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_第1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_第2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_第3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_第4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摘要从馆舍面积、馆藏和数据库建设、职工队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五方面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SWOT分析得出广州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关键词广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SWOT分析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院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下文分别简称为中大、华工、华师、广外、广中医、广药、广工、广大、广美和星海)十所部属和省属重点以及重要的本科院校。十高校都建有图书馆,各自管理。本文从馆舍面积、馆藏和数据库建设、职工队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五个方面对十馆进行分析比较(广大图书馆是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因此在比较本部馆与大学城馆的时候不加以区分),通过SWOT分析得出其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11馆舍资源充裕馆舍大小是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馆舍越宽敞,人均馆舍面积越大,则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越好1。大多数高校的大学城分馆人均馆舍面积比本校其他校区馆的要大,馆舍面积统计学校项目馆舍面积(单位:万m2)师生人数(单位:万)人均馆舍面积(单位: m2/人)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中大11 36 5 2 22 18华工672 423 436 2 154 212华师82 38 263 12 312 316广外2 28 21 13 095 215广中医334 28 166 027 2 1045广工740 47 404 280 183 167广大56 56 229 229 245 245广药43 33 2 1 215 33广美150 110 06 04 249 937星海106 095 039 035 275 271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从上表可知,大多数高校的大学城图书馆的人均馆舍面积比本部馆要大,各校大学城分馆的人均馆舍面积均在15m2/人以上,广中医大学城馆高达1045m2/人,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馆舍资源更为充裕,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宽敞、舒服的阅读环境。12管理系统较统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馆实现管理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可或缺的工具。10间图书馆总共有5个管理系统,其中5间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sulcmis, 2间使用文化部与深圳图书馆联合开发的ILAS系统,分布相对较集中。中大和华师打算更换系统,有利于馆际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链接以及数字数据的整合,为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建提供统一的平台。13文献传递服务便利在网络环境下,各馆依托一定的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资源共享项目。如文献传递服务,除了利用邮寄、速递等传统方式,还利用电子邮件、Ariel等方式来开展;通过CALIS和CASHL两个共享平台与全国其他图书馆进行文献传递,使共享活动扩展至全国。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劣势21馆藏发展模式单一随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没有一间图书馆能够把所有文献收藏齐全,一般会存在文献短缺现象,因此拥有与远程获取并重是最理想的馆藏发展模式2。以拥有为主,远程获取为辅是目前大学城各校图书馆的馆藏发展主流模式。据统计,中大、华工、广工、广药、广美和星海六校都没有学科文献短缺,可见其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馆藏策略。在馆藏发展模式方面,华工是完全依赖本馆藏书;中大、华师、广外、广大、广药、广美和星海以本馆拥有为主、远程获取为辅;只有广中医和广工是本馆拥有、远程获取并重。22大学城馆没有得到重视221职工人数严重不足职工队伍数量是影响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职工队伍人均服务读者人数越少,读者服务工作就越能深化、细化发展3。半数以上的大学城馆的人均服务读者人数都远超本部馆。其中,与本部馆差距最大的是中大,平均每位馆员服务读者约800人,是本部馆的8倍多。62 本文为广州教育局项目“广州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研究”(编号63088)的研究成果之一图书馆职工人数统计(单位:人)学校项目正式职工非正式职工人均服务读者人数(包括正式、非正式职工)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中大225 22 100 3 100 800华工131 24 17 0 190 833华师108 24 23 23 170 255广外65 8 15 13 136 619广中医25 12 28 17 579 93广工99 55 11 6 253 459广大107 107 8 4 206 206广药47 40 21 3 400 233广美21 14 20 15 167 40星海18 15 5 4 100 184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同时,大小馆职工配置的侧重点不同。中大、华工、华师和广外把大部分正式职工安排在校本部,广药、广美和星海则把大部分正式职工安排在大学城。可见只有办学重点转移到大学城的高校把大学城馆作为发展的重心,其他规模较大、有多个办学校区的高校没有把大学城馆作为发展重心之一。222纸质馆藏分布不均馆藏也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纸质馆藏仍是馆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学城馆的纸质馆藏量只占全馆小部分比例,如表3所示,在纸本图书、外文图书方面,所有高校(广大除外)只把小部分馆藏放在大学城馆。越大型的图书馆,这种差距就越明显。例如,中大全馆纸本图书有51382万册,大学城馆却只有其中的348万册,相差几乎15倍。图书馆纸质馆藏统计学校项目纸本图书(单位:万册)外文图书(单位:万册)中外文报刊(单位:种)全馆大学城馆全馆大学城馆全馆大学城馆中大51382 348 311 126 6538 2324华工284 76 236569 02453 7704 600华师270 85 865 30858 2132 1992广外161 46 46 62 3247 1201广中医141 76 4 4 1754 1754广工2843 185 109 10 3337 3003广大221 221 64 64 3926 3926广药155 76 2 0 2200 2000广美3043 105 21 * 461 461星海275 16 21 3 469 22备注:*为无法获得的数据;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23共享程度不高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4。据统计,大学城馆现有三种共享手段: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发放通用借书证;各馆(广美除外)都参与了一些共享活动,其中最常用的是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其次是发放通用借书证。但馆际互借和发放通用借书证有使用限制:各馆主要与本校的其他校区有馆际互借来往;对外方面,中大主要与国家图书馆互借,华工、华师和广工主要在石牌六校间互借,广药与广中医互借,星海筹划与广药互借;通用借书证方面,中大要求外校读者办理临时读者证,当天有效,并收取费用;华工、华师和广工限于石牌六校范围内,广药只与广中医来往。总之,大学城各馆的共享活动主要与其本校的其他馆进行,校际之间的互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遇31员工队伍素质高,提供了发展的人才基础5因为信息的收集、组织、整理、传输等流程都需要馆员来处理,处理信息与系统、信息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关系等业务,也是由馆员来进行6,因此人员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据了解,除了广药和广美,其他图书馆都设置了部门或配置了人员来负责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工作人员学历全在大学专科以上,本科生和硕士生所占比例最大;职称从助理馆员到研究馆员都涵盖了,其中副研究馆员比例最大。可见,各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推动工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32电子馆藏和数据库建设差别巨大,会产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在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是读者服务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评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7。据统计,中文数据库方面,华工以104个位居首位,是拥有量最少的广美的52倍;外文数据库方面,中大以86个雄踞榜首,而广药、广美和星海则一个也没有购买。电子馆藏也是衡量图书馆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8;各馆在电子馆藏方面差别巨大(详见表4)。在电子图书方面,广工拥有近150万册,星海只有2万册;电子版外文期刊(全文)方面,广外拥有近20万种,广中医则没有购买。这种明显差距同样出现在光盘和声像资料馆藏中。要求每个馆都配备完全一致的电子馆藏和数据库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电子馆藏和数据库相对匮乏的图书馆必然产生与资源相对丰富的图书馆共享的强烈愿望与内在需求。图书馆多媒体馆藏统计学校项目电子图书(单位:万册)电子版外文期刊(全文)(单位:种)光盘(单位:张)声像资料(单位:盘)中大1221 30000 35783 *华工191 194336 3231 9200华师39 *共3000广外4 18957 19791 2963广中医14 0 * *广工14877 85 80000 250广大50 10 23179 6169广药33试用中10000 150广美107074 324 554 *星海2 30000 * *备注:*为无法获得的数据;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33共建具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深入发展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共享是共建的成果和最终归宿,二者相互支持和依存9,只有各馆共同建设,才能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等都是共建的图书馆论坛Library TribuneOct, 2009Vol29No5基础工作,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任务,没有这一点,共享就无从谈起10。据统计,各个图书馆(广美除外)都参加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共建项目。在协调采购、协调建库和合作编制联合目录方面,华工、华师和广工参与了石牌六校资源共享系统的协调。在合作编目方面,所有图书馆都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从而实现了书目信息资源共建,为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挑战通过与中大、华工、广工、广大、广药、星海六位馆长的访谈可知,目前广州大学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 (1)管理体制障碍。大学城内各馆所在高校分属不同系统管理,有部属高校,也有由省教厅领导的省属高校。系统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使得图书馆之间难以进行密切的合作。(2)观念障碍。10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存在巨大的差距,资源不丰富的馆渴望实现大学城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而资源丰富的馆却不愿意分享,认为共享会损害本馆的利益,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图书馆间难以合作。(3)技术障碍。10所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尚不一致, 10所高校共有5套不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要取得管理系统无缝衔接,不仅成本高,而且还要解决各馆数据标准与著录格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4)经费障碍。经费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高校间管理体制的不同,经费的来源也不同,因此,要得到某一管理系统持续地投入资金来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难度颇大。(5)著作权障碍。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非公共信息,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将文献资料以扫描、录入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转换,把文献提供给用户进行网上浏览、下载和传递,扩大作品的传播范围,必然侵犯了非公共信息所有者的著作权。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所要面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并不是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殊问题,而是图书情报界乃至整个网络社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11。综合以上SWOT分析结果可知,广州大学城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优势与劣势兼有,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已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人才基础:馆舍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合作编目和文献传递工作都取得了进展;工作人员素质较高。但是,大学城馆尚未得到总馆的足够重视、共享程度偏低,观念、管理体制、技术、经费和著作权等方面的障碍都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参考文献16刘东红.信息资源评估指标的体系结构J.图书与情报,2003, (6): 51.2董灵燕.广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 12.3肖玲.基于SWOT分析的广州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