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doc_第1页
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doc_第2页
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doc_第3页
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doc_第4页
谈成语误用问题 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谈成语误用问题院系名称 汉语言文学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08级 学生姓名 刘冬 学 号 0802140186 指导教师 邹德文 时 间 2012.5 谈成语误用问题摘要:在语言词汇系统中,成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其应用领域也极其广阔,因而,成语在使用时出现误用的机率也居高不下,这对于整个语言词汇系统的发展来说是消极的。因此,本文认为对于其词语意义不能单单从词语的构成上去理解,要从成语的感情色彩、语境、对象、句法功能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观察,才能准确的把握成语的意义。关键词:成语 成语误用 误用类型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1 现在人们在理解成语这个词时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宽的,除了成语之外也还包括其他类的固定词组;一种是比较窄的,不仅排除其他类的固定词组,而且排除某些浅显的词语。”2 成语作为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有着不同于其他词语的本质特征:历代沿用、意义完整、四言定位、风格典雅、结构凝定、言简意赅。其表达效果在人们的交际中是其他语言词汇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交际活动的需要,词汇得到了不断补充的同时新词、错词也不断产生。成语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数着眼于成语的演变研究、成语的色彩研究、成语的惯用语研究、成语的古溯源研究、成语文化研究等、成语的结构研究、成语的规范研究等方面,但在成语误用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全面地对成语误用问题进行研究的有倪宝元的注意成语的正确写法和用法,倪先生从书写形式有误与运用不规范两大角度来分析;湖南师范王美玲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较全面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从关注留学生成语学习规律切入,引导成语教学的方法革新;黑龙江大学王欣的成语运用及规范研究运用语料分析,从成语的活用、误用、新义及规范四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成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成语的读音字形的误用、意义的误用、句法功能的误用、语用误用四个角度对成语误用类型进行归类分析并总结成语误用的原因。一、成语及成语误用研究概说七十年代末期是我国成语研究的一个关键时期,诸多的与成语相关的论文、专著和词典在此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成语的研究,前期我们对成语的认识只偏重于“古语”、“现成话”和“习用”、“通行”两方面,后来人们从成语本身的结构出发,做到内容与结构并重,这反映出人们已把成语作为语言学科的重要部分的历史进程,也反映出汉语成语在现代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有的词汇已不能满足人们交际活动的需要,因此使得词汇得到了补充,成语的运用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词、错词不断产生。“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辞汇、语法,辞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最迅速、最频繁。社会在发展,在前进,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新的词语也就不断产生。同样,由于旧事物、旧思想逐步消失,旧的词语也就慢慢消亡。”3 成语也不例外,也存在着旧的词逐渐被新词所更新、代替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误用、篡改成语的现象也层出不穷。顾名思义,成语误用就是不能准确的、全面的把握成语的意义,或偏离了成语的本意,或使用成语时用错了字。二、成语误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成语的实际运用情况较为复杂,误用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很多人不能理解其意义的双层性,只是凭对字面的简单理解就把成语运用到想要表达的意思中。所谓成语在意义上存在双层性,即比喻义和引申义。“比喻义是以成语字面意义作比,产生一种扩大了的抽象、概括的意义;引申义是在成语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发挥而产生的一种扩大了的抽象、概括的意义。”4 例如“炙手可热”语出自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字面意义是指手只要靠近就会有很热,很烫的感觉,但是其比喻意义是形容气焰盛、权势大,是贬义词。我认为在言语或写文章时正确、恰当的运用成语可以准确的表达思想观点、增强表达效果,或者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相反,成语的误用、篡改现象会使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得不到良性发展,所以只有对成语误用现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找出误用、错用的原因,才能保障汉语语言系统的良好健康发展,才能让成语这一具有庄重、典雅特点的熟语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三、成语误用的类型“客观上说,无论形式或意义的改动,都是对原成语的一种“偏离”,如果这种偏离能为对方所理解并接受,达到主观理解和客观效果完满地结合,才能认定它是“活用”,否则就是“误用”。5 (一)、读音、字形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字面意义相近的原因导致的误用。例如:1、食不裹(果)腹:“食不果腹”常常形容生活贫困;果,饱食。裹,在此时包扎之意。2、娇(矫)揉造作:出自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常比喻故意做作,表现极不自然。矫,使曲变直。揉,使直变曲。3、一股(鼓)作气:“一鼓作气”来源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在使用时不了解或忽略了成语的出处,就会造成误用。(二)、成语意义误用 “一条成语所具有的特定含义,是我们根据需要通过约定俗成的办法来决定的。特定含义与基础之间并无固定不变的关系。因此,同一条成语也就是同一个基础,古今可能出现不同的含义,随便用哪一个特定含义都有理由可说。”6 1、望文生义由于成语中的某个字或成语的表层意思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近或相同,所以把成语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例如:(1)、隔壁邻居张大妈的儿子因车祸导致了瘫痪,这件事让大家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2)、近年来,各种晚会和娱乐节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可是笑点低,数量越多,质量越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3)、发生火灾时,商场的消防通道被临时堆放的货物堵住了,可是商场的领导认为这是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以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褒贬不明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时如果褒贬不分,就会用错。例如:贬义褒用:(1)、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贬义,比喻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比喻坏人上台)。(2)、明天,达芬奇画展将在北京美术馆隆重开幕,许多的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贬义指成群的人像鸭子一样的跑过去,多比喻许多的人争相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竞相观摩。(3)、丽江爱情就是一部管窥蠡测名利场生存潜规则的长篇小说,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长时间火爆之所在。“管窥蠡测” 语本出答客难,贬义词,从竹管的小孔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所见到和所量到的只是整体中很小的一部分。常常比喻做人只顾眼前,目光短浅,不能看到全面,只能了解到片面的、浅显的。褒义贬用:(1)、这个牌子的手机销量之所以很低,是因为它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不好,这是有口皆碑的(碑,记功的石碑。把人的嘴比做活的记功碑。比喻高尚的品行得到人们的赞扬。褒义词)。(2)、近年来,走私活动在我国沿海地区泛滥,海关部门采取严抓严打措施,走私活动已得到有效抑制,效果明显,但是王家的兄弟俩还是义无反顾(褒义词,形容做好的、正面的,但却是很危险的事情时,能够勇敢果断,不惧危险向前冲。毒贩的贩毒活动是违法的事,义无反顾是褒义词贬用了)。3、不分轻重 对于成语的轻重问题要酌情处理,轻则词不达意,重则有损表达效果,造成误用。例如:(1)、他在这次团队的设计表示支持王丽的想法,实际上更赞同张伟真是口蜜腹剑。(2)、由于此次月考的题偏难,所以学生的成绩普遍很低,老师告诉学生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能自暴自弃。“口蜜腹剑”嘴里说的好似蜜糖一样甜,心里想的却是阴险的东西。若换成“口是心非”,语义相对较轻的则更为合适。例2中“自暴自弃”指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语意较“妄自菲薄”重,若改为“妄自菲薄”较为合理。4、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会受“场合”、“环境”的制约。例如:(1)、他们作为大学同学,在聚会上一起合作跳了支舞,彼此很快就熟悉了,不拘一格(“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规范或方式;改为形容不受限制、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更合适)地谈笑着。(2)、修筑堤坝对于沿海城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兴修水利工程,一旦洪水来袭,后果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来自佛教用语,有神秘奥妙之意;“不堪设想”堪: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令人难以预料的、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改用“不堪设想”更为合适)的。5、对象不适 有一部分的成语有固定的适用对象,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对象搭配使用,要对号入座。例如:(1)、平时和王麟一同玩耍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小伙子,真是豆蔻年华(“豆蔻年华”出自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黄色花,比喻处女。其适用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女,而非男子)、风华正茂啊。(2)、陕西的博物馆里保存着秦始皇时期大量奇珍异宝,许多的艺术珍品都是美轮美奂(此句中“美轮美奂”中的“轮”高大;“奂”众多;整个成语是形容新屋高大、众多、美观的样子,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丽漂亮。误用原因在于弄不清楚适用对象常常是高大的建筑物)的,令人目不暇接。6、逻辑错误有些成语从表面上用的合情合理,但从逻辑(主要是说明顺序、思维规律二个方面)角度来看则漏洞百出,故犯了逻辑错误。例如: (1)、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编辑,他能设计出令人们欣喜的舞台效果,但是在音响效果方面,他就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在后面的人只能看见前面人走路带起的尘土,走在后面的人不能追赶上前面的人,常常比喻被人落在后面而追赶不上,用在此处与上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改用“爱莫能助”效果更好)了。 (2)、王明同学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突出,其演说的内容不仅新颖充实,而且闪烁其辞(“闪烁其辞”闪烁:光线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比喻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稍微露出想法,不做肯定答复,与上半句无法构成递进关系),令全场掌声不断。 7、形貌混淆 成语之间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语素,导致在使用时不易辨别,造成误用。例如:(1)、某些贪官污吏指对自身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漫不经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此处应为“漠不关心”)。(2)、这次的民事纠纷事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庭的调解员不胜其烦(“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表示非常的烦琐,让人受不了。“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故此处用“不厌其烦”更合适)地找双方当事人谈话。8、语义重复所谓“语义重复”就是在一个句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成分相近的词,造成句子意义、句子成分的累赘现象。例如:(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指的就是老百姓,“生灵涂炭”前再加上“人民”就是语义重复)。(2)、她是一名女高音歌唱家,所以平时说话就音量大,声如洪钟(“声如洪钟”形容说话声音大、嗓门高,句子前面已说音量大,故重复)。(3)、下个星期会有总部的领导来检查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我们已经几天几夜通宵达旦的工作了( “几天几夜”与“通宵达旦”重复)9、杂揉成语杂揉成语,就是把两个成语或词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1)、在此次的大学生辩论会上,正反双反唇枪舌战,看点颇多。“唇枪舌战”是“唇枪舌剑”和“舌战”的杂揉。“唇枪舌剑”是嘴唇像抢,舌头像剑般尖刻犀利。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与“针锋相对”意义相近。(2)、此种表演危险性大,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表演者的生命安全就的不到保障,请相关工作人员不要“坐山观火”。“坐山观火”是成语“坐山观虎斗”和“隔岸观火”的杂揉。“坐山观虎斗”两虎相斗,等到两败俱伤再从中取利,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相近。改用“隔岸观火”更合适。而“坐山观火”是成语“坐山观虎斗”和“隔岸观火”的杂揉。10、不知典故导致的误用“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釜底抽薪”出自吕氏春秋数尽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饮鸩止渴”出自后汉书等等,如果不知其来源、典故,就不能掌握成语的深层意思,造成误用、错用。(三)、句法功能误用1、搭配、修饰不当(1)、这次参加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训练使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到,虽然当时学生们会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恐惧之感,但是都克服了困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像走在薄冰上面、亲临深渊一样,形容有戒心,做事十分谨慎,此处用来修辞“恐惧”不恰当。(2)、你在人海剧组在云南地区进行拍摄工作,导演想借一群芸芸众生的平凡的爱情历程,向观众传递人类爱的不平凡的主题。“芸芸众生”是佛教用语,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芸芸”是众多的意思。此句“一群”是特指,而“芸芸众生”是泛指,二者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成语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三令五申的强调、忍俊不禁地笑起来、浑身遍体鳞伤、让人贻笑大方、难言之隐的苦衷等等。2、造句功能错误(1)、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女演员们为了让自己更加花容月貌,除了精心打扮,还使用了很多化妆品。 “花容月貌”为名词性短语,“更加”为副词,“更加”不能修饰“花容月貌”。(2)、今年“十一”黄金周,我们自驾旅游去云南,为了早日到达目的地,汽车风驰电掣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联合式,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速度极快。;后面不能带宾语或补语。(四)、语用误用1、谦敬错位谦词,“谦”自谦,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不能用于对方;敬词则相反。如果误用,就容易让人啼笑皆非。例如:(1)、这次的编剧任务导演交给了吴红,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狗尾续貂。“狗尾续貂”出自晋书赵王伦传,是谦词,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用次的东西充当好的东西,前后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想在常常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劣。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佛头着粪”。(2)以我今天的成绩和能力,担当这个职务是当之无愧的。表示谦辞的成语还有:忝列门墙、蓬荜生辉、雕虫小技、聊表寸心、一孔之见、贻笑大方、绠短汲深、等等;表示敬辞的成语还有:高抬贵手、虚怀若谷、不吝赐教、鼎力相助、率先垂范等等。2、对象错误(1)、商城的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尽快健全商城的消防器材,但是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问题依然故我。 “依然故我”现在和以前没有什么分别,在句子中的对象是“问题”,其对象只能是“人”,故用错。(2)、要想去长春就得走新修的那条直达长春的高速公路,数这条路最近了,所以这条路上的汽车是滔滔不绝啊。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引申为指话很多,没完没了。适用对象只能是“人”,故误用。(3)、由于闹水灾,他们的房子没有了,现在只能住在帐篷里,生活是筚路蓝缕。 “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苦,不能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辛。3、不合语境例如:我们不得不佩服教练那坐怀不乱的定力,即使在比分即将被扳平的时候,仍神情自若。“坐怀不乱”形容男子不贪图女色,作风正派。此处用来形容教练的稳重和镇定,使用的场合不对,忽视了成语的深层含义。4、轻重失当例如:韩国郑多燕的减肥操很受欢迎,许多要减肥的女孩都在模仿她,但是减肥操的版本有很多,真是汗牛充栋,如果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操,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 “汗牛充栋”用来形容书的数量很多,用牛车载书,牛被得都出汗,放进屋子里,屋子被堆得满满的,直到屋顶。现在常用来形容藏书或著作很多。即使其“版本”再多,也不可能达到“汗牛充栋”的程度。 显然犯了轻重失当的错误。四、成语误用的原因(一)、形近造成意义混淆. 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望尘莫及”与“望其项背”、“间不容发”与“亲密无间”、“薪尽火传”与“薪尽火灭”、“刮目相看”与“拭目以待”、“形影相吊”与“形影不离”、“舍本逐末”与“本末倒置”、“弹冠相庆”与“额手相庆”、“不拘一格”与“无拘无束”等等。(二)、特殊语法现象的忽略古汉语成语中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特殊语法现象,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例如:“独善其身”、“ 洁身自好”、“ 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 损人利己”等是使动用法的成语;“安居乐业”、“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等是意动用法的成语。文言句式也是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其中的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是常见的语法现象,不易用错。但是因为古今异义和通假而用错成语的就不少见了。例如:“破涕为笑”的“涕”就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泪水,今义指的是鼻涕。“一暴十寒”出自孟子告子上 “暴”同“曝”晒。(三)、不能准确把握成语整体意义成语是以整体表达意义的词语,尤其是典故性成语,如“洛阳纸贵”, 纸贵只是表意,整体意义是“作品风行一时”。还要注意其整体意义常和构成成分间语义的不同,特别是关键成分的意义。如:“却之不恭”的“却”是“拒绝”、“不接受”,“之”为代词。不了解“却”就很难明白其整体意义,因此理解成语构成成分是正确运用成语的重要线索。成语整体意义的理解还要注意其意义的双层性,褒贬色彩的不同。如“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就是一种比喻,而并不是真的像鸿毛一样轻,像泰山一样重,拿一片树叶就能遮住眼睛,看不见泰山那么大的东西;“嗟来之食”“残羹冷炙”引申为带有侮辱性的一种施舍;“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一褒一贬;“见机行事”与“见风使舵”色彩不同。(四)、不了解语法结构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主要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如“只字片纸”变成“片纸只字”意义依旧不变,用法也是正确的,原因是“只字”与“片纸”是并列关系,所以如果对语法结构不了解,就想要灵活、正确的运用成语是不可能的。成语也像其他词语一样在语法功能上有其所属词类,如“空中楼阁”是名词性成语、“精打细算”是动词性成语,“姹紫嫣红”是形容词性成语等等,因此不同此性在语法上的搭配也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五)、使用对象与场合不适不能把成语用在正确的对象、场合,就不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有时还会词不达意。如果说“他们一个是正班长,一个是副班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是相敬如宾,后来因为奖学金闹翻了,而今又在老师的劝说下破镜重圆了。”如此运用成语,岂不变成笑话了!五、正确使用成语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7所以成语是语言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的精华的同时也是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反映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历史。因此,成语对于我们学习祖国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成语误用是对成语的经典性和形式稳固性等特性挑战和冲击。正确运用成语对于增强语言表达力、感染力、甚至艺术魅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减少成语的误用和错用就成为了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 词汇规范的标准难以确定的原因是:“一来它是面广量大,二来词汇规范的标准很难确立,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三来词汇问题牵扯到非语言的问题也比较多,四来词汇本身和词汇规范的标准都是在变动着的。总之一句话,在词汇的规范化问题上,由于变量太多,是很难把握的。”8成语的意义比起语言中其他词汇的意义要复杂,要正确使用成语就要正确认识成语误用的原因及类型,了解成语在意义上的整体性、结构上的凝固性的特点,从重视成语内容到成语形式,从重视成语表意到成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