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15年贵州省获奖论文.doc_第1页
《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15年贵州省获奖论文.doc_第2页
《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15年贵州省获奖论文.doc_第3页
《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15年贵州省获奖论文.doc_第4页
《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15年贵州省获奖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支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很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把支架教学理论的原理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探讨,在文中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升语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支架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 语篇教学一、引言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在有关阅读七级技能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指明: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字以上。在阅读的技能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包括: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2003)。在多年的英语阅读课中,通过略读(skimming)、跳读(skipping)和找读(scanning)三个环节来完成段落大意概括、句子分析、语法讲解等成为了英语阅读课的主要步骤。这种教学虽能在短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多,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材料内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把支架教学理论的原理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探讨,希望能找到打破以往阅读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质”与“量”的共同发展。二、支架教学的理论依据支架(scaffolding)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原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施工的一种设施,俗称“脚手架”。把“支架”的概念应用于教学,把教师的教学比喻成“支架”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习者独立完成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的实际水平存在差距,此差距及“最近发展区”,而这个差距的减少或消除是由教学来决定的(鲁子问、康淑敏,2013)。建构主义也认为,当学习者遇到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将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引导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所以,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构建合适的“支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语篇阅读技巧。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的必修二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Reading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为例,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合适的教学支架,从而提升语篇教学的有效性。三、巧搭教学支架,提升语篇教学从阅读理解的层次来说,阅读可分为文字的表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文字的评判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三个层面。(陈振华,2004)因此,当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如下图对文章进行剖析,从而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和技巧为学生搭建支架。在“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篇文章中,笔者让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三次阅读,一次巩固。 (Lilian Leung-Downey,2013) 1.第一支架,表面理解文字的表面理解主要指识别字词、理解文字意义以及对课文段落大意及整篇文章的理解。在“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对该文章搭建第一个支架就是第一遍阅读(表面理解)。笔者运用KWL(know,wonder,learn)策略设计问题来引入这篇文章,首先让学生通过skimming的阅读技巧来进行第一遍阅读,了解“Who? How she went? What she found out?”同时学习一些重点词汇,最后得出结论“Daisys visit is a dream but issue is real.”这样,学生可以顺着这条线索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大意。2.第二支架,深层理解文字的深层理解主要指读者在对文字表面理解基础上,对文字内隐意义的理解。当学生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后,继续搭建第二个支架,通过第二遍阅读来理解细节,透过细节挖掘文中深层含义。例如:让学生利用scanning的阅读策略来找出“Details about the animals problems: a. Antelope b. Elephant c. Monkey”后,提出问题“How did Daisy feel about them?”让学生作出情感回应和逻辑判断积极解决方法。3.第三支架,评判性理解评判性理解,读者不仅要对材料内容进行推断,还要能分析、归纳、运用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对文章深层理解后,教师应思考篇章会对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读者会对此做出怎样的反应。所以,笔者在学生对文章深层理解以后进行第三次阅读,而后搭建第三个支架,设计了一些讨论话题来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升华,例如:“Why arent antelopes protected in China?”,“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Should we use animals in laboratory tests?”通过话题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者的知识与读者的知识相交,产生共识和心灵的碰撞,达成阅读的情感目标。4.第四支架,巩固记忆阅读课文的有效记忆是学生识记、掌握语言知识,并使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对文章进行三个层次的理解以后,课后为学生搭建第四支架,巩固记忆。当然,为学生的课文记忆提供“支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取关键词,表格记忆,思维导图,空缺填空等。例如,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为学生设计一个课文缩写记忆,让学生不仅回顾了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如:There was a girl _1_Daisy,who went to see the animals that gave fur to make her sweater_2_the help of a flying carpet.In Tibet,she saw an antelope with a sad face looking at her,who told her that they were killed for the wool that was_3_from under their_4_.Every year over 29,000 of them were killed,with only 72,000 left.In Zimbabwe,the elephant Daisy saw said they were endangered there.Farmers_5_to hunt them because they were considered to have_6_the farms.Later,the government tried to help the farmers by asking the tour companies to bring more_7_to the area and setting the number of animals to be hunted,which brought the farmers a lot of incomes.As a result,farmers started to_8_them.In the thick rainforest,Daisy saw a monkey_9_an insect over his body to protect against mosquitoes._10_experience,Daisy had learned how to work with WWF to protect wildlife.笔者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设计教学支架 ,有了支架的支撑,阅读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的思维也由单一到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有了支架的支撑,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也使学生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四、支架理论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1.在阅读教学课中,教师通过搭建“支架”,留给学生足够的构建空间,引导学生对阅读篇章中的难点进行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支架的支撑下,让学生真正达到深层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2.教师搭建“支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尽可能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合理的“支架”。否则,设置的问题或活动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无法“攀登支架”,产生畏难心理;设置的问题或活动过易,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3. “支架”教学中,“支架”的搭建非常灵活,教师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搭建“支架”,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我们选择的角度可以是Read for words, read for facts/information, read for decoding或read for writing等,只要找准这节课的切入点,就可以去搭建合理的“支架”,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五、结束语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找准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搭建合适的“支架”,给予他们更多的思维空间,帮助我们的学生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参考文献: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 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4. 陈振华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