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1、板书:成语2、提问:你知道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来源有多少种呢? 3、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啊,成语是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的现成话,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不少来自口语的成语,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闭门羹”“十年磨一剑”“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书本记载,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等。二是来源于民间口语,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脚”等。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功德无量”、“火中取栗”等课件(文字): 成语来源一是书本记载:1、古代寓言: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等2、古典作品:有条不紊、举一反三、痛心疾首、分庭抗礼等”3、历史典故:完璧归赵、破釜沉舟、草木皆兵、一箭双雕等4、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闹天宫等二是民间口语:不三不四、七手八脚、心直口快、拖泥带水等三是外来文化: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功德无量等二、初读了解: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8课“成语故事”板书:8、故事,齐读课题2、把书翻到第八课,读读其中的三则成语,看看它们是成语的哪一类? 大家都发现了吧,这三则成语都属于古代寓言。3、你知道寓言是怎样构成的吗? 寓言一般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有的故事直接说出寓意,有的寓意蕴含在故事中。课件出示4、教师讲述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将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读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寓意。三、精读自相矛盾:一、导入: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说的话,看看有没有毛病,是什么毛病。“今天我校的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2、学生发言。3、板书“矛”和“盾”,并指导书写。4、解词:矛、盾、矛盾 “矛”是一种兵器,头上用青铜器或铁器做,非常锐利。“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矛盾”比喻言行相互抵触,互不相容。课件出示5、刚才,老师说了一句自相矛盾的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楚国人是怎样自相矛盾的。板书:楚国人、自相,学生齐读二、初读: 1、课件出示: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读通课文。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楚国人自相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读课文,评读。 3、交流课文内容。三、精读: 1、默读,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说出了楚国人自相矛盾的原因?夸口 2、(板书:夸口)“夸口”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看看“夸”字,“夸”的上面是什么字?是“大”字。3、“夸口”就是说大话。楚国人到底说了什么大话呢?4、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句1: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句2: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1、这两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提示: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板书:盾 坚固 矛戳不穿;矛 锐利 能戳穿盾2、指名读,说说你重读了哪些词语,为什么。 3、齐读 4、这个楚国人夸口的目的是什么?突出矛和盾的质量好,把它们卖出去5、那他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呢?说大话好不好呢?(遮住“夸”字上半部分)“夸”的下面是什么字? 6、说大话要吃亏,现在楚国人说了大话,就要吃大亏了。细读课文,想想楚国人吃了怎样的大亏? 7、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张口结舌”,先让学生做“张口结舌”的动作,再让学生说“张口结舌”的意思。 8、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填空:“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替换词语 “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 9、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呢?(如果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戳不进去或穿不透,这只能说明他的“盾”还说得过去,但“矛”就谈不上锐利了;如果用他的“盾”来挡他的“矛”,“盾”被矛戳穿,就说明他的“盾”并不坚固;如果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矛”断了,“盾”也被戳穿了,只能说明他的“矛”和“盾”,没有一样是好兵器。)10、这个楚国人在叫卖时,说的话前后不一致,这就叫“自相矛盾”,当然没有人会相信他,更加不会上他的当!所以,他的目的肯定是达不到的。同时,他的行为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假如你是一名围观者,你会怎样嘲笑这个楚国人呢?预设:1、这位生意人,你竟然夸下如此海口。我纵横沙场多年,可谓见多识广,但从来没见你所说的的矛和盾啊!你能告诉我,它们交锋后,会出怎样的情况吗?2、年轻人,以后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做生意嘛,讲究的可是诚信啊! 3、像你这样说话前后不一致,谁还敢来买你的东西呢?你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以后还是实在点儿好啊! 4、以后说话做事可要动脑想想,千万不可以不切实际地说大话。知道了吗?11、听了大家的话,那个楚国人想想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他会怎么想呢?预设:1、看来我不应该说大话,让人笑话了。如果今天只说了一句大话,还可以,说了两句大话,就出问题了。2、我应该谦虚一点才对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的事物呢?就是有,也要注意谦虚一点呀。3、今天我真是太丢脸了,我怎么可以这样说大话呢?说了一句还好,第二句再说,就自相矛盾了。有了最锋利的矛,就不该有最坚固的盾了。4、我以后说话可得小心点,先想好再说了,不能说满口话,要注意前后相符合,不然会闹出笑话的。5、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如此说话了,本想夸耀一下,让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点,没想到反而露馅了,没人来买了。这都是“自相矛盾”惹祸啊。 12、小结:是的,我们不应该说大话,说大话会“吃亏”。那个楚国人的错误不仅是说了大话,而且他说的两句话前后抵触,前后矛盾,前后两句话打起架来了。同学们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其实,不仅仅是说话,我们做事也当心前后矛盾。四、总结:1、课文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说话和做事不要,要。 2、齐读五、拓展: 1、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事例?或者,你自己身上有没有自相矛盾的事? 预设: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2、“叶公好龙”3、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写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可一看,心想:我写的这些字该算什么呢?4、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体。”爱迪生惊奇地问:“那你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万能溶液呢?它可是能溶解一切物体的呀!”5、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没有偷。隔壁 2、怎样才能避免发生自相矛盾的事呢?3、如果你是那个楚国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呢?四、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