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doc_第1页
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doc_第2页
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doc_第3页
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doc_第4页
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煤田地质构造复杂,部分资源量不明,加之长期以来,各方面对煤炭资源勘探投入不足,煤矿建设滞后,矿井规模小,产能低下,长此以往,将难以支撑本县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减少地质破坏和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办矿水平,促进煤矿企业技术改造和煤矿规模生产;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通过资源整合将提高煤炭作为重要能源和原料的保障水平,促进煤炭行业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对本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特制定本方案。编制总体方案的主要依据:(一)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三)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四)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116号);(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2605号);(六)武平县煤炭联合改造矿区开发总体规划(武平县人民政府2005.5);除以上依据外,本总体方案与国家有关行业规划、法规和武平县相关规划相衔接。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煤炭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指导思想(一)煤炭资源整合是合法矿井之间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二)煤炭资源整合是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三)煤炭资源整合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全县煤炭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四)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我县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二、煤炭资源整合目标(一)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减少矿井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经整合后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或超过6万吨/年,保留12处开采极薄煤层的矿井不低于3万吨/年。(四)合理开发和保护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整合符合已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回采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三、煤炭资源整合基本原则(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二)坚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原则。(三)坚持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四)坚持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有偿重组的原则。以规模大,技术、管理和装备水平高的矿井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井。(五)坚持一个法人主体的原则。对于整合矿井完成股份制改造,实行一个经济实体。整合后形成的矿井实现一套生产系统(运输方式采用轨道矿车)。对于个别矿井因地质构造影响,资源条件较差,其矿井整合方案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前提下,谨慎增加井口,增加采区(或系统)。整合后矿井井口工业广场按规定设置值班室、消防器材库、矿灯房、澡堂等设施,且建筑结构,面积符合规定要求,主要通风机房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六)坚持依法办矿的原则。对实施整合的矿井,严格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矿井依法取得(变更)采矿权,履行煤矿建设项目相关核准手续和“三同时”审核批准程序。(七)整合后形成的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资源条件(储量)与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相匹配。第二节 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和期限一、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一)合法的生产矿井与2005年关闭矿井之间的整合。1、武平县兴联煤炭有限公司兴联煤矿为主整合。2005年底已关闭的武平县广发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双杨煤矿。(二)合法的生产矿井与在建矿井之间的整合。1、武平县兴发煤矿有限公司兴发煤矿为主整合。龙岩市恒鑫矿业公司武平县猪麻山煤矿。(三)采矿权区与关闭矿井之间的整合。1、畚箕窝采矿权区为主整合2005年底已关闭的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二、煤炭资源整合的期限1、采矿许可证扩证变更期限:2006年12月2007年3月完成采矿许可证变更等相关手续;2、矿井整合方案编制、立项审批及委托设计期限:2006年12月2007年3月完成各矿井整合方案编制、立项审批及委托设计工作;3、资源整合矿井施工及竣工验收期限2007年4月2007年12月底资源整合矿井组织施工,并完成竣工验收。4资源整合矿井经济实体的整合期限:2007年3月前资源整合矿井全部完成经济实体的整合工作。第二章 矿区总体情况第一节 概况一、自然地理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东邻福建省上杭县,西接江西寻鸟、会昌县、南连广东蕉岭、平远县、北靠福建省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161211615,北纬24542459。全县面积2630平方公里,辖有17年行政乡(镇)。县城位于境内平川镇,隶属龙岩市管辖。境内最高山峰为梁野山主峰,海拔1538.4米,地处中南亚热带过度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4,年降雨量1737毫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二、交通情况武平县交通方便,行车4小时之内可抵厦门,穿境而过的“永武”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国道205线及省道306线纵贯境内,全面实施了省道和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初步实现村村通公路,并与矿区简易公路相连接,矿区交通方便。三、供电情况本县各产煤乡镇均建立了与省电网联网的变电所,煤矿用电电源、主回路引自岩前、十方两乡镇变电所10KV供电线路,以LGJ50型钢芯铝铰线架空敷设至矿井口、地面变电室,采用室外构架式。本县电网已与省电网并网。因此,各矿井的供电电源可靠性较高。目前,矿井第二回路电源只有武平县宁洋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已具备;其余各矿均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在主回路电源发生故障时,为井下的提升、排水、通风设备提供备用电源。第二节 区内煤炭资源勘查状况一、地质工作程度本次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开采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田螺湖井这2个井田的煤炭资源。各井田资源勘查情况如下:1、1958年福建省地质局五大队503分队对宁洋矿区做了地质踏勘工作。2、1971年福建省区测队作过1:20万上杭幅区域地质测量,初步圈定了二叠系煤分布范围。3、1983年9月1985年12月省196煤田地质队对武平县宁洋矿区南部开展找煤工作、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18km2,槽探工程35039m3,进行了小煤窑调查,提交了福建省武平县宁洋矿区南部找煤小结,圈定D级储量2043.73万吨。4、1991年,龙岩地区煤炭学会和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对田螺湖井田内的小煤窑进行地质调查,提交了福建省武平县宁洋矿区田螺湖井找煤地质报告5、1993年12月,福建省第三次煤田预测报告,对宁洋矿区南部,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22号煤层作了预测。预测面积18km2,预测资源量为3348万吨。6、1993年7月1994年5月,龙岩地区煤炭学会和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对青山子井田内的小煤窖进行地质调查,提交了福建省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找煤地质报告。二、区域构造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闽西南沉降带西侧,即清流罗口梅县的次级拗陷带内的一个独立单元。是华南加里车运动奠定的均造格架发育起来的一个完美的十方弧形量状构造带。整个宁洋矿区总体为一复式向斜,向斜轴向北东北北西,其核部为大面积翠屏山组地层所覆盖,两翼为童子岩组、文笔山组、栖霞组等地层,区内次级褶曲较发育,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北东向的走向断层为主,构造复杂。三、区域地层武平县宁洋矿区属闽西南拗陷的西部条带,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中晚泥盆系,下二叠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二叠统翠屏山组、大隆组、下三叠统溪口组、上三叠纪下侏罗地层。四、含煤地层县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1t)和上二叠统翠屏山组(p2cp),主要含煤在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和翠屏山组第四段(p2cp4)地层。县境内煤矿所开采的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和翠屏山第四段的煤层,其中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中的20、21、22号等煤层,翠屏山组0、4、6、8号等煤层。童子岩组地层总厚度375米、翠屏山组地层总厚度625661米。(一)童子岩组(p1t)1、童子岩组一段(厚193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上部夹12层薄层砂岩,水平层理发育,中、下部含菱铁质结核,产蜒、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底部为厚21.4米的细砂岩夹粉砂岩,含丰富云母片及岩屑,谓之“标一”与下伏文笔山组整合接触。2、童子岩组二段(厚124m)上部以粉砂岩为主,夹有细砂岩及钙质粉砂岩组成,水平层理发育,普通含菱铁质结核,动物化石以海百合基、腕足、虫迹为主。中部由粉砂岩夹3层钙质砂岩、细砂岩组成,所含动物化石种类繁多,有双园海百合基、蜓、戟贝及瓣鳃等。下部为一套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常见有腕足类、蜒、珊瑚、头足类动物化石。底部标二,由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组成,厚10m左右,硅质胶结,层面分布“油毛毯”状白云母片。偶见腕足类动物化石。3、童子岩组三段(厚58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夹有细粉砂砂岩、煤层和煤线组成,水平层理发育,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有大羽羊齿、栉羊齿、蕉羊齿,瓣轮叶等。含煤78层,其中22号为较稳定可采煤层,21、20号为局部可采煤层。底部标二,以硅质胶结的中厚层状细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含煤线35层二、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2 cp):厚度625661米。也是本区的主要含量煤岩系。共分四个段。含量可采煤层(0号煤)一层,局部可采煤层4、6、8号煤层。0号煤位于翠屏山组第四段的顶部。煤层1.06米。本组底界为厚度5.20米浅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其底部合次棱角状遂石、石英、流纹岩砾。五、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武平县境内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十方、岩前两镇。全县含煤地层面积约41.8平方公里,本次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开采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和田螺湖井田的煤炭资源。我县煤矿开采所属井田大多构造复杂,断层、褶皱较发育,构造类别为三类,即复杂构造;开采的煤层均属较稳定可采和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稳定性属二型。由于成煤条件差异和后期构造影响,造成煤层厚度分布不均匀。几十年来,我县乡镇煤矿开采的煤层厚度最小0.50m、最大1.50m,开采平均厚度在0.90m(褶皱造成局部煤层增厚除外)。为此,我县煤矿开采的煤层属薄极薄煤层。第三节 煤炭资源整合矿井水患排查情况一、20022005年煤矿水害事故统计根据建档资料,武平县乡镇煤矿20022005年期间发生一起透水事故。2004年11月武平县青山子联办矿桐心井透水死亡1人;二、水患排查情况根据以往提交的各种地质报告和我县煤炭资源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及矿井分布状况,我县各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存在的主要水害隐患为各井田上部老窑和采空区积水,经过近几年的煤矿整治,我县各矿井均已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配备了探放水设备,坚决做到有疑先停、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雨季前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地面进行巡查防止地面凹陷造成渗水威胁,确保安全生产。第三章 矿井整合方案第一节 煤炭资源整合前矿井情况一、整合前矿井概况武平县各煤矿经过近几年的整改,尤其是经过2005年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井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巷道断面刷大,高度宽度达标,完善了双风机、双电源(或备用电源)及井下消防喷雾洒水装置,配置了瓦斯断电仪、煤电钻综保探放水设备等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本次参与资源整合的矿井共6处,其中“六证”齐全矿井2处,关闭矿井2处,在建矿井1处,具备采矿权区1处。各矿井具体情况见附表2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前矿井基本情况表二、整合前矿井基本情况1、武平县兴联煤炭有限公司兴联煤矿:为“六证”齐全矿井,开采下二叠纪童子岩组三段20#、21#、22#煤层、其中20#、21#煤层属较不稳定煤层,22#属较稳定煤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型、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现主平硐标高+435,风井标高+483,矿井只有一个采区,现生产区段为+410水平,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截止2005年底,矿井保有储量85.3万吨,其中(122b)64.1万吨,(333)21.2万吨(龙煤管储2006035号),矿井处在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2、武平县广发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双杨煤矿:开采下二叠纪童子岩组三段21#、22#煤层,其中21#煤层属较不稳定煤层、22#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型,平硐开拓,主井标高+439,风井标高+472,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矿井保有储量(122b)13.8万吨,2005年因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关闭。以上两处矿井为相邻关系,同属于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设施,供电设施的整合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3、武平县兴发煤矿有限公司兴发煤矿:为“六证”齐全矿井,开采下二叠纪童子岩组三段20#、21#、22#煤层,三层煤均为较稳定煤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为简单型,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井标高+265、风井标高+294,现生产水平为+200水平,只设一采区,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走向短壁后式采煤法,截止2005年底,矿井保有资源量82.7万吨,其中(122b)75.3万吨、(333)7.4万吨(龙煤管储200634号)矿井处在武平县宁洋矿区田螺湖井田。4、龙岩市恒鑫矿业公司武平县猪麻山煤矿,已经省经贸委批准立项的新建矿井,但安全设施尚未获福建煤监局批准,2003年经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勘探,获得C+D级储量255.9万吨(闽国土资储审2004113号,现正在向福建煤监局申报“三同时”审批程序。以上两处矿井为相邻关系,同属于武平宁洋矿区田螺湖井田,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设施、供电设施的整合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5、畚箕窝采矿权区:已由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地质勘查,提交了福建省武平县三浦石矿区煤矿详查地质报告经省国土资源厅储量评估中心评估资源储量为(332+333)227.8万吨,现已取得采矿权。6、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开采下二叠纪童子岩组三段21#、22#煤层,其中21#煤层属较不稳定煤层,22#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型,平硐开拓、主井标高+286、风井标高+343,矿井保有储量为33.72万吨,2005年因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关闭。以上两处矿区,都处于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两处为相邻关系,属同一业主,使用已关闭矿井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设施、供电设施的整合改造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节 煤炭资源整合规划一、整合规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武平县乡镇煤矿各矿井布局的实际情况,拟资源整合后的矿井3处,具体规划如下:(一)合法矿井与2005年关闭矿井整合1处,整合后矿井拟定名称及其矿井组成:1、武平县永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采矿权人):以武平县兴联煤炭有限公司兴联煤矿为主体整合武平县广发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双杨煤矿资源,该两对矿井属相邻矿井,整合后为同一本采矿许可证。(二)合法矿井与在建矿井整合1外,整合后矿井拟定名称及其矿井组成:1、武平县恒兴煤业公司(采矿权人):以武平县兴发煤矿有限公司兴发煤矿为主体整合龙岩市恒鑫矿业公司武平县猪麻山煤矿资源,该两对矿井属相邻矿井,整合后为同一本采矿许可证。(三)采矿权区与关闭矿井整合1处,整合后矿井拟定各称及其矿井组成:1、福建龙岩博文煤炭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采矿权人):以畚箕窝采矿权区为主体整合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资源,该两处属相邻域,且属同一业主,整合后为同一本采矿许可证。二、矿井整合方案(一)合法矿井与2005关闭矿井之间的整合1、武平县永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以武平县兴联煤炭有限公司兴联煤矿(X130906004G1)为主体整合2005年底已关闭的武平县广发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双杨煤矿资源。被整合的武平县广发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双杨煤矿:处于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褶曲、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主要开采21#、22#煤层。该组煤层赋存在p1t3地层中,煤层厚度0.21.40m,平均1.00m,属较稳定至较不稳定可采薄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截止2004年底矿井保有资源量(122b)13.8万吨,2005年因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关闭。武平县兴联煤炭有限公司兴联煤矿各类管理人员配备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资源较丰富。与双杨煤矿整合后的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轻轨矿车运输;保有资源储量99.1成万吨,其中(122b)77.9万吨,(333)21.2万吨,预可采储量639万吨。矿井生产规模拟定6万吨/年,储量备用取1.5,服务年限7.1年,资源整合后为一个经济实体。整合后矿井规模及服务年限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的规定。(二)合法矿井与在建矿井之间的整合。1、武平县恒兴煤业公司:以武平县兴发煤矿有限公司兴发煤矿(X130906003G1)为主体整合龙岩市恒鑫矿业公司武平县猪麻山煤矿资源。被整合的龙岩市恒鑫矿业公司武平县猪麻山煤矿,处于武平县宁洋矿区田螺湖井田,已经省经贸委批准立项的新建矿井,2003年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勘探,可采煤层21、22号煤层,赋存于p1t3地层,煤层厚度0.11.60m,平均厚度1.04m,获得(122b+333)级储量255.9万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武平县兴发煤矿有限公司兴发煤矿各类管理人员配备较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管理较规范,煤炭资源较丰富,与猪麻山煤矿整合后的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明斜井,轻轨矿车运输;保有资源量338.6万吨,其中(122b)203.3万吨、(333)135.3万吨,预可采储量195.8万吨,矿井生产规模拟定9万吨/年,储量备用系数取1.3,矿井服务年限16.7年,资源整合后为一个经济实体。整合后矿井规模及服务年限符合生产能力核定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的规定。(三)采矿权区与关闭矿井之间的整合。1、福建龙岩博文煤炭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以畚箕窝采矿权区为主体整合2005年关闭的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资源。被整合的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处于武平县宁洋矿区青山子井田,褶曲、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主要开采21#、22#煤层。该组煤层赋存在p1t3地层中,煤层厚度0.21.50m、平均1.01m,属较稳定至不稳定可采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简单。矿井保有储量(122b)为33.72万吨,2005年因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关闭。畚箕窝采矿权区,已由福建121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地质勘查,提交了福建省武平县三浦石矿区煤矿详查地质报告,经省国土资源厅含量评估中心评估资源量为(332+333)227. 8万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取得采矿权,与武平县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整合后的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轻轨矿车运输,保有资源量261.52万吨,预可采储量145.4万吨。矿井生产规模拟定6万吨/年,储量备用系数取1.3,服务处限为18.6年,其采矿权区与顺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同属同一经济实体。整合后矿井规模及服务年限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的规定。第三节 供电一、目前供用电现状1、生产矿井电源:武平县各乡镇煤矿目前用电电源,主回路均T接于本县域与省电网联网的10KV供电线路。以LGJ50型钢芯铝绞线架空敷设至矿井。地面变电所采用室外构架式。本县电网已与省电网并网。因此,各矿井供电电源可靠性较强。目前,矿井第二回路电源只有武平县宁洋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已架设来自县域内电邮网,其余各矿均采用小型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在电源主回路发生故障停电时,为井下的提升、排水、通风设备提供备用电源。2、矿井用电负荷;主要负荷为提升绞车、主扇通风机、排水水泵、空气压缩机以及矿井工作面所使用的采掘设备。二、整合矿井供电二回路改造方案目前矿井主回路供电电源T接于本县域内10KV供电线路中,基本能够满足各矿井的用电需求。但第二回路大部分均采用小型自备电柴油机发电机组,供电可靠性差,不能满足用电负荷要求和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煤炭资源整合的有关规定要求,年产6万吨以上的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为保证整合矿井的安全生产,结合各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资源整合矿井供二回路改造方案。1、武平县永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第二回路改造方案:整合矿井拟从武平县中赤乡变电所引用。2、武平县恒兴煤业公司第二回路改造方案:整合后矿井拟从武平县十方镇变电站引用。3、福建龙岩博文煤炭有限公司三浦石煤矿第二回路改造方案:整合后矿井拟从武平县中赤乡变电所引用。第四章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防治措施及环保要求一、矿山生态环境卫生现状区域生态环境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东临上杭,西接江西寻乌、会昌县,南连广东蕉岭、平远,北靠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武平县地貌丘陵多,盆谷、平原少,山峦蜿蜒,高峰峻立,沟涧密布,山地和丘陵地占总面积85%,境内最高山峰为梁野山主峰,海拔1538.4米,境内属汀江和广东梅江流域,有与流桃溪河、中山河、平川河等大小河流200多米。全年气候属中亚热带,年均气温19.4,年降雨量为1737毫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低山的风化壳较深,土壤砂性强,土层深厚,水湿条件优越,植被发育好,森林茂密。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武平县环保局对全县9家煤矿生产企业开发建设环境影响监测报告表明,各煤矿均建立了中和沉淀池,采矿废水经中和沉淀后达标排放,COD、硫化物、SS及PH值无超标;均建立了拦矸坝和矸石堆放场,煤矸石全部堆放于拦矸坝和矸石堆放场内;按规定缴纳生态保护费;有计划地对已采区和矸石堆场分期按规定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进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执行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和环评监测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县、实行县长环境目标责任制、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公众参与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二、矿山生态环境防治措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遵循“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树立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防治工作,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住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环保型煤矿企业。矿山生态保护遵循以人为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煤炭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重点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资源整合煤矿符合煤炭矿山建设准入条件,其设计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并按规定报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煤炭资源整合矿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所确定的生态环境防治工程与煤矿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矿山环保要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现有和闭坑矿井实行分类管理,对参与整合的矿井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复垦指标,由采矿权人负责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并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已关闭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机制,尽可能恢复山川原貌。鼓励煤炭脱硫、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新工艺、新科技的运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第二节 地质灾害及防治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滑坡是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灾种,危害和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崩塌次之。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除地质环境外,与人类工程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程地质灾害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引发的滑坡、崩塌、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问题将越来越多。煤炭矿山开采要防止高陡临空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形成的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闭坑矿井要复垦还绿,根据武平县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科学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使已有和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得到治理;规范各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基本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建立起规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速报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目标,建立武平县煤炭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坚持以下6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2、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建设项目工程必须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列入总体设计和工程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3、对以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的建设用地实行规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4、健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完善企业防灾预案、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并组织实施。5、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防治基本知识,增强煤矿整体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6、实施煤炭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查明全县整合矿井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分类实施治理,加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矿山进行综合治理。7、加强煤矿规范性开采的监管,同时做好开采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将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闭坑矿山必须复垦还绿。8、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与政府信息中心、防汛指挥部等信息平台接轨,互通信息,识别灾情,必要时采取紧急避险措施。9、对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内禁止煤矿资源开采活动。第五章 煤炭资源整合措施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116号)文件精神,为确保整合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整合措施:一、组织领导武平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由县人民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