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考试考前必须看判断题文集.doc_第1页
试验检测考试考前必须看判断题文集.doc_第2页
试验检测考试考前必须看判断题文集.doc_第3页
试验检测考试考前必须看判断题文集.doc_第4页
试验检测考试考前必须看判断题文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1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就是拌与物的流动性。解析: 混凝土工作性即“与易性”与易性可通过测量坍落度来判别。下面是具体步骤1、按比例配出15Kg拌与材料,(如水泥:1.9Kg; 砂:4.2Kg;石:7.7Kg; 水:1.2Kg。)将它们倒在拌板上并用铁锹拌匀,再将中间扒一凹洼,边加水边进行拌与,直至拌与均匀。2、用湿布将拌板及坍落度筒内外擦净、润滑,并将筒顶部加上漏斗,放在拌板上。用双脚踩紧踏板,使其位置固定。3、用小铲将拌好的拌与物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在插捣后大致为筒高的三分之一。顶层装料时,应使拌与物高出筒顶。插捣过程中,如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以便自始至终保持高于筒顶。每装一层分别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在筒边插捣时,捣棒应稍有倾斜,然后垂直插捣中心部分。每层插捣时应捣至下层表面为止。4、插捣完毕后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与物用镘刀刮去,使之与筒顶面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杂物必须刮净、清除。5、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离过程约510s内完成,将筒放在拌与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与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以mm为单位,读数精确至5mm),即为该拌与物的坍落度(如图42所示)。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在150s内完成。6、当坍落度筒提离后,如试件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如第二次仍然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拌与物与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案。7、测定坍落度后,观察拌与物的下述性质,并记录。粘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与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果锥体逐步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则为粘聚性不好的表现。保水性:当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拌与物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250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将一组试件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其代表值。 249水泥混凝土强度快速无破损方法可用于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但不可作为仲裁的最终依据248题 解析 SP= 砂的用量/(S砂的用量S石子用量G)100%是质量比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与易性有较大影响。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对与易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水泥用量与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骨料间起到润滑与辊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骨料大,随着砂率增加,粗细骨料的总表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包裹的浆量减薄,润滑作用下降,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所以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 对粘聚性与保水性的影响。砂率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与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与流浆现象。砂率增大,粘聚性与保水性增加。但砂率过大,当水泥浆不足以包裹骨料表面时,则粘聚性反而下降。 合理砂率的确定。合理砂率是指砂子填满石子空隙并有一定的富余量,能在石子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少粗骨料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流动性达最大值。或者在保持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使水泥浆用量达最小值。 与易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计算配合比配成混凝土拌合物,先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同时观察粘聚性与保水性。如不符合要求,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 (1)当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与相应的水泥用量(水泥浆)。 (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砂、石用量(相当于减少水泥浆用量)。 (3)当粘聚性与保水性不良时(通常是砂率不足),可适当增加砂用量,即增大砂率。 (4)当拌合物显得砂浆量过多时,可单独加入适量石子,即降低砂率。 砂率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248新拌水泥混凝土土的坍落度随砂率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随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大。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 砂率是影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表观密度、强度与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合理砂率不仅可以增加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还可以提高轻集料混凝土的流动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强度随砂率增大而出现波动,砂率在42%时,达到最大强度,无论砂率低于还是高于42%,强度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在砂率低于42%时,粗集料之间的空隙未被填充密实,随着砂率的提高,空隙率减少,混凝土更加密实,使强度得到提高;而砂率高于42%以后,随着砂率的提高,粗集料的用量降低,细集料用量增大,而水泥用量却没有变化,使砂浆本身的密实程度降低,陶粒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强化度与机械啮合作用下降,混凝土破坏时,沿陶粒本身的破坏与界面破坏两种形式同时存在,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而且过高的砂率很容易产生分层离析与泌水,导致轻集料混凝土稳定性降低,强度反而下降。因此,在配制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时,应注意合理砂率的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怎样调整砂率?我们要测砂的含水与砂的含石,然后更具配合比进行调整。 1.例如:“砂含水3.5%,含石20%,配比用砂856。现用砂=配比用砂/(1-砂含石)(1-砂含水)856/80%.0.965 =856/0.772 =1108从上面知道现在的沙的用量,砂中含石就在221左右,就是要不断的根据现场的沙;石进行不断的调整,每批砂石的含水量;含石量要不断的测出来进行调整配合比。 2.做砂的筛分析看看啥的级配如何,根据各个筛于量看看是几区砂,“一区砂时,就提高砂率,足够的水泥量满足混凝土的与易性;如是二区砂就适当的降的砂率。 3.砂的含泥量 对抗冻,抗渗的要求更严格些, 含泥少对混凝土的与易性较好,但含泥高时就对强度有影响,你的需水量就大,无形之中水灰比就大了。 247混凝土的维勃稠度试验测值越大,说明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 246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砂率的增加而增加。解析: 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砂率的增加而减小。 245公路路面基层按材料组成划分为有机结合料稳定类、柔性类与刚性类。解析: 公路路面基层按材料组成划分为有机结合料稳定类、无粘结粒料类.244沥青稳定碎石作为有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属于柔性基层。243水泥稳定细粒土可以应用于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在内的各级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242石灰稳定类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241填隙碎石作为柔性材料可以作为各级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240级配砾石只能作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239公路路面基层按材料组成可划分为有结合料稳定类与无粘结粒料类两种。238水泥稳定土中不能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以受潮变质的水泥。237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时,应按照石灰稳定类设计。236公路路面刚性类基层包括贫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及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基层。235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作为刚性基层一般适用于重交通或特重交通路面。234贫混凝土基层作为刚性基层一般适用于重交通或特重交通路面。233贝壳石灰应用于二灰稳定时,应检验混合料的强度。232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采用快硬水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231半刚性材料击实试验中,加入水与结合料拌与后1h内应完成试验,否则试样废弃。230二灰稳定时,不宜选用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229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228含有易溶盐与有机质的土质不宜用石灰进行稳定。227对于塑性指数大于17的细粒土,不宜采用水泥单独稳定,可以与石灰综合稳定。226EDTA滴定法可以快速测定水泥与石灰的剂量,还可用于检查拌与料的均匀性。225湿稳定土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湿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224击实试验中,为了保证试样的完整性,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高度应超出试筒顶10mm,取下套环后刮除多余部分,并刮平表面。223击实试验中,加入水泥的试样拌与后1h内应完成试验,否则试样废弃。 222半刚性基层材料在非冻区25条件,湿养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21采用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时,荷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方法施加。 220半刚性基层材料在北方地区25条件,湿养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解析: (1)在非冰冻区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2)在冰冻区20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219半刚性材料劈裂试验作为应力检验用时,石灰稳定类材料试件养生时间为6个月。 218振动台法与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均采用振动方法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 217对于高含水量土,宜选用湿土法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 216体积法适用于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定。 215采用了吸水性大的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密度可以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解析:蜡封法214某路段路面基层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则评定合格率为100。解析:213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几乎不吸水的密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或表观密度。 212只要有一点的压实度小于规定极值,则认为该段的压实度不合格。 211对于高含水量土,宜选用干土法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解析: 对于高含水量土,宜选用湿土法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 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刚度及路面的平整度,并可以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工程的使用寿命。 现场压实质量用压实度表示,对于路基土及路面基层,压实度是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于密度的比值;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一、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方法 由于筑路材料结构层次等因素的不同,确定室内标准密度的方法也多样化,有些方法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最大干密度是指在标准击实曲线(驼峰曲线)上最大的干密度值,该值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最佳含水量。 (一)路基土的最大子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确定方法 路基受到的荷载应力,随深度而迅速减少,所以路基上部的压实度应高一些;另外,公路等级高,其路面等级也高,对路基强度的要求则相应提高,所以对路基压实度的要求也应高一些。因此,高速、一级公路路基的压实度标准,对于路床080cm应不小于95%,路堤80150cm应不小于93,150cm以下应不小于90%;对于零填及路堑、路槽底面以下030cm应不小于95% 。 在平均年降雨量少于150mm且地下水位低的特殊干旱地区(相当于潮湿系数 0.25地区)的压实度标准可降低23。因为这些地区雨量稀少,地下水位低,天然土的含水量大大低于最佳含水量,要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压实确有很大困难,压实度标准适当降低也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mm,潮湿系数2的过湿地区与不能晾晒的多雨地区,天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5时,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极为困难,应进行稳定处理后再压实。由于上的性质、颗粒的差别,确定最大干密度的方法也有区别,除了一般上的“击实法”以外,还有粗粒上与巨粒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由于击实功的不同,可分为重型与轻型击实,两个试验的原理与基本规律相似,但重型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提高了4.5倍。击实试验中按采集土样的含水量,分湿土法与干土法;按土能否重复使用,也分为两种,即土能重复使用与不能重复使用。选择时应根据下列原则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按击实试验方法种类中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选用干土法或湿土法,对于高含水量土宜选用湿土法;对于非高含水量土则选用干土法;(除易击碎的试样外)试样可以重复使用。振动台法与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均是采用振动方法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前者是整个土样同时受到垂直方向的振动作用,而后者是振动作用自上体表面垂直向下传递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粘聚性自由排水土这两种方法最大干密度试验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前者试验设备及操作较复杂,后者相对容易,且更接近于现场振动碾压的实际状况。因此,使用时可根据试验设备拥有情况择其一即可,但推荐优先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砂、卵、漂石及堆石料等无粘聚性自由排水上而言,一致公认采用振动方法而不是普通击实法。因此,建议采用振动方法测定无粘聚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各试验方法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等详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路基及回填土的压实,目的在于提高其强度与稳定性,降低路基的透水性与减少因冰冻而引起的不均匀变形,从而保证路面具有足够的抵抗路基及回填土的压实,目的在于提高其强度与稳定性,降低路基的透水性与减少因冰冻而引起的不均匀变形,从而保证路面具有足够的抵抗车辆荷载作用的力学强度与稳定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实践证明,由于路基压实质量未达到要求就急于铺筑路面,结果是开放交通后在自然因素与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产生沉陷变形而导致路面结构破坏,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路基压实质量是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一、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1。含水量的影响土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很大,无论是路基压实还是沟槽回填均应控制其含水量。严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的范围内。土在此状态下,土粒间引力较小,保持有一定厚度的水膜,起着润滑作用,外部压实功较易使土粒相对移动,压实效果最佳,且碾压完成后土体稳定。当土中含水量过大时,孔隙中出现了自由水,压实时不可能使气体排出,压实功能的一部分被自由水所抵消,减小了有效压力,压实效果反而降低。当土中含水量较小时,土粒间引力较大,虽然干容重较小,但其强度可能比最佳含水量时还要高,可是此时因密实度较低,孔隙多,一经饱水,其强度会急剧下降,进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在最佳含水量时土处于硬塑状态,较易获得最佳压实效果,压实到最大密实度的土体,水稳定性最好。2。土质的影响不同性质土的压实性能是不一样的,就填土压实而言,最适宜的是砂砾土、砂土与砂性土。这些土易压实,有足够的稳定性,沉陷小。最难压实的是粘土,在潮湿状态下这种土不稳定,最佳含水量比其他土类大,而最大干密度却较小,但经压实的粘土仍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根据压实试验,在相同的压实功作用下,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在同一压实功能作用下,含粗颗粒较多的土,其最大干密度越大,而最佳含水量越小,即随着粗粒土增多,其击实曲线的峰点越向左上方移动。在道路施工时,应根据不同取土场的不同土类,分别确定其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3。压实功能对于同一类土,其最佳含水量随着压实功能的加大而减小,而最大干密度则随压实功能的加大而增大。当土偏干时,增加压实功能对提高土的干密度影响较大,偏湿时则收效甚微。故对偏湿的土企图用加大压实功能的办法来提高土的密实度是不经济的,若土的含水量过大,此时增大压实功能就会出现“弹簧”现象。另外,当压实功能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对最佳含水量的减小与最大干密度的提高都不明显了,这就是说单纯用增加压实功能来提高土的密实度未必合算,同时压实功能过大还会破坏土体结构,使效果适得其反。4。压实工具及压实层厚度不同的压实工具,其压力传播的有效深度也不同。夯击式机具传播最深,振动式次之,碾压式最浅。一种机具的作用深度,在压实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土体松软压力传播较深,随着碾压遍数增加,上部土层逐渐密实,土的强度相应提高,其作用深度也就逐渐减小。当压实机具的重量不大时,荷载作用时间越长,土的压实度越高,则密实度的增长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当压实机具很重时,土的密实度随施荷时间增加而迅速增加,超过某一限度后,土的变形急剧增加,甚至达到破坏;当压实机具过重,以至超过土的强度极限时,会立即引起土体结构破坏。压实过程中,压路机速度的快慢对压实效果也有影响,当对压实度要求较高,以及铺土层较厚时,行驶速度要慢一些。碾压开始宜用慢速,随着土层的逐渐密实,速度逐步提高。开始时土体较松,强度低,适宜先轻压,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加,再逐步提高碾压强度。当推运摊铺土料时候,应力求机械车辆均匀分布行驶在整个路堤宽度内,以便填土得到均匀预压。正式碾压时,若为振动压路机,第一遍应静压,然后振动碾压,且由弱振至强振。这样的话,既能使整个填土层达到良好、均匀的压实效果,还保证了路基的平整度。每一压实土层的密实度随深度的增加是呈递减趋势的,在表面5cm范围内的密实度最高,底部最低。路基填土层的压实厚度与压实遍数与压实机械类型、土的种类、压实度要求有关,具体应通过做试验段来确定。如果压实遍数超过10遍仍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则继续增加遍数的效果很小,应减小压实层厚度,或考虑更改碾压机械与施工工艺。二、压实标准在道路工程中常用压实度来表示填土压实效果的好与不好,压实度是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或称压实系数),并用百分数表示,即:压实度Kd/m100%d压实后的干密度(g/cm3),m标准击实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试验室标准击实试验根据标准又分重型与轻型,击实标准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或道路等级来确定。三、压实质量控制与检测在路基施工中,土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压实前应测定填土的含水量使之接近最佳含水量。土中含水量过大时,应作翻晒处理;当含水量较小时,应适当洒水补充水分,使含水量适宜。石灰稳定土与水泥稳定土等含有无机结合料的土,成型后本身反应还需要一定量的水,在碾压时更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在工地上,判断土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可采用简易鉴定方法:用手捏土(或灰土等)可成团,较费劲,手掌无水印,土团自50cm处落在地上散成蒜瓣状,自100cm高处落在坚实地面上即松散,出现这些现象即表明土已接近最佳含水量。在实验室中,尽可能参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最佳含水量的验证检测。在压实过程中,为保证压实质量,施工现场自检人员应边施工边检查压实度以便及时调整。当压实干密度远远大于要求值时,表明压实度过度或土质发生了变化;当压实干密度小于要求值时,表明压实度不够。针对这些情况要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改变碾压工艺、增加压实机械的重量或重新做标准击实试验等。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下一层。压实度检验方法,通常采用环刀法,灌砂法与核子密度仪法等。环刀法,是一种破坏性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含骨料的细粒土。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受土质限制,当环刀打入土中时,产生的应力使土松动,壁厚时产生的应力较大,因此干密度有所降低。灌砂法,是一种破坏性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类土。优点是测定值精确;缺点是操作较复杂,须经常测定标准砂的密度与锥体重。核子密度仪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测定方法。能快速测定湿密度与含水量,满足现场快速、无破损的要求,并具有操作方便,显示直观的优点,但应与灌砂法进行对比标定后方可使用。对于取样深度要求,用环刀法检测时,环刀中部处于压实厚度的1/2深度;用灌砂法时,应取整个土层的厚度;用核子仪检验时应根据其类型,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210确定粒料类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有重型击实法与振动法两种。 209压实度评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保证率比二级公路的小。解析:大208路基压实度是以现场压实土的湿容重与标准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表示的.解析: 干容重207压实度是指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密度之比。206灌砂法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05表面粗糙度对灌砂法影响较小,关键在于对试验地点表面必须清扫干净。204灌砂法试验时,试坑厚度应包括整个碾压层,不得欠挖或超挖。 203沥青碎石的现场密度可以采用水中重法测定。202对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实际密度。解析: 蜡封法201环刀法测定的密度仅代表环刀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密度,不能代表碾压层的平均密度。 200核子密度仪可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 199对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实际密度。解析:小于198对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实际密度。 197若环刀取在碾压层的上部,则测定的密度偏大。 196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时,环刀取样位置应位于压实度的上部。解析:中部195采用核子密度仪测定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密度时,在表面用直接透射法测定。解析:散射法194核子密度仪适用于测量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的压实密度与含水量。 193路基回弹弯沉值越大,则表征路基整体承载能力越高。解析: 回弹弯沉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小192回弹弯沉值是指标准后轴双轮组轮隙中心处的最大回弹弯沉值。解析:回弹弯沉值来表示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回弹弯沉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通常所说的回弹弯沉值是指标准后轴载双轮组轮隙中心处的最大回弹弯沉值。在路表测试的回弹弯沉值可以反映路基、路面的综合承载能力。 191沥青路面弯沉测定的标准温度为20,其他温度测试时必须进行温度修正。190利用自动弯沉仪测定的弯沉值可以直接用于路基、路面强度评定。解析: 利用自动弯沉仪测定的弯沉值不可以直接用于路基、路面强度评定。189X 弯沉质量评定的合格标准为弯沉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弯沉值。解析: 代表弯沉值的计算公式? Lr=L+ZSLr=该路段弯沉代表值,L=该路段回弹弯沉值的平均值,Z=保证系数(一般市政道路二灰、灰土路基选1.645,沥青路面选1.5),S=该路段回弹弯沉值的标准差。单点弯沉值计算方法:(初读数-终读数)2弯沉质量评定的合格标准为弯沉代表值小于等于设计弯沉值.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 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1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 lrl+Za*S 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1mm); l实测弯沉的平均值; 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1.6451.5路 基2.01.645I.0.3 当路基与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 (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与标准差。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 +(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I.0.4 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I.0.5 测定时的路表温度对沥青面层的弯沉值有明显影响,应进行温度修正。当沥青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或路表温度在202范围内,可不进行温度修正。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188国内外普遍采用回弹弯沉值来表征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187评定采用的回弹弯沉值是指标准后轴双轮组轮隙中心处的最大回弹变形值。 186弯沉值是竣工验收时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 185贝克曼梁、自动弯沉仪测定的是静态弯沉,而落锤式弯沉仪测定的是动态弯沉。 184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等于路面结构设计弯沉值。183对于沥青路面,温度越高,强度越低,测得的弯沉值越小。182当路面温度大于20时,弯沉的温度修正系数大于1。181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弯沉测试时,可采用5.4m的贝克曼梁,但应进行支点修正。180路基路面弯沉应在最不利季节测定,否则应进行季节修正。 179同一沥青路面,高温条件下测得的回弹弯沉比低温时测得的大。 178在土方路基的实测项目中,最主要的检测项目是弯沉。解析:. 最主要的检测项目是压实度177当路面温度为10时,沥青路面层厚为4厘米,弯沉测定值不必进行修正。 176用承载板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175用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当其回弹变形大于1mm时,既可停止加载。 174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越大,表明路面平整度状况越好。解析: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越大,表明路面平整度状况越差。173路面各层次的平整效果将累积反映到路面表面。 172国际平整度指标IRI越小,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好。 171车载式颠簸累计仪减震性越好,测得的VBI值越小。 1703m直尺属于断面类平整度测试设备。 169国际平整度指标IRI是衡量路面行驶舒适性或路面行驶质量的指标。 168平整度是反映路面施工质量与行车的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167铺砂法测试所用量砂,经过干燥、过筛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166摆式仪测定值越大,表明路面抗滑性能越好。 165摆式仪测定摆值需根据测试时的大气温度进行温度修正。164沥青路面的抗滑摆值指的是潮湿路表温度为20时摆值。 163路表面构造深度通常在低速时对路表抗滑性能起决定作用。 162抗滑构造深度反映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其值应该越大越好。解析: 摆式仪测定值越大,表明路面抗滑性能越好。161摆式仪法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摆动方向会影响测定结果。 160用摆式仪测定路面的抗滑性能时,滑块的滑动长度越大,摆值就越小。解析: 用摆式仪测定路面的抗滑性能时,滑块的滑动长度越大,摆值就大越大.159构造深度越小,说明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好。解析: 路面构造深度越大,表示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好158路面构造深度越大,表示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差。解析: 路面构造深度越大,表示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好157微观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石料的磨光值PSV来反映。 156在低速行驶时,微观构造比宏观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大。 155横向力系数SFC越小,抗滑性能越好。解析: 横向力系数SFC越大,抗滑性能越好。154摩擦系数反映了路表干燥状态下的抗滑能力。解析:沥青路面的抗滑摆值指的是潮湿路表温度为20时摆值。153用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时,每个测点的的抗滑值取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152采用钻机取芯法测量路面厚度时,钻头直径必须为100mm。151路面施工过程中,即使严格控制了空隙率与压实度,也并不能完全保证渗水性能。 150路面的渗水系数与空隙率是性质相同的两个控制指标。149沥青路面的渗水性能成为反映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一个间接指标。 148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越大,说明沥青路面的质量越差。147剩余空隙率越大,则渗水系数越大。 146沥青路面的渗水性能通常用渗水系数表征。 145路基表层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144为了保证路基工程的内在施工质量,选择填料时,应做CBR试验。 题0143弯沉测试中的落锤式弯沉仪FWD法属于动态测试方法题0142利用长杆贯入试验可以确定土基CBR值。解析:长杆贯入仪测路基压实度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告诉你:贯入仪测路基压实度是不允许的,因为不够精确。贯入仪测路基压实度的使用方法:首先要进行标定,办法是设计检测压实度的厚度,如检测20CM厚度时在贯入杆上标出位置,在碾压完成的路基上测出入土深度20CM时它的锤击次数,然后再该点附近外观相同的位置用灌砂法,或核子密度仪进行对比。在不同的位置重复校正,找出90% 92% 95% 97%个区间的差别后作出曲线图,就可以了。题0141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的干湿状况对试验结果没有什么影响。 ( )正确 ( )不正确题0140分部工程中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合格。(V )正确 ( )不正确题0139目前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粘附性好坏的常规评价方法是水煮法或水浸法。 ( V)正确 ( )不正确题0138沥青的针入度与软化点都是表示沥青粘滞性的条件粘度。( V)正确 ( )不正确题0137沥青混合料用石粉,其亲水系数应大于1。( )正确 ()不正确题0136 半刚性基层材料在非冻区25条件湿养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V )正确 ( )不正确题0135为了保证路基工程整体质量,土石方路基上部与下部压实度应采用统一规定值。( )正确 ( )不正确题0134土的均匀系数大于5、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大于17的细粒土适宜用水泥进行稳定。 ( )正确 ( )不正确题0133填隙碎石压实度测定时一般用固体体积率来控制。( )正确 ( )不正确题0132半刚性材料劈裂试验作为应力检验用时,水泥稳定土试件养生时间为6个月。 ( )正确 ()不正确题0131路基工程的实测项目均在路基完成后,在其顶面进行检查评定。( )正确 ()不正确题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