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享百校千师教育资源 助推教育信息化潮流第九课 保护自我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u 学习目标1.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u 学习重难点 重点:怎样辨别身边的侵害。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辨别身边的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二、知识概览图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种种侵害身边的保护保护自我各方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迅速准确判断是关键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保护自己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女生要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新课导引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43岁的农民骆淑平,因对8岁的儿子王闯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说谎之事不满,遂持木把笤帚对王闯进行殴打。王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反抗,也不躲避,任母亲毒打,造成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 北京一家医院提供的消息说:一个5岁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学弹钢琴,如不弹够父母规定的时间便被呵斥或打骂,她却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任由父母打骂。她的父母还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一天,孩子弹钢琴时突然全身不停地抽动,破口大骂,眼鼻错位,被医生诊断为脑神经介质发生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压力过大所致。从此,孩子一见钢琴就犯病,家长只好将钢琴卖掉。 在国人心中,“不打不成才”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专家说,由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自护观念在心里也没有树立起来,暴力侵犯儿童案件不在少数。因此,一些专家、教授、医师向全社会的所有家庭呼吁:住手!再也不要打孩子。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将束缚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而暴打孩子将折断孩子的翅膀。呼吁全社会每个家庭都给孩子一双真正自由飞翔的翅膀。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你知道在受到侵害时,怎样保护自己吗?四、教材精华第1框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一)知识链接1.青少年受侵害的四种常见的来源,即意外伤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责任。青少年还要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教材第91页 (1)周欣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侵害? (2)小创受到的侵害来自哪方面? (3)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上图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图见教材) (5)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6)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侵害? 点拨:本探究活动通过问题探究,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可能受到侵害的状况和来源,较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表现,在增长经验的同时,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探究二】教材第92页 (1)杜娟受到的侵害来自 。 (2)她采取的行动是 。 (3)她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保护? 点拨:本探究活动让我们明白,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管来自哪一方面,青少年都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即敢于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寻找借助身边的力量,比如:老师、家长或社会有关部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第2框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一)知识链接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女生要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女学生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3.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4.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互动探究【探究一】教材第93页 (1)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李明不加思考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他 。 (3)小燕家被盗是因为 。 (4)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点拨:本探究活动通过两个事例的设置,告诉我们,一方面,平时要提高警惕,警惕、防范来自外界的各种侵害,考查我们的警惕性;另一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探究二】教材第94页 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并说出你设定这个结局的理由。 点拨:本探究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起女同学的高度重视,让女同学明白,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探究三】教材第95页 (1)小吴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使自己和同学免遭不健康读物的侵害? (2)通过阅读自我保护的有关书籍,或向老师、家长请教,或上网查一查,了解同龄人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小任与歹徒搏斗的行为说明他 。 (4)对于这样的结果,你的思考和建议是 。 点拨:本探究活动通过小吴和小任对不法侵害所采取的不同行动与结果事例的对比分析,帮助我们理解面对不法侵害,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并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是非常可贵的,但要注意一些斗争的方式、方法,在自身得到保护即保全自己的前提下,与不法侵害展开斗争。 【探究四】教材第96页 (1)画中的同学遇到了哪些险情?你为他们脱离危险想到了哪些好的办法?(画见教材) (2)在我们周围还可能有哪些险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点拨:本探究活动引导我们在应对意外自然险情和人为伤害时,学会保持冷静,有策略地对待不同的险境。应付各种险境,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有效保护自己,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探究五】教材第97页 (1)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点拨: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被侵犯,法律给未成年人一个公正评判的结果事例,说明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从而鼓励青少年要以法律为依据,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害羞、怕打击报复等心理,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五、课堂检测1.(河南中考)某校一景:铃声未响,校门口已经挤满了小摊贩。各种油炸食品、“风味小吃”比比皆是,这些食品的卫生质量令人忧虑。在校门口出售这些小食品( ) A方便了学生的生活需求 B. 能够使摊主尽早脱贫致富 C. 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D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2.(济宁中考)某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家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她)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 生活经验不足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A B C D 3.关注校园安全 材料一 2009年11月5日,台湾南投发生里氏规模6级地震,致使81所学校受损;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导致太子港、西部省和南部省5 000所至8 000所学校受损,180万当地中小学生无法上课。大地震后,全社会应该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学校的教学楼应该成为防震能力最强的建筑,不管是什么自然灾害,学校都应该成为当地最好的避难所和救难所。 材料二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2)在应对身边的侵害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4.(广东汕尾中考)李某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女网友,两人相约在郊区见面。“诱惑”见到李某后谎称有点小事要办,随即离开。这时,一持刀大汉出现在李某面前并抢走李某身上的所有财物。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与陌生人见面,最好带上防身的刀具或电棍之类的东西 与陌生人见面,最好带上几位能打架的朋友 青少年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A B C. D5.(福建泉州中考)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 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 A B C D 6.一位女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同班几个女生拳打脚踢,继而又被拽进女厕所“教训”了近2小时,被打了几十个耳光,还磕了好几个头。这份屈辱如今深深地烙在她的心头,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她一直在说:“我不想读书了,再也不上学了。”这位女同学不想上学了,说明( ) 她不够警惕 她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她意志不够坚强 她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B C. D 7.欣赏漫画挡箭牌,回答下列问题。 (1)此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对漫画中妈妈和孩子的做法分别加以评析。 8观察下面的漫画,评析三幅漫画中的行为。六、学以致用1.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材料一 小刚听到有人敲自己家的门,隔着防盗门看见一个陌生的男人焦急地对小刚说:“哎呀,小同学,我是这家的同事。”说着指着对面的门,“来给他家送东西。他家没有人,我还有急事马上走,能不能把东西先放在你家,等他家有人回来,转交给他们?”小刚心想都是邻居,放在我家也行,刚要开门,忽然灵机一动,忙问道:“你认识他们家人吗?”“认识,认识。”“那他家人叫什么,在哪儿上班?”那个陌生人一愣,皱着眉,忙笑着说:“是别人叫我把东西送来的,我也是顺路帮忙。”“你不是说你们是同事吗?”“是呀是呀。”“对不起,这个忙我不能帮。”说完小刚把门关好,并守在电话机旁,他想好了,一旦坏人砸门而入,他就打“110”报警。 材料二 一天,少女小兰(化名)独自一人到村子附近的桑树地里摘桑葚时,碰到一名20岁左右的男青年。该青年看四周无人,凶相毕露,冲上前来掐住小兰的脖子将小兰摁倒在路边的沟里,准备施暴。小兰很快就从惊吓中清醒过来,根据平日里学的有关知识,她假装同意,并以人多容易让人看见为由,引诱该青年到自己亲戚家西山墙边的柴火垛。当两个人走到柴火垛时,小兰乘歹徒不备,大声叫喊抓坏蛋,并死死咬住歹徒的右胳膊,亲戚听到叫喊后迅速跑出来,合力将歹徒抓获,并将其扭送到派出所。 材料三 据某报报道,江苏省南京市某中学学生王玲(化名),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两个不良青年抢她的自行车。王玲心想:自己不是他俩的对手。便显示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对他们说:“你们把自行车推走吧,我们交个朋友,反正家里还有一辆。如果你们能够帮我一个忙,我将重重感谢。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经常欺负我,我打不过他,如果你们能够帮我出口气,教训教训他,我将重谢!”两个青年信以为真,竟然将自己的QQ号告诉了王玲同学,以便随时联系。王玲同学回家后立即报案,公安人员根据王玲提供的QQ号,很快抓获了这个以中学生为抢劫对象的犯罪团伙。 问题: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2.学雷锋也要谨防陷阱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西安市某大学女学生郑丽(化名)刚刚走出校门,就遇到了一个学生模样的男青年向她求助。男青年自称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来到西安旅游,不小心把装有银行卡和身份证的钱包丢失了,想借郑丽同学的手机打一个电话回家,郑丽爽快地把手机交给了他。这位青年打了一会儿电话后对郑丽说:“我妈妈说把钱给我打过来,我没有银行卡,请你帮个忙让她把钱打到你银行卡上吧,请你和我妈妈说两句话好吗?”郑丽拿起电话一听,电话里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并请郑丽务必帮她的儿子渡过难关,过几天她将当面感谢,郑丽答应了她的请求。这位青年首先向她借了200元钱在旅馆住下来,第二天,这位青年又让郑丽陪他去逛公园,回来后一起吃午饭,可是第三天后,这个青年突然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郑丽感到奇怪,她赶紧到银行里去查找自己银行卡上的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已经被调包,卡上的2 000多元钱已经被全部取走。郑丽赶紧报了案,公安机关根据郑丽提供的一系列线索,终于破获了一个专门以大学生为诈骗对象的犯罪团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材料中的郑丽有哪些行为是不妥当的,试列出三项。 (2)从郑丽的遭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当前,侵害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相信你是一位警惕性很高的中学生,请你就女同学如何保护好自己作一个温馨的提示。 七、学后反思我小结:参考答案:四、教材精华第1框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探究一】答案:(1)周欣受到了来自意外事故的侵害。(2)小创受到的侵害来自家庭方面。 (3)在一些家庭中,家长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导致孩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4)上图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学校、社会方面。(5)这些侵害严重侵犯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但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身体伤害,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6)还存在着自然灾害(如突发的洪水、地震)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犯罪行为)。【探究二】答案:(1)杜娟受到的侵害来自家庭。(2)她采取的行动是维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利。(3)她得到了学校的保护和老师的帮助。第2框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探究一】答案:(提示)(1)身份证是我国公民代表其合法身份的唯一证件,与公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保护身份证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表现。身份证,顾名思义,是“身份的证明”。这普通的小卡片,意义却不小:第一,它表明一个人是中国公民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二,有了它,就有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就可以进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同时有了一个公民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义务。今天,身份证的作用日趋增多。一个公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金融生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居民身份证,如选民登记、买商品房、买汽车、享受银行服务、纳税、购买股票、住宿登记、乘飞机登记等。(2)说明他没有警惕性、防范意识差。(3)小燕家被盗是因为她警惕性差,在不了解网友小Q的真实信息的情况下便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真实信息告知对方,她没有保护自己的真实信息。(4)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护自己的真实信息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记住“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实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不要随意在网上输入或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学校名称等信息。若有疑惑,应主动询问父母。 不要轻易将各种密码告诉任何人。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结识的任何人。因为在网上冒充其他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个自称是12岁小女孩的人,“她”可能是个40岁的男人。 网上交友要谨慎。与网友约会,更要提高警惕。没有父母的同意应该拒绝,如非见面不可,最好去人多的地方或请父母一同前往。 对谈话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以沉默的方式对待。 家长和孩子一起商定每天上网的具体时间、上网时间长短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站。 不接触不适当的内容诸如色情、暴力、邪教或者怂恿进行非法活动等不适当的内容。【探究二】答案:(示例)车一直开出了城,来到了田野上,男青年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一把刀子抵在了小佟的胸前。小佟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人烟稀少,于是,她判断不能硬拼,必须把他引到人多的地方才可以脱身。经过权衡利弊得失后,她假装顺从,对绑匪说:“我家很有钱,只要你不伤害我,可以给你很多钱。”后来这个坏人把小佟带到火车上,准备把她卖到外地。她果断地向车上的列车员求救,终于获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小佟暂时妥协,假装顺从,可以使犯罪分子放松对她的看管,同时她保持镇静,可以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揣测他的意图,为下一步的巧妙周旋创造条件。当来到火车上后,人比较多,小佟可以故意制造混乱,或者求助列车员或军人。【探究三】答案:(示例)(1)小吴采取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揭发权和检举权,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揭发检举乡镇印刷厂的不法行为。(2)其他自我保护的方法:青少年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拨打“110”报警电话,保护犯罪现场,利用新闻媒体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说明他面对不法侵害临危不惧,具有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无畏精神。(4)我的思考和建议是: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面对不法侵害,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是非常可贵的,但关键在于用智慧、用方法制服侵犯者的同时,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小任的行为告诉我们:保护自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效的方法。【探究四】答案:(1)画中同学遇到的险情为:野外郊游迷路、上学途中遇高压电线、放学后被大龄青年劫钱物、下晚自习被坏人跟踪。青少年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对待不同的侵害要依靠智慧,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遇到意外险情关键在于沉着冷静,及时求助;对于不法分子的侵害,关键在于作出力量对比及对周边环境状况的分析。如有能力制服,要勇敢地作斗争;如没有能力制服,要采取一些脱身的方法;在特殊情况下要进行后果比较,保住最大的合法权利。(2)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各种侵害青少年人身自由权和受教育权的行为;还存在着各种交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可能侵害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探究五】答案:(示例)(1)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2)有。例如有的教师体罚打骂我们,侵害了我们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有的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欺骗我们这些小消费者,侵害了我们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这些都需要我们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五、课堂检测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对身边的侵害的认识能力。注意审题,题目强调的是小食品的卫生质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D 2.解析:从材料看出,未成年人需要加强自我保护。强调自我保护的原因,强调需要特殊保护,强调如何自我保护,角度不同,都应该选。错误,不能说未成年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有这个能力,只是还不够成熟,应排除。故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C3.答案:(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给予特殊的保护。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良诱惑,面对不良诱惑,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2)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随时保持高度警惕,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侵蚀和干扰,避免遭受不法侵害。 4.解析: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学会保护自己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一旦遇到意外险情与不法侵害,需要保持冷静,学会最有效的救助方法。 答案:C5.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如何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但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必须沉着、冷静,见义智为,尽量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减少无谓的牺牲,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不能硬拼和蛮干,这是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用这一原则衡量本题的四个观点,能体现见义智为是可取的;而是盲目蛮干,不能有效保护自己,是不可取的。故选B项。 答案:B 6.解析:事例说明该女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B7解析:漫画结合相应的文字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妈妈因儿子考试成绩差而火冒三丈,想动手打儿子,而儿子则在战战兢兢的同时拿出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挡箭牌劝妈妈别动手”的画面。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法律保护进行分析说明。 (1)漫画反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有关问题。(2)漫画中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主要场所。家庭保护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漫画中的妈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就对孩子进行打骂,是一种违法行为。漫画中的孩子,能够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武器,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当的行为,值得提倡。但是,他成绩不理想也是缺点,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身边的侵害有多少,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漫画一中的行为违反了家庭保护中有关不得虐待未成年人的规定,是家庭侵害;漫画二中的行为违反了学校保护中有关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的规定,是学校侵害;漫画三中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保护中有关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是社会侵害。(2)漫画说明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及需要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以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学以致用1.提示:上述三个材料都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表现。材料一中的小刚对陌生人的态度,是保持高度警惕的表现,使自己避免了不法侵害;材料二中小兰遇到歹徒并没有慌张,而是运用智慧与犯罪分子进行周旋,巧妙地利用了周围的环境,机智地求助他人,是用智慧保护自己,与歹徒作斗争的表现,最终避免了不法侵害;材料三中的王玲同学采用“周旋法”使两个不良青年说出了自己的QQ号,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瓷电容器制造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五一活动策划方案公司问题
- 建筑节能墙体验收标准分析报告
- 2025版司法局《刑事答辩状》(空白模板)
- 私募基金的金融营销方案
- 雾化沥青封层施工方案
- 咨询健康方案
- 甘肃银行六一活动方案策划
- 金华活动策划方案价格评估
- 2025年中国冷冻熟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护理陪检课件
- 律师行业税务问题课件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年4月自考00831英语语法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招商局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政府融资帮扶协议书
- 2025公需课《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医适宜技术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提升思维高度:战略思维培养与应用》课件
- 教官聘用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