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088105023姜永宽(江苏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信管)【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经济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等。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将会赶超发达国家,乃至赶超世界强国美国。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究竟怎样?是否是如同很多人所想的那样真的再用几十年就能够赶超美国呢?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重大的两个大国,且它们的社会性质也不相同, 对它们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发展、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中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活水平一、引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国。对中国何时赶超美国的预测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上有很多研究机构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预测:一类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 一类按实际汇率计算。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997 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2020 年的中国: 新世纪的发展挑战 的报告, 该报告假设未来中国的国内储蓄率从40% 左右逐渐减少到35%, 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到每年1.5%, GDP年平均增长率从8.4%逐步减缓到5%,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GDP 将超过美国。2004年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威尔逊发表了成长与发展:通向2050年之路, 该报告假设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从2003年的8.1%降至2020年5%, 再降至到2040年的3.5%左右, 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币值升高约3倍, 并考虑人口、资本积累、货币汇率等因素建立了生产力增长模型, 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39年超过美国。 从上述预测不难看出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看好,这使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更有意义。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自解放以来,经济体制可以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第二时段:1978年到1992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三时段: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2.1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是改革开放。这次大改革,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即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2.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次转变是指19781992年。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慢慢尝试着引入一点市场机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这种调整是要尽快扭转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基础背离的趋势,让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反映市场化的微观基础,确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下,扩大内需才是拉动经济增长,度过危机的根本法则。2.2 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如表1所示为中国自1970年以来的GDP和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国民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增长是从1980年开始的。表1 1970年以来的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总产值(GDP)和增长率的历史数据 (单位:亿元,)年度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GDP2252.72426.42518.12720.92789.92997.32943.73201.9增长率19.47.003.807.902.308.70-1.607.60年度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GDP3605.64092.64592.95008.85590.06216.27362.79096.7增长率11.707.607.805.209.1010.9015.2013.50年度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GDP10508.512277.415388.617311.319347.822577.427565.236938.1增长率8.8011.6011.304.103.809.2014.2014.00年度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GDP50217.463216.974136.681658.586531.691125.098749.0108972.4增长率13.1010.9010.009.307.807.608.408.30年度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120350.3136298.8160280.4188692.1221651.3261770.1300670.0-增长率9.1010.0010.1010.4011.1011.409.0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数据库4/cx/,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信息网/economic/zhuanti/07tjsj/node_7027698.htm数据整理,2009年02月6日。)数据如表1所示,表1不仅包含1970年以来的GDP,还包含增长率,39年来,虽然有过很多次的波动,但只出现一次负增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十分平稳。但GDP总数是以亿元为单位的,换算成美元只能抵上美国GDP的一个零头,还不能忽视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三、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发达,但也造成经济上的泡沫,几乎每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这也致使美国经济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负增长,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数据(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Table),以及经合组织(OECD)对于美国从1970年到2008年的GDP增长率数据资料,见表2:表2 1970年以来美国的GDP及经济增长率指标(单位:10亿美元,)年度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GDP1038.51127.11238.31382.71500.01638.31825.32030.9增长率0.173.365.295.76-0.50-0.195.334.62年度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GDP2294.72536.32789.53128.43255.03526.73933.24220.3增长率5.573.16-0.232.52-1.944.527.194.13年度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GDP4462.84739.55103.85484.45803.15995.96337.76657.4增长率3.473.384.133.541.88-0.173.332.67年度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GDP7072.27379.77816.98304.38747.09268.49817.010128.0增长率4.022.503.704.504.184.453.660.75年度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10469.610960.811685.912421.913178.413807.514280.7-增长率1.602.513.643.062.882.03 1.30(资料来源:GDP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index.htm2009年2月;经济增长率来自GDP growth rate by country and region 19702008www.swivel.corn/data-sets/show/1004019.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Statistics of the IMF数据整理。 数据如表2所示,美国39年来总共出现5次负增长,增长率都不超过5%,只有中国的1/2,但是波动小。而且美国的GDP基数超大,即使是赶上基数就是长远的目标,更何况美国的GDP也在小幅度的增长,这更增加了难度。四、中美经济对比4.1 GDP总量之比本文绘制图1,通过GDP增长率及波动幅度大小进行对比。图1 中美GDP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根据表1、表2用EXCEL绘制得到)如图1所示,通过中美GDP增长趋势及波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GDP增长率40年来处于高增长,最高增幅明显高于美国3倍以上。中国GDP增长的大幅度波动都达到两个区间,美国GDP增长的波动几乎都在一个区间之内。尤其是1978年以前增长不是很大,很有可能是当时的经济政策及时局混乱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和1991年的两次大的增长都跟当时的综测离不开,一个是改革的春风,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执行。4.2 中美两国GDP占世界份额之比根据图2可对未来中美两国GDP占世界份额进行预测。图2 中美GDP占世界份额图(数据来源:根据数据用EXCEL绘制)图2中的实点分别表示中美GDP占世界份额的实际数据,两根曲线有相交的趋势,而且还很明显,图中两趋势线相交的时刻, 便是中国GDP赶超美国GDP的时刻。当然, 未来我国GDP超越美国GDP的过程中, 除了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之外, 还有人民币兑美元的货币升值、两国通货膨胀率变化、GDP统计口径的调整以及抵御经济危机能力中国高于美国等众多因素的原因。4.3中美人均收入之比一国的相对富裕程度或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该国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平均水平来测度。进而比较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对高低或各国的相对富裕程度。如表3:表3 中美人均国民收入占世界平均水平之比各国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平均水平比199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美国6.265.8中国0.050.270.3(数据来源: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整理)图3 中美人均国民收入占世界平均水平之比(数据来源:根据表3数据用EXCEL绘制)由表3及图3可以看出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倍左右, 从富裕程度来说美国称为超级大国当之无愧。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长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美国的水平而且差距甚远。但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开始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由1990 年世界平均水平的0.1倍上升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0.3倍。五、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确实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中国仍需以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总目标;以消费、投资、出口为准则,采取如增发国债、货币贬值、消费信贷、调整国民收入等措施来带动经济增长。未来的中国趋势将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新能源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一;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转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粮食处于紧平衡;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将接近六成。但是要在短期内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全面超过美国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只有认清自己目前的形势:只要世界发展趋势不变, 则可以预测未来美国的相对总体经济实力将处于下降的状态, 而中国的相对总体经济实力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中美两国国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实在太大,相对于总体经济实力的乐观来说,很不让人看好。中国只有努力发展总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赶上美国的发展趋势,接着才能赶超美国。但是不管如何,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史无前例的发展势头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重大事件。在这期间只要中国不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和重大决策失误, 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只是时间问题。参考文献 吴庆军.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变迁的预测.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威尔逊.成长与发展:通向2050年之路M.美国:高盛公司,2004 董耀金.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唐山:商场现代化,2010.12 卢现祥.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陈侠,杨光.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形势比较与预测.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3. 齐凤松.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改革经济研究,2000,(7):1-5 王健.中美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比较及经济弹性分析.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9附加说明:1. 感觉这个课题拆分容易,便于在数据库中搜集资料,主要搜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美国经济发展以及中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清洗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初中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创造精彩课件
- 化学安全防护救护培训课件
- 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创建卫生城区课件
- 先心介入封堵课件
- 第14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 网络运维知识管理-洞察及研究
- 穿心莲制剂临床转化-洞察及研究
- 部队新闻培训课件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及答案
- 船员技能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中职手工课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军用降落伞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孕妇孕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 血尿临床评估与健康管理
- 毕业设计(论文)-芦苇草方格铺设装置设计
- 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团体标准
- 五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中试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