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在北方 经济重心在南方 包括现在的河南 山东河北等地区 四大经济区域 特点 以关中为主 以及河西 巴蜀等地区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山东 山西 半农半牧区 分塞内 塞外 长江以南 还没有开发 经济重心 农业区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崤山 山西 山东 龙门碣石以北 江南 一 四大经济区域 西汉司马迁 材料一 颜氏家训 中说 昔在江南 不信有千人之毡帐 及来河北 不信二万斛船 材料二 史记 货殖列传 楚越之地 地广人希 稀 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 不待贾 买卖 而足 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以上两则材料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习之窗 参考答案 反映了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差异很大 北方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 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1 地域分布 多样性 2 发展水平 发展不平衡 整体特点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怎不忆江南 请思考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 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 风景如画 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比较南北人口比例的改变说说南北人口的变化历史原因 过程 三次南迁高潮 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 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安史之乱 靖康之乱 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 二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一 南迁的过程 黄头鲜卑入洛阳 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 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旋幡暗相触 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 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 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 南人至今能晋语 唐 张籍 永嘉行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1126年 金人攻破汴京 次年 将宋徽宗 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 使汴京一片残破 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乱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斗争导致了北方频频战乱 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使经济凋敝 民不聊生 而南方相对安定 而且土地辽阔 二 南迁的原因 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三 南迁的影响 1 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 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 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 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古代人口迁移和今天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什么区别 1 古代 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 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稳定的地方 2 今天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 2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 国家放松进城的限制 3 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 满足致富的愿望 自发地移向城市 4 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人口迁移的方向 农村 城市 内地 沿海 二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一 南迁的过程 二 南迁的原因 三 南迁的影响 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三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表现 中原地区 江南 中原人口南迁 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北方战乱较多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江南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 即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江南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劳动 开发了江南 原因 二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三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 城市的繁荣 杭州 扬州等是商业繁荣的城市 南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 2 文化重心的南移 南京秦淮河今貌 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 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北水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航和停泊 市区内商贾众多 邸店林立 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连 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杭州北关夜市 钱塘八景之一 系旧时武林门北运河两岸街市夜景 当时外地游西湖者 晚间返归多集于此 因而成景 西湖志 卷三 盖水陆辐辏之所 商贾云集 每至夕阳在山 则樯帆卸泊 百货登市 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 且在城闉之外 无金吾之禁 篝火烛照如同白日 凡自西湖归者 多集于此 熙熙攘攘 人影杂沓 不减元宵灯市 江南风情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探究一 思考一下 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同点 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 战乱导致大量的流民南下 现在是国家有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 相同点 探究二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对今天有何历史启示 1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 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 只有这样 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 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变 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 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 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课堂练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安定 北民南迁 带来劳力和技术 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a b c d d 2 四大经济区中 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是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地区a b c d a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起推动作用b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c 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 江南的气候 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4 导致经济中心南移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 a 社会环境的稳定b 自然条件改善c 政治中心的南移d 生产力大为改观 d 5 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在 a 战国时期b 西汉时期c 东晋 南朝时期d 隋朝时期 6 从战国到东汉 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主要原因包括 自然条件 人口密度 开发早晚 生产技术a b c d 7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 自然灾害严重b 长期战乱c 兵役徭役繁重d 高利贷盘剥重 d b 板书设计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分布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特点 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二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一 南迁的过程 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三次高潮 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三 南迁的影响 1 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 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 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 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二 南迁的原因 北方战乱 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原人口南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音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护巡护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家庭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棋王课件中职
- 海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精细化工作业面试宝典涵盖各类工艺作业预测题
- 2025年裁判台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交安abc)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预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GB/T 23986.2-2023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或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重点单位消防八本台帐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课件
- 《复变函数》课程说课
- 医院免疫检验报告(性激素6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