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做父母,孩子才孝顺?(2011-08-26 14:58:38)转载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 我曾经对“孝道”这个词有些抵触情绪,对“孝顺”的“顺”字尤其反感,难道对父母就应该百依百顺吗?对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强调程度也不以为然。孝是应该的,但有那么重要吗?仔细去想这个话题,发现我的脑子里有很多角度的东西混在一起:有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生活中的点滴体会、有对经典的重新学习,现在又多了作为家长对教育方面的考虑。或许是当了家长之后,立场变了(呵呵);或许是现在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了,看经典看得更客观,少了很多成见,总之,现在对孝道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全球时代的传统在西方人的脑子里,基本上没有“孝”这个概念。英语中甚至都没有对等意思的词,人们现在用“filial piety”来专指中国儒家思想的“孝顺”。 在西方人看来,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完全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不必遵从父母的意愿。父母尽完抚养责任,就够了,既可以不继续付出,也不指望有过多回报。孩子18岁以后如果还住在父母家,不跟你要房租就不错了。父母老了,自己有足够的退休金,通常比孩子富有得多,不存在养儿防老的问题。他们大概会奇怪,父母怎么会对孩子有那么多的要求呢?干嘛孩子一点没做到,自己就伤心,大家也说孩子有道德问题?难道父母就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的能力吗?父母的幸福和快乐都要依赖孩子来施舍吗?难道孩子听从内心的意愿、追求自己的梦想,就是对父母的背叛吗? 在全球一体的时代,我们对这样的想法,丝毫也不陌生。 可问题是,这些都是西方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在的社会状况,都决定了这样的想法在中国很难行得通。我们的退休、养老、医疗等制度都还不够健全,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老一代人仍然在用传统的观念对后代有所指望。我们可以用美国最新款的手机、吃进口食品、看国际大片、在500强企业上班,但是我们多数家庭的道德伦理观念依旧是传统的,孝道依然很重要。 文化的差异是根深蒂固的。曾看过一个报道,有研究者发现,在东方人的大脑中,“母亲”和“我”这两个词,在脑子里对应的反应区域是相同的。而在西方人的大脑中,对“我”的反应在一个区域,对“母亲”的反应跟其他词的一样,在另一个区域。就是说,这种跟父母的紧密的关系,不只是文化层次的,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民族的基因之中,是我们无法否认的。 现在的年轻人希望更自由地追求个人价值,希望跟父辈平等相处、被尊重,少一些来自父辈的思想上的禁锢。因此,在孝道问题上,观念的冲突随处可见:在海外华人家庭里;在小留学生和父母乃至国内的长辈之间;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和来自老家的父辈之间。比如,很多孩子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清明节去扫墓是件很重要的事,有的年轻人会想,父母去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 记得我二十多岁时,做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其中谈到丁克家庭。一位嘉宾私下里说:“不生孩子,都耽误人家老婆婆抱孙子!”当时我听了很不以为然,生不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跟别人有什么关系?现在想,那时真是年轻不懂事,简单地以自己的观念来看事情。我们不能为了婆婆而生孩子,但是我们要考虑到长辈的这种期望,要理解:在他们看来,我们有这个责任。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每一代人的观念都更富动态,都在变化中。在年轻人心中,宗族和孝道观念想必更加淡漠;而新一代的父母对孝道的理解大概也有变化,跟老一代人也有不同。所以我想,在孝道的问题上,更关键的,是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间观念上的协调。年轻人有时觉得自己的观念是更先进的、更科学的,但是在这个事情上,如果协调不好,不顾及上一代人的想法,那么,越是先进的大概就越是错误的。 对孝道的误解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对孝顺的“顺”字难以认同。其实,如果认真学习经典,就会发现真正的孝道是被误解了。 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原本是非常有民主精神的。在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中,曾子问:“儿子绝对听从父母的命令和意见,是不是孝道呢?”孔子的回答很情绪化:“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孔子大概对这种误解感到很不安,于是做了系统的回答:“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假如父母或领导有了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孔子接着说:“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 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只有坚持正确的事情,指出父母不对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不过,给父母提意见要讲究方法,要有尊重的前提,要顾及到父母的面子。态度好,方法对,意见才更容易被接受。 具体怎样做呢?礼记-内则中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礼记-曲礼下中说,给君主提意见,如果再三提也不被采纳,我们可以走人。但是对父母就不同了:“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这些话听起来都挺耳熟吧?对,这就是弟子规里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而我们印象中的,对父母要无条件绝对服从的孝道思想,来自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歪曲了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在历史上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是应该批判的。 此外,在荀子-子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论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也就是说,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是超越对君主和长辈的顺从的。 可见,早期儒家思想所推崇的是讲原则、讲民主的,而非等级尊卑主宰一切的思想。这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不过时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提倡,没有什么可反感的。 为什么孔子说“色难”?关于孝道,孔子有过很多论述,比如在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孝顺,仅仅供养是不够的,还要有敬重,要养父母的心和志。 还有一些话已经深入人心,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等。 但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孝顺,最难的是对父母保持愉悦的脸色。我觉得这说得既现实又深刻。 好的态度最能反应真实的孝心,是父母最需要的,对于子女来说,大概也是最难做到的。 很多时候,父母并不在乎物质上的档次如何,他们更在乎的是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如何。跟父母相处、沟通,有时,事情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所传达出的情绪,是当时的气氛。即便我们说的事情再对、我们做得再多,如果我们说话的态度不好、脸色不好,那父母的心里也会很难过。可能你说的本是关心的话,但是如果你的语调和脸色不好,那么父母感受到的可能就是伤害。 而时刻都保持愉悦的态度,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可能有工作的压力、有孩子在烦我们、有种种事情带来的坏情绪;老人跟我们又有很多观念上的差异、有太多需要我们去讲解的东西、对我们又有过多的关心询问和建议;而老人自己心里可能也积攒了各种负面情绪。总之,这些碰撞到一起,就成了“色难”。最后,当惹得父母不开心时,我们还觉得很冤枉我们并非没有孝心啊! 我现在跟父母常在一起,对此深有体会。有时说话急一点、语调高一点,本是好意,妈妈就不高兴了。我当时会在心里抱怨,怎么那么敏感呀? 过后慢慢反思,我总结,要把老人和孩子同等看待。 人到老年,就变得更情绪化,不像上班时那样理性,看问题也很容易片面,因此很多想法都不一定对;赋闲在家,老人会很重视别人是否尊重自己,因为老人更需要从他人的认可中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健康问题也常是影响老人情绪的一个因素;再就是孤独的问题,他们可能也有很多朋友,但是有些事情他们不会跟朋友去讲,跟儿女讲又怕孩子担忧 早就听说过“老小孩”的说法,但是从来没当真。我想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父母都很有能力,还在做很多事情,看起来也很健康,所以,我们始终把他们当作跟我们一样的成年人在看待。我们很少意识到,不知不觉,父母变成了需要我们去哄的老人。 想一想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吧。 我们努力用小孩能理解的方式去讲话,努力保持积极的情绪,我们对孩子可以一再忍耐、压制自己的不耐烦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个孩子。而对于父母,我们可能并没有用另外的标准,只把他们还当成理性的成年人。 在父母面前,我们要长大。父母还会把我们当成让他们操心的少年,但我们不要掉进这个角色,要长大,保持成人的理性,回过头来,把他们当成孩子。 我比较直率,常惹我妈生气,而我哥哥就比较会哄人,三言两语就能把我妈给哄好。我想根本的差别就是认识的高度不同。我哥哥就看明白了,对待老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很多时候,不要针对事情,而是要针对他的情绪。 老人和孩子一样,不需要别的,需要的就是更多的爱。老人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是会退化的,老人是容易悲观的,需要更多的爱补充进来。给他好的情绪,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让他感受到你的爱,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跟孩子常说 “妈妈爱你!”,但我们跟父母却很少说“妈妈,我爱你!”。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中有句话:“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如果扩展一些,我可以把这理解为不同阶段对待父母的不同态度。 “居则致其敬”,平时要对父母更尊敬,特别是在自己年少的时候,父母是成年人,知识和生活阅历都比孩子多,所以孩子对父母以尊敬为主,尊重父母的教诲、指导和安排。 “养则致其乐”,当父母需要我们去赡养,也就是当父母年老时,这时我们的重点要变成使父母心情好,小的是非对错就不必太较真,对父母要以哄为主。 所以,“孝敬”和“孝顺,强调的是不同阶段对待父母的不同侧重点。 这样,话就说了回来。孝顺的顺,不是百依百顺,而是指对父母情绪上的关照,是给父母更多的爱! 孝道教育是在教什么?很多家长说,我们养育孩子,是尽责,是不指望孩子回报的。那么我们对孩子的孝道教育有哪些意义呢?古人为什么把孝作为教育的起点、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呢? 我想,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最初的人际关系。孩子的品德、情商等等,最初都是在跟父母的互动中学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究竟学到了什么? 以弟子规为例: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在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礼节。“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培养遵守和服从命令和规定的意识,为将来在学校、在社会上遵守规则做准备。“父母教,须静听。”培养聆听、等待、谦虚的能力。“冬则温,夏则凊。”对他人悉心关照。“晨则省,昏则定。”基本的礼节。“出必告,反必面。”礼节与责任感。“居有常,业无变。”对家人的责任感,为他人着想。“事虽小亲心伤。”考虑事情后果的能力。“亲有过挞无怨。”用恰当的方法规劝、说服别人的能力。“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尊重、谦让。“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热心助人。“称尊长,勿呼名;”礼貌。“对尊长,勿见能。”虚心学习的态度。“路遇长命乃坐。”恭敬之心。“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考虑对方感受、为他人着想。“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推己及人,关爱他人。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孝道的内容并不只是弟子规里有限的这些条,对孩子道德和情商的培养更不仅限于这些。想说明的是,孝的教育,是希望让孩子在幼年,能通过跟父母这一最亲密的、充满爱的人际关系,来学到种种做人的道理,以指导未来的一生。 教育孩子孝顺,不是为了要树立权威压制孩子个性的发展,也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对自己好,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品德、高的情商。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孩子将学到信任、尊重、有爱心、能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对别人理解和体谅、宽容和忍让、谦虚、感恩、独立,等等品质,以及跟他人沟通的能力、照顾他人的实际生活能力等等。 这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好的基础! 古人认为,凡事要从基本的做起。如果跟父母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处理好其他的人际关系?如果家里的事情都没有搞好,怎么能搞好大的事情?教育孩子也是同理,先从家里的跟父母的小事开始,从小处培养好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谈其他能力的培养,再学其他的文化知识。 所以我想,在教育孝顺方面,我们家长要明白目的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不是怕老了没人养,我们的目标应该更高更远,是要通过这个事情,去培养他的品性。这些培养好了,他自是会对你好的。 怎样做父母,孩子才孝顺? 孩子是否孝顺,其实取决于我们是怎样做父母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背弟子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的却常常是另一个样子。在很多家庭里,别说弟子规里的标准,大概就连西方家庭里孩子对家长基本的尊重,我们都没有做到,比如,孩子可以随意抢电话、打断大人谈话、支配家长去做事。家长的地位会变得很低,妈妈一不留神就变成了服务员。有时甚至觉得,弟子规里的很多话,如果放在家长身上,倒是非常贴切:有令则行、冷暖适宜 那么,怎样做父母,孩子才孝顺? 我想第一点就是,不仅要讲道理,更要在实践中一点点落实。标准不一定太高,现实一些。当孩子懂事一些了,就要制定规则,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去尊重父母、关爱父母。 在这个过程中,少一些情绪化的责备和批评,不要把“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连都不能!”这样的抱怨挂在嘴上,好像是在讨债。而是心平气和地给一些具体的指令,制定具体的规则,让孩子多做点关心父母、照顾父母的小事。做多了,这些小事就变成了习惯。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自己的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工考试题及答案
- 登高证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26-2023 《液化天然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 多平台用户信息整合工具
- 养老护理实操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民歌考试题及答案
- 文化传播推广效果承诺书5篇
- 往日的点烁星光の我愿意一生都在歌唱300字10篇
- 内部协作规定协议的指导
- 公司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手册
- 面部桃花灸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2025年山西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
- 向“筷”乐出发“筷”乐出发
- 伺服实现机床手轮同步功能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真题
- 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申请doc
-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项目团队实施及人员配置
- 课题申报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