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东北地区长城、边墙考 提起长城,凭借我们的阅历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想到北京的居庸关、八达岭。如巨龙般的身躯蜿蜒在峰顶之上,一往无前。她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长城呢? 一、怎样认识长城 在研究东北地区长城、边墙之前,先探讨一下与长城相关的问题,以便于了解。1、 何为长城实际上,长城就是我国古代“城”的进一步发展,是“城”的展开形式。 辽海讲坛 第二十讲 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 冯永谦可以说,长城是一道没有闭合的城墙,因为其延伸很长,就称之为“长城”了。这个名字形象,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其有了多种称呼,诸如边墙、塞等等。她是一道军事工程,是带有防御作用的。同时,她也是一道和平的纽带,连接了各民族间的关系。2、 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的发现关于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过去很少有文章提及,如记载国燕长城,史记只有“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壤平”十余个字,就将燕国近潜力的长城说晚了。东北地区古代长城的发现,最早是在20十级4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首。当时,李先生在东蒙古与辽西考古,当地人传说村外有“老边”,他认为这个可能是历史上失踪的燕、秦古长城,于是进行实地调查,终于见到了遗迹。从而为世人所知,东北地区的古长城,第一次露出他的真容。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发后发现了战国燕、秦、西汉、东汉、西晋、北齐、隋、高句丽、辽、金、明代的长城。二、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一)战国燕长城 燕国,春秋时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战国时,参与大国的兼并战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又在武阳(今河北易县南)营建下都。为防御强邻的入侵,保国安民,防止战乱对经济文化发展的破坏,燕国先后修筑了南界易水长城和上谷至辽东的北界长城。 1、燕南界长城 燕南界长城,大致是沿易水而建的,利用当时的古易水堤防作基础,与筑墙相结合进行大规模扩建的一项国防工程,所以又称“易水长城”。其修筑年代,历史文献无明确记载。 史记张仪列传载,燕昭王元年(前311年),张仪说六国连横时,向燕昭王说:“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由此可知,此时燕已有易水长城。以此推算,燕南界长城修建年代,当在苏秦说文公合纵(前334年)至公元前311年之间。燕昭王时又进行了增修。 燕南界长城是用于防齐、防赵和御秦的,并保卫易水之南的燕下都武阳城的安全。水经注易水条记其位置甚详:“易水又东,屈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迳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易水又东,屈迳长城西,又东流南经武隧县南,新城县北。又东,梁门陂水注之,水上承易水于梁门,东入长城,东北入陂。”水经注滱水条记载:“滱水又东北,迳阿陵县故城东。滱水东北至长城,注于易水者也。”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等也记载有燕易水长城的情况。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今河北涿州市人,他在水经注中对易水长城的记载当是可靠的。由此可知,北魏时期尚有较多的易水长城遗址。 据今人考,燕南界长城的大致位置在冀中平原保定以北,西起今河北省易县西南的太行山下,沿着易水南支流北岸而行,又折向东南经定兴、徐水、安新、任丘等市县,从东北入文安县至东南,即滱水入易水、易水入滹沱河一带之地,全长约250公里。现今尚有遗迹可寻。 徐水县遂城村北的瀑河(为易水下游),隔河可望古长城遗址,溯河而上至孔山,这一带尚存三段长城墙址,总长不足50公里。城墙因地势而异,底宽6-20米不等,最高处约10米,为泥土夯筑。其位置、走向、建筑形制均与历史文献记载相吻合,当为燕南界长城部分遗址。 2、燕北界长城 燕北界长城系战国时,各诸侯国中最晚修筑的一条长城。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按:今河北怀来县大古城)至襄平(按:今辽宁辽阳市附近),置上谷(按:治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渔阳(按:治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右北平(按:治今河北平泉县境)、辽西(按:治今辽宁义县西)、辽东(按:治今辽宁辽阳市)郡以拒胡。” 燕北长城修筑年代,因历史文献对秦开没有准确的年代记载,后人根据“秦舞阳者,开之孙也”推算,当始于燕昭王,而在燕孝王和燕王喜时,又可能继续增建完善,设令疵塞(今河北迁安县西)、居庸关塞(今北京昌平县西北)。 据考,燕北长城的位置在明长城以北,西起今河北怀来县大古城,往东北入内蒙古化德县,经正蓝旗、多伦县,沿燕山北麓折入河北围场县,再东入内蒙古赤峰北,经敖汉旗、奈曼旗跨越努鲁儿虎山,进入辽宁朝阳,经阜新穿过辽河到开原,向南折沿长白山西麓,经抚顺、辽阳东、鸭绿江,直达于朝鲜人民共和国清川江北岸的博川一带。全长1200余公里。 (二)秦代长城 战国时,秦修筑了堑洛长城和西北边地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在秦国南方统一了诸越,并在北方的边域征集巨大的人力修筑防御匈奴、东胡,横贯秦国北部边地的“万里长城”。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按:汉书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三十四年,适治狱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秦始皇长城是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封建集权制国家的历史产物,起到了保护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它是在战国燕北长城、赵北长城、秦西北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增扩而成的。大体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自西而东从今甘肃岷县,行经临洮、宁夏,沿贺兰山至内蒙古的高阙。沿用了秦昭王西北边长城。 中段:东起今内蒙古兴和县,经集宁市,沿大青山西行,至固阳县北依阴山,南障黄河河套地区,经五原、杭锦后旗,西入乌兰布和漠北。这是蒙恬北逐匈奴后,利用赵北长城的基础,率兵修缮增筑而成的。中段秦始皇长城,主要是石头砌筑,一般高56米,比大青山南麓土夯筑的赵北长城气势更为宏大。沿长城内外“因地形,用险制塞”,在山峰、狭谷处设烽燧关城,凭险据守,形成纵深防卫建筑群,为后世所沿袭。东段:西起今内蒙古化德县,向东行经河北康保县南、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南,复入河北丰宁、围场县北,再折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南境,进入辽宁阜新市北,向东行经开原,越过辽河至宽甸,过鸭绿江止于碣石。通鉴地理志今释记载:“秦筑长城起自碣石,在今高丽界。”最远达到今朝鲜平壤大同江的北岸。东段秦始皇长城利用了一部分燕北长城旧基。自内蒙古化德县至河北围场县,复入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段秦始皇长城,即是在燕东北长城的旧基上加以修缮而成的。这一带秦长城大多蜿蜒于山峦河谷,山地为石筑,平地则夯土筑。相隔20公里左右筑一城塞,一般仅开南门供通行。间距0.5公里设置烽火台,为土筑或石砌的圆墩,直径约10米。现存遗迹保存较好的石垣高4-5米,基宽4米,而土垣则底宽5.6米。1752年,清乾隆皇帝到木兰围场秋狩,发现今河北围场山湾子乡半壁店前梁至老窝铺乡干梁沟一带,约190公里长的秦始皇长城。为此,乾隆亲笔御书古长城说一文,并立碑于达颜德尔基围场,铭志其事。在秦始皇长城沿线的围场、赤峰、敖汉旗还发现秦代重要遗址和遗物,有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文的铜权、铁权、陶量残器和“半两”铜钱等文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原战国燕、赵等国的北部地区虽已设郡,但人口稀少,生产亦相对落后,为促进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沿长城置:陇西、北地、上郡、九原、云中、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12郡,分段防御。除陇西、北地、上郡外,其余9郡均在燕赵地域。同时徙民实边,开发长城沿线的农牧业生产。还沿着12郡长城沿线修了宽大的直道,以便利交通,活跃贸易关市。此时,“匈奴单于不胜秦,北徙”,十多年不敢南下而牧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幸天下,至河北秦皇岛刻碣石门,“碣石铭”曰:“威并诸侯,初一太平。隳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已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记载了在修筑长城的同时,秦始皇还下令拆除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为互防所筑的内地长城,以维护全国的统一,并从客观上有助于经济和商业的流通与发展。 在燕、赵、秦三国长城基础上修筑的秦始皇长城,其工程规模之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数量之巨,和长城防御体系的完备功能,都是诸侯国长城所无法相比的。这一时期,包括燕赵地域在内的中国北部长城内外地区,政治上相对统一稳定,经济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加强和巩固了边防,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焚书令。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即在面上刺字涂墨罚配边地修长城。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因发卒五十万(按:占全国男劳力的10%),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当此之时,男子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秦始皇修筑长城既有其历史功绩,又是人间暴政。秦始皇征发民工修筑长城,民间便有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时至今日,山海关长城与孟姜女庙共存一地,虽非秦时所建,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形象地告诉后世,历代长城都是人民的血肉建筑而成的。秦末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首义者陈胜、吴广便是征调去渔阳的闾左戍卒。秦朝二世而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唐代渤海国边墙牡丹江边墙是唐朝渤海国时期为防御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筑的一条防御体系。现在的宁安市渤海镇曾是唐朝渤海国的国都,是当时亚洲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经过调查发现的牡丹江边墙共长约100公里,由三段构成。边墙一段长50公里,位于三道关一线,东起江西村西沟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经过的主要山峰有新峰南岭、蛤蟆塘砬子、三道关、岱王砬子、二人石南岭等,终止于西大砬子北坡;边墙二段长30公里,位于宁安江东段,起自宁安镇牡丹江向北转弯处右岸,向老虎洞沟转向东南继续发展,调查止于宁安良种场东侧;边墙三段长20公里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 (四)金源边堡 新右旗境内距满洲里西南18公里处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金代边壕,全长约700多公里,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个国家,东起于额尔古纳市上库力,经红山嘴越过额尔古纳河进入俄罗斯境内,在满洲里东北进入中国境内横穿新巴尔虎右旗北部,在 635界标附近进入蒙古国,直止于乌勒吉河源的沼泽中。 1864年俄国贵族克鲁泡特金公爵到我国边境地区游历,考察发掘了我国根河河口的黑山头古城,将此城称为成吉思汗城,并将这条边壕称作“成吉思汗长城”。1897年屠寄测绘黑龙江舆图,将此边壕称为“金源边堡”,也称“金界壕”、“兀术长城”。对这道古边壕的时代,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此边壕是辽代所建,是契丹人为防御西北部叛服无常的乌古烈部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修筑时间约在辽中期圣宗,兴宗之世。另一种意见,根据呼伦贝尔草原西部边壕城堡中出土的金代遗物和蒙古秘史、史集、圣武亲征录等有关历史文献分析,认为这条边壕为金代初年女真人所建,用来防御当时在鄂嫩河流域一带游牧的蒙古诸部侵袭的一道军事防线。也有史料记载:金界壕,始建于金天辅五年(公元1121年)竣工于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新巴尔虎右旗境内之界壕为“金界壕”西北路,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我旗境内金源边堡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当年界壕遗迹。 (五)金东北路界壕边堡 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始建于金朝初年,公元12-13世纪,当时修建界壕边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抵御金朝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它东起嫩水,西趋黄河,在大兴安岭东南坡下、沿岭而卧,过草原,历沙漠,跨江河,绵延4500公里,是亚洲地区同期最大的土建二程。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金长城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子山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功能。如今金长城残址一般高2米墙外15-20米为沟堑,宽2-6米,深2-4米。墙内侧有老驻军兵的戍军堡丰荣古保,它以深圆的山丘和平缓的斜坡为背景,以清澈的雅鲁河为镜,古堡北高南低,呈边长160米的正方形,有角楼,护城壕、瓮门。曾出土金代陶片,铜器、铁器,箭簇和石臼等文物。金东北路界壕边堡是金朝抵御外族侵扰的重要军事设施,也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文物、史学和历史价值。 2004年初国内知名辽金史专家在碾子山召开了金长城研讨会,中国辽金史学会理事长孙进己先生,副理事长冯永谦等出度了会议。专家、学者在碾子山进行了重要的学术研究和考察。 (六)明代的辽东边墙 明朝辽东边墙如建于明永乐年间(1402-1425), 西起山海关,东迄辽宁宽甸县鸭绿江边的一段明长城的总称,全长1960余明朝辽东地图里,由九边之一的辽东镇管辖沿线防务。 辽东边墙按其地理位置 和修筑年代,可以分为三部分。辽河流域边墙,是三段边墙中修筑时间最早的,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形内凹,略如一“V”字形,从广宁(今辽宁北镇)镇静堡(今辽宁黑山西北)起到开原镇北关(今开原东北莲花街村)止,长700余里,边墙沿线墩台林立。除西部有一小段石墙外,其余全线皆为夯土版筑城墙。辽西边墙,修筑于明正统年间,由王翱、毕恭主持修建,从山海关外的铁场堡吾名口(今绥中西南铁厂堡吴明口)起至广宁镇静堡止,长870里。其间既有夯土墙也有石墙,还有山险无墙,形势相当险要。辽东东部边墙,修筑于明成化至万历年间,由韩斌,周俊、李成梁先后主持修建工作。其行经路线,从开原镇北关起到丹东鸭绿扛畔宽甸江沿台(今宽甸县南境虎山),边墙结构,有劈山石墙、土墙、木柞墙。 辽东边墙是明代防御兀良哈蒙古和女真各部的军事工程,沿线计有边堡98座,墩台 849个,边堡驻军从五、六百人到四、五十人不等。在这千里防线上,十里一堡,五里一台,雄关,隘口林立,烽火台、了望台星罗棋布,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是保卫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明朝后期在与女真族的战争中,辽东防务更为重要,明廷派重兵驻守辽东边墙。最后,清军就是跨过辽东边墙由山海关入关的。 (七)清代柳条边 清朝统治者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是以明辽东长城为基础修建的。 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修建柳条边于辽河流域和今吉林部分地区。禁止汉人越过边墙打猎、放牧和采人参。辽河流域的柳条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周长850千米,名为老边,也称盛京边墙。又自威远堡东北走向至今吉林市北法特,长345千米,名为新边。 老边自威远堡至山海关的西段,归盛京将军管辖;自威远堡至凤城南的东段,归盛京兵部管辖并受盛京将军兼统。新边则归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管辖。在交通要道处初设边门21,后减为20。每边门驻官兵数十人,稽察行人。边壕遗址1300余公里的土堤,整个士堤的外侧挖一口宽8尺,底宽5尺,深8尺,其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壕沟与土堤并行,土堤呈人字形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此人字形的撇捺交点位于辽宁省开原县北的威远堡。从威远堡向北至吉林市北法特东亮子山,作为人字的一竖(为北段);从威远堡向西南至山海关,构成人字的一撇(为西段);由威远堡向东南至海边,构成人字的一捺(为东段)。东段和西段将整个辽河平原包括在内,全长约1000余公里。土堤上每隔5尺插一根4寸粗6尺高的柳条,各柳条用绳连结成篱笆状,称之为“插柳结绳”。此即为满清皇帝以其超人的智慧发明创造的“柳条边”一条戒备森严的封禁界限(隔离墙)。 (八)牡丹江古边墙遗址 修筑在今黑龙江牡丹江市郊北部山区,距市中心约25公里,当地称为边墙岭。 l932年俄国学者鲍诺索夫曾著文记载。19791984年,牡丹江文物管理站进行5次调查,发现边墙遗迹约50公里。墙体均位于张广才岭东部余脉,海拔500600米;整个边墙在牡丹江市与海林县东北部交界之处。东西两端随山体呈东西走向,中间跨沟越谷,为东南或西北走向,基本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电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采购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
- 农村供水保障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施工方案
- 安装现场人员安全管理与紧急应对方案
- 老旧厂区地质勘察与土壤改良方案
- 智能社区物业运营权出让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议
- 离婚协议书车辆处置及使用年限限制协议
- 旅游景区景点租赁合同范本(含游客服务与管理)
- 高级管理人员离职一次性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羊养殖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ZYJ7型电液转辙机道岔工作原理与故障维修11000字(论文)】
- 学生心理健康一人一档、一人一案表
- 毕业设计(论文)-水果自动分拣机设计
- 食品科技的未来2024年的食品创新与食品安全
- 我国的宗教政策课件
- 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A3正反面手填)
- 高级微观经济学
- 起重机械主要参数课件
- 浙大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元线性回归》课件
-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