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doc_第1页
2015高考.doc_第2页
2015高考.doc_第3页
2015高考.doc_第4页
2015高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非选题31题为例进行分析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构建“一题多元”体系分析:关键字、词、句、义阅读、思辨技能关键词:种群的年龄结构 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关键句义: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解题思路:(1、2、3试题优解)已知(供)结合点 未知(求)种群的年龄结构结合点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结合点2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结果:(97+187+121):(70+69+62+62+72+64):(55+42+39+264)=1:1:1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结合点3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结果: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结合点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结果: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命题立意】主要考察对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类型、种群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易错点分析】第(1)小题的第二空,容易因各个年龄段未搞清楚而失分,该空的比例写错,会影响到下一空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判断。【评分细则】(1) 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1:1:1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2)活动能力(1分)(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分)构建“多题一源”体系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题型,掌握计算方法对于迅速解答题目,下面就对常遇到的题型解题方法进行归纳。 1、根据能量流动效率直接计算例1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A W110W2 B W15W2 C W110W2 D W15W2 答案:D2、根据隐含的能量流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例2在某生态系统中,已知1只 2kg的鹰要吃10kg的小鸟,025kg的小鸟要吃2kg的昆虫,而100kg的昆虫要吃1000kg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这只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应为()A 005% B 05% C 025% D 0025% 答案:C3、根据变化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4、根据特定的能量流动要求计算5、若一种生物处在两条以上的食物链中,消费者已知,则求消耗生产者最少,则按食物链最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20%),求消耗生产者最多,则按食物链最长,能量传递效率最低(10%);若生产者已知,求消费者获得最多能量,则按食物链最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计算,求消费者获得最少能量,则按食物链最长,能量传递效率最低计算。6、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7、每一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上一营养级,如: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属于草的同化量。8、流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根本上来自于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途径为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方向流动,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9、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捕食不彻底,消化不彻底,自身呼吸消耗,故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包括四部分:自身呼吸消耗,积累下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未利用)10、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含能量多少表现为正金字塔形,而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则大多表现为正金字塔,但偶尔也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如:一棵树上有许多只昆虫和多只食虫鸟。构建“纵横联系”的体系该题中具有思维价值的关键字,是“生态系统”。由关键词“生态系统”展开纵横联系生态系统范围概念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碳循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构建“类比类推”的体系规范:(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和地位根据某种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性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自养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够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生物。绝大多数进行光合作用,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消费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异养型,虽然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但是生态系统的非必要成分。主要指各种动物。不过有些寄生细菌,它们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小型消费者”的角色,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分解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异养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应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蝇、蜣螂等),它们都能分解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有机物,故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如题图(课本)中的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如题图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昆虫、鼠。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题图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三)、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4、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和被吃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倒流。(2)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每个营养级生物都经自身呼吸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四、能量传递效率及应用1、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2、能量流动的极值计算(1)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是20%。(2)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规程:(一)、各成分的关系(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输入源头:太阳能。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过程:a.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b.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c.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被释放出来。d.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3)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热量散失形式:热能过程:(三)碳循环1、大气中CO2的来源: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2、目前由于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形成温室效应的分析(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危害: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3、缓解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开发清洁能源。规律: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主要是无机物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范围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