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内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内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内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内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摘要:国外在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在近两年里这方面研究才渐渐增多, 且多以规范研究为主。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国内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中占重要的地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不论是对监管者、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其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最后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和总结。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的文献较多,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英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且研究较早、较深入。但比较零散,以美国为代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研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性方面的研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的研究等方面。而国内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文献。(一)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研究Ragahundan和Rama(1994) 研究了财富(FortUne)100家公司的年报后发现,提供了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就有80家上市公司。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1996) 研究1993年2221家公司的年报发现:有742家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占样本公司的比例为33.4%。研究还发现,那些有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提供内部控制信息的仅占10.5%的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公司而言,是否提供内部控制信息与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概率具有显著的关系。(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性方面的研究Whisenantctal(2003)研究表明股价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严重缺陷会导致股票价格作出负面反应。Ge和Mcvay(2005)选取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的具有实质性内控缺陷的261家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表明实质性内控缺陷与经营的复杂程度有正相关性,但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Chan K,Farrell B,LeeP(2005)通过研究表明按照404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有更多的盈余质量管理和更低的投资回报。Stephen H.Bryan,Steven B.Lilien(2005)分析了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公司的特征,那些有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其平均规模和业绩与他们所属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Doyle、Mcvay等(2006)对选取的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披露有内控缺陷的779个样本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公司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经营复杂、财务状况不良的公司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Harnmersley等(2007)检验了公司股票价格对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反应,还研究了实质性控制缺陷与管理者的报酬之间的关系。Collins和William(2007)在对内部控制控缺陷的披露问题研究中,发现与不披露缺陷的公司相比,那些披露内部控制不足的公司具有经营业务相对复杂、组织结构经常变化、财务风险较大、财务人员流动频繁和拥有的使内部控制有效的资源较少的特点;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较好地执行相关法规,或是聘请了高质量的审计机构,也可能是拥有较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Myers、Shakespeare(2005)和Kim、park(2009)都研究了股票价格对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市场反应,他们的研究结论都表明股票价格与内部控制缺陷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负相关。(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Rogier Dumes(2000)对荷兰证券市场149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企业规模等因素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Hermanson(2000)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主要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即美国银行家、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9类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情况,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和减少错弊的积极作用;公司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信息可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再加上注册会计师的验证效果会更加显著。Newson和Deegan(2002)以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国的跨国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在于体现公司“核心能力”和“全球竞争化策略”。Eng和Mak(2003)以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影响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认为企业所有权结构及董事会组成是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公司规模较大、负债比率较低、经理人员持股比例低和政府持股比例高会增加信息披露。Doyle等(2005)对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Bronson、c盯cen、Raghonandan(2006)通过对397家样本公司的披露方式进行研究,结论表明那些公司规模较大、具有较完善的审计委员、内部治理水平相对较高和公司所得增长较快与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呈正相关,而那些销售增长较快的公司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呈负相关。(四)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的研究Bryan S,Lilien S.(2004)认为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性披露逐渐转向强制性披露,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实施该法案会付出较高成本。Pingzhang和J.Efrim.Borit:(2006)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报告和管理者薪酬之间的关系,表明公司管理层会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这一问题。Maria(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没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Ashbaugh-Skaife 等( 2006) 以根据302条款或404 条款要求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的至少披露一次内部控制缺陷的一千多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变化对公司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较高的特质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下降。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研究陈关亭,张少华(2003)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问题,经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 认为我国应当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张立民,钱华,李敏仪(2003)以我国四家上市银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为分析框架,以2001年和2002年A股的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 但是不少公司年报当中前后披露矛盾, 且以报喜为主。李明辉,何海,马夕奎(2003)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没有实质性内容,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需要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 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杨有红,汪薇(2008)通过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认为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罗雪琴,李连华(2009)以浙江省2006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方红星,孙翯,金韵韵(2009)以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样本,研究表明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 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 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魏志华,李常青(2009)以中国2004-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662家上市公司四年共2127个研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家族控制、法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法律环境较好地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 而且法律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推动家族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黄寿昌,李芸达,陈圣飞(2010)以2007 年度上交所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降低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邱冬阳,陈林,孟卫东(2010)以2006-2008年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状况为样本,通过与其对应的超额收益率,研究了市场对IPO期间的内控信息披露的反应。结果表明IPO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对于明确的内控信息披露有正相关关系, 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控信息披露、推动内控制度建设。李淼(2011)以2008年沪市制造业的389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ST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审计师可以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中获取更多相关信息,以提高审计质量。张继勋,周冉,孙鹏(2011)实验检验了内部控制披露的详细程度对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详细披露内部控制,可以明显降低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陈丽蓉和李海莲(2011),以2008 年的1425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总体信息披露越全面的上市公司和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越偏向于选择前十大事务所;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十大事务所。(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外借鉴研究周勤业,王啸(2005)以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 研究关于披露性质、披露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责任主体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几个重要问题, 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和制度背景, 给出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缪艳娟(2007)分析英美两国关于内控信息披露有缺陷的不同做法的背景和原因, 借鉴其合理的理念,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行规定存在的不足,建议对内控信息披露“监管和引导并举”。孟焰,张军(2010)阐述了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执行和效果,认为借鉴其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后,认为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内部控制方面立法;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先强制要求大型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信息;降低上市公司遵循成本。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评述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的内部控制信息进入了强制性披露的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趋于全面系统化。国外学术界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较多, 且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样化。总的来说,国外早期侧重于理论研究,近期侧重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及其影响因素。我国这方面成果比较少, 从已有的研究和披露的实际情况来看, 呈现如下特征: 自愿披露少、大多只是简单披露、报喜不报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少、披露内容和格式缺乏详细规定、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缺乏内部控制统一标准。从研究方法看, 内控信息披露本身侧重于政策梳理与建议, 内控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的实证角度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献,近两年内控信息披露的实证文献才刚刚开始。参考文献1Ragahunandan K, and Rama D. 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 J.Internal Auditor,1994(8): 54-59.2McMullen D, and Ragahunandan K, Rama 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 J.Accounting Horizons, 1996, 10(4):6775.3Ge W and McVay S.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J.Accounting Horizons, 2005, 19(3):137158. 4Rogier Deumes.Voluntary Reporting on Intenral Contorl by Listed Duteh CompaniesR.MARC Working Paper, 2000, April: l-335Marc Newson, Craig Deegan. Global expectatio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orporate social disclosure Practices in Australia, Singapore, and South Kore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2,37(2):183-2136L.L.Eng,Y.T.Ma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 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3, 22(4):325-3457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 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7, (9):166-192.8Patrieia M. Dechow,Linda A.Myers,Catherine Shakespeare.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Gains from asset securitizations: A conveni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ool with Compensation side-benefits J.Journal of Accg and Economics, 2010, 49(1-2):2-259Chan K, Farrell B, Lee P.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turn-earnings association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5, /sol3/papers.cfm? abstract_id=744806.10Stephen H .Bryan, Steven B. Lilien, 2005,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 Working Paper, /11Doyle J,Ge W, 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Working paper,2006,/abstract=789985.12Hermanson M.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J.Accounting Horizons, 2000, 14(3):325-341.13Doyle J, Ge W,Mcvay S.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44(1-2):193-223.14.Bryan S,Lilien S. 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Working Paper,2004,/abstract=682363.15Boritz J, Ping Zhang. How does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ffect managements choice of that quality?2006,/abstract=874890.16罗雪琴,李连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