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式 六通拳谱.doc_第1页
三十六式 六通拳谱.doc_第2页
三十六式 六通拳谱.doc_第3页
三十六式 六通拳谱.doc_第4页
三十六式 六通拳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通拳三十六式,簡單易學六通拳是一種招式簡單的體操,招式共三十六式,但每一式都很簡單易學,每一式最多只做十次,故此不會枯燥無味,初學者也容易上手。 在運動時排成團體操的行列,同時在運動時要叫出聲音,數著一、二、三、四。這些叫聲固然有助數清每招的次數,到十即止。同時是呼吸的隨聲運用,故熱鬧而饒有趣味。還有更重要的是,當運動量很大時,有多招是打穴按摩的招式,既可鬆馳一下自己的肌肉和神經,又能借機歇息,待氣順了再繼續運動。3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1. 手開門2. 開門第二式3. 十字手4. 一字手5. 反掌6. 美人照鏡7. 踏單車8. 腳開門9. 扎馬打鼓10. 手部運動11. 扎馬打拳12. 蟹狀13. 手上手落14. 風車式15. 出掌16. 陰陽力17. 吸氣18. 剷坭式19. 擰手20. 單手打出21. 叉腰縮肚22. 平手踢腳23. 跳大字24. 麻鷹式25. 換氣26. 眼部運動27. 頸部運動28. 扭腰運動29. 攤手運動30. 掩耳彈手指31. 掃腰夾32. 跑步33. 二龍吐珠34. 六度梅35. 金雞獨立36. 拉腿運動六通拳三十六式歌訣開門二式十字手,一字反掌美人頭,踏車踢腳打大圈,紮馬打鼓是第九。天地打拳蟹狀式,手轉風車練腰力,出掌陰陽同吸氣,剷坭擰手十九式。單手打完又叉腰,平手踢腳大字跳,麻鷹換氣按眼眶,掃頸打面再扭腰。攤手掩耳掃腰夾,跑步吐珠六度梅,金雞獨立拉雙腿,強身健體百病除。六通拳很多招式都是先將雙手向後伸直,而且要十隻手指都盡量伸直,這是一個基本的起首式。它的作用有二,第一是將肩頭和手臂的肌肉向後伸展,而令各手部關節,都作平時不會做的動作,等於給筋絡、肌肉、關節一個將要運動的訊號。同時這樣也令雙腳紮穩馬步,以便平衡身體。六通拳的起首式也是這樣,不過,這不是第一式只是第一式的起首式。它的第一式叫手開門(健齒,通心脈),是由三種動作組成的。1. 將伸向後面的雙手,向前伸直,與身體成九十度角; 2. 將左右手的食、中、無名、尾指互相扣緊,這樣左右手的姆指便相對地豎起,此時雙掌的掌心向著自己的面門。 3. 將一雙手指扣緊的手掌向外反手,令手掌心向外,手背向面,用手臂和肩的力向前推出,同時,緊咬口中牙齒,用鼻深呼吸,口中叫一時,牙齦鬆開,隨即又咬緊,口中叫二時,牙齦又鬆開,繼續咬緊,然後叫三時,才放開牙齦。將雙掌仍照掌心向外的反掌式,將雙掌向心窩處拉回,雙手手背貼住心胸,然後用力向前盡量伸出,口中叫一,打出時用力,收回時不用力,收回後再打出,叫二。如是者收回一次,打出一次,口中都叫著打出的次數,一共收回打出共十次。 4. 將雙掌(依然手指互相扣緊)放在胸前,但掌心向下,這時將雙掌向下,彎腰向地上壓下去。雙腳要直,膝頭不要曲,壓下一下,口中叫一,壓下第二下叫二,壓下十次為止。 這就是手開門的第一式。這式前半部咬緊牙齦有健齒之功,比易筋經中的叩齒三十六簡單而不枯燥,因雙臂向前伸直,肩頭助齒而強。後半部則是增加肺部的呼吸和心肌的有節制地運動,故有助於血脈的循環。初學者應先做好正確姿勢,待姿勢正確,然後發力,使運動量由小增大,做起來毫不困難。第二式:開門第二式(通肩、手關節及微絲血管)這一式是連接第一式手開門而做的,實際上是第一式的延續。1. 將左右兩手的手指互相交加扣實,掌心向下、掌背向上,右腳向前踏上一步,然後將雙掌放近右胸肋骨之上,由於十隻手指互相扣緊,便要將左右手臂提高一點才能發力。 2. 雙掌向下壓向右腳的腳背上,彎腰,但右腳伸出時膝頭必須不曲,向下按至腳面一次,口中即呼一,以聲代呼,聲止即吸氣。 3. 隨即將手提起,腰亦向上挺直,然後又向下按至腳面,口呼二,如此上落共五次,呼至五為止。然後收右腳踏左腳,將雙掌手指(仍互相交加緊扣),移向左胸前,依上述方法做五次為止。做完後,雙腳立正,雙掌依然十指交加,放在胸前正中部位,手心向外,手背貼胸,然後用雙肩和手臂的力度,向前推出,十指緊扣不放,推出一下叫一,然後收回仍貼胸前原位,再推出一下,叫二,一推一數共做十次。 這三個動作運動量不強,由於十指互扣向下壓和向前伸,對於手腕、手指、手肘和肩等各關節,有定型及伸縮節奏的緣故,對手部由指頭關節到肩脅關節有物理治理之效,同時,因用力打出時,使心肌受輕微的震盪,可助心脈流通。是以即使有輕微心臟病者,亦可以運動自如,倘初時做至五次覺心跳加劇,可不必太用力,經過多天運動後,漸漸加力,便能收鍛煉強身的效果。六通拳因在運式時發聲叫一、二、三,這是一種自然呼吸法,是以不必講求呼吸,發聲叫數目時就自然呼氣,叫定即吸氣,是以不可用反自然呼吸的氣功呼吸法加進去,否則會傷害身體,反為不美。因為氣功是用橫膈膜呼吸,而六通拳呼吸是用胸部呼吸的。第三式:十字手(減腹部脂肪,理手關節風濕)這式是對於收縮腹部脂肪和擴大胸肺的呼吸量的一種運動,全式分為兩個部分進行。1. 雙腳微開,身體挺直,雙手向上伸直舉起,十隻手指用力伸直。雙掌掌心向外,然後兩手手腕交加,左掌在前,右掌在後,形成一個斜十字形。這是準備式。 2. 準備好了,叫一,雙掌向後用力一拉,腹部的肌肉因這一拉而拉動,肺亦因直舉雙手一拉而擴張,雙掌向後一拉後,隨即分開,向左右兩邊落至左右腿之處。一的動作至此為一節。然後雙手再直舉起,如前式,再向後拉動,口呼二,雙手又向左右兩邊落下,如是者做十次,每次借叫數目字而呼吸,即隨聲呼吸。 3. 做完上述十次之後,雙手伸直十指高舉過頭,與上述準備式相同。這次是雙手掌心向外,左手的手腕在右手手腕之後,也是貼著交加成一斜十字形,雙手發力向後拉,口呼一,雙手向前面胸前落下,然後再如前舉起,雙手交加,再向後用力仰拉,叫二亦雙手向前落下,如是者做十次。 由於腹部的肌肉因雙手向後拉動時,腹肌亦隨之拉動,是以可收減少腹部脂肪之效,同時雙手關節和手指關節,亦因此而得到適量的運動而靈活。其中前十次向左右分開落下,後十次在前面落下,對肩與臂之間的關節,起節奏性的運動,可治手關節風濕,同時增加胸肌和肺的擴張力。這一式與八段錦的兩手擎天理三焦的理論正相符。但比八段錦的兩手擎天,對雙手的關節更為有用,運動量也大一點,是以除了理三焦外,亦可理關節炎及手部肌肉筋骨,如雙手有風濕舊患,亦可因經常鍛煉而消失。在集體進行時,這一式是極具美感的。(防治神經衰弱)這是一項極簡單的運動方式,但它的功效則不簡單。1. 一字手是左右手向左右平伸如一字,手臂伸直,十隻手指也伸直,要用力伸直十指,然後,將頭向左側扭向左方,雙眼望向左手的中指,口中叫一,左手的中指向下用力彈一下,口中叫二,左中指又向下用力彈一下,彈一次叫一次,叫至十為止,即彈左中指十次止。 2. 將頭扭向右方,雙眼望著右手的中指,將右手中指向下用力彈一下,口叫一,再彈第二下,口叫二,每彈一下,彈十次為止。 無論彈左中指或右中指時,左右手的各手指必須用力伸直,彈左中指時,雙眼全神貫注左手中指,彈右手中指時,雙眼也全神注視右手中指,腰要挺直,頸亦直,只頭向左扭望左中指,彈左中指後又扭向右,望右中指後又扭向右,望右中指彈動。佛家有一指禪功,是將眼、心、手集中於一隻手指上,目的在心手眼合一,使精神集中。古時無神經衰弱這名詞,說一指禪可以令人精力充沛,實即是治療神經衰弱的運動。但佛家的一指禪是豎起一隻手指,何瓊師傅的六通拳是彈中指,其餘各指伸直,這比佛家的一指禪更符合科學。因為我們的中樞神經在健全時能任意指揮某一部分動作,先彈左中指十次,後彈右中指十次,眼力全神注視彈動的中指,是鍛煉中樞神經的指揮功能。中風後體力漸復的人,中樞神經指揮功能仍未完全康復,做這一字手時不易心手眼合一,但若每天鍛煉,即漸漸能恢復其指揮功能,是以有物理治療作用。初時彈中指時可能其他手指也一齊彈動,但天天練習,持之以恆,就會達到只彈中指的目的。(通手經絡及手神經腺)顧名思義,這是一項將手掌反覆而有規律的掌部運動。1. 身體挺直,雙腳略為分開成八字形,左手和右手向橫伸直,這時雙手的掌心向地,十隻手指伸直,開始用雙掌一齊轉動,掌心一齊向下翻動復原向上,口叫一,轉動一下叫一數目,轉至十下為止。轉動手掌時十指要盡量伸直,這是一種掌骨和手掌的肌肉和血管運動。這是反掌運動的第一部分。 2. 雙手仍向左右伸直,十指亦伸直,但掌心向天,掌背向地,用同樣的方法將雙掌同時翻動,翻動一下叫一,二下叫二,至十為止。然後雙手垂下至兩腿旁邊,這一式即告完成。 這兩部分看來似乎運動方法相同,實際上兩部分掌的翻動是不同方向的。由於第一部分雙掌心向下,翻動時掌是向前翻的,第二部分因雙掌掌心向天掌背向地,翻動時是掌向後轉的。因此是掌部的平衡運動,使手部的筋骨和末梢神經得到適當的伸縮運動,令手部的各穴位得到適量的伸張和收縮,其中合谷穴,寸關尺脈均可因運動而舒暢,經脈均能流通。在中外各種健身運動中均無類似的運動方式,故可說是何瓊師傅所始創。其中雙臂伸開,在易筋經中的韋馱獻杵起首式也是這樣的,但無翻掌的運動。華陀五禽獸中的馬戲,雙掌向左右分開,但卻提起一隻腳,是以也不是反掌式。在現代物理治療中,治療師幫助因運動創傷掌骨的病人,在拆石膏後也幫助他慢慢翻掌。這一式也可作物理治療病人的自行鍛煉法。(減全身脂肪,鍛煉靈活轉動)1. 左腳踏前一步,左手半舉至面部前約一尺,五指用力伸直,手掌似一面鏡子照向自己的面門,右手伸掌以掌背貼在尾龍骨上,五指張開,用力緊貼尾龍骨,這是預備式。 2. 開始動作時叫一,貼在背後尾龍骨的右手向前伸到照向面門的左掌的手腕處,兩掌手腕交加成一斜十字形,這時雙腳同時以腳尖觸地,就像軍操的向後轉的步法,當轉身的時候,右掌隨著面門而向後移動,保持照鏡的形態,左掌這時以掌背向尾龍骨貼緊。然後,右掌便代替了左掌成照鏡形,但人的方向則和前式相背,這是第一個動作。 3. 將貼著尾龍骨的左掌向前搭著伸掌作照鏡形的右手腕,口中叫二,同時雙腳向後轉左掌又成用鏡照面的姿勢。右手則回復第一式時那樣,用掌背貼著背後的尾龍骨,便回復第一式的起首式的原狀。 4. 第三式將右掌從尾龍骨處向前曲伸,和左掌手腕交加,左掌隨即反向背後貼著尾龍骨,雙腳向後轉,和第一式相同,口中同時叫三,然後用第二式的方法做第四式,共做十次。這是用掌作鏡,眼神集中於掌心,如美人照鏡時凝望鏡子,故名美人照鏡。 很多拳法掌法都有類似的招式,但卻沒有用掌背貼著尾龍骨的,因為武術重視自衛搏擊,不會用掌背貼著尾龍骨。六通拳不是拳術,只是體操運動,運用物理治療的一些原理鍛煉體魄。此式可減全身脂肪,並鍛煉身體靈活轉動,步法穩健,屬於全身運動的簡便方法。初學時可不必太用力,純熟後,手掌、手臂,轉身時,腰、馬、步,均可加把勁。(通足部神經腺,防治膝關節風濕)這式踏單車是其中一個運動方式,除左右腳各做十下踏單車之外,亦各做十下踢腳尖的運動。1. 開始時,左右手叉在左右腰部,左腳站定,右腳踏前一步。 2. 用力將右腳提起,腳尖向上,膝頭提高,腳向後屈,使腳踭越接近右臀股為最好。當屈腳提起時口中叫一,隨即放下,再向上照式提腿,口中叫二,做十次。每次右腳以不踏地為標準,即全身由直立於地的左腳支持,右腳的動作和踏單車時的動作相同,故名踏單車。 3. 右腳提膝仍吊起,於是做第二項踢腳運動,將腳尖向下用力踢,又收起提腳,踢一次,叫一,踢二下叫二,踢至十為止。右腿運動做完,轉為右腳站地,提左腳,先做十次踏單車式,再做十次踢腳式,便告完成。 這是一項鍛煉左右腳的單腳站立時平衡身的能力,同時鍛煉下肢的關節,神經腺和淋巴腺的活動力。初學時,不容易憑單腳站定,使另一腳連續提起各做十下踏車和踢腳的動作,可以做幾下,使腳觸地後再提起來做。有耳病的人,因耳病使身體難於單腳平衡身體,亦應在不能單腳平衡身體時,稍稍將提起的腳在落下時觸地,以免因強行而跌倒。總之要量力而為,不可勉強。多鍛煉自能達到要求的境界,當鍛煉到能單腳站立做完兩項十次動作時,有耳病的人,其耳病亦會消失。曾有一位左耳失聰的晨運者,初學時只能踏單車二下腳即觸地,踢腳也是做二下又觸地,三個月後,漸次增加;一年後,已能完全單腳站立做完各式,同時他的左耳已較以前能聽到聲音了。(通髖骨及腿足神經腺,預防腳部抽筋)這一式是用腳伸直,一腳站地,一腳離地,向旁邊用腳繞一大圈。先用右腳打圈,再用左腳打圈。1. 雙手叉腰,左腳站穩,右腳踏前一步,提起腳踭,腳尖點地。 2. 將右腳離地向前直伸繞過右方繞一圈到前方,是為一,口中同時叫一。以聲呼吸,再如法繞圈為二,繞十次為一段落,再繼續將右腳用反方向繞圈,上一式是腳朝外繞,這一式是腳朝內繞圈,也是繞十次而止。 3. 換右腳站地,雙手仍叉腰,提左腳繞圈,也是先向外繞,後向內繞,外繞十圈,內繞十圈,做完即雙腳站地。 這是下肢伸展運動,是接第七式踏車踢腳之後進行的。從前足球員鍛煉只重氣力,訓練跑和踢球等動作,因此常常在踢球時扭傷及抽筋,後來瑞典一位著名的國家足球教練,認為足球員容易抽筋扭傷,是因為從不做伸展運動。因此創了一套為足球員將腳盡量伸展的運動方法。這樣在踢球時用力猛然一踢時即不會抽筋及扭傷,因為踢球之際是一項極大的伸展,若足部不經常作伸展運動,踢球時腳部過於伸展便吃不消。腳打圈就是下肢伸展運動,是繼上一式踏車踢腳後而行伸展。上式是曲膝踢腳,是關節運動,繼之而為伸展運動,故可使血液循環,治療各種足部風濕,病於伸展鍛煉之中,令下肢獲得協調性的運動,而不偏於某一方面。(通五經,增強抗病力)這個運動方式的預備式是先將雙腳分開,腰骨挺直,扎起四平大馬,雙手十指伸直,掌心向地,掌背向上,雙掌放在馬步的中間空位上,離小腹約三寸,左掌中指對著右掌中指,然後,將右手掌提高超越額頭上約三寸,然後開始動作。一,右掌用力打落馬步中間離小腹三寸的空間,即預備式時所放的位置,左掌同時提起高出額頭上三寸,二,左掌隨即打落,而右掌又同時提起高過額頭,三,右掌如第一式打下,左掌亦同時提高於額頭,左右手交替打下,共數十下。當掌打下時用力,同時馬步打一次坐低一些,使全身氣力增強。因為姿勢似打鼓,故名扎馬打鼓。(圖2為左手打下後提起右手隨即打下時情形。注意馬步已坐低。)這是一項快節奏的運動,打時叫一、二、三、四,是六通拳的隨聲呼吸法,是以不能加入氣功。六通拳的隨聲呼吸是屬於自然呼吸法。六通拳始創人何琼師傅在教這一式前,先說這一運動有通五經內臟,抗癌作用。運動能夠抗癌,已被醫學界加以肯定,因為人體是有免疫力的,運動可增強體內的免疫力,使細胞對癌症產生免疫能力,這就是她所說有抗癌作用的理論根據。其他的運動都可使細胞加強抗癌的免疫能力,但有些運動過分劇烈,不適合老年人,而六通拳則老少咸宜。(通左右八十個穴位)這是一項極簡單的運動方式,但功效則不簡單。1. 預備式:雙腳微開,身體直立,挺直脊骨,左手五指伸直,反掌貼在頭頂正中的地方,左手掌心向天,掌背貼在頭頂的百會穴上,右手同時五指伸直手踭向後微曲,將挺指的掌放在左腰部上位,掌心向地,掌背向上。 2. 叫一,同時左掌用力向天直伸,放在腰部的右掌一齊應聲用力向下登直,成為一隻掌向天直伸,一隻掌向地直伸,伸直後隨即恢復原狀,即左掌仍然掌心向天、掌背貼位頭頂,右掌仍然掌心向地貼近左腰。隨即叫二,再做上述動作十次。 3. 右掌放在頭上,左掌放在腰間,動作和1、2相同,只是換了右掌伸直向天,左掌伸直向地,亦做十次。 這一式是左右掌分別各做向天向地伸直的動作,是符合現代伸展運動理論的健身鍛煉,又和中國經穴的理論相配合。何琼師傅在演式時說:這一式通兩邊身血管及左右八十個穴位。我們知道,頭頂上正中的穴位叫百會穴,左右膊有肩井穴,手踭上有曲池穴,大姆指與食指之間有合谷穴,此外左右耳穴位頗多,其中腎盂穴等,都因左右掌向上下用力登直而得到震動,使各穴的經脈能流通,因此對腦、心、腎、肩、臂、指和中樞神經都產生療效。這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原因。(通頸部神經,擴胸,鍛鍊眼力)這一式是六通拳命名的根源,因為在眾多健身招式中,只有這一式是打拳的,而且是通五經六脈的運動法。在此先說明六通拳的握拳法。別的拳術的握拳法是姆指貼在曲入掌心的食指外面的。六通拳的握拳法,是先將姆指屈進掌心,其餘四指才握拳,因此姆指是被其餘四指握緊的,左右手的拳法都是這樣握法的。這種拳法何瓊師傅稱之為揸住條總線。這種握拳法明顯不是打功夫而是健身及物理治療的握拳法,用於強身而不能用於打鬥,屬於文拳而不是武拳。1. 預備式:雙腳分開,挺直身軀,雙手向後伸直,全部手指張開也挺直,將馬步坐低。然後雙手向前伸直,掌心向天,雙手與肩齊。握文拳,叫一聲唏,雙拳縮向左右腰部貼緊,接著右手開始打拳。 2. 打拳分三個段落,將右手屈肘拳向上與肩齊,迅速打落跨前近左方的空間,因此腰也略向左扭,頭亦向左轉,叫一,隨即將拳提起,曲右肘拳與肩齊,注意眼望手踭,口中叫二,隨即將右拳用力向後拉,叫三,拳貼回腰部,於是輪至左手同一方式打拳,打下時叫一,提左拳曲肘向肩叫二,左肘打踭向後將左拳回到腰部叫三,右掌又如此打拳叫三,提拳時叫二,打踭時叫三,這樣左右拳輪流打拳,叫四二三、五二三到十二三為止。 打拳時,右拳打向近左方的跨前,左拳打向近右方的跨前,腰、頭、眼,隨動作而轉動,故可通五經六脈,這是六通拳唯一打拳的一式,故此說是六通拳的命名主式。(通六脈,鍛煉腰、馬步、手力)這一式可以說集中西健身運動之大成而設計出來。凡對健身操和古今健身法有研究的人,不能不衷心佩服何琼師傅的創意。1. 預備式:雙手伸直十指向後拉直,開始動作時叫一,雙掌立即向前齊伸,掌心向地,手與肩齊,同時握拳,握拳法是姆指在掌心,其餘四指緊握姆指成拳,然後立即曲肘平放於胸前。這時左手在外,右手在內。 2. 左拳在右手的手踭外面,約離右手踭一寸,右拳在左手踭之內約一寸,於是這兩隻手的手踭用力打出兩下,打出一下叫二,打出第二下叫三,打踭時頭向右,眼望右手的手踭,然後雙手放下,向後拉,雙手再伸向前握拳,如1的動作一樣,握拳時叫一,頭隨即向左,打兩下手踭時口中叫二和三,這樣左右輪流如法做,叫三、二、三、四、二、三,共做十次,至十、二、三止。 注意:在雙手從後向前伸時,雙眼的腳踭離地,用腳尖站地,到握雙拳向左右平衡打踭時,腳踭回復正常,雙腳平穩站在地上。這一式是從西方的器械操中使用彈簧擴胸器的健體法和八段錦中的拉弓變化出來的。西方彈簧擴胸器是握住擴胸器的把手拉向左右,使胸部擴張,但這式不用擴胸器而達到胸部擴張的目的,八段錦的拉弓射鵰式則沒有雙掌向前握拳,同時又沒有提起腳踭和打空兩下頭向左望手踭,兩下右望手踭,因此西洋擴胸法沒有鍛煉眼力和頸力,八段錦的拉弓射鵰式又沒有伸展運動。即沒有雙手向前平伸,因此西洋擴胸只將胸擴張,而不能達到使頸的扁桃腺得到適當的運動,雙手平伸握掌向左右打踭,均可減背部的脂肪。第十三式:手上手落(助全身血液循環)預備式:十指張開伸直,先將右掌向上彎,掌背貼著頭頂的百會穴,左掌則垂下貼著左腿側,開始叫一,左掌從左腿側的位置打橫伸直然後向頭頂上彎去,這時右掌隨著左掌的上而向右落至右腿側。左掌貼頭時仍掌心向天,掌背貼著頭頂正中的百會穴。隨即又右掌提起、左掌落下。右掌心向天,掌背貼著頭頂,和預備式的姿勢一樣,叫二。這樣左掌上右掌落,右掌上左掌落,做十次。上落的節奏不快也不太慢,屬於中度節奏,不徐不疾。注意:雙腳稍分開,身要直,挺胸、挺腰,十指要用力伸直,這樣就能使左右側血液流通,屬於伸展與屈曲交替運動的徒手操方式。凡對中外古今健身運動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健身運動均有節奏。韻律操是快節奏的,緩步跑是中節奏的,太極拳是慢節奏的。六通拳則快中慢三種節奏都有,因為它的三十六式並非連貫運行的,一式做完即止,到第二式先有預備式,然後再做動作,是以每一式的節奏都不同。第十四式:風車式(全身輸送,促進新陳代謝)動作分左風車和右風車兩個部分。節奏是中等而略慢,先左後右。左風車的預備式:雙腳分開,挺腰,左掌向左方橫伸,五指伸直,掌心向下。右手亦伸直五指,在身前向左扭向左掌的下方,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兩掌相距約一尺,於是兩掌的掌心相對。兩手保持相等距離,躬腰,隨即雙掌往身前胯下處一齊向地面落下。落至地面時徐徐向右方轉上,依然保持左掌在上、右掌在下,轉到頭頂之上時,雙掌直伸至頭頂之際,雙掌的掌心向前,叫一。然後又向左落,落時仍保持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保持雙掌掌心相向,一直轉向胯下再轉右,伸向頭頂,當伸至頭頂時叫二,然後照式落下,似風車的由左轉右由右轉上循環轉動,十轉為止。第二部分為右風車。右掌向右平伸,掌心向下,左掌扭向右方,左掌掌心向上,在右掌之下約一尺距離,預備式做好,即由右落下向左轉向上,伸至頭頂時雙掌向外,才叫一,然後又向右轉落下,保持右掌在左掌之上,右掌掌心向下,兩掌掌心相對,做十下,即完成。這式除了藉運動使全身血液循環流通外,對腹肌上的脂肪,可藉躬腰向下及向上伸展時而減少。對脊骨因徐徐上落而免於骨質增生。因六通拳各動作都有互相促進之效,說這式對腹肌脊骨有效,是指做到這式時已產生效益而已。如果不做其他各式,只做這一式,收效是不顯著的。第十五式:出掌(預防筋骨收縮)這一式是在出掌時將雙腳的腳踭提起,當反掌拍腿時腳踭落地回復正常。這是手腳互相配合的動作,是以應名出掌斂腳。預備式:雙掌十指張開,手踭向後曲,雙掌平放於左右腰側,姆指輕輕貼著盤骨側,掌心向下,掌背向上,雙腳分開,挺胸。隨聲叫一時即將腳踭提起,雙掌同時向前平伸,雙掌的高度與肩齊。叫二,雙掌立即向左右用勁分開平伸,伸至雙手與身體成十字形時,雙掌即刻反掌,原本是掌心向地,此時一齊反之,使雙掌的掌心向天,立即叫三,雙掌自然落下於左右腿的大髀側,拍然一聲腳踭隨聲而落著於地面,立即又將雙掌提至兩腰側,如預備式。跟著如上的動作,雙掌向前平伸,腳踭提起,叫二,待平伸如十字形時即反掌叫三,腳踭落地而雙手亦同時拍落兩側的大腿側,隨即又做第三次,叫三二三、四二三,做十次,叫至十二三止。提起腳跟出掌叫一時呼氣,雙掌在前向左右分時整個二的動作是深深吸氣的動作,到三時腳踭落地,反掌及雙掌垂下一齊動作,因三的節奏較一和二為略快,是以呼吸亦順其自然,這種運動方式是屬於伸展運動,故可預防筋骨萎縮。兩臂和兩腕的肌肉在運動時有節奏地伸展,可將肌肉拉緊而促進新陳代謝,有治療手臂風濕之效。初學時不可將雙腳踭提得過高,以防身體因雙掌向前平伸用力過猛而失去平衡,向前仆倒。先要量力而為,不宜好高鶩遠。體力是由長期鍛煉而增強,非一步登天,初步先學好姿勢,漸漸才加勁。第十六式:陰陽力(鍛練反應,擴胸,減肥)這一式目的在於訓練反應,即使遇到意外仆倒時亦立即伸掌按地保護自己。預備式:雙手十指直伸,分左右平放腰間,姆指輕貼盤骨上,掌心向下。注意,節奏是先慢後快,先用陰力,後用陽力。開始時,雙掌慢慢向前平伸到與肩看齊,然後緩慢地將雙掌掌背向掌背,向左右分開,似蛙泳時撥水的形狀,在雙掌伸出及雙掌向左右分開時,腳踭亦緩慢提起。用鼻孔深深吸氣,當雙掌撥至肩後的位置時,快速地將雙掌自腰間用勁力打出。這一下動作很快,差不多在一秒鐘之內完成多項動作,此動作包括將手掌反掌為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同時自左右腰間打出,腳跟落地,叫一。然後做第二下動作,再將雙掌收回腰間,十指伸直,掌心向地,再提起腳跟雙掌緩緩伸出,然後掌背向掌背往左右撥。閉口用鼻深呼吸,雙掌撥至向後的位置時,突然反掌自腰間打出向前伸出雙掌,掌心向天,腳跟落地,叫二,先慢後快,用陰陽力反掌打出,做十次即成。注意:雙掌自腰伸出,以及伸至齊肩時都是慢動作,齊肩時掌心向下,到齊肩後雙掌掌背對掌背往左右分撥時,都是緩慢的,即所謂用陰力,等到雙掌撥至後位時,迅速以掌心向上自腰間向前推出雙掌時用陽力,腳跟同時落地這一下動作極快。全式除了鍛煉擴胸呼吸之外,鍛煉在極短的時間(約一秒鐘內)做三種手腳同時進行的急劇應變活動。此即雙手可及時用力伸直,腳跟及時用力站穩,身體及時挺直。是以可訓練反應快,遇跌可及時伸掌按地,腳跟立即站穩。第十七式:吸氣(固本扶元,鍛練口吸鼻呼)這一式動作頗為複雜,但它強調吸氣,是指這一式的呼吸須與以上各式不同,這是一次用口吸入空氣,用鼻呼出廢氣,在口吸鼻呼中進行各種動作的運動。第十五式和第十六式,都是用鼻深深吸氣的,因此這一式改變呼吸方法,是六通拳整套健身操中唯一不用自然呼吸法的動作,旨在鍛煉大腦能隨時指揮呼吸器官用非自然呼吸法呼吸,故亦對氣管有鍛煉作用。預備式:雙腳稍為分開,雙手伸指垂直放於兩腿側,開始:雙手自稍後側同時打一大圈,自上向前落下,上身體隨雙手落下而向前躬腰,當雙手向前落及躬腰向前時,用口深深吸氣,吸氣的方法有如用飲管吸汽水時的情形,雙掌立即掌背向地,兩掌十指緊貼,中指對中指,成一兜形,隨即兜向胸前,這時閉口,舌頂上顎,用鼻呼氣,當雙掌十指相對兜至胸前時,雙掌即向前伸,有如兩鏡照面,旋即反掌,雙掌掌心向外,立即又雙掌反回照面,至此雙手垂下,叫一。繼續如法做第二次動作,到雙掌照面反掌再照面後,雙手垂下才叫二,做十次。整個動作節奏,雙掌打圈自頭頂向前一節略快,雙掌落至胯前躬腰掌向地作撈月狀至兜起,節奏略慢,因為這一段時用口吸氣和用鼻呼氣的精華所在。故動作慢即呼吸深。注意:雙腳不可曲,膝關節要直,此式不僅可鍛煉呼吸器官,同時亦可減腹部脂肪,呼氣時舌頂上顎且有生津作用。須知口也是呼吸器官之一,我們如果不鍛煉隨時指揮口吸鼻呼,到游泳的時候就無法呼吸了。這是在陸地藉體操鍛煉水上呼吸法,極有用。第十八式:剷坭式(防治坐骨神經病)這式是象徵一種剷坭的動作,是屬於腰以上的上身全身運動,同時對下肢的關節有伸展運動的動作。預備式:雙腳平開半步,挺直身軀。雙手十指張開,分放於腹部近兩腿之上,即肚臍左右對開約三寸的位置,這位置是盲腸及腸臟所在,對下則為輸卵管(女)和輸精管(男)所在。由於這是和按摩運動同時進行,故應注意雙掌所放的位置,預備好之後,即開始運動。開始叫一時,雙掌沿兩側腹部向大腿按貼著肌肉剷下去,同時彎腰向前,膝頭要直,雙掌推按至膝頭之下立即將雙掌提起,掌心向地,掌背向天,腰同時提起。雙掌伸直高過肩膊時,身體亦同時直立,這時雙掌從耳側分左右在肩前,沿肩下膈肋底前,即左右胸旁落下,回到預備式雙掌所按的位置,一的動作至此才告一段落。繼續叫二,如同一的動作一樣,雙掌又貼腰側剷落大腿過膝及彎腰向前至掌過膝頭之後才提起,動作和一相同,這樣做十次而止,是為剷坭式。這動作節奏是中等而略快,由躬腰至伸直腰骨即雙手從按貼腹、腿、膝至伸高落下至原位,約在五秒中完成一個動作。這一運動因雙掌有按摩作用,同時躬腰伸腰,對兩邊坐骨起運動作用,加上雙掌又按摩,對坐骨神經起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效。由於同時按及盲腸,故做六通拳運動不宜事前進食,以免造成闌尾炎。有一位婚後十年不育婦女,與丈夫同做六通拳運動約半年光景,至第八個月驗身知已懷孕二月,兩夫婦非常歡喜,向何瓊師傅表示謝意,說六通拳真正有強身之效,身體強壯了才改變不育情況。六通拳的一大特點是和按穴按摩有關,即如剷坭式是運動與按摩同時進行,雙掌所按及的部分,包括盲腸和輸卵管輸精管所經的位置,配合其他強身運動,所以便能使不育者有生育條件。第十九式:擰手(防治高血壓)這式名為伸指擰手,這動作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是十指要用力張開,第二要用眼力望向中指,轉左時眼望左手中指,轉右時眼望右手中指,第三在擰手之際,腳要站穩不動,只腰以上轉動。預備式:腳平開半步,挺直身軀,雙掌向左右平伸。十指用力張開,這時雙手形成一字形。預備妥當,即開始動作。口叫一時,同時做以下動作。上身隨左手平伸向後移動,頸亦隨之向左轉動,右手十指張開,亦隨左掌及上身的轉動而平肩曲肘,向胸前移動。當左掌平伸移到最後方不能再移動時,頸亦因帶動頭而向後扭,這時眼睛亦隨之而望著左掌的中指。一的動作至此為一段落。隨聲叫二。應當說明一的動作終止時全身的形態是右掌已曲肘平放於胸前,身軀扭向左後方。頸、頭、眼均向左後方,左手平伸於左後方,左右手的十指張開,掌心向地掌背向天,這是一前動作結束時的姿勢。故二是從這一姿態開始。口中叫二時,下列的動作一齊緩慢地進行。曲肘伸掌平放於胸前的右手徐徐向右方伸出,身軀和頭頸,眼亦徐徐自左後方轉動向身前,再隨右手而向右移動,右掌平伸至右方與右肩平齊時再向右後方盡量移向後,眼隨著右掌向右後移動時望著右手中指,這時左手亦隨著移動曲肘平伸於胸前,右手伸至右後方不能再移後為止。二的動作終止。三的動作則為向左移。與一的動作同。共做十次為止。這一動作對血壓病有助,且使頸上的大動脈緩緩扭動及舒張全身血管,包括手指末梢的微細血管。運動能調整血壓是世所共識的道理,不必解釋。此動作節奏慢,使注意力集中於中指,是中國傳統裡的意守法,即將注意力集中在中指時,身軀和頭頸卻同時移動,在不知不覺間而達到運動的目的。第二十式:單手打出(通心脈血管)這是一種手部伸展運動,由於它的動作是左手向橫打出,右手同時收回,故亦可名之為左右出掌。預備動作是雙腳平開半步,直立,左手向左橫伸與肩齊平,五指張開,右手亦五指張開,掌心向下,曲肘平放於胸前,姆指略貼心口,這就是左手伸,右手曲的姿勢。開始叫一時,手放於心口的右手掌指用力向右橫平肩打出,左掌以同一時間曲肘向胸口平放。叫二時左掌自胸前向橫打出,右掌自右邊曲肘平放於胸前,這時的姿勢如預備式。跟著叫三,向橫打出右掌,左掌同時曲肘平放胸口,一伸一曲,做十下而止。節奏是略快,面向前,身體不動而挺直,打掌平出時用力。因此初學者要注意量力而為,以免用力過猛而做成扭傷或關節脫臼。須知做任何運動都要由淺入深,平時極少用力平伸將掌向橫打出,突然用力過猛,筋骨未習慣如此伸展,便會扭傷。這是做健身運動應有的常識,尤其是很多簡單的動作,由於看起來很容易做,而且也不覺有危險,不知因為向來甚少做這種動作,忽然用力過猛便會扭傷。故初學時發力不可過猛,漸漸由淺入深。這一動作對胸肌造成拉力,故對位於胸左側的心臟起一種拉動作用。現代醫學界發現有些人心臟有血管栓塞,但這人依然無事,檢查後才發覺這人的心脈血管雖有一部分栓塞,但卻可利用旁邊的其他血管使血液能循環如常。這種現象叫支側循環,即利用支側血管為循環的人,大部分都是經常做健身運動的,因此做適量運動的人,能改善心臟病症狀,漸漸也可將由於血管壁過厚而栓塞的血管打通,這左右出掌運動,可通心脈血管。第二十一式:叉腰縮肚(防骨質增生,增強坐骨神經)這式名叫叉腰縮肚,這是用預備式的姿勢來命名,由於這式的動作十分複雜,故用預備式命名。預備式:右腳向前踏一步,左手叉在腰間,右手伸開五指,手放於前方,與伸出的右腳的腳面相對,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將腹部收縮。開始叫一,伸出的右掌向後拉打一大圈,掌自頭頂之上翻向前方落下,這時掌心已轉為向地,掌背向天,躬腰向前隨落下的右掌同一動作,右掌指以觸到右腳趾為止。然後立即反掌,使掌心向上掌背向下,用力提起。在掌至身前與肩平的時候,叫出力。用力將掌指向前登直,然後立即將右手向後反掌貼著右腰骨後面,掌背貼著後腰骨。這時叫二,左掌離開左腰伸掌向前然後拉向後打一大圈,自前方落下,左掌這時掌心向地,同時躬身向前,當左掌觸及右腳尖時又反掌提起左掌,叫出力,掌心向天,當伸至齊肩時用力登直掌指,然後迅即反掌向後貼在背脊的左腰骨旁。叫三,右掌如法打一大圈落向右腳尖處,提起時反掌掌心向天,叫出力。此式做十次而止。第二部分收右腳出左腳,仍是左手叉腰叫一,右掌打大圈落下觸至左腳尖,反掌提起時叫出力,到平肩時再加力伸指,然後又縮掌背後,掌背貼腰骨,左掌再如前打大圈叫二,觸左腳尖時反掌出力,如此輪流做十次。做這一運動時要注意頭部不可向下舂落,要盡量仰起面部,用後頸骨托起頭部,以防突然頭向下衝造成腦部突然充血,尤其初學者特別要注意。同時,伸出的腳膝頭要伸直,初時掌觸不及腳不要緊,只要躬至最低位即可。這是一項全身運動,從腳趾、膝關節到身體各部分都起伸展運動,可打通各經絡穴脈。初學時先求姿勢準確,然後才出力。第二十二式:平手踢腳(增強胰臟、腎藏,防糖尿,強筋骨)這是一項上肢和下肢同時伸展的運動,先右後左,於是四肢都得到伸展。由於伸展的時候連盤骨和腎臟及胰臟都受到鍛煉,故可以增強胰臟的功能,可防治糖尿病,並可減少腹部、臀部、大腿的脂肪,對減肥有一定的作用。預備式:左手叉腰,右手向前平伸,掌指伸直,掌心向地,這是預備右腳踢起觸及右手指的預備式,當這預備式準備好時,即開始踢右腳。開始叫一時,左腳向前踏一步,隨即踢起右腳,踢向平伸的右掌指尖,瞬即落下,叫二時右腳已站定,叫三時左腳向後退一步,然後左腳踏前一步右腳同時踢起叫二,瞬即落下右腳,叫二,同時左腳向後踏一步叫三,於是三又是左腳踏前一步踢起右腳,落下時叫二和三,這樣便成踏前一步踏腳後右腳退一步左腳又退後一步,叫至十二三止。然後右手叉腰,左手平伸,掌指伸直,右腳踏前一步左腳同時飛踢而上,叫一,左腳落地時叫二,及右腳向後踏步時叫三,動作和上一次相同,只是伸平的是左手,踢起的是左腳,叉腰的是右手而已。也是踢十次止,即叫到十二三而止。整個廿二式平手踢腳即完成。初學時應注意提防向後仰跌,因為這種踢腳活動在日常生活裡是絕對不會做出來的,換句話說,當踢腳時是用一隻腳支持自己,踢腳時又要用力,重心沒有掌握到就會向後跌倒,尤其是老年人,在初學時不必要求節奏太快,同時也不必要求踢腳太高和膝頭太直,先站穩一腳才踢起另一腳,先從姿勢上學得似,然後漸漸發力和加快節奏,經長期鍛煉後,才要求身要挺直,腳要踢直。健身運動是由淺入深,由輕而重,由慢而快才有好的成效。第二十三式:跳大字(對腸胃有益,增強消化能力)這是一項節奏較快的運動,要求手腳一齊張開和一齊合攏,當手腳張開的時候,體態像一個大字似的,是以名為跳大字。預備式: 雙腳立正身軀直立,雙掌垂下放於兩腿側,這個預備姿勢亦即跳大字的還原姿勢,即跳成大字形之後立即還原為預備式。開始,叫一時,用腳尖輕鬆地躍起身軀,雙手同時向左右分開至平肩為止。雙腳躍起時同時與手向左右分開,於是姿勢即形成一個大字,隨即還原,雙腳躍起合攏成立正式,雙手立即垂下拍向左右腿側,一的動作包括一開一合,然後叫二,如上式跳起張開手足,手指伸直成掌形,掌心向地,跳十次,至十止。西洋體操亦有類似的運動方式,名叫開合跳,但開合跳是雙掌向頭上伸直然後落下而不是跳大字。因此西洋體操的開合跳目的在擴充胸部增強肺的呼吸量,跳大字雙手平伸不過頭,張開雙手時雙腳躍起同時張開,目的在增加腸的蠕動而有助消化,運動的目的不同。不可將此式改為開合跳。初學者應注意這是屬於較為劇烈的運動,在躍起雙腿張開向兩旁落下時,不宜跳得過高,否則落下時因未習慣用雙腳支撐落下的衝力,膝關節易於扭傷,是以初學時先學張腿張手,不必要求躍起,等到熟習了,體力有了進步,膝關節和坐骨習慣了承受衝力,然後輕輕躍起來跳成大字形,合攏手腳時也輕輕躍起跳回原狀,這是最安全的方法。事實上在做完二十一式叉腰縮肚和二十二式平手踢腳之後,初學者已覺有點吃力,再做跳大字時則已有點吃不消的感覺,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屬於鍛煉體力的運動,是以應該量力而為,不可強行要求自己,免致因體力不支而出意外。循序漸進是一切健身運動的守則,不要疏忽。第二十四式:麻鷹式(減心肌脂肪)這個運動方式似一隻麻鷹在空中滑翔的模樣。麻鷹在高空中滑翔,左右翅膀是伸直的,因此麻鷹式的左右手伸向兩邊而不動。不要理解兩隻手似鷹的撲翼,它是似鷹的滑翔而不要鼓翼飛翔,故雙手伸直,手掌各指張開,掌心向下,在動作時,使手與肩平。預備式:雙腳平開一步,坐馬、雙手伸直,十指張開,如大字形,脊骨要挺直。開始叫一時,大腿帶動臀部向下坐低,成坐馬姿勢,雙手不可搖動,脊骨要挺直,能挺腰坐低到最低當然最好,但若將身軀躬向前方而使脊骨向前傾斜以助坐得更低,功效反不及挺直脊骨坐得不太低。因為這是使心肌向上下移動的方法,身體向前傾即壓抑心肌的運動。叫一時,坐低隨即提起,一的動作是坐低和站起,一落一起完成一,然後叫二,落下站起,做十次為止,麻鷹式即完。在做麻鷹式時,領導人包括何琼師傅和各場地的師兄師姐,都說這是對心臟鍛煉的最後一個式,原因是這一式是鍛煉心肌向上下扯動,以上各式是對心肌向左右扯動,此即完成幫助心肌作上下左右扯動的動作到此告一段落。我國古代健身法中有華佗的五禽戲,其中鳥戲與這一式近似。鳥戲的口訣是: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左右二七,坐伸腳,手挽足各七,伸縮二臂各七。可見五禽戲是單腳站立坐低伸直七次。而六通拳則是雙腳紮馬坐低,五禽戲在鍛煉身體平衡力,而六通拳的麻鷹式是對心肌的上下扯動,對腹肌亦同時收縮鍛煉目的不同,麻鷹式比華佗鳥戲效果好,它將鳥戲中不足之處加以改善。是以曾習華佗的五禽戲者,亦宜學學六通拳。第二十五式:換氣(吐故納新,寧神養氣)這是屬於靜止運動中的純粹呼吸法。換氣是雙手叉在左右腰間,頭微微仰起朝天,口內舌頭頂向上顎,用鼻深深吸入一口氣,吸氣宜深長緩慢,吸盡即張口呼氣,呼盡即閉口用鼻深深吸氣,吸氣時舌頂上顎,呼氣時舌放平,做五次。這一呼一吸時不叫出聲音,心境要寧靜,呼吸要深長。這是中國的吐納呼吸法,道家和佛家都有這種吐納法。只是道家和佛家都以盤膝打坐進行。六通採用站功的吐納呼吸法,呼吸時雙手下垂置於前腿上,意守丹田。1952年,蘇聯曾派專家來中國研究吐納,認為中國的吐納呼吸法有助於吐故納新,將這種吐納法帶往蘇聯,作為輔助治療之用,曾寫有專書介紹各種吐納呼吸。六通拳的二十五式換氣,是叉腰仰頭的吐納呼吸法。初學者一時難於領悟用鼻深吸氣時舌頂上顎,吐氣時張口呼氣舌平放口內,由於從二十一式做到二十四式,運動量頗大,便利用換氣時作休息,盡量抖氣,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有一點應注意,到相當時候,不應再視換氣為抖氣,要認真學會吐納呼吸法。這時是整個六通拳集體操場地最寧靜的時刻,借用抖氣來休息片刻,懂吐納呼吸法的學員則閉目深呼吸,故蒼蠅飛過也聽到。初學者到換氣時往往在旁邊談話,破壞了靜止運動吐納呼吸的寧靜氣氛,必須戒絕談話,以免除擾亂別人。任何健身運動都要求精神集中,摒除雜念,不僅換氣時要遵守,做其他各式時也要精神集中,不可說東講西。六通拳到了二十五式後,以後一連幾個運動方式,都進入另一個新的境界,這是其他健身運動所無的。而這也是六通拳健身運動的最大優點。第二十六式:眼部運動(防白內障及飛蚊症)這其實是眼部穴位的按摩運動,並不是眼睛的運動。六通拳中的視力運動之一,在第三式中的彈中指時,眼望中指是視力運動之一;在第十二式中的蟹狀式時,眼望手踭也是視力運動;第十九式中的望指擰手也是視力鍛煉之一。其實在各式運動中亦離不開視力鍛煉。中國各種運動中都包含視力鍛煉在內,但沒有像六通拳特別要求視力鍛煉這種特殊運動方式。對眼部穴位按摩,更是何琼創出的獨有方法,先講按摩的方式,然後再談其中學理。預備式:立正,左手和右手只伸出中指,其餘各指微屈於掌中。指甲長的必須事先剪短指甲,因六通拳還有幾個按摩的鍛煉,指甲長會弄傷眼睛,特別要注意。左手中指按於左眼角近鼻樑凹陷之處,右中指亦按於右眼部近鼻樑凹陷之眼角處。這個部位俗稱山根的兩側,亦即眼角近山根之處,這部位在穴位上稱晴明穴。左右中指是同時按摩的,現先說左的方面。左中指沿左眼眶向上移動,按壓左眼的眉骨沿眉骨向左眼外角側移動向左眼下,顴骨上,眼的外邊移到開始的晴明穴為一。右手中指亦和左中指同時沿右眼移動,與左中指所按摩的方法按摩右眼外沿,與左中指同時回到起點,叫一的全程完成。然後為二的開始,共按十次即做完眼部按摩運動。不可按及眼睛,很多人叫起點的位置為眼頭,即眼內側眼角的晴明穴,切勿聽錯為眼球,因頭和球很易聽錯,切不可按眼球,即不可按及眼睛,只按眼的四週穴位。這四週的穴位開始稱眼頭的為晴明,向上為攢竹、明忠、絲竹空、見陽、承淚等穴位。按這些穴位可消除疲勞及眼角的魚尾皺紋,防飛蚊症及白內障,預防各種眼瞼症,故有美容之效。第二十七式:頸部運動(減頸脂肪,驅痰,除老人痣,防大頸泡)這一式同樣是頸部的按摩運動,並不是頸肌和頸關節的運動,按摩的方法是十分簡單易學的。除了按摩頸部之外,並有用手指打臉和用手指打頭的兩種動作。預備式:雙腳站穩,向平微分。右掌心置於下巴之下喉嚨之上,左掌放在胸口上。開始,右掌向上用力撥按下巴,於是右掌擦過下巴時即伸高至額頭以上;接著左掌用同樣方法向上撥擦下巴,右手擦按和左手擦按合成為一,共擦十而止,即下巴共按摩二十下,左掌十下右掌十下。第二部分預備式,右掌全掌貼向左頸側,左掌放在近右頸側之前五寸,開始時右掌按著左項側,自左向右拉按,拉至喉嚨前即放開,此時左掌自右項側拉按向左,如此右拉完到左,即左按拉十次右按拉十次,共二十次而止。* *自下巴向上撥按是用掌心近腕的壓力,自左右側頸按擦則以指至掌心前的壓力為主。在用雙掌的手指向橫按擦左右頸側之後,輪到用左右手的手指輕輕敲打臉部。打法是用左右手的手指第一節向左右臉頰全接觸地,由下向上經耳鬢與眼角側輕輕打上太陽穴而至前額,再由前額經太陽穴向左右臉頰輕輕敲打,這樣由下至上,由上而下打十次,在打臉頰時不叫聲數次數,只在心中默默地唸數著。打完臉頰後再將左右手的手指微曲,利用食指至尾指的指頭,即近指甲的指頭部份,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