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上册四单元复备教案.doc_第1页
5年级上册四单元复备教案.doc_第2页
5年级上册四单元复备教案.doc_第3页
5年级上册四单元复备教案.doc_第4页
5年级上册四单元复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10乐学课堂传承引领(4610之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承吕凤子先生提出的办学理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育合理儿童。”再结合学校实际和“承一方文脉,育合理儿童”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四合理的指导思想。四合理,即“合理教学设计,合理互动学习,合理反思提升,合理师生关系。”快乐核心(4610之6):以乐促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四合理的指导思想上,构建了六大模块的教学环节。即以趣激学、以疑启学、以思导学、以情引学、以练展学、以成励学。具体流程如下:以趣激学(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以疑启学(质疑问难,梳理归类) 以思导学(自主思考,互解疑难) 以情引学(合作探究,点拨精讲) 以练展学(练习拓展,融会贯通) 以成励学(总结收获,评价激励)乐学育人(4610之10):学生在修完所有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延伸课程之后,达到十美人格,即人格完美、身体健美、习惯尽美、兴趣博美、思维新美、书法隽美、口才秀美、文章华美、特长绝美、外语纯美。文风小学“乐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课题:评课人:年月日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权重得分学生学习情况(60分)导入引路(10分)预习有深度,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5及时、自主地完成导入任务,准确率高5学习过程(30分)参与状态:精神饱满,兴趣浓厚,学习投入状态良好5思维状态:善于思考质疑,能提出个人观点,见解独到、有价值,并引发同学思考5自主状态:能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有主见,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5合作状态:组织有序,讨论热烈,同伴协作、帮扶到位,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5展示状态:大胆自信,表达简洁,解疑答惑正确,征求意见谦虚5交往状态:尊重同学和老师,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耐心听取别人意见,探讨热情诚恳。5学习效果(20分)知识掌握:快速掌握当堂知识,训练准确高效,知识目标落实到位5方法运用: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能力形成: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5情感发展:学习过程积极快乐,思想情感积极向上5教师教学情况(40分)教学设计(10分)目标正确、重难点恰当,关键问题准确,合理使用教学资源5训练设计实用,体现教学要求;问题有梯度,分层训练。5课堂活动(25分)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兴趣激发,学习指导思路清晰5及时整理提炼学生生成的问题;适时、适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矫正纠错、提炼总结,体现智慧型指导5指导学生当堂落实问题训练,且学习效果良好5课堂环节紧凑,时间调控合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5课堂评价客观恰当,激励性强、指导性强5个人素质(5分)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储备足;能亲近学生,关爱、尊重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教学智慧5总体印象分数合计100第四单元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13、少年闰土14、弹琴姑娘15、高斯智断瓶中线16、*诗两首备课人:钟渝(主备)、姜亚南、熊亚义、陈建、朱传霜、白德玉【单元教材分析】四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少年闰土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弹琴姑娘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高斯智断瓶中线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观书有感和神奇的书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能让人经历一次丰富的精神漫游,能让我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书将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单元目标】1.自主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积累课内外的好词、佳句、美段,并运用到写作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读中体会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单元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 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读中体会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13、少年闰土教学内容13、少年闰土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3. 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读、思、悟、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课文插图。 学生:搜集关于鲁迅的故事或资料。设计思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教 学 过 程复备间接作者鲁迅。老师感情背诵看瓜刺插段落,吸引学生兴趣。 这是四件有关闰土的几件事雪地捕鸟部分,感受作者用动词的精妙。文中这几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要结合时代背景甲乙理解。一、以趣激学1. 展示“看瓜刺猹”图,教师朗读,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2.学生谈初识闰土的印象,揭示课题。二、以疑启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如写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与作者初次相识的闰土,和我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看跳鱼儿、捡贝壳的闰土,和我分别的闰土。相机板书记忆、相识、相处、分别)三、以思导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1)你觉得你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2)这四个部分当中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这部分。)四、以情引学1. 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有哪些稀奇事。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四件事。找出闰土和我的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品读其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事。这些有意思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没经历过的事是什么事?(板书:稀奇事)如果是你,你最想干哪件事?为什么?(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 “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引出自己最想做哪件事。(如“看瓜刺猹”) 在书上画一画,边读边想,也可以写上一些批注(通过举例理解品读,体会其中的稀奇、有意思。) 如果你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会看到些什么?(周围环境、闰土动作神情、猹的反应等)学生体会读,教师适时导读。 闰土和我,这两个好朋友看瓜刺猹又谈了些什么?(体会闰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说,我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的场面。)从哪里感觉出来的?3问:在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象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出“我”的感受。4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5.引导学生比较“我”与闰土的异同。(1)我听了闰土这些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同学们一起看看第15段,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吗?(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交流学生的理解。(文中的“我”确实是饱读诗书,而且深深感受诗之精华,而生活中是单调的,狭窄的,没有闰土的丰富,我想作者是想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相机板书。(无穷无尽)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读第15段)五、以练展学1引导生回扣第1段并背诵。教师引:闰土这位新朋友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稀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生读第1段)2试背第1段。六、以成励学了不起,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练习设计:一、比一比,组词语。捏()钮()拜()允()扭()纽()湃()充()缚()搏()租()组()傅()膊()祖()阻()二、填空。1按课文填空。()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少年。三、缩写句子。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2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板书设计少年闰土回忆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 动作语言课后反思14、弹琴姑娘教学内容14、弹琴姑娘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读、思、悟、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件设计思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教 学 过 程复备课文直接描写弹琴姑娘的句子有哪些?学生勾画,并朗读。作者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琴声,叮咚叮咚的琴声贯穿全文,这就是一琴声为线索来写的。春天写雨部分很细致,进行仿写练习。讲解间接描写的好处,感受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一、以趣激学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以疑启学检查阅读,听写词语。(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三、以思导学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2.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四、以情引学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3.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生汇报。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 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教师: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触呢?情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声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可串读创设情景,生说感受。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赞赞这弹琴人。师相机板书(猜想钦佩赞美想见)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读课后2题的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美妙感受。5.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的那位弹琴人了吗?课文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的小姑娘?(1)1.生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怎样的印象。(2).课文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小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6、质疑理解“虔诚”一词。7、小组探究“我”为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五、以练展学指导朗读“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情景读)(1)春天的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2)夏天的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4)冬天的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试着背一背第2段和第6段。六、以成励学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收获。练习设计: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滞留:_ 淅沥淅沥:_钦佩:_ 锲而不舍:_钦佩 _锲而不舍_二、句子训练营。1. 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正扶着一个头发全白、臂弯里夹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安步地走出来。缩句:_2. 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被”字句:_3. 我祝福弹琴姑娘。扩句:_三、课文知识链接。1. 陈伯吹,_人。著名_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等。2. 学了本文,我所受到的启发是_。四、快乐阅读。摔 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一看这高贵的乐(le yue)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yng yng)而来。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一曲临终(shngzhng),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顿时,四座震惊。音乐会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都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ch ch chi)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1.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引人注目:_(2)技艺:_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填空。(1)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都是清楚的。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教育人们:作为听众,_是最主要的。(2)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A. “刚才”演奏用的是_这把琴;“悠然而起”的乐音是用_这把琴演奏的。B. 这句话中,“_”这个词表现了演奏的效果;“_”这个词表明了用这两把琴演奏效果的比较。板书设计14 弹琴姑娘春天好奇间接描写 夏天钦佩秋天赞美冬天祝福课后反思15、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内容15、高斯智断瓶中线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读、思、悟、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设计思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教 学 过 程复备讲故事引入课文,学生的趣味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找出题眼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找出描写老人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一、以趣激学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 (5050)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2揭示课题。(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二、以疑启学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 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2) 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三、以思导学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3、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四、以情引学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4、全班交流。(1) 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天气恶劣。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学生汇报。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五、以练展学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六、以成励学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下课后,整理一下,把它写在小练笔本子上。练习设计:一、辨字组词。枚( ) 境( ) 啪( ) 炎( ) 恭( )牧( ) 镜( ) 拍( ) 淡( ) 添( )二、词语模仿秀。恭恭敬敬炎炎烈日三、用下列词语造句。紧张_情不自禁_四、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个细节在文中的作用。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_五、快乐阅读。“高斯”号脱险记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卢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忽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多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1. 在文中找出下列多音字,并组词。2. 文中“”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 )。A. 无论都 B. 因为所以C. 尽管也 D. 虽然但是3. 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4. 文章重点写的是( )A. 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B. “高斯”号被困的原因。C. “高斯”号的脱险过程。板书设计15 高斯智断瓶中线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智课后反思16、诗两首教学内容16、诗两首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写作的方法,你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吗?3、 请你仔细体会文章前两段的写法,并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段。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读、思、悟、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设计思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教 学 过 程复备简介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跟读书有关的古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借助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第一课时一、以趣激学同学们,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出示课题)二、以疑启学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三、以情引学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