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二套)目录: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二- 1 - / 49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汇报“读懂了什么”. 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听读思考,交流感受: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4、学习本课生字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 6、教师小结.7、布置作业:积累词句,自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意见.,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 4、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结合“泡泡框”谈体会. 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第三课时一、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二、小练笔:1、 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2、 学生动笔写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3、 分享童年趣事,欣赏佳作.三、作业: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芦叶船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2、 朗读课文.第三课时练习课:补充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做,并当堂订正.3、一只贝教学目标:1、 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4课.4、快乐的暑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第二课时一、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二、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 三、完成课堂作业和能力测评.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说会道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5.老师小结.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老师小结.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一. 学习“能说会道”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明确交流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5.评出“故事大王”.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笔下生辉”一、.激发习作兴趣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三、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互评修改.1、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2、修改作文.5、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解释诗意; 2、掌握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诗、图对照,品读诗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复习古诗.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这首古诗,掌握诗意,掌握课后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板书:洞庭)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老师这里有一些洞庭湖的风光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按要求读全诗,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朗读.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刘禹锡是什么时候去望洞庭湖的呢?请同学们读了诗后告诉大家. 3、秋天的夜晚去望洞庭,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们再读诗歌,好好地体味. 4、究竟是哪些景物吸引住了诗人刘禹锡呢?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古诗的意思.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湖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显得那麽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三、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很浓的画面,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自由读,指名读. 2、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跟着刘禹锡一起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一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不禁吟诵起来: 四、作业设计: 1、理解诗句意思. 2 背诵诗歌,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景色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菊花.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3、 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 2、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介绍作者. 二、学生自学古诗 1朗读古诗,结合注解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2学生自学.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三、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教师提问;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教师总结: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4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5、小结;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诵菊花并背诵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诵读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3试背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2、背诵默写古诗.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枫桥夜泊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朗读古诗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寒山寺引入张继的枫桥夜泊.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3、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3)感受画面: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这首中弥漫着一种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枫桥夜泊,品味悲秋滋味. 1、小组交流,结合自学所得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3、教师小结:明确: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课学习了三首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教后记:6、观潮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诵古诗,导入新课:1、吟诵古诗,激发兴趣.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 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五、交流讨论,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教师小结,整体把握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4、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1)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四、教师总结.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2、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3、让学生组织讨论,尝试表演. 4、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7、火烧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引导分析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复习排比句. 3、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1 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2、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3、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4、教师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4、 试着背诵4-6节.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23 / 49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二小学语文四(上)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此外,还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一、 识字与写字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二、 阅读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从本册开始,略读课文有所增多.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一) 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1、 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2、 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3、 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上阅读方法.二是领悟表达方法.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4、 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5、 扩展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二) 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四、习作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本年段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兼顾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4、勤动笔,能修改.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六、课外阅读小学中低段学生处于童话传说期,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充满想像和幻想的童话传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植物形象,实感地认识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推荐阅读当代中国流行童话和科幻小说,增补一些经典诗文背诵任务.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本学期任教四(1)班的语文.班上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少数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四(1)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全册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操作技巧
- 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保障协议
- 市场合作协议文件大纲版二
- 小猫和小狗的童话作文4篇
- 智力成果权维护权益声明书(9篇)
- 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广承诺书3篇
- 校园文化延续弘扬承诺书8篇
- 共享住宅物业服务协议
- 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协议
- 科技创新园区项目投资收益保证承诺函3篇范文
-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课件
- 牙及牙槽外科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万用表 钳形表 摇表的使用课件
- 63T折弯机使用说明书
- 营销与2008欧锦赛ktv渠道方案
- 170位真实有效投资人邮箱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 《区域经济学》讲义(1)课件
- 船模制作教程(课堂PPT)课件(PPT 85页)
-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