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优势病种肛肠总结分析.doc_第1页
2010优势病种肛肠总结分析.doc_第2页
2010优势病种肛肠总结分析.doc_第3页
2010优势病种肛肠总结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优势病种总结分析肠痈肠痈,病名。痈疽之发肠部者,相当西医的急性阑尾炎。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既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脏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肠道失调,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瘀滞积于肠道而成痈。 2. 暴急奔走: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3.寒温不适:外邪侵入肠中,经络受阻,气血凝滞,郁久化热成痈。 4.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传化失职,食积痰凝瘀积而成痈。 我科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时一般分为初期、酿脓期和溃脓期进行治疗。诊断:1.临床表现 (1)初期: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痛苦悲伤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也有一些病例特殊。一般可伴有发烧(体温38左右),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显著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体温39以上),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4)变证:慢性肠痈:本病初期腹痛较轻,身无寒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苔白腻,脉迟紧。腹部包块:在发病45天后,身热不退,腹痛不减,右下腹泛起压痛性包块或在腹部其他部位泛起压痛性包块,是为湿热瘀结、热毒结聚而成。湿热黄疸:本病发病过程中,可泛起寒战高热、肝肿大和压痛、黄疸,可发展为肝痈。内、外瘘形成:腹腔脓肿形成后若治疗不当,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溃,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脓液从瘘管排出。 治疗: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治宜活血化瘀解毒之剂。1.辨证论治 (1)内治 湿热证 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瘀滞证 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烧;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犬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蒲公英。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烧,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回顾性总结2010年,我科肠痈前期的 个病例,按照上述辨证服用中草药治疗,总体效率达 ,有效者的病人有共性特点,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痛苦悲伤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约 有曲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门病例发病开始即泛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