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所值得我们思考的美国“未来学校” 早在上世纪中期,世界上就出现过对未来无围墙、无课本学校的猜想,现在美国动手实干了。 今年第6期全球教育展望上,冯大鸣(华东师大副教授)撰文介绍:家庭)入学上课,显然它不是我们最钦羡的“贵族学校”。 2006年9月7日,由美国费城和微软公司精心筹划的“未来学校”(School of the Future)宣告成立,首批170名新生(99%为有色人种孩子、近85%来自低收入 让我们来看看这所“未来学校”如何体现“面向未来”吧,不过下面的文字不都是原文,为了减小篇幅我重新整理过了,找原文请参见那期刊物。 学习方式的创新 1、无课本课堂 给每个学生配了一台价值人民币1.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每个课堂(注意不一定是“教室”,因为该校到处是课堂,见后文)都有能将电脑、投影和白板功能整合一体的“互动智能板”,师生均可自由连线或退出。微软设计并提供了1700多个教学主题资源,互联网还能提供更广阔的资源,图书馆也改成了能即时更新的数字化媒介为主的“互动学习中心”。当然,在使用纸质资源更有效的时候还是用纸质资源。 2、无边界课堂 课堂没有明确边界,学生必须养成随身带电脑的习惯,还可带出校园,在传统意义的教室、互动学习中心、走廊、餐厅、公园、博物馆、某个历史遗迹总之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开展学习,而且可以随时得到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和指导。 3、非固定作息 在每天上午9:15到下午4:19这段时间内,学生各自刷卡进校并在电脑里输入自己的在线学习日程,或直接按预定时间表约见老师,以此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表。 4、个别化进度 允许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自己电脑里的每门课程学习效果评估软件会告诉你“可以更深入学习了”或“还没学好,该请老师帮你了”。教师每6周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评估,进而指导学生调整学习进度。所以教师的工作模式改变为以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为主,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但没降低反而提高了。 5、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融在各门课程的学习里,举例来说,通过对“费城是不是一个禽流感安全区”问题的研究,综合历史、地理、科学三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得学校的课程与当前的社会现实事件有更多、更紧密的联系。 学习环境的创新 1、整全的学习环境 学校的校园校舍、设施设备,造价只取美国一般学校的标准,为的是大家都可以办;但设计精心,尽可能运用高科技、注重最佳生态与绿色环境,这就是“隐性课程”,以此熏陶学生。 2、多维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学习场所都必须兼顾“鼓励性、灵活性、合作性、反思性、便于操作性”五方面要求,以熏陶和锻炼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生活、学习能力。 3、经济的学习环境 既要在学校建设中凸现高科技、教育性,又怎样体现“经济合算”呢?一是“空间分享”,即尽可能让每一个设施有多种用途;二是“边界模糊”,校内各处都可用来进行学习,没有鲜明的“教室、功能室”边界,又建在公园旁边,可以到公园学习,学校设施也可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和培训服务。 管理方式的创新 1、三方协同管理 费城学区(美国的学区相当我们一个城市区的教育局)、微软公司与当地社区(这个“社区”指的是学校周边的居民团体)协同管理,各负其责: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微软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社区负责家校沟通。 2、微软知识注入 举个例子吧:学校招聘员工使用的标准是微软开发的“教育能力轮”,以“个人卓越、组织、鼓励、策略、操作、结果”6个元素为轴心,辐射出一共37项能力判别指标。至于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使用微软的就更不用说了。 3、多类专家介入 包括环境设置、课程开发、科技整合、信息管理、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学校的管理队伍。 美国人真的动手干起来了,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即使按这所学校的所谓“一般投资标准”,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钱,所以完全照搬只会造出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但我们可以在某些已经条件好的学校,在管理或教学的某一个方面也来试试。 不过,如果我们还总是一股脑沉浸在升学率竞争的战火硝烟里或者沉浸在鼓吹“国学”的漩涡里,那只怕就会眼睁睁看着美国人大踏步往前走,他们凭借着高技术登上21世纪教育巅峰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为高考状元而狂喜,或者还在研究是不是该让我们的硕士、博士们在颁发学位时穿上孔夫子时代的宽袍长袖!标签: 课改:对还是错?成还是败? 一大早碰到两件事,都让我对课改想来评判评判。 先是在网上读到fude先生(一位课改先锋、干将、智者)对所在地方五年课改成败的忧虑我把那篇短文拆做几个观点如下(惭愧这种方法并不很科学,出错之处请fude先生批评): 1、“记得第一次参加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有专家如是说:新课程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既然是实验,就会有成功有失败,但是,又因为新课程实验对象的特殊性(学生),所以,它不允许失败,不允许拿学生当作实验品.我印象很深.”2、“要评价反思,首先要有标准,我认为最科学的标准就是实验的目标,也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归纳起来有八个要点: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那么.我们落实得怎样?我感觉,这几个地方恰好是我们做得最不够的地方,让教师最无奈的地方,让各级领导最不敢深究细查的地方.被大众寄予厚望但又无法承受这厚望.于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站出来对教育指手画脚.新课程恐怕也难逃厄运.” 4、“还有,教师的问题 ,课程改革似乎没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像新课标新教材那样明确的导向,所以,我们在彷徨中摸索着前进,不免出现种种困惑.” 当然,作者最后补充说:“从来没有认为新课程是一败涂地的!” 一个小时后,与一位教育局的科长聊天请注意他又是一位今年考大学学生的家长,而且孩子没考好,大概只能进三本。他恼怒地说:“谁提起课改我就烦躁,就是课改把教学内容减少了、把难度降低了,可高考却不理你,为了选拔尖子把题目出得很难,结果考不好!高考不变,搞什么课改,简直是害人!”一时我十分难堪。 好了,下面进入正题。 我觉得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课改对了还是错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方向绝对是正确的,从2001年猛然起步也是正确的尽管确实准备显得不足,但又确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世界大形势不允许我们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 当然在课改的推进方式上、各门课程新标准的某些具体内容上等等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但这是难以避免的,不足以因此而否定课改的大方向。 这个问题因为fude先生没问,就不再罗嗦了。 那么课改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这又要拆成三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教育改革实验不允许失败吗? 很多专家都说不允许,我以前也赞成这种看法。 但最近有教育专家提出反对:政治的、经济的重大改革比如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民主政治取代集权政治难道不比教育更冲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每一个公民的终身幸福”吗?既然政治的、经济的改革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允许失败,为什么独独教育改革就不允许失败? 再回头看看历史事实:就说上个世界一百年,美国两轮冲击全世界的教育改革,一次是世纪之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一次是六十、七十年代的结构主义教育运动(布鲁纳牵头),都失败了;中国同样如此,即使只看解放后,一次是全盘照搬前苏联,一次是六十年代“教育革命”,不也都失败、被否定了吗? 咳,管你允不允许失败,失败反正已经在那里了,鸵鸟政策是没用的。 所以,我赞成专家新的看法:改革之初就要有勇气不怕失败,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当然也要尽可能把握好大方向和具体政策,尽可能避免大的、方向性的失败。 所以,我祝愿fude先生在专家们新看法的激励下,今后更坚决地做课改的先锋和干将。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标准来评判课改的成败? Fude先生提出的八条标准固然对,但似乎太高了:那八条是学生培养目标方面的标准,即使课改作为一项工作成功了,要让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得符合那八条标准,也是很长期的教育任务。也就是说:课改是为建立能达到那八条培养目标的教育解决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基础性问题的一项“工作”,暂时还不能拿那八条标准评判课改的成败。 那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课改这项工作的成败呢?想了一想,觉得似乎可以用下面几条并且就自己来打打分: 1、经过7年实践检验,课改的大方向对不对?(100分) 2、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案(设置、各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等)中许多的“小方向”对不对?(85分,就我比较熟悉的学校整体课程设置及义务教育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来说,我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 3、课改的配套改革进展如何?(40分,这是最缺乏力度的一块,尤其是校长与教师的身份制度改革、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教师培训体制改革、地方课程管理权力分配、教材选用权力分配、特别是高考与中考改革等,极为滞后。) 4、为课改服务的教育资源保障如何?(60分) 5、教育管理干部、校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程度如何?(80分,其中教师可以打90分、校长可以打85分、管理干部则最多只能打60分。) 6、上述各类人员实施课改的能力如何?(40分,城市好于农村、教师和校长好于管理干部、幼儿园好于小学、小学好于初中,高中一塌糊涂。) 7、课改实验起步阶段中教学过程的效果如何?(60分,城市好于农村、幼儿园好于小学、小学好于初中,高中一塌糊涂。) 8、社会对课改的接受程度如何?(70分,接受较好的是高层领导和专家、教师,接受最差的是中学生的家长和地方政府官员。)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总体评判7年课改的成败? 我个人的评判结果是:把前面8个分数简单平均,结果是67分基本上是成功的。 实际上应该“加权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江苏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6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5人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国网山西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新)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基础题)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国网山东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物流园区招商运营方案
- 生鲜乳质量安全
- 建筑施工危险性较大工程验收表
- 新加坡《合成数据生成指南》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试卷(含答案)
- 《加油站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课件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医疗设备总体供货服务方案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简介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