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摘要: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由于长时间或大强度运动后出现的一种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的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快消除疲劳,就会影响训练效果,且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也会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在运动训练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文献报道,综述出针灸疗法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方法和疗效,并对今后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出展望。关键词:针灸;运动性疲劳;恢复Abstract: Mobilityfatiguerefers to thehuman body due tothekind oftissues and organsafterProlonged orhigh intensity exerciseor eventhe entirebodysability to worka temporary reductionof the phenomenon, ifnot takeneffective waytoeliminate fatigueas soon aspossible,it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raining ,and it easy to resulting ininjuries, willadversely affect theathletelearning and life.Therefore,the elimination ofexercise- inducedfatigueis very importantinsports training.Access tothefatiguereported in theliteratureaboutacupunctureagainst sportsinrecentyearsto clarifythemechanisms,methods, andefficacyofacupunctureagainst sportsfatigue,andacupunctureagainstsportsfatigueoutlook.Key word: Acupuncture;Sports fatigue;Recovery1前言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训练或强劳动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1983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大会对运动性疲劳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1。运动员在经过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训练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轻度疲劳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中度疲劳产生会造成全身无力、精力不集中、没有耐性、经常出差错、腰酸腿疼等现象,若采取一定的恢复手段也能很快得到消除,不会影响身体各器官机能的运转。重度疲劳表现为神经反映迟钝、肌肉收缩速度减慢、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如果重度疲劳不及时消除,就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从而影响运动员以后的训练和学习,抑制训练水平的提高2。 2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2.1 现代医学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主要机制可分为10类:(l)能源耗竭学说;(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3)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4)免疫功能紊乱学说;(5)中枢神经失调学说;(6)离子代谢紊乱学说;(7)保护性抑制学说;(8)突变理论学说;(9)自由基学说;(10)堵塞学说3。当前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水平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机制成为如今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2.2 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中医对疲劳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文献就有许多有关疲劳的论述。疲劳一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明确地把因疲劳引起的症候与“虚劳病”同类论述,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主要集中在形体疲劳、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三个方面,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的思想,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疲劳症候,与内伤虚劳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肝的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消除运动性疲劳和促进恢复的主要手段是以补法为主,即“虚则补之”,对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所出现的偏态进行纠正和调整,即“以平为秘”,使机体的运动能力增强,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实现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4。3 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临床上针灸治疗头痛、头昏、失眠、胃脘疼痛、腰背酸痛、肌肉关节损伤等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针灸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3.1 电针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影响谭新莉,孙钢,胡惕等6通过对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观察电针其 “气海”、“后溪”、“承山”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BLA、海马NOS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SD大鼠血清BLA、海马NOS及力竭游泳时间的变化,以及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BLA含量和海马NOS活性,且能明显延长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大鼠血清BLA含量和海马NOS活性的降低与延缓疲劳发生有关,提高了运动能力。结论:电针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已损伤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改善疲劳状态。于浩6将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后电针右侧肾俞、足三里穴30min,1次/d,共10次;对照组大鼠固定30min,1次/d,共10次。检测并比较2组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血糖、血清乳酸、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对照组大鼠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肌酸肌酶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可激发体内贮备能源并增加运动疲劳大鼠体内糖贮备,保持体内血糖浓度水平,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升高血红蛋白,提高携氧能力,并同时提高糖异生各酶活力,提高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减轻和避免疲劳对肌纤维的损伤。3.2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临床研究李虹霖,孙远征7将经过10天800米跑急速训练的6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配合体针)、对照组(体针)、模型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每次训练前1小时进行治疗,分别记录首次训练与末次训练后运动员心率、成绩、血乳酸、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可升高Hb水平,降低心率(P0. 05),显著降低LA、BUN、CK水平(P0. 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升高Hb水平,降低心率(P0. 05),降低LA、BUN、CK水平(P0. 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内环境,提高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3.3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赵宗辽,史军锋等8选择正在冬季集训的在校足球男性队员24人按平时训练自然编为2组,随机选取一组入A治疗组,一组入B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队员跑前心率(次/min)、跑前呼吸频率(次/min)、800m全力跑计时,即刻心率(次/min)、即刻呼吸频率(次/min)、15min后心率(次/min)、15min后呼吸频率(次/min)。两组800m全力跑结束后,再正常足球训练1.5h。A组于当天晚进行足三里(双),或肾俞(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近一个疗程7次治疗后与B组进行比较。B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A治疗组800m全力跑计时平均值显著下降(P0.001);B对照组则明显上升(P0.05);跑后立刻心率A、B两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01),B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足三里、肾俞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使校足球队员800m全力跑计时平均值显著下降;使800m全力跑立刻心率和立刻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跑后15min后两组均恢复到相同水平。并可缓解训练引起的腰酸腿痛、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3.4 艾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艾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艾灸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9。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艾灸能提高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C3、C4含量,提高CD+2、CD+3、CD+4数量,纠正CD+4/CD+8比值。提高偏低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长期强化训练导致的运动性疲劳往往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艾灸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影响物质代谢而消除运动性疲劳10。4 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针灸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及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针法和灸法组成。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11。针灸通过通经活络,舒筋活血,调和机体,补气补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来消除疲劳机制,针灸人体相应穴位或部位有以下作用。4.1 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剧烈活动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使体内活性氧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强,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大量研究证实针灸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2,如朱梅菊等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发现针灸足三里能使小鼠的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增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改善小鼠的整体健康状态,提高小鼠游泳耐力。史曙生13通过对运动员神阙、足三里二穴进行施灸处理,并以西洋参作为对照,观察定量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SOD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艾灸可明显降低运动机体CK的活性及血乳酸(BLA)的含量,同时使S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台阶指数。另据李红等报道,针灸足三里具有改善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特性和保护红细胞形态及结构物质的作用,能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14。4.2 纠正运动性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长期强化训练导致的运动性疲劳往往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针灸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消除长时间运动性疲劳。临床研究方面,陈筱春等15观察点穴对男子网球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及红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点穴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红细胞-丙二醛(RBC-MDA)含量和红细胞免疫复合(RBC-IC)花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点压肾俞、照海穴可提高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朱政等4研究电针干预的效果以自然杀伤T细胞(NKT)、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反应明显,可显著提高NKT细胞的数量,上调IFN-mRNA的表达、降低IL-10 mRNA的表达,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两种亚型Th1、Th2的比值(Th1/Th2)免疫平衡向Th1方向漂移,表明电针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向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4.3 延迟性肌肉疼痛(DOMS)消除运动性疲劳高强度运动可引起DOMS,导致肌肉运动能力下降,研究表明,针灸对DOMS所致的肌力下降和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研究方面,高明等16研究了手针和电针对急性游泳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发现手针可保护细胞免受急性运动所致的损伤,维持线粒体的某些功能,从而延缓疲劳,延长肌肉工作时间,预防骨骼肌损伤,而电针的作用似乎不明显。梁飞等采用评定量表法观察针灸消除疲劳的效果,发现针灸组的主观体力感觉(RPE)、运动心情评价(DOS)、肌肉疼痛感觉(SR)和肌肉最大收缩力量(PT/BW)与补充营养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针灸可显著缓解DOMS所致的肌力下降及疼痛。实验研究方面,王瑞元等发现针刺可以阻遏大负荷离心运动引起的纤维状肌动蛋白(-actin)延迟性解聚加强,可以促进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恢复。4.4 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大量研究早已证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引起内分泌失调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因素,这种内分泌失调较为突出和严重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失调和下降。临床研究方面,王家祥等17采用足三里、关元和肾俞、命门穴交替施灸的方法,对男运动员施灸4周,结果显示施灸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艾灸特定穴位能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激发或诱导体内调节系统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促使内源性睾酮分泌,从而提高血清睾酮水平,有利于运动疲劳的恢复。杨翼等18研究了不同恢复手段对皮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和离子导入能增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适应能力,提示穴位离子导入可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利于机体对抗糖皮质激素的蛋白降解作用,促进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从而加快疲劳消除,提高运动能力。王超,贺刚等19采用游泳训练方法制备大鼠过度训练模型,电针隔2日一次,观察电针右侧“肾俞”穴对过度训练大鼠的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过度训练大鼠血清中CK、LDH和SDH的活性,能明显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研究提示,电针可以防治过度训练,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陈永珍等20采用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对41名训练期间运动员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训练相关情况及血睾酮、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运动员睡眠质量、晨起精神、饮食情况、训练欲望、训练体能、训练质量、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等训练相关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睾酮和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睾酮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从国内针灸抗疲劳的报道来看,足三里、关元二穴被选的频率较高,其次是肾俞穴21。5 展望研究表明,无论针刺、艾灸或针加灸都对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抗氧化,激活细胞因子从而介导细胞应激应答以及改善机体环核苷酸水平,影响相关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22。目前的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多采用的是传统方法,比较单一,可以将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如激光、超声波、微波、药物离子导入、音频电等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均可成为新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探索出更好、更有效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手段。参考文献1 刘宇.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7.2 穆飒,农平.啦啦队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探析J.体育世界,2011,9.3 张勤,莫迎锐.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0.4 贾天奇,常立云,宋佳霖等.中医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5 孙德利,陈大隆,张琰.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6 于浩,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5).7 王莉,贾成文,杨斌.电针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BLA、海马NOS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10).8 李虹霖,孙远征.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4.9 赵宗辽,史军锋.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抗运动性疲劳研究J现代中医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储银行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陕西地区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
- 农业银行2025神农架林区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衡水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沈阳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新疆地区
- 工商银行2025绍兴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业银行2025陇南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甘肃地区
- 农业银行2025铜仁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绘本社团课件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项目一 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发展趋势
-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课件
- DB11∕T 1135-2024 供热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 泰戈尔简介课件
- 2025四川乐山市市中区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产假提前上班协议书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5)》解读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 2025年Q2起重机司机模拟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