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案.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案.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案.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案.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设计教师于翔授课教师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课 型复习课课 时教学目标课标: 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二、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法教 具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材 处 理师 生 活 动【导语】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我们学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目标定向】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自主学习】一、扫盲教育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2、过程:(1)开始: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2)中断:文革期间扫盲工作中断。(3)发展: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教 材 处 理师 生 活 动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完成:2001年1月1日,江泽民宣布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3、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了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二、义务教育1、原因: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3)针对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4)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动员全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3、成果:2001年1月1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于狭窄等问题。2、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3、1961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教 材 处 理师 生 活 动4、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5、“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批斗;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6、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三级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合作探究、解惑答疑】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请回答: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考向调研】1、(2016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反映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