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民族音乐融入学生的内心小学一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快乐的罗嗦学科音乐学段1-2学段年级一相关领域一、核心领域:弹拨乐快乐的罗嗦的感受与欣赏二、相关领域:包括以下4个领域,8各方面。(一)感受与欣赏领域: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二)表现领域: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演唱;(三)创造领域:即兴编创;(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社会生活;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一年级 下册 五线谱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 1 月是否已实施已实施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苗铀琳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施者苗铀琳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导者蔡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件制作者苗铀琳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他参与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风格特点独树于世界音乐之林。面对充斥着流行音乐的现代生活,如何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美、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美、表现少数民族音乐的美已成为音乐教学的瓶颈。本教学设计正是以“让民族音乐融入学生的内心”作为指导思想,在多个环节中,设计多种感官体验与感受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渗透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二)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依据“以学定教”、“音乐听觉思维”以及“音乐核心素养”三大理论,以“抒发爱国情怀”为魂,从“以学定教”出发,通过训练听觉思维、丰富审美感知、提升艺术表现和加强文化理解等多种途径,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从而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标。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1全套教材相关内容分析(1)彝族音乐 彝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在小学音乐学习中一共出现了5首。分别出现在:册数单元类型曲目名称表演形式27音乐欣赏快乐的罗嗦弹拨乐合奏歌曲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童声齐唱103音乐欣赏阿细跳月民乐合奏113歌曲表演月亮姐姐快下来童声合唱歌曲表演赶圩归来阿里里(节选)童声齐唱+打击乐伴奏彝族音乐作品开始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从欣赏彝族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主要有两部欣赏作品,三部演唱作品。学生首先接触的是快乐的罗嗦。它是彝族音乐作品的起始阶段。有着开山之作的地位。通过欣赏这首作品开启学生对于彝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喜欢、热爱上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紧接着彝族声乐作品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唱表现奠定了基础。(2)民乐与弹拨乐在小学阶段,民乐作品有21部。其中独奏作品12首;合奏作品弹拨乐合奏作品5首;仅仅由弹拨乐合奏的作品只有快乐的罗嗦一部。作品中出现了三件重要主奏乐器:月琴、琵琶、扬琴。三件乐器均在四、五年级再次出现。琵琶以独奏和协奏的形式出现两次;而月琴与扬琴的音色在另外两部作品中并不十分明显。具体统计参见下表。册数单元曲目名称表演形式出现明显的主奏乐器14聆听小青蛙齐奏二胡8演唱龙咚锵演唱锣、鼓、镲27聆听快乐的罗嗦合奏月琴、琵琶、扬琴6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独奏葫芦丝54聆听浏阳河独奏古筝8聆听牧民新歌独奏笛子63聆听赛马独奏二胡7聆听唢呐与乐队合奏唢呐与(民)乐队78聆听西皮小开门合奏京剧伴奏乐器(月琴)84聆听水乡船歌合奏笛子与(民)乐队4聆听凤凰展翅独奏笙8聆听天山之春独奏琵琶94聆听渔舟唱晚独奏古筝101聆听春到沂河独奏柳琴聆听春天来了三重奏筝、高胡、扬琴3聆听阿细跳月合奏民乐5聆听空山鸟语独奏二胡5聆听百鸟朝凤独奏唢呐6聆听草原放牧协奏琵琶6聆听丰收锣鼓合奏民族管弦乐116欣赏丢丢铜仔合奏民族管弦乐122欣赏万马奔腾独奏马头琴2欣赏二泉映月独奏二胡作为唯一一首能让学生从听觉上明确感知月琴、扬琴音色的作品,这首由张式业改编云南彝族舞曲快乐的罗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布局中将其放在了本单元之首足以见得它的重要性。但就课程实施过程中,并不见得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乐器音色的听辨上。旨在通过这部作品开启学生感受民族弹拨乐之门,丰富学生的音乐听觉体验,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民族乐器埋下伏笔。(3)变拍子在小学阶段,对于节拍的教学延续从易到难进行。低年级其中主要以二拍子、三拍子为核心。在一年级阶段,两种拍子分配大致相当。具体参见下表。册数二拍子作品数量三拍子作品数量四拍子作品数量变拍子作品数量歌曲聆听歌曲聆听歌曲聆听歌曲聆听113731010021064326013115111413二、三拍子的分辨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期末已经通过的音乐活动开始渗透。册数单元曲目名称拍子音乐活动是否涉及分辨二拍子和三拍子13国旗国旗真美丽二拍子8星光圆舞曲三拍子对于一部作品中变拍子的感受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中欣赏快乐的罗嗦开始的。到了二年级第一学期,积累了大量对比之后,学生才开始用演唱的形式演绎变拍子。另外,从第三册教材开始,变拍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二拍子和三拍子之间。在龟兔赛跑这部作品中更是史无前例地把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都囊括进了变拍子之中。2核心内容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全曲1分58秒。快乐的罗嗦为D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每个乐段都有调式调性的转换。曲式结构如下:结构名称引子A乐段连接部B乐段连接部A1乐段乐句aa aa aab c d ea1a1 a1a1小节数6小节16 16 164 4 6 616 16节拍二拍子交替拍子三拍子交替拍子二拍子乐曲前奏简短,仅有12拍。之后,音乐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音乐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这一主题在重复一次之后,调式转移到了G羽调式。在高音区再次重复演奏一遍。接着又转回了D羽调式。在多次转调中,作曲家采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三拍子较为抒情的音乐旋律,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最后由扬琴主奏采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主题音调。随着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3相关内容分析彝族及其音乐文化(1)概况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据2010年统计有人口776.2万人。(2)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一致。深山、黔西一带,男女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方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其服饰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男士包头有标志性的“英雄节”),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3)语言彝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方言土语较为复杂。文字属音节文。其歌曲中经常出现“阿里里”和“赛洛赛”。(4)舞蹈舞蹈是彝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舞蹈音乐极其丰富多彩,有欢乐活跃的舞曲,有优美的舞蹈歌,有奔放粗犷的舞曲。打歌 云南西部彝族腊倮支的“打歌”是流传很广的歌舞。舞蹈歌“打歌调”丰富多样,其中保山地区的打歌调曲调由do、re、sol三个音构成,欢快活泼,别具风格。楚雄彝族自治州白彝支系的舞蹈歌,多用切分节奏,欢乐俏皮,又是一种风格。牟定等县彝族的舞蹈歌,常编出不同的歌词,反映当地的世俗动态,也可离开舞蹈传唱。杂弦调红河北岸尼苏支系的“杂弦调”,是以小嗓齐唱的舞蹈歌,唱起来轻盈优美,与柔软多姿的舞蹈合为一体,颇富魅力。三步弦红河南岸尼苏支系的舞蹈音乐,以竹笛、树叶、巴乌、草杆、四弦、二胡、三弦等七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加上时起时伏的舞蹈欢乐的歌调,表现了尼苏青年们朝气蓬勃的气质。“三步弦”的音乐,是由一个经常变换前半部分的短乐句反复成曲。欢乐舞弥勒县西山区彝族阿细人的“欢乐舞”(文艺工作者称为阿细跳月),乐队由竹笛、月琴、三胡、三弦等四种乐器组成。竹笛和三弦按高低不同的音域分成三四个声部,音乐具有多声效果,清脆明亮的高音笛声与大鼓般雄浑的大三弦声,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融为一体,表现了阿细人刚直豪放的性格。(5)节日彝族不同地区、支系有不同的节日,如巍山、祥云一带彝族的“拜本主会”,阿细人和撒尼人冬季有“密枝节”等。其中以火把节最为隆重。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每年这几天,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4音响分析本首乐曲教材的谱面上只呈现了乐曲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为F调。第一乐段由F调转降B调再回F调;第二乐段由F调转到了C调上;第三乐段再次从F调转降B调。全曲结束再降B调上。(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教师播放音乐时,100%学生能够做到安静聆听。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学习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乐的快慢。擅长模仿教师示范,模唱旋律、识谱等方法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曾经使用对比、聆听、观察等方法进行音乐的学习,学生初步运用这些方法感受音乐。学生积累了一些聆听的经验,他们能通过听觉判断旋律的相同与不同。在前期曲式结构的学习中,学生能够用图形或简单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在学习前期,教师针对一年级一班的36名学生进行了针对彝族做了相关的调查。具体数据如下:问题1“知道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吗?”问题2“说说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从以上饼图我们可以看出,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对能说出彝族。问题3“你会唱少数民族歌曲或跳少数民族舞蹈吗?”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民族音乐活动。就彝族音乐学习来说,全班无一人有学习感受的经历。那么,本节课学生不但要感受乐曲浓郁的彝族舞曲风格,而且还要能用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节课从让民族音乐融入学生内心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感受作品整体的风格特点。初次欣赏环节,主要采用的是完整聆听的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对音乐作品完整感受。在感受乐曲欢快活泼情绪的重点内容上,采用了示范模仿、演唱歌谱、即兴创造、画旋律线感受体验旋律走向的形态等方式,为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服务。本节课学生的所有音乐实践活动都围绕着表现“载歌载舞”四个字而展开。(四)技术准备1CoolEdit音乐编辑软件消除杂音、降噪处理,截取音质清晰的乐段主题音频。2. overture软件制作出两个音乐主题曲谱,并记录扬琴演奏曲谱。3. 运用PP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在生活中, 学生虽然也接触过一些少数民族,但并不了解彝族及其音乐文化,就感受彝族音乐并没有实践经验。如何表现“彝族舞曲”成为了学生能否感受音乐,最终达成本节课教学功败垂成的关键所在。本首作品的“音乐风格”不仅仅体现在作曲家的改编上,更体现在学生对乐曲的肢体律动。在动作设计方面,教师以音乐要素出发,让学生模仿简单的舞蹈动作。再聆听对比中,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从音乐知识学习的角度,教师先介绍彝族舞蹈伴奏乐器月琴,并采用现场示范再现乐段中扬琴的音色,以帮助学生聆听记忆音乐主题。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表达对彝族音乐浓厚的兴趣,传递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对比等方法,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熟悉音乐主题旋律;运用分段聆听、划旋律线、肢体参与等方式,听辨不同乐段,感知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记主题;知道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和扬琴的外形,了解三件乐器的演奏姿势。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欣赏快乐的罗嗦,感受音乐情绪变化。(二)教学难点听辨不同音乐主题。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通过师生问好,初步感知乐曲主题旋律。师生唱问好歌。设计意图:对常态师生问好歌进行变化,调动学生音乐听觉思维。通过模唱游戏的方式感受乐曲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经过模唱旋律、熟悉音乐主题,为完整感受乐曲奠定基础。(二)欣赏导入阶段目标:通过初听音乐,建立对作品情绪的完整感知。知道弹拨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为学习具有浓郁的彝族舞曲的核心内容做铺垫。1.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身着彝族服饰,课件出示“彝y族”,介绍彝族服饰种类很多,显著的服饰标志是男子头部的“英雄结”,学生聆听。2. 初听完整乐曲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用点头或摆头的动作表现)音乐的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音乐的情绪是欢快地活泼地,音乐是快速的。3.点题教师结合作品情绪,介绍作品标题及出处,学生聆听。教师介绍内容包括: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张式业是根据我们国家一个少数民族民间舞曲改编的一首乐曲。教师出示作品完整的标题快乐的罗嗦,学生交流对“罗嗦”的理解,并记忆作品标题。学生交流内容可能涉及:罗嗦就是不断的重复,内容大致相同或相似。教师总结介绍有可能涉及:有这首乐曲也有这样的特质;“罗嗦”为彝语的译音,意即“彝族”。学生跟随教师学用彝族的语言。4. 音乐主题(1) 教师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边听边思考:有一段音乐在曲子中间反复出现,挺“罗嗦”的,用舞蹈、踏步和睡觉哪种律动适合这段音乐最合适?学生回答可能涉及:舞蹈。(2) 学跳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师出示乐谱,示范彝族摆手舞动作(摆手、拍手),学生模仿。教师演唱主题旋律,师生共舞。(速度逐渐加快)教师演唱主题旋律,学生自舞。教师播放A主题音响,学生自舞。德育渗透: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3) 场景联想学生思考:结合音乐的情绪,它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可能涉及:表现了人们高兴聚会、过年热闹的聚会场景。教师介绍彝族最著名的节日火把节(节日中人们点起篝火、唱歌跳舞),课件出示图片。5.曲式结构(1) 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听到A主题音响随之舞蹈。(2) 课件出示:音乐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设计意图:首先以视觉感官引入彝族文化的感受;接着以学生基础知识为基点,采用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思维方式初次完整聆听作品;逐渐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情绪、速度和体裁的感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利用基本活动经验(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点头或听到优美抒情的音乐摆头)外化学生思维过程。在聆听音乐主题环节,教师利用了学生善于模仿、喜欢律动的年龄特点,通过彝族舞蹈的学习,不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消除对音乐风格的陌生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音乐主题,最终达到提升音乐听觉思维。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利用复听全曲的契机,一方面检测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另一方面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三)分段欣赏阶段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对比等方法,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熟悉音乐主题旋律,能设计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运用分段聆听、划旋律线、肢体参与等方式,听辨不同乐段,感知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和扬琴的外形,了解三件乐器的演奏姿势。1. A乐段(1) 拍子教师播放,学生聆听并思考:“和,哪个更合适这段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律动感受。师生得出结论:更合适这段音乐。(2) 哼唱音乐主题教师介绍彝族民歌中经常出现衬词“阿里里”,师生合作演唱音乐主题。(生)阿里里 阿里里(师)嗒 (生)阿里里(3) 主题出现的次数教师播放两个乐段,学生边听边看乐谱、用手指数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为6次。(4) 音的高低教师播放A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主题的高低发生变化吗?并用手指:低高低表示音区的变化。G羽音乐主题创编动作表现主题学生尝试把手摆在高一点的位置,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教师播放音乐A乐段,学生随之舞蹈。(5) 主奏乐器月琴教师介绍民族乐器月琴,学生聆听、感受、记忆月琴的音色。教师演示课件:出示月琴演奏图片;学生发现月琴是斜抱演奏。2.B乐段(1) 节拍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和,哪个更合适这段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律动感受。师生得出结论:更合适这段音乐。(2) 音乐旋律教师出示乐谱,学生模仿课件划旋律线。 学生分析B乐段每个乐句开始都是长音,之后呈现波浪起伏。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划旋律线。(3)情绪对比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情绪有没有变化?仍然表现的是热闹的歌舞场景吗?”学生回答有可能涉及:音乐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场景变得安静些了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旅游的感受。教师简单介绍彝族概况:彝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那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4)主奏乐器琵琶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琵琶。课件出示琵琶图和琵琶演奏姿势(左手在上持琴按品,右手在下弹拨琴弦),学生对比琵琶与月琴演奏姿势的不同。学生模仿琵琶演奏姿势,随音乐律动。3. A1乐段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回忆曲式结构。(1) 速度教师播放A1乐段,学生思考“音乐速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速度越来越快。教师介绍情绪的新词:热烈地,学生聆听记忆。(2) 主题出现的次数教师播放A1乐段,学生边听边看乐谱、用手指数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为4次。(3) 音的高低教师播放A1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主题的高低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有可能涉及:前两遍是低的,后两遍是高的。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示出这种变化。(4)扬琴教师展示扬琴实物,并演奏A1乐段,学生观看聆听。教师演奏扬琴,学生模仿扬琴的演奏动作。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设计多种音乐活动,如:填词演唱、划旋律线、肢体参与、模仿姿势等方式,充分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首先,都采用和两种律动,分别感受A、B两个乐段在节拍上的不同。其次,采用彝族特色衬词“阿里里”哼唱熟悉A音乐主题,提升演唱素养。在细致欣赏A乐段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储备来判断主题音乐在音高发生怎样变化的活动;接着让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表现主题在音高上的变化。两个乐段的欣赏中都是一步步渗透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比聆听,学生发现月琴、琵琶和扬琴三件弹拨乐器音色的不同。这为接下来揭示弹拨乐合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采用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式展现乐曲的曲式结构埋下伏笔。(四)音乐相关文化与拓展阶段目标:初步了解民族弹拨乐及合奏的演奏形式。对月琴、琵琶、扬琴的音色能用相对应的演奏动作加以区分。1. 巩固弹拨乐教师播放月琴、琵琶、扬琴音频,学生用演奏姿势进行判断。2音乐知识弹拨乐合奏师生一起回忆今天感受的三件乐器:月琴、琵琶、扬琴。教师介绍由于演奏姿势都是弹、拨的方式。所以,它们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每件乐器演奏的音乐又不太一样,这样的形式叫做合奏。今天听到是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张式业先生是根据彝族舞曲改编的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播放音频,学生用乐器演奏姿势来检测本节课学生对月琴、琵琶、扬琴三件民族弹拨乐器及演奏动作的记忆。由此,理解弹拨乐的概念,初步了解合奏的演奏形式。由此将枯燥的音乐理论学习全面地建立在了音乐音响听觉感知之上。(五)检测阶段目标:能用不同的动作,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1.完整表现乐曲。教师课件演示曲式结构。教师播放全曲,学生用律动展现乐曲的曲式结构。2.情景再现教师指导学生将座椅推至教室中间,全班学生围圈站立。教师播放全曲,学生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设计意图:通过在教室内创设火把节的场景,学生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检测学生乐曲音乐主题、乐器音色及乐曲结构的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存证技术赋能保险柜数据防篡改的实践困境
- 加扰逻辑在跨平台架构中的适配性困境与破局之道
- 2025年度安康市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网络接口适配器项目项目投资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融资租赁合同参考模板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与能源产业融合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建设项目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升级可行性研究
- 2025年湖南省矿山、井下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涂料技术创新引领:水性环保涂料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分析
- 门卫防暴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 EnglishDrama英语戏剧写作及表演技巧课件
- DB11T 827-2019 废旧爆炸物品销毁处置安全管理规程
- 社会组织管理概论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轧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DB31∕T 926-2015 城镇供水管道水力冲洗技术规范
- (完整版)IATF16949新版过程乌龟图的编制与详解课件
- 制药企业仓库温湿度分布的验证
- 满堂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
- LY∕T 2705-2016 樟脑磺酸
- GB∕T 3099.4-2021 紧固件术语 控制、检查、交付、接收和质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