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内容包含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习作3、练习3二、单元教材分析: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在练习3的处处留心的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这一单元主题为“名人故事”。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5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3、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四、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复述故事。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五、单元课时安排:菩萨兵2课时;李广射虎2课时;少年王勃2课时;大作家的小老师2课时;习作32课时练习33课时教学内容7菩萨兵教学课时1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路线框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积累一、导入新课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2、板书课题,提问: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菩萨”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兵才能被称为“菩萨兵”?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出示: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导分段。朗读课文,感受一下课文中的那些自然段描写的是下面句子中描绘的场景。一: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二: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三: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四: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学生交流评议:1、2-5、6-7、8-9三、读讲第1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四、学习生字1、 1、出示生字。2、指导书写。练习设计:完成习字册板书设计:教学建议教学内容7菩萨兵教学课时2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一】、诵读经典,积累词句【二】、自主学习、读讲相承一、听写生字词二读讲第25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画出有关语句。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什么心情?怎么读? A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B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乌云”是什么?你理解翻译的这句话吗?体会藏民受反动派军队的压迫非常凄苦。C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三、读讲第6、7自然段。1 自由读。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4 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四、读讲第8、9自然段1 自由读。“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用这个词说话吗?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三】、读写结合、自主表达 可根据课堂情况任选其一:1、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2、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四】、总结全文,迁移练习五、总结全文1 自由朗读全文。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练习设计:板书设计: 7 菩 萨 兵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8李广射虎教学课时1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与难点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积累一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同桌检查。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指名读,齐读。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四、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五、写字指导: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练习设计:完成习字册板书设计:教学建议教学内容8李广射虎教学课时2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一】、诵读经典,积累词句【二】、自主学习、读讲相承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塞下曲2、学生读诗、评价,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与诗句对应。交流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一)第三自然段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1)李广为什么会错把巨石当作老虎?当天夜晚的环境怎样?(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4)交流(拈、搭、运、拉)(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拈:拿。拈弓:拿起弓。搭:架。搭箭:架起箭。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6)观察课文插图。(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谁能读好这段话?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C)、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二)第四自然段前两句诗是从正面突出李广的神勇无比,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交流反馈:A、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惊呆的原因有哪些?(力大无穷)(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B、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2)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三、背诵塞下曲(自由读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齐背)【三】、读写结合、自主表达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塞下曲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四】、总结全文,迁移练习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李广射虎 林暗草惊风,塞下曲 将军夜引弓。 神勇无比卢纶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9少年王勃教学课时1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意思;指导分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教学重点与难点学写生字词语;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积累:一、导入 新课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二、初读课文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4、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5、检查自读情况:A、读一读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C、再次默读全文。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7、朗读全文。三、学习第一段1、指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地点:南昌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5、齐读。四、学习生字1、分析字形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3、学生描红。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建议教学内容9少年王勃教学课时2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诵读经典,积累词句【二】、自主学习、读讲相承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4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5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6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5见多识广的阎都督竟然对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这样连声称赞、甚至拍案叫绝,是什么原因呢?二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一)诗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师:恩,你把这里边一个难读的字“鹜”给读正确了,而且还注意了停顿,很好。谁也想来读一读。】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二)文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7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出示【齐读】8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三关注人物,捕捉细节,深化“奇才”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1.同学们,这段话中的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它指什么意思呢?【板书:胸有成竹】你能读好它吗?【评价:你读出了王勃的满怀信心】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3.这段话中还有两个成语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板书】你能从这两个词读懂什么吗?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能说会道的词语,(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妙笔生花)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5.读了文章,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6.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7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3为什么这些文人墨客都不敢答应呢?4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5.在济济一堂的滕王阁宴会上,自信满满的王勃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齐读】6当那些知难而退的宾客们,读到王勃写的腾王阁序时,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7也许有后悔,也许有嫉妒,但我相信更多的一定是对奇才王勃的赞叹。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也正是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奇才!真是奇才!”四1.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为什么王勃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为了文学界的奇才呢?【三】、读写结合、自主表达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迁移练习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0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课时1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 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课前积累:1、导入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你读得很流利!通过预习,你知道“大作家”在文中指的是谁吗? 出示图片 你了解萧伯纳吗? 课题中的“小老师”指的又是谁呢? 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大作家”的“大”是什么意思?圈出“大” (名气大、才气大、成就大、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小老师”的“小”是什么意思?圈出“小”2、明确目标大作家萧伯纳把与你们差不多大的这个小姑娘当作了老师,说到这儿,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这节课我们初学课文,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任务一1、任务呈现: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把不懂的字词标出来。2、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A、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二类生字词。(1)带拼音开火车读。(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出示:教。教(第一声)组词教(第四声)扩词:教师、教室、教训、教育(3)去拼音齐读。B、出示一类生字词。(1)带拼音开火车读。(2)去拼音开火车读。(3)齐读。(4)出示:文豪。a、什么叫“文豪”?b、出示:大文豪,什么叫“大文豪”?文中说了谁是大文豪啊?你还知道哪些大文豪呢?(高尔基、巴尔扎克、鲁迅、巴金、冰心)c、了解了文豪这个词后,咱们再来看看生字“豪”。要想把笔画写正确,字写美观还不容易呢!d、谁还有不懂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书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见读书太重要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这些词的意思。任务二、1、任务呈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做出标记,读两遍,长句子画下来,也读两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对照标出的自然段,把每一段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在旁边标注出来。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交流本段主要内容。指名读课文,随堂评价,指导长句子断句,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1) 、第二自然段长句,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2)、第三自然段,“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课堂检测:1、听写生字(看拼音写词语);告诉 作家 自夸 预料 感触 文豪 意识2、同桌互相指定段落检查读。3、本文写了大作家( )和苏联小姑娘( )在玩了很久后,道别时的对话,使( )意识到了( )是不对的,一个人( )。萧伯纳为什么说小姑娘是自己的老师呢?小姑娘教给了他什么? 下节课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布置作业 1、把生字多写几遍,不仅要写会还要写漂亮。板书设计:教学建议教学内容10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课时2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诵读经典,积累词句【二】、自主学习、读讲相承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出示:露珠小露珠 鬼小鬼 可爱小可爱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形象更可爱。)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齐读)思考:(1)这段主要讲些什么?(2)萧伯纳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出示:第二节对话内容。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候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这是个怎样的萧伯纳?(幽默)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又是怎样的萧伯纳呢?(有童心)5.现在你还认萧伯纳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吗?出示:他想原来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显赫的身份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个惊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却有自夸之嫌,大家请看图 出示图片 注意动作,同学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站起来,把自己当在萧伯纳,一起读一下第二节。三、走近小姑娘1可是,小姑娘有没有像萧伯纳想像的哪样惊喜万分呢?那个词可知萧伯纳的确是没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预料”)他“预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许会?(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结果呢?(生答)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个意思,什么字?(竟)出示:请你和图片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口吻相同,语气也相同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地读一下这两个人的话语,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点。生读、女生与男生(评价)2出示:第四节什么叫“为之一震”? 他被什么震惊、震撼了? 他意识到了什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四、是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出示:第五节1谁来读一下这段内容。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句: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不能自夸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第三、四句又告诉我们什么?2“她是我的老师”也就是说“ 是 的老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感激、尊重)3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吧?”用自已的话说一说。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伯纳?五、同学们,当我们再来看课题时,我想再问问你们,称萧伯纳为“大”作家,仅仅是因为他写的作品多吗?还因为什么?课后有一个复述课文的要求,谁能在板书的提示下,讲讲这个故事。【三】、读写结合、自主表达【四】、总结全文,迁移练习1. 读一读关于谦虚待人的名言警句。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习作3教学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3、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课前积累:关于梦想、立志的名言(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2、师说“发现”。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1、 欣赏习作。(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2、 修改习作。(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练习3教学课时1主备人孔文瑛复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的记忆。2、出示歌词,请学生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