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重点题训练.doc_第1页
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重点题训练.doc_第2页
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重点题训练.doc_第3页
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重点题训练.doc_第4页
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重点题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秋七上语文新增课文重点题目训练(后续答案)人教版初一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第2课 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 第6课 我的老师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第8课 我的早年生活 第9课 王几何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 第13课 风雨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 第六单元 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一单元 第2课 秋天的怀念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 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 8.“母亲喜欢花”,可为什么那些花都死了?(4分) 答:_ _ 9文中为何多次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4分) 答:_ _ 10本文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4分)Xk b 1.C om11.“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句话中,加点词的作用是什么?(2分) _ 12.文中加横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 是什么?(3分)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13.文章结尾处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补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3分) 14.在历史的长廊里有很多熠熠生辉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请举出两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 第二单元 第6课 我的老师一、积累运用 (一)字词积累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黑痣(zh)蜂蜜(m)褪色(tu) B孤舟(g)卜问(p)焚香(fn) C海鸥(u)磕头(k)时辰(chen) D模仿(fng)温柔(ru)纯真(ch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A孤舟榆钱退色劝慰 B香炉纠纷磕头牵挂 C占据黑痣姿式焚烧 D卜问暑假纯真宛惜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3)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4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二)语言运用 5引号有以下几种基本用法:表特定称谓、表引用、表强调、表讽刺或否定。请你指出下面句中引号的作用。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1)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2)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1)_, (2)_。 6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7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和()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三)语文常识 :9我的老师作者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长篇小说_。 10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B教舞C观察蜜蜂D教读诗E处理纠纷F看写字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写得详细的是_。ww w .Xkb1.coM11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来概括,文中“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二、课内阅读 (一)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2选文中(甲)处应填_;(乙)处应填_。 A糊里糊涂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D稀里糊涂 13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14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_ _ 15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6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 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然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1.给本段文字划分正确层次的一组是( )A/ B/C/ D/2.在文中 里依次应填入( )A占有 怀念 慰问 援助B占据 牵挂 慰劳 支援C占据 牵挂 劝慰 支持D占有 思念 慰问 支持3.“蔡老师援助了我”指的是( )A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B给“我”写了一封信C批评了孩子们D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4.划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5.“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句话抒发了我对老师的( )。A赞美之情 B热爱之情 C感激之情 D感激敬佩之情6.本文中有四处引导,就其作用的理解,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A特定称谓 引用 特定称谓 引用B否定 引用 特定称谓 引用C特定称谓 引用 否定 引用D引用 否定 特定称谓 引用7.这段文字所表现的是( )。A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B蔡老师的慈爱、公平、伟大。C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喜爱。D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的心情。8.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记叙 议论 B描写 议论 C描写 抒情 D记叙 抒情9.“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一句的意思是( )。A应不应该提,我不清楚B是委婉语,这件事是值得写的,而且要详写C心里认为不应该提D问问读者是否应该提10.这段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是( )。A回忆 依恋 思念 B回忆 思念 赞颂C回忆 感激 思念 D回忆 依恋 感激阅读二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堂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1.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对老师的 之情。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B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抒情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抒情3.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上标出,并概括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 4.找出本段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文中“我才醒”和“我才睡熟了”两个“才”字的含义饱含着怎样一种感情?6.“我”记忆中的“珍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珍宝”与文章开头的第一个“最”有什么内在联系? 。7.最后一段中的“可惜”一词和全文哪些内容有联系?( )A前五件事 B前六件事 C第七件事 D七件事都有联系8.对下列语句判断正误。( )A第一句表明“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不愿向老师表露自己的感情。B第二句的人称由第三人称“她”转换成第二人称“你”,是因为此时“我”和老师面面相对。C第三句中“漫长”一词不仅指暑假日子长,更主要的是指自己感觉与老师离别的日子太长。D第四句中“珍宝”一词意为最可宝贵的东西,它的近义词是“瑰宝”。9.“对你是多么依恋!”和“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两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为什么?10.划线句子体现了什么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三)(1)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是解放军叔叔盖的。”(2)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10多年前,有一支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常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材、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3)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4)“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5)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6)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1、选出从叙述 顺序上看对第(2)段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顺序 B 倒叙 C 插叙 D 倒叙2、选段介绍小屋来历的一段内容在表达方法上属于_描写。3、选文中出场的人物有哪些?选出 断正确的一项: ( )新|课 |标| 第| 一|网A、哈尼小姑娘 瑶族老人 解放军B、我 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C、梨花 我 老余 解放军D、解放军 梨花 哈尼小姑娘4、谁是小屋主人?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她是主人。C、建造者和所有照料者都是主人。D、小屋没有主人。5、选文中多处出现“梨花”,它们的含义分别是:(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中,“梨花”指_(2)“那洁白的梨花”中 “梨花”指_(3)“驿路梨花处处开”中 “梨花”指_6、驿路梨花全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寻找梨花 B、寻找小屋的主人C、深山住宿的经过 D、过路人争着为小屋做好事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一、选择l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搓捻(cu nin) 绽开(zhn) 怦怦直跳 (png)B小憩(q) 繁衍(yn) 恍然大悟(hung)C遨游(o) 觅食(m) 花团锦簇(c) D迁徙(x) 茁壮( chu) 冥思遐想(xi)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样子。C美不胜收:美的很特殊,让人难以接受。D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冥思遐想 截然不同 B感慨万分 疲惫不堪C不求甚解 由然而生 D迷惑不解 痛快淋漓4下列对本文写法特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5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B一个人要成才,最关键的就是找一个好老师。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的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予。二、阅读训练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臂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爱是什么?”我问。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我闻了闻她手中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是花的香味吗?”“不是。”莎莉文老师说。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么?”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老师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呢?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1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是( )。A莎莉文老师想作弄我。B这个问题很复杂没办法直接回答。C莎莉文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D莎莉文老师想通过引导让我学会感知抽象事物的概念。2对“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别人吻我。”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的我非常傲慢 B我讨厌别人吻我C表现我很喜欢莎莉文老师,老师也很爱我 D我认为只有母亲爱我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主要作用是( )。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A.解释说明 B.语意跃进 C.转换话题 D.说话中断 4对文段理解错误的是( )。A文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有利于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B文段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C文段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育。D莎莉文老师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有意识地培养我的品格。5文段中对爱的解读错误的是( )。A爱是一种心里的感受,爱既看不见也摸不着。B爱能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C爱存在于人与人之间。D爱给人带来的快乐是单方面的。x k b 1.c o m6 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7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概括什么是爱? 第8课 我的早年生活1、解释下列词语。 (1)宽宏大量: (2)独具慧眼: (3)蛛丝马迹: (4)滚瓜烂熟: (5)整装待发: 2、在教过你的老师中哪位老师令你一直非常尊重?原因是什么?(3分) 3、从文中(2)、(7)、(8)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早年生活中的爱好、志趣、理想分别是什么?(3分)4、你从作者早年的生活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27、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全文和“补充介绍”,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请分3条列举(可联系自身实际)。第9课 王几何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洗耳恭听: (2)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得意忘形: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4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2)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6“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7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第10课 论语十二章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不亦说( )乎 吾日三省( )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不逾( )矩 论( )语 一箪( )食 曲肱( )而枕之 博学而笃( )志 二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古: 今: 2.可以为师矣 古: 今: 3.饭疏食饮水 古: 今: 4.饭疏食饮水 古: 今: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 今: 6.吾日三省吾身 古: 今: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 4.传不习乎 传: 5.饭疏食饮水 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五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解释下列的词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四十而不惑 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不堪其忧 于我如浮云 逝者如斯夫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七翻译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x k b 1.c o m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 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是 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 (3)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会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6)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7)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版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第三单元 第13课 风雨一、文学常识填空: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腊月正月,满月,废都,浮躁等。二、字词 1. 给加点注音:偌大( ) 刹那( ) 蜷曲( ) 屋檐( )疏忽( )锥形( )2. 解释词语:偌大: 刹那: 疏忽: 三简答:1. 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试说明。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3.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4.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词语一:_赏析_词语二:_ 赏析_5. 如何理解作者在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6.作者对众多植物和动物在风雨中的表现进行了特别细腻的描绘,直接目的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动物们在风雨中的表现。7.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他们为什么会惊喜呢?他们还会做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请你以第一人称,写出你的感受和行为。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佳肴( ) 兑命( ) 学学半( )自强( ) 教学相长( ) 二正确使用下列词语 1,通假字 兑命 2,一词多义 (1)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2)学学半 (3)学学半 3,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的词语。 虽有佳肴 虽 , 佳肴 弗食 弗 不知其旨 旨 w W w.x K b 1. c o m虽有至道 至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教然后知困 困 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 学学半 学 其此之谓乎 其 三,翻译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五,填空 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 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 六,读了这篇文言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 纪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