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docx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docx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docx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docx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专题六第一节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新课讲授:一、人性蛰伏于中世纪(出示材料)请同学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总结中世纪教会神权控制下欧洲人的思想有哪些?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造成了人类原始的罪过,这桩罪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所以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必须禁欲修行,不可以有任何欲望和情绪。人在死后会获得幸福和平等。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是上帝的奴仆,是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要求学生从图中理解)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神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并利用宗教对人们实现严格的思想的控制。恩格斯曾经这样形容欧洲的中世纪“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得出结论):人性蛰伏于中世纪(出示图片)观察并思考:以上两幅圣母图有什么不同?二、人性复苏于意大利【问题探究1】:文艺复兴为何首先兴起于意大利?材料一: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材料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材料三: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黑死病”(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性命。黑死病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 孕育了中世纪末期及时行乐的现世主义, 培育了独立自主的新型人格。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吗?【问题探究2】早期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人物代表作品思想内容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歌集【故事】:“绿鹅”的故事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虔诚的父亲告诉他这些是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说:这个故事嘲讽了什么?十日谈反映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精神有什么特点?三、人性升华于英格兰(出示材料)虽然他们给我这样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齿,但是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恨而听从我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要是他们已经悔过,我的唯一的目的也就达到终点,不再对他们更有一点怨恨。莎士比亚(1564-1616)暴风雨【思考】:莎士比亚和薄伽丘对人性的赞美有何不同?(问题探究3)1、为什么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问题探究4)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 材料三 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材料四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材料五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四、人性发展于德意志【故事】: 马丁路德的婚姻故事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德国矿工家庭。1517年他将名字luder改为luther(“被解放的人”,“自由人”),开始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认为婚姻是训练一个人品格的学校。1525年42岁的他与25岁的原修女凯莎琳结婚。二人婚姻美满,抚育了六个孩子。凯莎琳将破旧的修道院改造为温暖舒适的家,也将严肃的路德改变为一个有耐心的父亲。马丁路德称凯莎琳是“更好的一半”、“我仁慈的家庭主妇”,曾开玩笑的说:“我的一生都是在忍耐,我必须忍受教皇,异端份子,还有我的太太。”【设问】:马丁路德为什么敢于挑战权威?教会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教皇利奥十世 矛盾 马丁路德第一辩题:赎罪券作用当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亲人灵魂得救了。第二辩题:如何得救人必须禁欲才可能得救,教会有解释圣经特权,决定人死后灵魂能否升上天堂第三辩题:王权与教权关系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思考1】:如果你是马丁路德,如何反驳?【思考2】: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归纳:1、主要原因: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2、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3、揭开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4、核心思想:因信称义5、影响:p107(以后在改革史中会详细介绍)【小结】幻灯片演示【板书设计】一、人性蛰伏于中世纪二、人性复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