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宗羲的“茶”.doc_第1页
论黄宗羲的“茶”.doc_第2页
论黄宗羲的“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黄宗羲的“茶”性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代表之一的茶,在古代诗文中多有提及,其中较著名的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鼻祖、余姚人黄宗羲的茶诗余姚瀑布茶,又名制新茶。黄宗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清兵南下时,他曾组织“世忠营”, 在余姚举兵抗清,达数年之久,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但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清统一中国后,他多次拒绝清政府的征召,归隐于浙东四明山区的化安山。他在潜心草堂研习著作,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并也与化安山的瀑布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宗羲出身官宦之家,从小的生活陶冶就养成了饮茶的习惯,特别是他隐居化安山之后,接触到瀑布茶,更觉得这种茶口感清爽,温馨宜人,他就地取材开始喜欢饮用瀑布茶。黄宗羲在诗文中多次写到瀑布茶,而且多为赞美之词。瀑布茶的初始产地都在四明山区,一处在余姚化安山的化安双瀑;一处在白水冲瀑布上流的道士山。黄宗羲晚年在化安山筑龙虎草堂,归隐于此。读书著作之余,他与家乡的瀑布茶结下不解之缘。他在余姚瀑布茶中这样写道: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这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农家采茶、制茶图。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黄宗羲不仅喜欢饮用瀑布茶,他还在隐居时亲自栽种瀑布茶。这首诗就是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和家人们争抢时间上山采茶的其乐融融的景象。在清晨打扫了庭院之后,全家人就趁着阴天上山采茶。因为谷雨茶品质好,卖的价钱好,不能错过这个采摘的好时机。接着写他家人聚在一起,忙碌着在夜里炒茶和品茶的热闹、欢愉的情景。这里的“炒青已到更阑后”,从侧面写出他们争抢时间、不顾更深的忙碌情形。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制好了新茶,已是五更将尽,晨曦初露。虽然睡眼矇眬,但作为一位爱茶人,此时此刻用瀑布泉泡上一杯瀑布新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该是何等的惬意与满足!这一点是与一般的茶农不一样的。一般的茶农为了多卖钱,正如俗话说的“织席的睡土坑”一样,舍不得自家饮用。而黄宗羲家种茶不是以卖钱为目的,妙制好的新茶当然就应该自家先品尝了!此情此境真是茶人的一大快事,唯有黄宗羲这样热爱生活,懂得种茶、制茶、品茶的世外隐士才有福消受。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对瀑布茶的喜爱心情。 黄宗羲在余姚瀑布茶中曾写到“一灯儿女共团圆”的情景,也许当时这个女儿还未出嫁或刚好回娘家来了。这次则不同,爱茶而又经常通宵吟诗的四女未回娘家采新茶。诗人想得周到,立即为爱女寄去刚采制的新茶,还赋诗相赠。可以想象,当女儿收到浸润着浓浓父爱的香茗和新诗时,一定会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又要通宵品茗并作诗相和,可惜未见传世。 黄宗羲诗文著述宏富。可以想知,家乡的瀑布茶赋予了他源源不绝的文思,是茶香浸润着他的笔墨。 诗句极写诗人作为书生农夫的自信与潇洒。茅屋中文房四宝与犁耙刀锄并存,既能扶犁耕田,又能提笔著书,只有归隐山居的大儒黄宗羲才有这般风景。除了种植五谷,诗人还植茶种药,“药灶茶铛”便是生动的写照。身为大儒而能胜任农耕,养活一家十口还绰绰有余,这是很多古今儒生望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