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内容。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语文素养中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到“读”,不少能力、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 “读”是一项语文能力,“读”更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手段。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 “读”这一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我觉得还是值得探究的。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教学:一、 做好“读”前的充分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与学生的准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读得精彩,读出韵味,自己首先要做好读的准备。除了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等外,还要在“读”字上下功夫,要通过朗读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来,有必要时,还应把课文背诵出来。学生想要读得精彩、读出韵味,首要前提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如果读起来还疙疙瘩瘩、时不时要添字、漏字、换字,那么,读得再有感情,听起来也是十分的别扭,因此,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培养他们预习课文的能力与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花些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预习时“读”得好,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奠定了基础。二、让学生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要读好一篇课文,首先必须读懂这篇课文。因此,学生必须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读懂课文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但是,限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诸多因素,学生要很好的读懂每篇课文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此时,教师的点拨、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指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课文再现出来,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创设情境,读悟结合。(1) 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很宝贵的教学资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画面的呈现唤起学生记忆中表象的积极活动,从而为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创造条件。如教学鸡这篇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五寨镇被日本鬼子扫荡后的凄凉景象。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对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凄凉景象”,揭露日本鬼子的无耻行径,可以让学生结合电视、电影中见到过的日本鬼子扫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五寨镇的这片“凄凉景象”是怎么造成的,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中心思想,读出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氛围与味道。(2)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朗读,在调动情感、营造氛围、复现意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它在视觉、听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可以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产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最佳状态。如教学一些古诗时,教师可以呈现与诗的意境相匹配的画面,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深情地吟诵古诗,学生会在美的熏陶中有所理解与感悟,产生“读”的欲望,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又会沉浸在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享受的诵读的喜悦,获得审美情趣。(3)提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我的课堂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去过江南的一些水乡古镇吗?生:没有。师:你想不想看看江南水乡的美景呢?生:想。师:那么,让我们踏着青石铺成的路,走进小镇,圆一个江南水乡的梦(幻灯片播放江南水乡的图片,配上音乐,简介江南小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感悟深刻、到位,朗读入情入境,兴趣盎然。2、角色体验,促进朗读。角色体验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设身处地想象、联想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从而真切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罗盛教时,我让学生体验罗盛教的角色,激发学生想象这时候自己脱掉衣服,跳到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去救那位落水的朝鲜儿童通过角色体验,学生认识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坚韧的意志,学生由衷地对罗盛教产生了崇敬之情。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学生把此时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由于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基础,所以读起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3、揣摩品味,读思结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揣摩教学相当成功,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经常在课堂上对某些关键字“咬文嚼字”、揣摩品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获得审美情趣。在教学熟能生巧一文时,我让学生比较“注”、“灌”、“倒”这三个字,从中感悟到老翁注油本领的高强。在揣摩品味的过程中,读与思密切结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就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学生只有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读懂了课文,读好了课文, 才会喜欢上“读”,才会期待着下一堂语文课的到来,最终喜欢上语文课。三、搭建各种“读”的平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生在理解、感悟了文章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朗读痛痛快快地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高潮。此时,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朗读成果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适用于对话较多的课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不同角色性格的理解,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在分角色朗读中,“旁白”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旁白读得好,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潜移默化地给予角色扮演者以读的启示,使他们绘声绘色地将对话部分读得更好。 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将“旁白”部分读得有感情,富有启发性。2、配乐读。“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语文教学中引进了音乐,就引进了快乐,引进了美感,更引进了陶冶学生情感的氛围。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第1自然段时,教师先配乐范读故乡的恬静美丽,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情”随音乐生,音乐一响,学生那种入情入境的朗读状态马上就出来了!听着这样的朗诵、和着这样的音乐,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3、比赛读。小学生都有一种好胜心理,与同伴比赛也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展示朗读成果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赛读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控好课堂的局面,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时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4、看图读。在语文课本中,有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既能做到图文结合,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我从网上找了与一些描写浪潮变化相对应的图片,并把对应的句子打在图片上,让学生看着图片来感悟,借助图片来把握朗读基调,学生就读出了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气势。以上种种方法的采用,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挤压铝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盲人卫生巾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硫含量测定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江苏宿迁产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招聘1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682人(二)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2024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
- 佛山市城市供用水合同2025年合同履行监督报告审核
- 2026年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河北省承德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5G通信模块设计项目分析方案
- 汽车维修入股协议合同
- 教育家精神课件
- 2025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 2026蒙牛「星动力」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械行业安全生产考试题库(行业安全规范试卷)
-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路径解析
- 2025年实验室检验质控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招聘聘用制法官助理3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地震疏散培训
- 4.11 拧螺丝 课件 2025-2026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