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6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6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6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6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主旨近代前期 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主张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处于 器物层次 资产阶级维新派 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处于 制度层次 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 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处于 文化层次 向西方学习 屡次碰壁 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走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主要表现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体现了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旨在学习西方 器物 维护专制统治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体现了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层次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中国传统文化 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文化的深层次 1917年十月革命后 中国由向西方学习转向 以俄为师 开始追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 开眼看世界1 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 代表人物 1 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立译馆 编译 各国律例 和 四洲志 开启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 学习西方的先河 2 魏源写成 海国图志 一书 明确提出 的思想 3 影响 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 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林则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特别提醒林则徐 魏源向西方学习 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 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的痕迹 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 表面的 甚至是荒诞的 如魏源主张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仍把西方人当作 蛮夷 看待 就体现了这种时代的局限 二 体用之争1 背景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 西学的传播对中国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 2 洋务派 1 主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 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以 自强 求富 2 影响 冲击了传统的 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纲常礼教 3 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易错易混洋务派和顽固派虽然具体的政治主张不同 但是他们的阶级本质及根本目的相同 即都是封建地主阶级 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三 维新思潮1 早期维新派 1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 西学进一步传入 中法战争暴露了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等 3 主张 政治上 改良政治 实行 制 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 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 举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4 评价 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突破 中体西用 束缚 使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行动 君主立宪 2 维新思潮 1 背景 19世纪90年代 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西学进一步传入 2 思想主张 康有为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撰写了 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 传播西学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以资产阶级自由 平等观念 批判专制君权 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 倡导男女平等 新学伪经考 严复 借用进化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原理 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 与顽固派势力的论战 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等 意义 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兴民权 思维启迪 人民网曾刊发 康有为 从历史的巨人到历史的侏儒 的文章 对康有为的思想经历进行了全面诠释 你能说出其 巨人 的表现吗 提示 康有为倡导维新运动 领导戊戌变法时 他代表和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思想 开眼看世界 逐步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 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洋务派以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 掀起了洋务运动 抵抗派与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思想家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处于 器物层次 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 主张变革 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 史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 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 自强 运动 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 在19世纪60年代 用来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 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 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 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 相反 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探究问题 依据上述史料 说明应如何评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 提示 1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出了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是后人使用的词语 在当时叫做 自强运动 2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 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说明了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的基本特点 即学习西方 武器 和 机械 仍把儒家的伦理纲常作为立身之本 3 这一 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 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说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即只学习西方器物 不学习西方政治文化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 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 相反 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全面认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1 核心和实质 1 核心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即 中体西用 的思想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 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不能混为一谈 2 实质 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 评价 1 进步性 中体西用 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 魏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 纲领化 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 局限性 这一思想中的 中学 与 西学 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加之把西学的 用 嫁接到中学的 体 上 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 欲富而不强 的悲剧性结局 19世纪末 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 体 本 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 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史料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 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 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 只需要 传统范围内的改革 他们仍然认为 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 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 他以其论著 孔子改制考 而震惊同僚 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探究问题 依据史料 概述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提示 1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 指甲午战争失败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此为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2 传统范围内的改革 指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 孔子实际是 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康有为却把他说成是 人民权利的维护者 康有为不惜曲解历史 曲解孔子 说明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 减少变法的阻力 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康 梁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成因及其作用1 特点 1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2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 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施 3 康 梁维新思想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现实反映 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但同时也反映出其软弱性 妥协性的一面 2 成因 1 客观原因 资本主义还很薄弱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为了减少变法阻力 康有为借助了当时极有威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思想 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2 主观原因 康 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 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他们幻想 中西结合 3 作用 1 进步性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 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也代表了爱国者的心声 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 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局限性 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 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学会运用专业术语解答非选择题 解题技法 学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不会运用专业术语 表述啰嗦 口语化 甚至掺杂地方方言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考分 提高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强化运用专业术语表述的意识 这里首先要明确历史表述不同于文学化 艺术化的表述 尽量不掺杂表达个人情感的语言 时刻提醒自己运用专业 规范的语言 2 加强对教材的阅读和记忆 在课文阅读中强调历史专业术语的 符号勾画 因为历史课文作为经典内容是最具示范作用的 因此 让学生学会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对一些不同范畴的 有特殊范畴的历史专业术语进行不同类别的勾画 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术语模仿意识 3 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运用专业术语必须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内涵 这是正确运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根本 如经济基础 精耕细作 社会性质 生产模式 政体 国体等 典题例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 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 论证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 谋定而后动 此其体也 轮船 火炮 洋枪 水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趋 艰难勉强地跟着走 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 铁路四达 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 盛世危言 1 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 郑观应对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解析 本题以李鸿章和郑观应对学习西方的不同态度 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一要注意两者思想的差异 一个主张只学科技 一个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二要注意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回答第 1 2 问 答案 1 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点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 社会制度 比西方好 不必改革 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 郑观应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 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2 郑观应批评洋务派是 中体西用 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因为在当时只有改变封建制度 才能使国家富强 即学即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之洞说 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 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 盖商者运已成之货 工者造未成之货 粗者使精 贱者使贵 朽废者使有用 有工艺然后有货物 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 引自 张文襄公全集 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