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五单元课题16黄山奇松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doc_第1页
五上第五单元课题16黄山奇松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doc_第2页
五上第五单元课题16黄山奇松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doc_第3页
五上第五单元课题16黄山奇松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doc_第4页
五上第五单元课题16黄山奇松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下第六单元 课题23 大江保卫战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惠丰 小学黄赛林 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比一比,再组词。兼( ) 赛( ) 崩( ) 魄( ) 锋( )谦( ) 塞( ) 绷( ) 魂( ) 峰( )2.把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不息 日夜( )( ) 惊心( )( )( )( )铁汉 ( )波( )浪 摇摇( )( )3.下列词语不常见,读一读,查查它们表示什么意思。鏖战 嶙峋 一绺布条 安造垸 簰州湾 九江赛城湖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歌颂了 (谁),他们在 (时间) (什么情况下)打了一场壮烈的大江保卫战。2.课文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大江保卫战的壮丽画卷,你从文字中采集了哪些画面?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1)从第2自然段中,我读到了 的画面。(2)从第4自然段中,我读到了 的画面。(3)从第5自然段中,我读到了 的画面。三、搜集资料我准备。有一首歌专为抗洪抢险的战士们而作,歌名叫为了谁。听一听,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上有一定的独立性,理解能力也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故在生字教学上以自学为主,初读的任务也放手给学生,他们通过读文巩固生字的识记,加深对词意的理解,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对文章的大致意思有所理解。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为为了谁,1998年,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1998年的夏天,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一段历史。1998年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板书:大江保卫战)读出气壮山河的气势,再读读出非凡的气势。今天,我们借着文字,亲临现场,重温那火热的岁月。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9。(一)出示目标1(二)师简述目标1由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或课题质疑。 (1)学生边质疑,教师边板书记录。 (2)预设有:谁战?为什么要战?战什么?怎么战?战果如何? 2教师质疑: (1)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惊心动魄) (2)是什么让战士们有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带着刚才所质疑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2)扫清字音、字义障碍,可以找字词典或老师帮忙。 4解疑。由学生看前面的质疑问题尝试答疑,教师适当点拨、鼓励,解决的就画钩。关键是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5出示课文生字,学生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进行组词,用“日夜兼程”、“惊心动魄”进行说话训练以掌握词义及用法。 7让学生说说记字方法,对易混淆的字加以区别,确保记字、用字准确。如: 兼嫌弃女儿。 赛下为贝,旧时为货币,与钱有关。可活记为:比赛获胜得宝贝。与寒、塞、寨等区别之。 锋峰、蜂、烽等区别之,换偏旁归类识记。 魄白鬼看不见,藏在人里面。指气魄、魂魄。 8出示课文的新词,转瞬间、日夜兼程、塌陷、崩塌、嶙峋、鏖战、肆虐、铮铮铁汉、劈波斩浪、摇摇欲坠、铭记。 9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出示图片理解“嶙峋” 10把生字词放回课文,找出需要指导的句、段,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如: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学习目标2:了解课文大意,顺清脉络。1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看看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为什么战?怎么战的?战的结果怎样?) 那么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为什么战”的(第1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怎么战的?”(第25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战的结果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着板书说)指导写法:“你们看,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条理清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多多借鉴这种方法。”2.请同学们再读读2至5自然段,在你的面前都出现了哪些画面?根据回答板书:大堤抢险 勇救群众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去感受当时的情景。提示任务: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这一小节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自主阅读展示交流:1.想看看这样危急的画面吗?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录像:惊雷响起,闪电划破浓云密布的天空,大雨倾盆而下,雷声、雨声、风声响彻在天地之间洪水冲开大堤,冲到房屋,打着漩涡向前推进,吞噬着一切,于是一切都淹没在洪水之中,天地间能看到的只有房顶、树梢画面定格)2.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及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3.是的,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一时间,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这决堤的江水可说是来势汹汹。4.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5.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6.教师深情讲述: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一、二题五下第六单元 课题23 大江保卫战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惠丰 小学 张宁 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好处。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赏析,感受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写下你感动的理由。摘录一: 我感动的理由: 摘录二: 我感动的理由: 2.用心读读课文第2和第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情 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于98年的那场洪水没有多少记忆,因此学生就没有多少真正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靠常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实现与文本间的情感再现,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因此我设计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孩子的情感,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令人难忘的1998年的夏天,在那个夏天,暴雨(引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幻灯)2.这节课,我继续学习23课这篇通讯报道,记者真实地向人们再现了两个感人的场景,(板书:保大堤、救群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记者一同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场景。二、品读感悟(一)学习“大堤抢险”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文中让人感动的语句。抓重点词体会子弟兵精神、品质。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1.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理解“全然不顾”。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战士们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出示语句,师引读。战士们全然不顾肩头沉重的沙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战士们全然不顾泥水中来回穿梭的劳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战士们全然不顾身上伤痕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有感情朗读语段。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 抓重点词体会子弟兵精神、品质。出示:“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体会乐观主义精神。(指名多人读,齐读)师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2.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你们会忘记他们吗?大江也不会忘记。(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二)感受什么是“铮铮铁汉”提示任务2任务提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晓文,从哪里感受到的?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像这样坚强不屈的汉子,我们把他称为“铮铮铁汉”。(男女生读句子) 2.同样是写保大堤,第二然段与这一段有什么不同?(板书:点面结合) 3.再找找,课文又是怎样将面和点连接起来的呢?(过渡段) 4.在抗洪抢险当中,像黄晓文这样的铮铮铁汉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对当年的抗洪英雄有多少了解呢? 5.同学们,你们会忘记他们吗?大江也不会忘记,(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三)学习“勇救群众”提示任务3任务提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晓文,从哪里感受到的?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1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深深触动了我们,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更是紧紧揪住了我们的心。让我们随着记者,把镜头转向洪水中的群众吧!同学们,人民群众在漂动的树梢上;在灭顶的房屋上;在摇摇欲坠的电杆上;此时此刻,他们的处境怎样?生描述。2是呀,时间是如此紧迫,情况是如此紧急,他们能不飞吗?齐读。齐读:“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3三个“飞向”,救出的是一个又一个群众,作者选取了2个典型的镜头,又一次点面结合:“在安造垸希望。”4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救出了无数的人,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了这“”之中,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所以,记者要说:“哪里闪烁”5正如小江珊奶奶所说:“孩子,只要你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人,你就向他求救,他一定会来救你的。”在江珊奶奶的眼中,在所有人民群众的眼中,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全班齐读)6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啊!让我们把这些人民救星们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全段)(3)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搂”你体会到什么?(亲热) 被妈妈搂过吗?什么感觉呢?(读) 想知道妈妈的感觉吗? (师描述:你们知道吗,当我把我的儿子放在我的膝上,用双臂轻轻地搂着他,他透彻的双眸也望着我,我把头靠在他的脑袋上,好幸福的感觉啊!我想这就是天伦之乐吧。这种幸福的感觉是不是也让你想起了你和母亲在一起的甜蜜。) 别让这种感觉溜走,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4)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 把什么比作“玉石雕像”?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 (5)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理解“长”); 生长 产生 (6)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明白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通过细细地品味,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勤劳、聪明、疼我爱我的母亲形象。你们知道吗,这里我们所读到的文字并非是作者的全文。这篇课文的前后都还有几段文字,想知道都写些什么吗?老师把原文带来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你也许会有新的感受。 三、表达怀念之情。 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请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1同学们,40年后,孙友田赶回老家去看望母亲时,(出示母亲画像,补充原文片段)2.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 (出示原文,师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