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省公司绿带试题A卷.docx_第1页
2015年省公司绿带试题A卷.docx_第2页
2015年省公司绿带试题A卷.docx_第3页
2015年省公司绿带试题A卷.docx_第4页
2015年省公司绿带试题A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精益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A卷)一、 单项选择题1. 确定项目的 指标是六西格玛DMAIC哪一个阶段的 任务?( )A:定义B:测量C:分析D:改进E:控制2. 以下哪一个指标不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 集中趋势的 ( )A:中位数B:平均值C:众数D:极差3. “样本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 差异”,描述的 是:( )A:样本方差B:样本标准差C:样本误差D:样本极差4. 6在统计上是一个流程或者产品在一百万次使用机会中只出现( )个缺陷,它也可以是愿景、目标、观念、方法、价值、标杆、工具、纪律A:304 B:34 C:233 D:05. 某零件有2个关键特性,经检验在500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出现了50个缺陷,其中,有20个产品经返修消除了缺陷,则该生产过程的 RTY是: BA: 90% B:95% C:99% D:97.5%6. 加工某一零件,需经过三道工序,已知第一、二、三道工序的 不合格品率分别是2%,3%,5%,且各道工序互不影响,则流通合格品率RTY=( )。A:0.969 B:0.097 C:0.699 D:0.9037. 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 是:( )A. 六西格玛管理仅是适合于制造过程质量改进的 工具;B. 六西格玛管理是保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 系统方法;C. 六西格玛管理是增强企业领导力和综合素质的 管理模式;D. 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 科学方法。8. 在定义阶段结束时,下述哪些内容应当得以确定( )a)项目目标b)项目预期的 财务收益C. 项目所涉及的 主要流程D. 项目团队成员A: a), B: b)和C. , C: a)、b)和D. , D: 全选9. 对于离散型数据的 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应提供至少30 件产品,由3 个测量员对每件产品重复测量2 次,记录其合格与不合格数目。对于30 件产品的 正确选择方法应该是:( )A. 依据实际生产的 不良率,选择成比例的 合格及不合格样品B. 至少 10 件合格,至少10 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C. 可以随意设定比率,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D. 以上都不对10. 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有专家评估、 、和 ,其中 不知真值( )A:循环研究检查一致性检查一致性 B:循环研究检查一致性循环研究11. 在六西格玛改进DMAIC过程中,确定当前水平(基线)是( )阶段的 活动要点。A:界定 B:测量C:分析 D:控制12. 一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计算结果显示,均值和中位数都是100。这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得到的 结论是( )A :此分布为对称分布 B :此分布为正态分布C :此分布为均匀分布 D :以上各结论都不能肯定13. 对同一工序的 四台设备进行过程能力研究,得到如下数据:设备号 均值 过程波动(6)#1 1.495 0.004#2 1.502 0.006#3 1.500 0.012#4 1.498 0.012假定规格要求是1.5000.01且可得到稳定的 平均值,那么最好的 设备是( ):A:设备# 1 B:设备# 2C:设备# 3 D:设备# 414. 在某检验点,对1000 个某零件进行检验,每个零件上有10 个缺陷机会,结果共发现16个零件不合格,合计32 个缺陷,则DPMO 为 ( )A: 0.0032 B: 3200C: 32000 D: 160015. 检验A 和 B 的 总体均值是否有差异时,应选择哪一个工具( )A : 1-Sample Z B : 1-Sample tC : 2 Sample t D : 2 Proportions16. DOE实验中的 32指的 是( )的 实验方案A:3因素2水平 B:2因素3水平C:3因素3水平 D:2因素2水平17. 三种层次的 防错设计不包括( )A:缺陷发生后即时可以发现 B:预防缺陷发生C:预防错误发生 D:错误发生后即时可以发现18. 一般控制图的 3个判异准则不包括 ( )A:点出界 B:连续9点在中心线一侧C: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D: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19. 一根轴的 变化的 直径不可以选择( )控制图A:I-MR B:XbarRC:C图 D:I-MR或XbarR20. 原来本车间生产的 钢筋抗拉强度不够高,经六西格玛项目改进后,钢筋抗拉强度似有提高。为了检验钢筋抗拉强度改进后是否确有提高,改进前抽取8 根钢筋,改进后抽取10 根钢筋,记录了他们的 抗拉强度。希望检验两种钢筋的 抗拉强度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经检验,这两组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在检查两样本的 方差是否相等及均值是否相等时,用计算机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 Two-sample T for strength_After vs strength_BeforeN Mean StDev SE Meanstrength_After 10 531.45 9.84 3.1strength_Before 8 522.44 5.88 2.1Difference = mu (strength_After) - mu (strength_Before)Estimate for difference: 9.0125095% lower bound for difference: 2.10405T-Test of difference = 0 (vs ): T-Value = 2.28 P-Value = 0.018 DF = 16改进后平均抗拉强度有提高,但抗拉强度的波动也增加了。B. 改进后平均抗拉强度有提高,但抗拉强度的波动未变。C. 改进后平均抗拉强度无提高,但抗拉强度的波动增加了。D. 改进后平均抗拉强度无提高,抗拉强度的波动也未变。21. 进行假设检验(T检验)分析时,没有必要确认的 内容是 ( )A: 正态性检验, B: 方差齐性检验,C: 设定显著性水平, D: 设定管理水平22. 六西格玛团队分析了历史上本车间产量(Y)与温度(X1)及反应时间(X2)的 记录。建立了Y 对于X1 及X2 的 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ANOVA、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等,证明我们选择的 模型是有意义的 ,各项回归系数也都是显著的 。下面应该进行:( )A. 结束回归分析,将选定的回归方程用于预报等B. 进行残差分析,以确认数据与模型拟合得是否很好,看能否进一步改进模型C. 进行响应曲面设计,选择使产量达到最大的 温度及反应时间D. 进行因子试验设计,看是否还有其它变量也对产量有影响,扩大因子选择的范围23. 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 说明中,错误的 是( )A: 方差分析的 目的 是为了比较多个总体的 显著性差异B: 方差分析条件中,输出变量应该是独立、正态的 C: 方差分析条件中,各水平的 总体分散是一致的 D: 方差分析原理来源于因子和误差方差比的 卡方分布24. 响应变量Y 与两个自变量(原始数据)X1及X2建立的 回归方程为:Y=2.1X1 + 2.3X2,由此方程可以得到结论是( )A: X1对Y 的 影响比X2对Y 的 影响要显著得多B: X1对Y 的 影响比X2对Y 的 影响相同C: X2对Y 的 影响比X1对Y 的 影响要显著得多D: 仅由此方程不能对X1及X2对Y 影响大小作出判定25. 下列内容中, 绘制控制图时确定合理子组的 原则是 ( )A: 子组数量应该在5个以下B: 组内差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C: 组内差应大于组间差D: 不存在组内差异26. 在质量功能展开(QFD)中, 质量屋的 “屋顶” 三角形表示( )A:工程特征之间的 相关性B:顾客需求之间的 相关性C:工程特性的 设计目标D:工程特征与顾客需求的相关性27. 在质量功能展开(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中,首要的 工作是( )A:客户竞争评估 B:技术竞争评估C:决定客户需求 D:评估设计特色28. 某零件有2个关键特性,经检验在500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共出现了40个缺陷,则该生产过程的 最准确计算DPMO的 公式为:( )A:(25/500)*1000000 B: (25/500)*100%C:(1-e(-40/25) )*1000000 D: 都不是29. 某一流程的 Zshift=3.64,Zst=5.09,说明该过程 ( )A:过程控制较一般水平好,且技术能力比较好B:过程控制较差,但技术能力比较好C:过程控制和技术能力都较好D:过程控制较好,但技术能力较差。30. 对于流水线上生产的 一大批二极管的 输出电压进行了测定。经计算得知,它们的 中位数为2.3V。5 月8 日上午,从该批随机抽取了400 个二极管,对于它们的 输出电压进行了测定。记X 为输出电压比2.3V 大的 电子管数,结果发现,X=258 支。为了检测此时的 生产是否正常。先要确定X 的 分布。可以断言:( )A. X 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20 的 正态分布。B. X 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10 的 正态分布。C. X 是(180,220)上的 均匀分布。D. X 是(190,210)上的 均匀分布。31. 为了保持产品质量的 持续稳定,最应该针对哪些过程建立控制用控制图( ) 。A:所有生产过程 B:过程能力很强Cpk2C:过程能力很差 Cpk0.5 D: 偶发质量问题的 关键过程32. 6Sigma不是( )A. 根据对客户的重要程度来确定优先次序B. 用了很多分析的工具来改进过程C. 关注减少偏差和缺陷 D. 通过职能划分而不是过程来进行管理 33. 下面的描述中,哪些是错的?( )A. 改进过程的有效性能提高过程的效率B. 过程有效性的提高是通过关注过程内部来实现的C. 过程效率指工作需要消耗的资源D. 最重要的是改进过程的有效性 34. 在创建“现状”流程图的时候,应该避免 ( )A. 建立可视的过程边阶 (具体的起点与终点)B. 清晰地描述可以定义过程为什么存在的主要输出C. 描述过程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D. 保持关注客户的焦点 35. 二项分布是 ( )A. 一种可变数据B. 适合用于测量每种零件缺陷的个数C. 适合用于测量有缺陷项的个数D. 比泊松分布更好 36. 通常哪些工具不会用在测量阶段 ? ( )A. 过程表现图表 (控制图)B. 测量系统分析C. 过程能力分析D. 假设检验 37. 盒状图不能显示 ( )A. 中心趋势B. 异常值的出现C. 单个数据点D. 数据分布的形状 38. 在分析过程能力时 , 正态分布用于 ( )A. 预测缺陷个数B. 估计超出规范上下限的产品比率C. 预测属性数据 39. 如果原材料订单处理时间的平均值是 100, 方差是 25, 有什么比率落在 95 至 105之间? ( )A. 68%B. 90 %C. 95%D. 99%40. 哪些不是滚动产出率(RTY)的特点?( )A. 获得无缺陷产品的概率B. 能够揭示隐藏的工厂C. 能够通过关键过程步骤产出率的乘积获得D. 能够用e-DPU 来估计 RTY.E. 生产有缺陷产品 的概率 41. 如果在单一移动图表中有2个点在下控线以下,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 ( )A. 忽略这2点, 只要总体趋势在控制线之内B. 寻找普遍原因C. 寻找特殊原因 42. 过程受控不代表 ( )A. 过程稳定B. 过程可以进行预测C. 零件尺寸落在规范内D. 发生变差是一种日常情况 43. 以下哪些与测量变差相关的描述是错误的? ( )A. 在一组零件中变差总是存在的B. 没有完美的测量系统C. Gage R & R 研究是量化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D. 重复性和再现性不好是由测量系统缺乏精确性和稳定性造成的 44. 一个焊接6 Sigma团队想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报废成本 ,报废成本是什么 ( )A. 客户 YB. 业务 YC. 过程 YD. x45. 过程Sigma 水平是从什么计算得到的 ( )A. 客户 YB. 业务 YC. 过程 Y 46. 在评估可变数据的过程能力时,以下哪些步骤是不必要的 ? ( )A检查数据是否是正态分布的 B确定过程变差与规范上下限进行比较C进行因果分析 47. 以下哪个描述不正确 ? ( )A. 内部失效成本 : 过多的库存 B. 外部失效成本 : 客户退回的产品 C. 评估成本: 保证金 D. 预防成本: 培训 48. 置信区间是指:( )A. 包含总体参数真实值的一段数值区间 B. 包含样本参数真实值的一段数值区间C. 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实值的概率 D. 两个总体之间的区别49.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确定可能的原因 B. 验证假定的原因是否真的影响结果 C. 获得对结果的抵消措施 50. 以下关于观察值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A. 噪音没有受控 B. 最好用试验数据来创建一个好的预测模型 C. 缺点是观察值不能用来建立回归方程式 51. 以下哪些不是创建“现状”过程图的步骤:( )A. 定义现在的过程 B. 包括增值和非增值的步骤 C. 显示如何优化过程流程 D. 回顾和验证现状流程图52. 选定的项目成功与否的最终责任人是( ):A. 项目LEADER B. 项目发起人 C. 项目中的BB D. 项目中的GB 53. 在假设检验中,一般工业统计中推荐的要求为风险为:( )A. 0.05 B. 0.10 C. 0.20 D. 0.01 54. 单因子3水平的平均比较,使用的统计工具为:( )A. T-TEST B. ANOVA C. 回归分析 D. 卡方检验 55. DOE实验可以:( )A. 对变量Xs的重要度进行排序 B. 量化Xs对Y的影响程度 C. 证明你认为重要的X确实对Y产生影响 D. ac E. abc56. 正常情况下,DOE实验的残差应具备以下哪些特性 ( )A. 与Xs变量无关 B. 正态性(且均值为0) C. 随机性,不随时间变化 D. 恒定的,不随预测量值(拟合值)变化而变化 E. 以上都对57. 分率辩为V的部分因子实验,主因子的影响效果与什么混淆在一起( )A. 四阶交互作用 B. 三阶交互作用 C. 二阶交互作用 D. 五阶交互作用 58. 关于残差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 差是观察值与观察值的平均值的差B. 实验过程中没有重复时,即Replicates=1,实际结果中无残差项C. 残差是两次实验结果的差59. 关于实验设计中的混淆结构,意思为:( )A. 混淆了实验数据; B. 主因子的影响可能与交互作用的影响混合在一起; C. 一种因子组合的试验至少被重复做两次才会有混淆;D. 三因子的交互作用不能被测量。60. 下面是选择Project Y的基准,其中远离基准的是( )A. 可以测量的; B. 可以代替Project CTQ 的; C. 可以代替Project CTQ 的; D. 选择离散型Data比连续型Data好。61. 在某检验点,对1000 个某零件进行检验,每个零件上有10 个缺陷机会,结果共发现16 个零件不合格,合计32 个缺陷,则DPMO 为( )A. 0.0032 B. 3200 C. 32000 D. 1600 62. 在钳工车间自动钻空的过程中,取30 个钻空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为1 微米,标准差为8 微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 微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标准差为4 微米。从精确度/过程波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A. 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B. 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C. 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 D. 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 从而无法判断将小于1。63. 下面是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A. Measure阶段中不必要进行 MSA 时,可以不进行MSA; B. 破坏实验时,不可能使用MSA; C. 判断MSA的好坏标准是Gage R&R% (还需要分辨率); D. 直线性是指通过数据测量范围的测量系统的一贯性。64. 对于离散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应提供至少30 件产品,由3 个测量员对每件产品重复测量2 次,记录其合格与不合格数目。对于30 件产品的正确选择方法应该是( )A. 依据实际生产的不良率,选择成比例的合格及不合格样品; B. 至少 10 件合格,至少10 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 C. 可以随意设定比率, 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 D. 以上都不对。65. 美国工程师的项目报告中提到,在生产过程中,当华氏度介于(70,90)之间时,产量获得率(以百分比计算)与温度(以华氏度为单位)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9),而且得到了回归方程如下:Y = 0.9X + 32黑带张先生希望把此公式中的温度由华氏度改为摄氏度。他知道摄氏度(C. 与华氏度(F)间的换算关系是: C = 5/9 ( F 32)请问换算后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各是多少? ( )A. 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1.62; B. 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0.9; C. 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0.5; D. 相关系数为0.5,回归系数为0.5。66. 对于正态分布的过程,有关cp、cpk和缺陷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cp不能估计缺陷率, 根据cpk才能估计缺陷率; B. 根据cp和cpk才能估计缺陷率; C. 缺陷率与cp和cpk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67. M 公司生产垫片。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100 片垫片,发现其厚度分布均值为2.0mm,标准差为0.2mm。取10 片叠起来,则这10 片垫片叠起来后总厚度的均值和方差为:( )A.均值 2.0mm;方差0.2; B.均值 20mm;方差0.04; C.均值 20mm;方差0.4; D.均值 20mm;方差4。68. 响应变量Y 与两个自变量(原始数据)X1及X2 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1 2 y = 2.2 + 30000x + 0.0003x由此方程可以得到结论是: ( )A. X1对Y 的影响比X2对Y 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B. X1对Y 的影响比X2对Y 的影响相同; C. X2对Y 的影响比X1对Y 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D. 仅由此方程不能对X1及X2对Y 影响大小作出判定。69. 六西格玛团队在研究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要考虑8 个因子。经费的限制使得试验总次数应尽可能地少,但仍希望不要使主效应与二阶交互作用相混杂。除了应安排4 个中心点外,对于还该进行多少次试验,大家意见不一致。参考有关表格,你赞成下列哪个人的意见?( )A. 32 次 B. 16 次 C. 12 次(Plackett-Burman 设计) D. 8 次 70. FMEA中失效模式、失效后果、失效原因之间的关系 ( )A. 失效模式导致失效后果,失效后果导致失效原因 B. 失效模式导致失效后果,失效模式导致失效原因 C. 失效原因导致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导致失效后果 D. 失效模式、失效后果、失效原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71. 要分析熊的体重与胸围是否存在相关性,应该作以下哪一种图? ( )A:控制图 B:鱼骨图 C:直方图 D:散点图72. Cp与Cpk关系,以下哪个表述正确: ( )A:Cp = Cpk C:Cp Cpk 73. 在计算出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后,可以比较上下控制限与上下公差限的数值。这两个限制范围的关系是:( )A.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相同 B.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宽 C.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窄 D.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是相互独立的 74. 下面的哪一项最不可能是D阶段做的?( )A 表达选择该项目的理由 B Y的定义。C 改善目标的设定以及财务效果的预估 D 实施标准化,维持改善成果75. 在抽样检验中,不合格是指( )。A: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B: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C:指单位产品的某一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D:指所有不合格的产品76.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称为( )。A、重复性 B、再现性 C、准确性 D、精密性77. 某公司生产的新型电路板其有100个焊点,这些焊点不能出现虚焊或连焊等缺陷。在过去一个月中共生产了10000块这样的电路板,发现虚焊连焊等缺陷6000个,这个生产过程的DPMO为 ( )计算公式为 DPMO = 缺陷数 / 机会数 x 106 A 0.6 B 60 C 600 D 6000 78. 测量阶段主要的目的是( )A:确定关键的过程输入变量 (Xs).B:测量当前过程输出(Ys)的水平 .C:使用统计工具验证原因.D: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79. 对水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客户规格限确定后,过程的值越大时,水平越高,工程能力越好; B:水平越低,制造费用越高 C:6水平代表1000000缺陷机会中有3.4个缺陷 D:失误越多,水平就越低;80. 6Sigma 推进成功的关键在于: ( )A:高阶主管的支持和决心 B:黑带的水平和努力 C:有完善的绩效测量系统 D:绿带数量的多少 81. 以下哪项是属于不恰当的6 Sigma专案选题: ( )A:缩短换模时间 B:某LINE直通率改善 C:提高品牌价值 D:餐厅缩减上菜时间 82. FMEA中的RPN指标是哪三项指标相乘积的结果: ( )A:检出率, 相关性, 发生率 B:严重度, 相关性, 检出率 C:严重度, 发生率, 检出率 D:相关性, 检出率, 严重度 83. 以下何者不属于计量型的数据: ( )A:产品的尺寸 B:产品的重量 C:一次不良率 D:电压 84. 以下对FMEA中检出率(Detection)的项目说法错误的是: ( )A:检出率指预防或检测不良品流至客户处的能力 B:一般以机率或110 的评点表示其等级 C:评价等级数值越高,越容易检出 D:为提高检出率,通常计划的设计管制/过程管制中必须予以改进85. 正态检验测试得出 p-值是 0.495.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A:没有足够的信息得出结论 B:数据分布呈负倾斜,应首先把数据转化成正态分布 C: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 D: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数据总体不呈正态分布86. 四川省电力公司8年精益转型规划具体是指哪几年 ( )A:2010年-2017年B:2012年-2019年C:2013年-2020年D:2015年-2022年87.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四川省电力公司面临的形式和精益化管理需求( )A:外部机遇与挑战B:内部发展制约因素C:业务现状和改进方向D: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冲击88. 四川省电力公司精益转型的总目标是,用三到五年全面建成业绩一流、运营卓越、 能力内生、_ 的精益型电力企业。 ( )A: 一强三优B:标准化C: 文化自觉D:效益突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