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寓 言 二 则学生用.doc_第1页
古 代 寓 言 二 则学生用.doc_第2页
古 代 寓 言 二 则学生用.doc_第3页
古 代 寓 言 二 则学生用.doc_第4页
古 代 寓 言 二 则学生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 代 寓 言 二 则教学研究案 预 学 篇预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3、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文学常识积累: 1、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作者介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战国末期背景: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人们常说的 “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自主预习: 一、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家;刻舟求剑选自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 的门客们合编的。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 ) 自度其足( )宁信度 ( )遂不得履 ( )( )涉江者(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亦惑乎( ) 三、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导学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你们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吗? A、故事短小精炼,情节完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B、内容大多虚构,主角可以是动物,也可是人物,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情节生动。 C、寓言大多带有劝谕和讽刺的作用,惩恶扬善,充满智慧。 二、初识文言文,积累文学知识 1、今天学习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也是寓言故事,不同的是用文言文来叙述的。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出处。 2、在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准节奏 第三步,读出人物的角色 郑人买履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刻舟求剑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3、通字音,评价朗读。 三、探究课文,学会翻译。 1、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正式的书面语,它典雅,简洁,但是因为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我们的理解有了一些难度,这需要我们在通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的意思,学会翻译。 2、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质疑 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指导。 4、翻译的原则 A、直译,由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B、调整,包括字词的增删补减和句式的调整。 C、省略句补充的内容要加括号。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2、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总结自己的背诵经验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延伸 1、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分别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寓言的寓意怎么领悟 A、通过人物对话,增强故事的讽刺效果。 B、议论、讥笑这种方法表达作者的意见。 C、没有任何评论,读者通过领悟自己体会。 二、课外拓展,学会解读文言文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的解释。 2、学会用单变双的办法,利用增删调补的原则翻译文章。 3、学会分析人物(角色)的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示,领会寓意 4、能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三、作业 1、完成课时达标练习。 2、背诵两则寓言。 四、教学反思 古 代 寓 言 二 则慧学篇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1、填空。郑人买履选自_ _,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及反() (4)不亦惑乎( )(5)遽契其舟() (6)先自度其足( )(7)反归取之( ) (8)而忘操之 ( ) (9)何不试之以足( ) (10)楚人有涉江者( )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4、翻译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7、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考和高者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 句, 第 句, 8、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 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 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 A利用年轻享受生活 B遗憾何时能够弥补? C学生时代恐难重现 D珍惜青春留下精彩9、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老是。”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二、阅读理解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