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下半年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_第1页
2010下半年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_第2页
2010下半年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_第3页
2010下半年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918部分省市公务员联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部分解析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1.A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最迅捷。第一空四个选项中,“婀娜多姿”用来形容女子轻盈柔美,美丽娇媚,故可首先排除D项;第二空备选的三个选项中,“充实丰盈”通常用来形容人或者文章,不能修饰“秋时”;“琳琅满目”常指物品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也不适合,故可排除B、D两项。因此本题选A。2.B【解析】本题可首先排除D项,因为“记忆”是大脑的主动行为,不能用来形容机器。再看C项,“固有”指从一开始就有,如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因此放在此处不合适,排除。题干解释了电子书的概念,其目的是突出电子书的高科技术性,用“记录”显然比“存储”更能突显其人工智能性,所以本题选B。3.B【解析】本题比较简单,先从第二空入手,由固定搭配可知,只有“滋养”才能与前文的“沃土”相配,故本题选B。4.D【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题干强调的是因为有了需要,交通运输设施与交通工具才产生,从前后顺承的关系看,“应运而生”最合乎句意,因此本题选D。5.A【解析】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试问辞藻华丽。林林总总,指众多的样子。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根据前后搭配的原则,可首先排除B、D两项。由“七宝楼台”、“眩人眼目”可知,A项最符合句意和语境。6.A【解析】各有千秋,比喻各有各的长处、特色等。千姿百态,指姿态多种多样,显然不能用来形容生活方式,故排除B。气象万千,指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富于变化,不符合语境,排除C。千变万化,强调的是变化,没有突出题干中各地的特色,因此本题选A。7.C【解析】本题直接从第二空入手,由“逸闻”可知,这些资料对应“分散”,因此本题选C。8.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语段强调了敦煌壁画的数量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由固定搭配可知,应选D项。9.C【解析】本题有三个空,看似复杂困难,实则简单,由最后一空,我们就可直接选出答案。语段整体属于转折关系,因此“利用”“追求”“关注”都不合句意,故本题选C。10.B【解析】“一视同仁”是修饰人的,不能用来形容建筑物,故可首先排除C项。“理所当然”“毫无疑问”过于口语化,而且这两个词语一般是单独使用,不加修饰和限定语,可排除A、D。11.B【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片段讲述了从清末到现在,“熊猫”一名的源起、变革,很明显是介绍“熊猫”这一名词的由来,故本题选B。12.B【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由关联词“然而”可知,片段的论述汇重点为后半句,即动植物的灭绝或濒危状态。A项的“加快”没有体现;C项不是文段的重点;D项属于无中生有,在文段中根本没有表述,也无法推断。13.C【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根据关联词“因此”可判断出文段的中心距为最后一句,最后一句重点介绍了如何治疗骨质疏松,以及怎样科学有效地补充钙,因此本题选C。14.B【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讲述了罗斯福如何巧妙地回绝好友的小故事,在这则故事中,罗斯福陷入两难境地,告诉朋友则违反国家保密制度,不告诉朋友则有伤感情,但是他巧妙地将朋友引入自己设置的问题,迎刃而解。故本题选B。15.C【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我们可用一一对应法来选择,A项明显错误,北京首次大规模发展是金代;由文段可知明代中叶修建了外城,故B错误;D项明显错误,故本题选C项。16.B【解析】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根据首尾原则,可知第一句应该是,因此可以排除A、C两项。在根据语句之间的衔接,比较两句,“天寒”与“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衔接更自然贴切,所以本题选B。17.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文段总体结构属于总分式,第一句用拟人化的口气说闪电是人类的“清洁工”,后文则具体介绍了闪电的作用,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说明了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故本题选D。18.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根据穆尔的回答可知提问的重要性,随之用罗素“没有问题”而导致落伍了加以证实。因此我们可首先排除B、C两项。A项的迷惑性比较大,但是罗素本人并非不成功,只是落伍了,所以本题选D。19.B【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由文段的首句我们可以看出,语段阐述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后文则具体描述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作者的意图很明显是呼吁保护这些珍贵的地方文化。A、C、D都只是文段部分内容,没有涉及作者的意图。20.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简述了瓦拉赫的一个小故事,他在文学上的缺陷反而成为他在化学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选D,A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D两项的结论过于绝对,排除。21.A【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通过对我国和英国、美国在受保护文物地点、博物馆数量、文物藏品数量的对比,只在说明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B项属于过度推论,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22.C【解析】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根据转折关联词“然而”可知,文段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即潮汐发电所需要的自然条件。A、B可轻松排除,D项的错误在于“技术障碍”,而 文中说的是“自然条件”,因此本题选C。23.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文段总体属于总分总的结构,阐述了交往和独处是人生存的两种基本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比较,所以选D。24.C【解析】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根据关联词“因此”可以判断,文段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由同意替换的原则可得,只有C项与中心句最吻合,因此本题选C。25.B【解析】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文段通过两个“一方面”介绍了极光形成的必备三要素,然后举例说明。由此可知,文段旨在说明的极光形成的必备要素。A、C、D三项分别是文段部分内容,故排除,本题选B。26.C【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讲述了苏格拉底不因他人的影响而放弃自己原则的故事,体现了他向善正义的做人原则,因此本题选C。B项与文段无关,D项属于过度推论。迷惑性最大的是A项,“莫以善小而不为”是一种具体的做人原则,但是根据苏格拉底的话“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是坚持。27.C【解析】本题属于主旨判断题。文段书总分结构,第一句说明了遗传学在多个领域中的指导作用,第二句则强化这一观点,第三句举例说明,所以本题选C。28.B【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A项属于偷换概念,“相互依存”和“团体协作”是不同的概念。D项也属于偷换概念,原文“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偏重于“主观为自己,同时兼顾他人”,而D项的“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则偏重于“主要为他人考虑”。C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29.D【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中并没有提到“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的逻辑关系,这属于过度推论,排除A;文段说“一位数学家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被部分激活”,这与B项有明显不同,排除;C项的“脑容量”一说纯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D。30.B【解析】本题要求补全句子。我们首先要找到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与“学习悖论”的联系最紧密。学习悖论一方面指不知道学什么,另一方面则是知道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