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01-24-2014A原水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6.4)(1).doc_第1页
GS-01-24-2014A原水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6.4)(1).doc_第2页
GS-01-24-2014A原水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6.4)(1).doc_第3页
GS-01-24-2014A原水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6.4)(1).doc_第4页
GS-01-24-2014A原水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6.4)(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突发高浊度应急处置预案文件管理部门:生产运行管理部 编号:GS-01-24-2014A1 总则1.1 目的 为在出现水源突发高浊度事件时,及时有效地实施生产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影响,保障安全供水,满足公众用水需求,特制定本预案。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应急指挥部、各水厂、各管网维护单位、生产运行部、调度中心、水质中心、技术中心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水源突发高浊度事件中的应对工作。1.3 特定术语水源突发高浊度事件:指因取水口上游水源受塌方、泥石流、紫坪铺水库泄洪冲砂等原因影响导致浊度升高,对自来水正常生产和供应产生影响的事件。1.4 处置原则1.4.1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急响应前置;1.4.2 统一协调,分级指挥,各施其职;1.4.3 联动预案与高浊度应急预案同步实施;1.4.4 应急资源向水六、七厂倾斜,突出重点;1.4.5 原水浊度在10000度以内时应确保生产和供应满足需要。1.5 机构设置1.5.1 公司成立水源突发高浊度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四个专业小组:水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水质监测组、制水生产支持组、后勤宣传组。1.5.2 水二、五、六、七厂成立各自应急指挥部,设置三个专业小组:水质监测组、制水生产组、后勤宣传组,分别与公司指挥部及各专业小组对接。1.5.3 各级指挥部及专业小组人员按2班倒运行方式设置,人员名单参见“公司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表”(附件1)和“水厂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表”(附件2)。1.5.4 公司成立应急抢修分队和运行支援分队,人员名单参见“公司应急分队成员及联系方式表”(附件3)。1.5.5 郫县分公司成立徐堰河电站应急值守分队,根据指挥部指令到场监督徐堰河上游电站(新民场电站由水六厂值守)蓄水、放水过程。1.6 职责1.6.1 公司指挥部负责高浊度应急工作的总体决策、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负责向上级单位和部门的信息传递。1.6.2 各水厂指挥部负责各自水厂制水生产及水厂应急工作的指挥和协调,接受公司指挥部统一领导。1.6.3 水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负责与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河道管理处等外部联动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及供水形势预测;负责与市供水处、市政府应急办等部门的沟通和信息传递。1.6.4 水质监测组负责指导水源监测点水质监测工作,根据水厂需要对水质监测人员、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统一调配;负责与市环保局、卫生局的协调和信息传递。1.6.5 制水生产支持组负责根据水厂的需要提供应急水处理技术支持。1.6.6 后勤宣传组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协调、车辆调配、应急场所资源及后勤保障、外部劳务工资源的协调;负责组织内外宣传、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1.6.7 公司应急抢修分队负责整合公司抽排设备资源,根据指挥部指令组织人员和设备赶赴水厂现场支援制水构筑物排泥清洗工作。1.6.8 公司运行支援分队负责根据指挥部指令赶赴水厂现场支援水厂制水生产。1.6.9 徐堰河电站应急值守分队负责根据指挥部指令赶赴电站现场监督蓄水、放水过程。1.6.9 生产运行部负责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公司级应急预案演练;负责对二级预案制定、演练和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1.6.10 公司各水厂、管网维护单位、调度中心、水质中心、技术中心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根据预案要求和单位职责开展工作,接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1.6.11 公司城西管网所负责水七厂部分应急人员到厂应急的车辆运输工作。1.6.12 公司各水厂应建立高浊度二级预案,进一步细化工艺参数,明确各岗位职责,细化岗位工作内容。2 应急能力储备2.1 水六、七厂应根据应急岗位人员需求拟订两班两运转应急倒班方案,水二、五厂根据人员需求拟定应急倒班方案,确保应急人员力量。2.2 水六、七厂应建立高峰供水期间极端天气预警情况下的化验、维修及管理人员24小时现场值班制度。2.3 各水厂应确保各类重要水处理材料的投加、计量及备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确保混凝剂(PAC)及助凝剂(PAM)连续投加能力满足工艺参数要求。2.4 水厂应做好制水原辅材料的储备工作,每年5-10月重要制水原辅材料应满足最低储存量要求,参见“水厂制水原辅材料最低储存量表”(附件4)。2.5 生产运行部应提前协调混凝剂(PAC)供应商,提高夏季汛期混凝剂厂家库存量;联系第二供应商,做好应急采购准备。3 监测及预警3.1 水质监测和早期预警3.1.1 公司在白沙河虹口、都江堰仰天窝、柏条河莲花堰、都江堰聚源、徐堰河新民场、柏条河车家桥、柏条河万寿桥、府河石堤堰、府河洞子口设置在线水源水质监测点,实施连续监测。3.1.2 白沙河虹口、都江堰仰天窝水源水质监测点每年5-10月实施人工值守;都江堰聚源水源水质监测点全年实施人工值守;其它水源水质监测点应急时根据需要适时安排人员值守。3.1.3 调度中心负责实时收集成都市(含都江堰)气象预报,接收到大、暴雨或地质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应向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专业小组负责人及各水厂第一负责人发布早期预警,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及各水厂负责人负责向应急人员发布早期预警信息,接收者应回复信息(以下同)。3.1.4 生产运行部负责收集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紫水公司等外部应急联动单位的相关信息,及时预警。3.1.5 接收到早期预警信息后,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开展以下工作:(1) 应急人员应保持待命状态,联系方式应保持通畅,原则上不离开成都市,特殊情况应向上一级负责人请假。(2) 调度中心应调整调度方式,各水厂应全力生产,随时保持清水池高水位运行,直至预警解除。(3) 各水厂应对关键水处理设备(含备用)运行情况、工艺构筑物积泥情况、制水原材料储备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工艺构筑物、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3.2 预警启动 3.2.1 当水六厂虹口水质监测点监测到浊度大于3000度(或悬浮固体含量大于3000mg/l,以下同)且下泄流量大于30m3/s或水六厂仰天窝监测点浊度大于3000度时,应启动预警。3.2.2 调度中心接到符合预警发布条件的信息后应立即向生产运行部、水六、七厂、城西管网所第一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生产运行部负责人确认后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各专业小组及各水厂负责人发布预警启动的信息,预警解除后应发布解除预警信息。3.2.3 预警启动后,相关单位应开展以下工作:(1) 虹口监测点和仰天窝监测点值守人员应及时将信息传递至调度中心(15分钟一次,直至相关数据回落到预警值以下)。(2) 调度中心应通知各水厂全力生产,尽力蓄水;并立即启用公司水源污染应急QQ群,及时将虹口和仰天窝监测数据上传到公司应急QQ群,直至公司应急监测小组开始工作或预警解除后停止。(3) 所有应急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预案启动后迅速到岗。(4) 公司指挥部水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水质监测组应安排人员在1小时内赶赴应急指挥中心现场。(5) 水质中心应立即安排柏条河莲花堰值守人员在2.5小时内赶赴现场。(6) 水二厂应立即安排柏条河莲花堰混凝搅拌实验人员在2.5小时内赶赴现场。(7) 水六、七厂指挥部人员及先期应急人员在2小时内赶赴水厂现场。(8) 城西管网所安排应急车辆到所上集合,做好运送水七厂应急人员到厂的准备。(9) 各水厂应继续加强巡检工作,做好应急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3.3 预案启动3.3.1 当调度中心接收到虹口水质监测点监浊度大于5000度且下泄流量大于30m3/s或仰天窝监测点浊度大于5000度的信息后,应及时告知运行部负责人,运行部负责人在征求公司总经理同意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各专业小组及各水厂负责人发布预案启动的指令。3.3.2 预案启动后,指挥部应及时报告兴蓉集团(杨光董事长,刘李总经理、颜学贵副总经理及值班室)、市水务局(刘继平副局长、廖万雍处长及值班室)、都江堰管理局(徐兴文处长、调度室)、东风渠(叶生进处长、李杰科长)。3.3.3 预案启动后,公司及各水厂指挥部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在公司应急QQ群中发布人员到场信息,并在应急QQ群中将现场指挥负责人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进行相互确认,人员变化时应适时发布信息。4 信息传递4.1 公司内部重要信息在统一平台(内部应急QQ群)中传递,外部书面信息传递统一出口设在调度中心。其他沟通信息由公司及水厂各专业小组直接对接(电话),提高效率。4.2 指挥部的指令传递分为两级,重要指令以指挥长名义传递,其它指令以专业小组负责人名义分组传递,提高指令接收和传递效率。4.3 预案启动后,即以指挥部及专业小组的机构及职责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信息分组传递和发布,各水厂调度室不进行水源监测点信息中转(取水口监测点除外),提高信息传递效率。4.4 预案启动后,公司后勤宣传组负责公司内部应急QQ群的管理,负责安排人员接收和发布指挥部及专业小组负责人的指令。4.5 预案启动后,公司后勤宣传组负责安排人员实时(至少30分钟1次)向水务局、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及紫水公司(冲砂时)联络人员传递水源监测点监测信息。4.6 公司指挥部负责向兴蓉集团、市政府应急办、水务局、环保局、防汛办等上级单位适时传递重大信息。5 应急处置5.1 预案启动后,各单位应急人员到场要求如下:5.1.1 指挥部负责人及专业小组成员(分组)在1小时内赶赴公司应急指挥中心。5.1.2 水六、七厂负责人按二级预案要求通知应急人员在2小时内赶赴水厂现场。5.1.3 水二、五厂需安排至少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在1小时内到水厂负责生产指挥。并在高浊度水到达水六厂取水口前适时安排应急人员赶赴水厂及水源监测点现场。5.1.4 公司水质监测组负责人应立即安排车家桥、新民场、万寿桥监测人员及安保人员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当高浊度水到达水六厂取水口时,应安排石堤堰、洞子口监测人员及安保人员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5.2 公司水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应适时开展以下工作,包括(不限于):5.2.1 与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等上游水利部门保持沟通联系,掌握上游各相关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及时向指挥长传递信息。5.2.2 适时向水六厂B厂及可能受影响的下游兄弟单位(龙泉、双流、新都)传递高浊度信息。5.2.3 当虹口水质监测点浊度大于8000度且下泄流量大于50m3/s时,经指挥长批准后,启动汛期防洪和供水保障应急联动预案预警,通知相关应急联动单位,启用磨儿滩应急水源,同时报市水务局。5.2.4 当仰天窝水质监测点浊度大于8000度时,经指挥长批准后,启动汛期防洪和供水保障应急联动预案,及时通知都江堰管理局迅速将蒲柏闸下闸,切断柏条河上游来水,具体工作按联动预案要求执行,同时报市水务局。5.2.5 当磨儿滩应急水源无法正常使用时,水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应及时与都江堰管理局、东风渠管理处沟通,在协调恢复磨儿滩应急水源的同时,判断实施徐堰河电站蓄水应急方案的可行性。5.2.6 当指挥长批准启动徐堰河电站蓄水应急方案后,应立即通知水质监测组安排电站值守人员在1小时内到达电站现场。同时与东风渠管理处沟通,提前做好电站停止发电,下闸蓄水工作(具体见徐堰河电站蓄水避峰联动预案)。5.2.7 根据供需情况适时分析和预测供水形势变化,对供水调度方案提供支持,必要时提出供水调度方案调整或降压运行的建议报指挥长决策。 5.2.8 当分析预测供应不能满足正常需求的情况下,应及时上报指挥长,经指挥长批准后,通知主要趸售用户(新都、龙泉、双流等)预警,并通知各管网单位到场做好关阀准备,根据指挥部指令减少或关闭趸售供水(按优先顺序)。具体操作控制点位及责任单位参见“公司主要趸售水量控制点情况表”(附件6)。5.2.9 根据水六、七厂生产情况和分析预测,适时通知郫县和犀浦分公司做好阀门操作准备,经指挥长批准后,必要时采取郫县、高新西区及水六厂三期转供水调整或切换措施。5.2.10 根据水厂生产控制情况和指挥部指令,适时通知公司“应急抢修分队”赶赴水厂现场,协助水厂开展工艺构筑物积泥抽排和清洗工作。5.2.11 当分析预测供应不能满足正常需求的情况下,通知呼叫中心增加热线坐席。5.2.12 当水厂控制失误导致或将导致不合格水进入输水管线时,经指挥长批准后,立即启动管网不合格水处置预案,通知相关单位按预案要求执行,避免供水水质事故的发生。5.3 公司水质监测组负责指导各水厂应急监测工作,组织水源监测点值守及监测工作,包括(不限于):5.3.1 与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环境监测站等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收集和传递信息。5.3.2 对各监测点人工监测、在线仪表监测进行技术支持,规范检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5.3.3 组织各水源监测点水质、流量、下闸情况(蒲柏闸、聚源闸及石堤堰闸)及雨情信息的收集,确定和调整监测频次,参见“水质监测点责任划分及监测工作要求表”(附件5)。5.3.4 协调各水厂安排各水源监测点保安保卫,每个监测点一名(虹口、聚源、仰天窝除外);相关监测点保安值守人员由各监测点维护责任水厂负责。5.3.5 及时将水源监测信息在公司应急QQ群中发布,在系统中填写汇总数据(各水厂取水口监测信息各自上传)。5.3.6 因紫坪铺冲砂导致高浊度时,适时安排仰天窝、柏条河莲花堰、聚源水质监测点及各水厂取水口对锰指标的人工监测或仪表比对工作。5.3.7 指挥部启动徐堰河电站蓄水方案时,负责联系郫县分公司安排人员到场值守,根据指挥部指令,指导电站值守人员监督蓄水、放水过程。5.4 公司制水生产支持组负责指导水厂生产工艺参数调整、静沉实验及混凝搅拌实验工作开展,包括(不限于):5.4.1 适时安排和指导水二厂莲花堰值守人员开展混凝搅拌实验(莲花堰浊度超过1000度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公司应急QQ应急群。5.4.2 根据指挥部指令和水厂需要,安排人员赴现场指导和支持制水生产和工艺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5.4.3 根据指挥部指令,通知公司“运行支援分队”负责人,由“运行支援分队”负责人组织分队人员时赶赴水厂现场(水厂对应支援人员参见附件3)。5.5 公司后勤宣传组根据指挥部安排和水厂需求,适时开展以下工作,包括(不限于):5.5.1 组织或安排应急过程图片、影像资料收集和记录。5.5.2 根据指挥部指令,协调应急运输车辆运送“运行支援分队”人员赶赴水厂现场;统筹食宿,必要时协调外部劳务人员力量。5.5.3 组织媒体应对、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5.5.4 适时起草热线或媒体应答稿、供水情况公告(代拟稿),经指挥长批准后转集团领导及市水务局审核,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 5.6 水六、七厂根据柏条河上游各水质监测点数据适时进行水源切换,规避高浊度水体,切换情况及时报公司指挥部。 5.7 各水厂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二级预案中制定和细化措施,重点加强取水、投药系统、排泥系统应急保障工作及沉淀水异常的应急处置工作。 5.7.1 保障取水安全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包括(不限于): (1) 取水口应配置一定数量除渣人员、熟悉取水口供配电的电气人员、熟悉取水口机械设备人员和能承担指挥协调作用的管理人员;配备 救生衣、除渣工具及关键设备备件(钢丝绳)。 (2) 应保证取水头部电源供应。当外电源出现故障时,应确保备用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3) 应根据上游来水量的大小适时调整拦河闸开启个数和开度,防止拦河闸上游水位超过设计水位,拦河闸下泄水流不应直接冲击下游河堤,确保下游河堤安全。 (4) 关键部位照明强度必须足够,必要时安排专人连续观测闸前来水漂浮物情况,通过适时开启拦河闸让大的漂浮物迅速通过,当漂浮物被挡在拦河闸处时,应及时采用卷扬机或电锯清除,不能在拦河闸处堆积。 (5)及时清除粗格栅上的渣子,防止栅前和栅后水位差过大。当出现栅前和栅后水位差太大时,可开启拦河闸短暂降低栅前水位,待渣子清除后恢复栅前水位。 (6)及时清除细格栅上的渣子,防止栅前和栅后水位差过大,应急时可以连续运行,不能采用以时间为周期的自动化运行模式。 5.7.2 保障投药系统正常运行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包括(不限于): (1) 在投药系统方面应投入足够的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专人值守,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确保投加参数准确和及时调整(原则上一套单独工艺系统至少1名)。 (2) 做好混凝剂进货检验,储存时防止变质,确保应急时使用的混凝剂符合质量要求。 (3) 确保混凝剂投加能力必须满足要求,关键设备应有备用。 (4) 确保混凝剂准确计量,在应急前和应急过程中均应进行复核。 (5) 原则上一套单独工艺系统至少安排1名静沉实验人员专人负责,参考历史数据、实验室混凝试验数据及反应池出水静沉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 (6)明确投药量调整要求,当原水或过程水水质、进水量等生产参数变化时,应及时、同步调节投加量,并开展新一轮静沉实验,并根据实验适时调整投加量。 5.7.3 保障排泥系统正常运行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包括(不限于): (1) 适时检查排泥管渠状况,确保畅通。 (2)日常巡检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个排泥设备和阀门不被堵塞,启动预案后在报调度中心同意后,尽可能利用时间差,进行一次排泥(按高浊度水到达各水厂的顺序,提前3小时分开实施)。 (3) 高浊度进厂后应根据排水管渠能力,尽可能及时将沉淀的污泥排放,原则一套单独工艺系统至少安排1名专人现场观测排泥效果,以具体排泥效果为准,适时调整排泥参数或采取人工手动排泥。 (4)当排水管渠能力受限且沉淀池出水合格时,滤池冲洗应适当让步于排泥。 5.7.4 出现沉淀水浊度异常(浑水)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和要求,包括(不限于): (1)通过沉淀池出水或滤池进水前排放设施排放浑水(参见水厂不合格水处置预案),避免浑水进入清水池,并同时将现场情况上报指挥部,禁止瞒报、缓报。 (2)迅速调整混凝剂加量,随后立即通过静沉实验、矾花形态验证,及时判断混凝剂投加量适当,直至满足混凝效果。 (3)禁止采用小进水量,大投药量的运行补救方式。若因特殊原因(如排泥能力受限)需适当减少进水量,应报指挥部批准。 (4)禁止采取停池运行的方式。 5.8 进入汛期后,各水厂构筑物按独立方式运行(清水池除外),启动预案后,禁止连通运行。 5.9 当取水口浊度低于10000度时,各水厂进水量应满足设计取水量要求(水二厂脉冲-虹吸工艺系统及排泥能力受限除外);当取水口浊度大于10000度时,水厂应立即上报公司指挥部,由指挥部根据情况采取减少进水量或暂停取水的措施,具体按指挥部指令执行。 5.10 水二、五厂应密切关注刘家碾新取水口河床水位变化,当河床水位不能满足取水需求时,应报指挥部,根据情况适时切换至老取水口取水。6 扩大应急6.1 当事态严重,需要实施扩大应急时,经指挥长批准,调动公司一切人、财、物资源支持生产一线应急工作。6.2 当依靠公司应急处置队伍无法控制事态发展时,经指挥部决定,报请兴蓉集团和市政府应急办等有关部门增援。7 应急结束7.1 当确认高浊度产生原因已消除,原水已恢复正常,经指挥长批准后应急结束,应急队伍撤离现场。7.2 各水厂二级应急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管辖范围的应急终结条件。8 恢复与重建8.1 调查与评估8.1.1 突发事件终结后,指挥部各专业小组应组织对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指挥长。8.1.2 每年5月前生产运行部应对影响本预案的内外因素进行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的符合性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修订预案。8.2 恢复重建因突发事件受损严重的,由事发单位提出恢复重建计划,报公司审批后实施。9 附则9.1 本预案的协助管理部门:无。9.2 本预案的执行部门(单位):各水厂、各管网维护单位、生产运行部、办公室、政工部、调度中心、技术中心、水质中心、呼叫中心。9.3 本预案自2014年5月26日起执行,原水源突发高浊度污染应急预案(GS-01-24-2014)作废。9.4 本预案的附件有:附件1 公司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表附件2 各水厂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表附件3 公司应急分队成员及联系方式表附件4 水厂制水原辅材料最低储存量表 附件5 水质监测点责任划分及监测工作要求表 附件6 公司主要趸售水量控制点情况表附件1公司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表分类成员名单联系电话指挥部负责人1组杨 代林133082007252组程 宇源调配及供水调度组1组陈世恩1369901600418080966660黄年 刚180809666632组童雪江河1592818543318908080542陈 阳1388199163218080966663水质监测组1组谢海英1388199997418080966606李 俊13096311212180809666032组李朝晓水生产支持组1组刘 杰135402820882组仲丽孝勤宣传组1组程本毅1380809560318080036381曾 擎 伟1808096671王 毅强180809666252组卢 蓉1370800202418080966573王荔 茂挥中心座机87791419 87790409备注1、每组第一名人员为组长,若有人员调整适时传递信息。2、当应急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按分组实施应急。附件2水厂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系联系方式分组成员名单联系电话应急指挥部负责人水二厂1组彭章强1398081729718080966719周 江15982889233180809667102组周 烜1388022341618080966701胡 佳1388082283318080966706水五厂1组左 康1380801100218080966722邓 琪13628038510180809667312组高贞勇1398203105318180521800杜济伶1510283781818080036507水六厂1组刘 敏1360805338518080966769刘 亮1354029592218080966650兰 俊1355186067718080966757曾景莉(备用)13980433885180809667702组秦 伟1388205096918080966768李远成1354135638818080966756张欣璐1354023388618080966737郭海莲(备用七厂1组王川林1356883565918080966700徐艺星13568941760181805219792组宋 浩1306001766918080966758魏瑜冰1398229986818180515518水质监测组水二厂1组王永兰1388223025918080966713罗海燕135502740712组谭 晨五厂1组卜喜梅1398006748518080966729马 艳艳180305983922组严达 琳86652877许友雯六厂1组胡文跃1862804331118080966753冯丽 峰151844793682组罗丽丹1388072356018080966752贾 雪七厂1组谭 霞1367800577618180521826贾 王立2组唐 李 李春制水生产组水二厂1组刘亚会13350093216180809667092组高文五厂1组胡继 颖136994930992组吴绪雨六厂1组龚 浩158844628272组曾志七厂1组肖 2组赫珑后勤宣传组水二厂1组周 娜135412552852组杨晶五厂1组王 珊159281718502组张 六厂1组杨 宾1388215333118080966739罗 俊13072860686180809667552组许 七厂1组黄 盈1539004991218180521773胡 波159828273032组杨程马泽文兵1368841655218180521962备注1、 每组第一人员为组长,若有人员调整适时传递信息。2、 当应急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按分组实施应急。附件3公司应急分队成员及联系方式表分组成员名单联系电话对口支援水厂应急抢修分队(负责人赵红,该组人员为应急抢修分队的联系人,根据需要确定到场抢修人员)城西管网所赵 西管网所曾小西管网所谢高东管网所王晓东管网所才竟东管网所杨 东管网所刘 运行支援分队(负责人余春江)营业所余春术中心龚玲七厂技术中心蒋 七厂技术中心小刘七厂技术中心王 七厂技术中心邱新七厂计量中心任 七厂计量中心李 七厂安全监察部曾 六厂服务管理部廖 宇13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