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doc_第1页
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doc_第2页
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doc_第3页
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doc_第4页
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爱情 读书心得 同性恋亚文化读书心得1131000139信工学院6班李禹枋同性恋亚文化一书是李银河博士早期著作他们的世界的增订本,与她的另外两部著作虐恋亚文化和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起出版。 本书的序言及部分章节是由李银河博士的丈夫,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先生代笔。 作为亚洲地区第一位女性性学家,李银河博士对中国同性恋生存处境的长期关注直接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性价值观,影响了包括同性恋者、虐恋者在内的性少数人群生存状态的改良。 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理解,尊重性的亚文化。 这是一本以研究同性恋现象为主题的专著。 作者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了我们社会之中长期为人们所轻视甚至是歧视的,但是数目又相当庞大的一个“灰色”人群同性恋者,并以此探讨和研究同性恋这一亚文化。 作者以“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开篇阐述了本书的写作目的,接下来的“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一章向人们介绍了同性恋现象的历史与现状,以大量的史实和统计数据证实了同性恋现象在全体人类社会中都是不可以被忽视的、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一种常态,实质上指出我们有必要研究同性恋现象,帮助同性恋者争取和异性恋者一样本应有的、但却又被我们的社会所剥夺的权利。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样本情况,并探讨了诸如“同性恋成因理论”“环境与经历的影响”“角色问题”“性生活、性观念”“婚姻生活”“价值观念”“中国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等问题,最终指出了我们应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和如何对待同性恋者。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 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 有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现代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是无法直接一一对应为现代的“同性恋”的,例如古罗马的“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与现代的“同性恋”可能有区别。 美国心理协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员总数超过15万人,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教育学家、临床心理医生、心理学顾问和学生等。 早在1973年,他们就已经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 xx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 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 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 现代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同性恋者(正式场合下,这个词语的原意不变),另外“同性恋”也有“同性爱”等近义词。 此外,粤语吸收了英文单词gay后,用“基”指同性恋。 但是此词通常具贬义。 带有贬义的单词还有“玻璃”等。 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同性恋者称做“飘飘”。 女同性恋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英文的Tomboy)。 但“Tomboy”的本义并没有同性恋的意思;“婆”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性恋(又称为P)。 “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T的老婆”。 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 Uncle指年长的T;这个词起源于60年代,是女同性恋用来对长辈的尊称。 在中文里则称“哥”,例如“张哥”、“金哥”。 至于“拉子”、“拉拉”或“蕾丝边”指女同性恋者(由Lesbian谐音而来)。 1990年代,见于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女同性恋小说鳄鱼手记里,开始流行于台湾。 男同性恋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词与用语,例如台湾同性恋文化术语里较普遍的用语是“C货”,系由英语“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来,指气质阴柔的男同志。 Macho Queen(金刚芭比)指外貌非常阳刚,身型健壮,但隐约有阴柔特质或动作及想法的男同志。 另外如同于女同性恋者的“T”与“P”,台湾男同恋者一般也分为“哥”(普通亦可称葛格)、“弟”(亦可称底迪)两种角色。 两者主要差别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护及依赖两种概念。 一般而言,其区分是不明显且无确实定义的。 其他尚有“男风”、“走旱路”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 因李安之电影断背山夺得奥斯卡后,“断背”一词亦成为同性恋之别称。 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是男子,我也是男子在阅读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某些段落时,一种熟悉的文风扑面而来。 那种充满智慧的幽默,以及在讲述故事之时叙述技巧,无不令我想起了王小波。 虽然当时是在怀疑,但终究只是心底下的怀疑,并未断然结论。 而在前几天,我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原来同性恋亚文化这本书以前叫做他们的世界,里面有些章节是王小波捉笔的。 就书名而言,我比较喜欢“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同性恋亚文化”。 后者一本正经的面孔,充斥着学院派的风格。 虽然从书名上来看,后者可能更能体现价值中立以及科学理性的态度,但未免太过于冷冰冰。 而前者,就显得更具文学气息。 他们的世界,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悬疑和诱惑。 如果熟读王小波的读者,则很容易联想到寻找无双中王安老爹的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我们,另外就是他们。 王安老爹还说了,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我们,还有就是奸党。 “同性恋”虽然未必会被归入“奸党”之中,但很无疑的会是“他们”。 同性恋亚文化讨论的是男同志的生存空间以及他们的情与爱。 根据书中所言,他们生存空间并不如意,遭受了多重压力。 一是法律上的语焉不详,二是道德压力。 法律上的语焉不详导致同性恋在法律地位上的尴尬与模糊,所以会出现许多“清理活动”。 比如说警察会定期去同性恋活动场所公园、公共厕所、公共浴室捉捕同性恋者,而有些人也会利用这种行动。 书中出现敲诈的例子,这就足以证明在法律盲点所带来的弊端。 道德压力则中国传统价值观,比如说传宗接代。 书中很多同志迫于家庭或者生殖压力而选择了成立一个符合于传统价值观的家庭。 这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造成畸形的家庭,二是对女人的权利的漠视。 性爱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同性恋者跟异性会有圆满的性爱。 书中比较惊骇的例子颇多,比如有些同性恋者不堪家庭压力,随便找了个女人,生了孩子。 虽然在表面上,他们的婚姻关系挺和谐的。 事实上,在性方面上同性恋者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妥协。 一是恋人,一是老婆,在性上怎么办呢?有些人就想出了一些“绝妙”的主义,把老婆培养成一个性冷漠者。 当然,这是比较缺德的做法。 中国传统女性在性上大多都是比较保守,也没有很好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本身的欲望即使是到了今天,性教育一如以往的令人失望。 生物教学中,教师支支吾吾,独独跳过了生殖一章。 唯有两个巨大的生殖器图像赫然独立,不啻为一个巨大的讽刺。 同性恋亚文化此书完成于上个世纪,现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了。 同性恋的生存环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变化肯定是有的,但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或者说根本性的变化。 xx.6.11南方周末刊登一文,出柜首对大学生同志情侣公开身份始末,讲述的就是同性恋公开化问题。 那对情侣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相比于多年之前,同性恋不再被视为一种堕落的道德现象。 王小波的杂文上就直言不讳地说过,有些老先生一听到同性恋这个词就极力否决,认为这是“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玩意”。 出柜中的父母倒是“出奇”地开明,虽然一开头母亲听说儿子是“GAY”,柔肠寸断,以泪洗面的,但是后来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表示“不干涉儿子”。 父亲也说“只要儿子幸福比什么都好”,虽然他们还是希冀儿子能完成传宗接待的任务。 如果剔除了一些新闻采访中的刻意回答之外,这些开明之中有多少是“父母”为了应付“媒体”而表现的,依然是一个谜。 当然,我还是乐意相信他们是真正的开明。 除了民众的观念得到一定的进步之外,网络的兴起也为同性恋拓展了更加开阔的生活空间。 单单我所观察几个同性恋网站和豆瓣小组,他们的生活并不见得黑暗。 同性恋们乐于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