了一半就停止了,至今也未写出来。 二、树立观点 什么是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简言之,能有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论文。 例如:有关怎样组织学生自学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教学杂志上刊登了不少,但是实用性较强的文章确不多。笔者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今天与其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根据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六步自学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撰写的一文,发表在1997年第5期上。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审题又是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报刊上也刊登了不少。有的认为:“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步”,并提出了一些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而笔者的观点是,审题是解题成败的关键,解题始于审题,在解题的整个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审题,只有解题结束了审题再告结束。根据上述观点,本人撰写的一文,发表在杂志上。 好文章的核心在于有新的观点。新观点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反驳其它观点而建立。 三、写作技巧 尽管你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命题: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得好、命得巧,要引人注目,要吸引人,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题目虽然命得大,但内容却只是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例如:有位年轻教师写了篇800字的教学论文, 让笔者帮着修改一下。题目是课堂教学探索,且不论800 字的篇幅能否“探索”出个子丑寅卯,单论这“课堂教学”的题域就显得过大。因为,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可“探索”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围绕45分钟一节课可写一千篇论文,我们怎能在一篇文章内说清楚“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呢?解决的办法是,把题域缩小,使题目变得具体、实在。对于上例,可选择角度,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角度, 把题目逐渐缩小,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再缩小可为导语设计与学生学习兴趣。显然最后这个题目比前面的题目具体,目标集中、突出。这就容易组织材料,调动笔墨把事情讲深、讲透。 题目的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的标准, 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标准GB3179-82 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要想看内容的愿望。例如,高中物理下册第138页有一道习题:长5cm的导线在0.02T的匀强磁场中运动, 导线和它运动方向都与磁感线垂直,运动速度为0.1m/s,求感应电动势。本题中,虽然指出导线和它的运动速度的方向都与磁感线垂直,但并没有指明导线本身的指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这样,导线本身指向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或平行、或两者之间有一夹角。而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只按垂直一种情况解答的。所以笔者以题为“这样解答正确吗?”为题写了篇短文。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上。 、语言修辞及写作文体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之有理,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应采用科技文体写作,应注意以下十点: 、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这种术语,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例如:力学中的“运动”、电学中的“场”还有“微观”、“宏观”“物理过程”“现象”等等,都是具有专门性意义的用语,不论在哪一篇文章中都是不改变的。 、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例如,“我写了点儿东西”就要写成“我写了篇文章”;“我们来批析一下这道题”,要写成“我们来批改分析一下这道题”。“这头儿朝南”要写成“这端向南”等等。总之,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 、语言:理科文章,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而不要让人读着磕磕绊绊,韵律不畅,读者费劲且不舒服。 、语法、语句要完整,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造成意思不完整。 、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省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量避免。 、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画图时,要用炭素墨水画,线条粗细均匀。对图上所有的注字(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如图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抄写文稿要用300字或400字的稿纸,顺序是:题目、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姓名、正文、参考文献。抄写正文时,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大写字母每个占一格,小写字母每两个占一格,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占一格。插图占格一般竖着56行、横着1020个字。抄写正文时,字迹要工整、不要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要连笔。 、对一些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文章,应将文章的题目和关键词、作者姓名译成英文,附在文章的后面。 、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为了说明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明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四、几点体会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坐下来搞研究、写文章,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人才搞那一套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当,至少是有一定的片面性。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教研、教改成果,对日常的教学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又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要善于积累资料 搞教学研究,撰写教研文章,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这几年所有的物理教学杂志笔者都订着,共十几种。每一期杂志到手,先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按:力、热、电、光、原五大块知识,再详细分成:解题技巧类、教学改革类、教案实录类、教育理论探索类、迎考复习类、高考试题评析类等。填写在目录索引中,以备在教学备课时查找方便。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备课前,笔者首先按目录查找资料,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认真的进行整理,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在教1993届高三毕业班第一轮复习时,为提高复习质量和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仔细研究平时积累的资料,花费较多的精力认真设计每一节课,使许多复习课从某一新的角度加以展开,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象上新课一样。如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时,由于波的图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历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每年都有波的题目。而多数学生对波动图象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波动图象问题的分类复习教案,分为: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与波上质点的振动方向问题;已知波的图象求波速问题;作某一时刻波形图的问题;由波的图象求路程、位移和波长的问题;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相联系的波动问题等五大部分,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导析,并指出未来高考可能考查的方面,学生普遍反映复习效果很好。用后,本人又将这部分内容修改,压缩成五千多字,投寄出去,被数理化学习杂志原文刊登。 2.作好随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都是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都作一简单的小结,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的记录下来,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会这样:写几篇文章,投寄出去,若不见发表,也就不愿意再写下去了。恰恰相反,文章发表不了,这说明,还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更需要我们再去认真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撰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