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前预习 素养落实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价值立意 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苏联的改革及其失败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值得深刻反思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大事 对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 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 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 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素养 3 运用比较的方法 全面分析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 通过学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感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 艰巨性与曲折性 一 赫鲁晓夫 1953 1964年执政 改革1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2 措施 1 农业方面 改革重点 用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 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课前预习课前自学 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斯大林体制 收购制 2 工业方面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尝试推行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 评价 1 积极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局限 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苏共提出的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性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 反复无常 造成混乱 阻碍改革的进行 4 结局 1964年 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 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物质利益原则 盲目 二 勃列日涅夫 1964 1982年执政 改革1 目的 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 2 措施 1 工业方面 推行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 农业方面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3 结果 后期趋于保守 改革陷于停滞 20世纪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4 评价 1 积极 前期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2 消极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新经济体制 三 戈尔巴乔夫 1985 1991年执政 的经济改革1 背景 1985年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2 措施 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存在 3 改革的局限 1 提出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3 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 改革中阻力重重 4 结果 1 改革陷入困境 经济继续滑坡 2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改革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个体经济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体制 探究主题1赫鲁晓夫改革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材料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4年6月 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8年6月 取消副业 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改为采购制 1952 1964年间 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 48倍 1955年以前 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 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播种时间 技术措施 收割期限 产量等等 1955年起 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但是 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 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1954 1960年间 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 以上 到60年代初 呈现下降趋势 到1964年 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凤凰网 赫鲁晓夫改革 光荣与混乱并行 史料探究主题探究 史料教学 问题 据材料 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 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 解读 材料展示了二战后苏联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及结果 材料中 废除 义务交售制 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 48倍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和 粮食产量增长了50 以上 反映出义务交售制逐步废除 农产品价格提高 调整了国家与农庄 农民利益分配 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提高 材料中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但是 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 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和 到60年代初 呈现下降趋势 到1964年 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反映出改革不彻底 影响了改革成效 结论 赫鲁晓夫改革逐步废除义务交售制 提高农产品价格 调整了国家与农庄 农民利益分配 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提高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增强农庄的自主权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但改革不彻底 影响了改革成效 赫鲁晓夫改革说明 生产关系的调整及其程度制约着经济发展 科学地变革生产关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深化拓展 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及历史地位 1 改革从总体上说 只是在斯大林模式范围内 对其经济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 2 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 而不是叛逆者 他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 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3 从具体措施看 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成绩比工业方面大 但在工业方面提出的设想 却比农业方面的措施更为深刻地触及斯大林模式 4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推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为以后苏联的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探究主题2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 在最近十年 1961 1970年 里 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 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 1971 1980年 结束时 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 4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1971 1975年 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 1 比前五年下降1 3 其后五年又下降2 6 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 8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解读 材料一中 在最近十年 1961 1970年 里 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 美国 反映出赫鲁晓夫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由材料二中的关键时间和工业年均增长率 可以看出工业发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结论 1 错误 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 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说明 他大规模垦荒 提倡种植玉米 提高粮食产量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 2 趋势 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 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 阻碍了改革进程 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个人作风专断 深化拓展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随堂训练即学即练 学以致用 编者选题表 一 选择题1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的主要含义是 a 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b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 d根据题干材料进行分析 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 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 1952年到1964年 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 48倍 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 69倍 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 d1952 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期间 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故选d 3 2017 辽宁大连月考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 国内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 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 但其主要的生活消费品却长期短缺 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 但粮食却连年歉收 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 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 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 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 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 这些都从根本上说明 a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 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 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 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 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 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滞后 生活资料奇缺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b项正确 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 故排除 c项只反映了表面现象 可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 可排除 4 2017 山东莱芜期末 勃列日涅夫改革曾规定 凡是农庄 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 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 的价格收购 从1965年到1979年 农产品共提价7次 这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改革 a 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 比较注重缓和工农业间的矛盾c 把农业看成是改革的重中之重d 解决了工农业间的剪刀差问题解析 b勃列日涅夫改革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只是对该模式的小修小补 故a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 使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农产品共提价7次 有利于缓和工农业间的矛盾 故b项正确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 故c项错误 解决了工农业间的剪刀差问题 夸大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作用 与史实不符 故d项错误 5 他摆弄这个国家 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 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 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解析 d 一直到剥光为止 表明该苏联领导人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 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故d项正确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 决定东部大开发 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 一哄而上 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 开垦处女地运动 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 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 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 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 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材料二 材料三下表为1981 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简表请回答 1 根据材料 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 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 3 材料三中 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 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解析 第 1 问 不良后果 从材料中得出 即 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 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而 评价 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 2 问 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由图片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农业生产均呈现增长趋势 第 3 问 原因 注意抓住时间为1990年 此时为戈尔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织管理方案范本
- 铝模板腻子施工方案设计
- 人行道塑料井盖施工方案
- 兰州文职面试真题及答案
- 双层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
- 门店业绩归属方案范本
- 保安项目启动方案范本
- 仓库东西处理方案范本
- 排水渠路基挖方施工方案
- 2025年河北邢台威县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店铺转让分期协议书
- 呼吸机撤离与拔管流程标准化指南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保育师
- 个人借款分期还款协议范本8篇
- 消防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生防电信诈骗课件
- 《玻璃纤维湿法制品》课件
-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
- DB63T 2374-2024 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
-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组织的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