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doc_第1页
南通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doc_第2页
南通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1.盎然 聆听 惬意 【解析】此题考查拼音拼写以及汉字书写,完成时,注意不要将“盎”误写成“昂”;不要将“聆”误写成“领”,不要将“惬”误写成“怯”。2.心旷神怡 【解析】此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安理得”指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根据语境,应该是与自然亲近,内心会感到心情舒畅,所以用“心旷神怡”。3.示例:汲取一口清泉,你会感受生命的起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注意句式相同。4.(1)示例一: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示例二:我们不当大自然的统治者,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2)在摆脱了成人世界的禁锢后,享受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没有人为制造的命令,没有约束人的规矩,充满着永无止境的新奇和快乐,大自然的温馨和快乐使他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3)略 【解析】(1)此题考查对广告专题知识的把握,内容围绕爱护自然即可。(2)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把握。比较简单。(3)此题考查综合表述,考查对启事这一应用文的把握,完成时注意格式和内容即可。5.(1)思而不学则殆(2)带月荷锄归(3)落红不是无情物(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句的背诵和积累。(1)-(4)是一般性默写填空,完成时注意书写即可。特别要注意现代诗歌的背诵和积累。(5)是理解性默写填空。完成时抓住题干中的“人心归向、上下团结”来思考。(6)是运用性默写填空。完成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乘风破浪”即可得出答案。6.芦花 孤舟 肃杀、凄寒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7. 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 ,亡国之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8 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完成时,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把主谓宾分开,同时注意划分两处。9.(1)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2)超过(3)种植 (4)担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完成时可联系已学知识。比如(1)“感激”可联系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2)“逾”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4)“患 ”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无冻馁之患矣”。来源:Z,xx,k.Com10.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呢?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抓住句中关键词“苟”“况”“乎”。11.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此文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意在表现范仲淹。12.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迹。【附译文】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 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推动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13.材料A抒发了对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感慨。材料B则清楚地告诉人们一生时间分别去了哪里。材料C说明了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涉及不同的文体,完成时,应围绕“时间去哪儿了”。14.举例子、作比较 说明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是不同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完成时,首先应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然后再进行分析。15.材料A运用的是抒情的表达方式,材料C运用的是是说明的表达方式。虽然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材料A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具感染力,使人深思。材料C则清楚地让读者知道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五类。16.示例:要懂得感恩,要把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而不是娱乐和休闲上。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完成时,应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材料A主要是写母亲对照顾小孩过程的回忆,然后抒发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所以可以得出我们要懂得感恩这一启示。17.出差回来,在火车上看到的亲切的落日。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看到的若有若无的落日。两千年前,屈原投江时的落日。布鲁诺被捆到十字架上看到的落日。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完成时,注意概括清楚时间和人物。18.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记忆中的落日过渡到对千百年前落日的描写;点题,照应文章第段。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一般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由于该句是在文章中间,所以结构上承上启下。19.示例: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日比作月牙、星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间迷离的情境,抒发了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从题干可以知道,该题要求从语言特色方面进行分析,所以,可从修辞或者语言的整散角度进行分析。20.“今天的落日”和“明天的旭日”其实是同一个太阳,只是形态不同而已。这句话表现布鲁诺心中的坚定信念:今天(现在)在火刑架上的布鲁诺和明天(未来)得到认同的布鲁诺其实是同一个生命,只是存在方式不同而已,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不要悲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完成时,应弄清楚“旭日”和 “落日”其实就是同一个太阳。21.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落日的赞美。不同点:甲抒发了自己对家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乙抒发了对太阳让自然万物生机勃发的赞美。 【解析】此题是一道比较类题目。完成时,注意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22.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作文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其实是一个倒装句,按一般逻辑应为“我流连这样的画面”,前者突出了“这样的画面”,所以我们审题时,要注意此文应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其次,“这样的画面”可以写“我”成长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