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x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x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x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x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把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以及各国摆脱危机采取的办法及带来的影响。把握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原因、内容、实质及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及衰落的原因;凯恩斯主义及影响、被取代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运用生产力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培养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凯恩斯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作用,培养透过事物的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个人事迹的简要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罗斯福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奋斗。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认识到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启示。通过学习凯恩斯主义,理解重要的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有初步的认识,但限于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分析、理解、比较、综合能力较薄弱,初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而本课在高中课程中尤其是必修二经济史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学会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比较、综合了解历史事件,探究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并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高二的文科班学生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年的历史课堂学习,虽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经济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解释经济学概念和理论。同时,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还带有死记硬背的错误认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通过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教学设计活动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演示图片: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请问为什么图片上来往穿梭于华尔街的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教师介绍:1929年10月24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这天,美国的股票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这天的交易结束后,已经有11位著名的金融家自杀。【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课前拓展】阐明定义:经济危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教师提问学生:20世纪20年代,是什么因素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让学生纵向联系,形成知识脉络】活动二:(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合作探究(小组课堂讨论问题并进行引导)】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展示ppt)材料一: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提问:谁能帮助小女孩解开困惑?根据学生回答以及图片进行引导预期答案:原因一:产销矛盾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厂的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却只增长了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五分之三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预期答案:原因二:贫富悬殊差距导致民众购买力不足 !进一步设计问题: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是什么蒙蔽了企业家的眼睛?材料1: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约有70%的汽车是这样购买的。材料2: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很多人幻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股市中。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票被哄抬到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材料3:“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预期答案:原因三: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活动造成虚假繁荣,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原因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矛盾得不到缓解2、危机爆发的标志:“黑色星期四”3、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结合教材和下列提供的图片,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及其表现。(展示ppt) 预期答案: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提供的材料,回答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总额减少了三分之二。预期答案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影响材料1 3月27日英国首相布朗呼吁:世界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保证国际贸易的顺畅。材料2 15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2万次罢工运动。美国全国范围的罢工就有2700多次。 材料3 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美国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预期答案:(1)经济破坏: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2)国际关系恶化: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3)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抬头,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设计思路:第一子目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通过展示图片、分析史料等手段,激活学生思维,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罗斯福新政这部分内容做铺垫。】 (二)、罗斯福新政1、新政背景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课件出示并设置问题: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感受历史。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罗斯福,从中发现他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罗斯福击败胡佛就任第32任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计思路:设计问题,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学习罗斯福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毅力。】2、新政内容【角色体验:(展示材料,小组讨论)】材料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思考: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则,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 思考: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等?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材料三: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领域措施作用财政金融工业复兴农业调节福利与就业【本环节的设计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新政特点通过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比较),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或新在何处)? 预期答案特点(新):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4、新政的实质(问题探究)罗斯福新政是否意味着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否能根除经济危机?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5、对新政的评价:1.设置情境,展示材料,介绍当时的人们看待新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呢?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2.分组讨论: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指导阅读材料)【设计思路:引导分析 掌握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总结,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凯恩斯主义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凯恩斯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具有什么地位? (四)小结归纳利用板书串讲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次明确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作用。【设计思路:承上启下,埋下伏笔。串讲式的小结能够把本课内容浓缩,再现学习思路和重难点。】五、板书设计一、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1、原因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悬殊、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过度政策原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2、爆发标志:纽约股市崩溃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4、特点:特点-时间长、范围大、破坏性强5、影响:(1)经济破坏(2)国际关系恶化(3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大萧条,自由放任政策无力解决危机; 罗斯福上台2、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社会救济、以工代赈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评价:影响-(直接、间接、深远); 局限- 无力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2、基本主张:3、地位:六、习题(略)七、课外探究问题: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设计思路:课堂延伸 学以致用 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八、 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请在你认为最合适的空格里打“ ”)自主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有效地解决问题能主动探究,并能解决某些问题没有主动探究,没能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中能积极与他人合作,乐意与小组成员共享劳动成果,为本组作出了很大贡献。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成果,为本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与他人合作较少,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成果,为本组作出的贡献较少。九、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导入和情境创设;第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探究问题和学生活动,相关知识和结论由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得出。具体分析如下:1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我是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的,在知识方面引导学生从相关图片、史料、影像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情境设置,播放图片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并进行简单介绍重现情境,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新政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