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2.doc_第1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2.doc_第2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2.doc_第3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6课 王安石变法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数2课时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图片与模拟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王安石变法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在大地主、大官僚横加阻挠的困境中进行,变法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教学重点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教学难点 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教法与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教学用具大头笔、黑板、教材、多媒体是否用多媒体是教 学 过 程补充导语: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师: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王安石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在文学方面精深的造诣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引出本课。学习新课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师:【复习旧知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生: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师:那位同学能回答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吗?生:收精兵: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削实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师:这些措施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生:“三冗”问题,积贫积弱。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如何导致这些问题的。师:北宋建立后,为了吸取唐末五代十国繁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一下措施:第一,杯酒释兵权。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lai甚厚。(宋史石守信传)。第二,重文轻武。第三,强干弱枝,虽然改变了唐中期以来内轻外重的局面,但是造成的结果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第四,统兵权、调兵权相分离,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掌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第五,为了防止将帅专兵,实行更戍法(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第六,实行自愿募兵法。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给宋徽宗应诏封事)师:军事方面,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弊端?统兵权、调兵权相分离。“权任轻而法制密”,对事权进行分割不但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对统兵将帅限制太多。更戍法。(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专兵,动相牵掣”;“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自愿募兵法。“游戏于廛市间,以鬻巧诱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师:从上面的材料,我们知道由于事权分化行政效率低下和对武将权力的限制,再加上军士来源庞杂战斗力参差不齐,北宋时期军队战斗力特别弱,以致于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是屡屡败北,造成严重的边疆危机。为了继续抵御北方少数名族政权的侵扰,政府不得不继续招募军队,这样造成了“冗兵”问题。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师:在官制方面,主要实行官、职、差遣。为了防范文臣专权,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宋朝的任官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别,官只是标明官员级别和领取俸禄的依据,称为正官或寄禄官。职,或称帖职,是给文臣所加的学士、直阁一类的荣誉衔,通常也不一定实际在馆阁中做事。差遣才是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或称职事官,通常在所任官职前面加判、知、权、管勾、提举、提点等字样。除此之外,还有特恩特奏名制度(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只存在于两宋。是重文的一种表现。)和恩荫制度(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其门客等享受此特权。宋代恩荫名目繁多,宋真宗赵恒定承天节(每年生日)、南郊(祭天三年一次)奏荫子弟恩例,大开恩荫之门,从此恩荫愈滥。)。官、职、差遣对事权的分割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人浮于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吏民抑塞,水旱灾沴,多由此致。 宋史陈尧叟传官、职差遣和特奏名制度、恩荫制度造成了北宋中期的冗官问题。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萌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贤平四年(1001年),有司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见这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师:这么多官员,其待遇如何呢?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官吏的俸禄除了正俸、禄米、职钱外,还有元随(侍从)、傔qian从(承差)、衣粮(厨役)、茶、酒、厨料、薪炭、盐、马料等费用,因公外出有出差费。师:为了供养庞大的军队和官僚队伍,从宋真宗景德年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农民的苛捐杂税增加了3倍余,从而形成了北宋时期的冗费问题,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导学生看教材“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如果再加上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赔款,如澶渊之盟和庆历议和,则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可想而知。师:北宋王朝为了解决庞大的财政支出,只能将其转嫁到农民身上。除此之外农民还要忍受官僚、将帅的土地兼并。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奏王小波、李顺起义师: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以范仲淹等人发起的“庆历新政”。阅读教材。师:思考:你认为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措施是否摸准了社会危机的脉象?如果你是王安石,你应该怎么做?从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