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作业.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断发易服”1、2报刊与电影43、7移风易俗5、6一、选择题1.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这说明近代女子穿旗袍()a.体现了女权主义色彩b.是一场服饰根本革命c.隐藏了效忠清朝思想d.是民国教育改革的结果解析:a根据材料中“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可看出近代女子穿旗袍是为模仿男子,追求男女平等,体现了女权主义色彩。2.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c解题的关键是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的行为代表“崇尚西法”,而保留一部分的行为表示“保存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故本题选择c项。a项与“保存国粹”的信息不符;b项并非材料本质,且蓄辫并非传统精华;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3.(2017山西太原期末)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解析:b题干所述只是“乡人某”应用西方科技的个例,无法得出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时务报登载“乡人某蓄鸡鸭必携射光机器”,意在宣传推广这一技术,故b项正确;时务报记载的是国人应用西方科技的情况,与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由题干得知,当时能够应用西方科技还只是少数,并不普遍,故d项错误。4.据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 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 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 310人次。”这表明()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一种娱乐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解析:a从材料可知当时观看电影的人很多,反映出看电影是当时比较普遍的娱乐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业的状况,不能得出电影在全国各地普及,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电影传播进步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的观看状况的对比,无法得出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故d项错误。5.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b.洋务运动正在蓬勃开展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a材料中“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说明鸦片战争促进了西方文明在战争区域内的传播,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六十年代,与题干时间“鸦片战争期间”不符,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不了政治经济不平衡的现象,故d项错误。6.(2017山东烟台期末)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唯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解析:c材料中反映出民国确定新的节日和历法,但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采用,由此判断传统观念仍然强大顽固,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旧历法并非落后习俗,b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7河南洛阳期末)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苏生文、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材料二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百度文库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材料三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邹韬奋经历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其流行的因素?(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解析:第(1)问,“变化”主要根据材料中“不遵规制”“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等信息分析概括;“原因”主要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史实分析。第(2)问,由材料中“民国后的社会舆论”等信息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由材料中“保护民族工业”“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等信息概括制约流行的因素。第(3)问,材料中“不遵规制”“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等信息主要反映出等级化到平民化,西装的流行反映出“西化”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