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三案.doc_第1页
《天净沙秋思》三案.doc_第2页
《天净沙秋思》三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中学三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天净沙秋思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 10月10日 主备人: 王国光 审核人:薛春梅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这首曲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2、 体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重难点分析: 诗人的思乡之情如何巧妙地融合在写景的词句中?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导入1、 理解诗人马致远2、 了解“元曲”。3、 解题整体感知1、 划分节奏2、 结合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自主探究环节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抒情的语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古代诗歌的学习应在熟读成送的基础上进行。要能够熟读,得先理解诗的内容。然后再背诵。其次抓住“诗眼”来赏析古诗。教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进行。“曲”也是古代和乐而唱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首小令是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渊源。“曲”的内容和新式都比“词”“家常化”“平民化”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我国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合作交流环节小组合作交流以上问题全班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听清老师要求后,小组合作。组长负责监督和计分。展示点拨环节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抒情的语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前三句写景,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引出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侧面反衬出游子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写众多自然景物,情景交融,有情有景。把浓重深秋的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写秋的古诗句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3、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巩固达标环节1、元曲可分为 和 两种。2、本首小令题目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3、马致远是 代 家和 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等。 他与 、 、 并称 。4、本文采用 写法表达 的 之情。教学反思: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