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3.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3.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3.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案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科导学案年级:主备人: 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编号:1 课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型复习教材分析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1出现: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向 的发展。2种植结构的地域差异:南 北 地域上:最早在 、 出现。格局上:北方以旱地的 为主 ,南方以 为代表 。发展上: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3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_为主,_为辅的产业结构。 【强化记忆】从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中,得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出什么样的特点? 时间工具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商周工具为耒、耜,材质以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器很少春秋战国出现铁农具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汉代西汉中期,发明犁壁耦 犁 唐曲辕犁(江东犁)地位: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1耕作工具:【强化记忆】从本部分得出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探究】: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灌溉工具:曹魏:马均 唐朝: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时间工程(地区) 原因条件评价作用功能上古大禹治水反映了 春秋战国芍陂(安徽)都江堰:1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2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 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都江堰(四川)郑国渠(陕西)汉代曹渠(陕西)白渠(陕西)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安流近800年,“王景治黄,千载无患”。坎儿井(西域)发挥创造力,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四、生产方式的变化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时间 _2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或称_ (1)产生原因:a b c (2)特点: 以 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 相结合,男耕女织。性质上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评价:积极:a 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消极:a 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b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c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d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强化记忆】从本部分得出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预习达标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a b c d2.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 )“男耕女织”式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a b c d 课堂授课案合作探究,重难突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以农耕为主题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种生活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概括该材料观点,思考材料一、二那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材料三 新华网 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时期汉代盛唐北宋晚明清初盛世晚清人均4561256133317411705705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有何特点?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写处本课的知识体系(认真完成)课堂检测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猪的骸骨b、稻谷遗存c、炭化谷粒d、贮粮窖穴2、 下列对原始农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b、农作物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c、采集经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d、农畜饲养业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a、 b、 c、 d、4、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铁犁铧发明b、犁壁的安装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扛”的牛耕方式5、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水利技术的进步 c、政治局面的稳定 d、耕作技术的进步7、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8、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 b、 c、 d、9、 下列对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往往导致人地矛盾突出a、b、c、d、10(2007山东文综ii)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人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课后拓展案 知识阅读“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农业生产经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这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小块土地上耕作、高投入(主要是劳动力)的个体小生产农业。个性空间课堂感悟强化记忆 见课本讨论探究古代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