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秦兵马俑》.doc_第1页
19.《秦兵马俑》.doc_第2页
19.《秦兵马俑》.doc_第3页
19.《秦兵马俑》.doc_第4页
19.《秦兵马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题: 19、秦兵马俑授课时数2课时时间 年 月 日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本文在写法上不仅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佣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1、认识本课个生字8个。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2、课上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球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球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解决办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认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理解其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揭题:秦兵马俑1、学生认真听。2、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一定预习了课文。咱们一起交流分享预习成果。2、相机引导。3、出示词语。(课件) 举世无双 享有盛誉 规模宏大 所向披靡 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4、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依次汇报。2、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指导预习方法。积累词语。三、精读课文,体悟积累。一、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播放录像,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脑海里都出现了哪些词语?2、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3、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自由地说一说。知道多少说多少。2、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3、集体交流。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4、指导感情朗读。5、指导写作方法。二、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鲜明的形象。1、过渡:如果说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让人折服的话,那它的众多的类型、鲜明的形象,更令人叹为观止。2、学习、欣赏将军俑的描写 。(1)媒体显示将军俑图片。(2)指名读并评价。3、你最欣赏余下的哪一类兵马俑,就重点研究哪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4、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5、观察并描述将军俑。图文对照诵读。图文结合感悟将军俑的鲜明形象。6、朗读,交流读后的感受。写作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图文结合、图文对照诵读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走近兵马俑,感受艺术精品。1、听了大家的交流介绍,我知道可以通过兵俑的穿着、打扮以及动作来判断兵俑的类别。但是不是同一种兵俑的神情就完全一样呢?据说,8000多个兵马俑没有哪两个是完全一样的,他们的神态各异,形象迥异。2、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追问: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3、补充资料: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统一了1、朗读第十自然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评议读、齐读。3、阅读之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可以师生配合读。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 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君主为中心中央集权制国家。 据史记记载,为了建始皇陵当时从全国各地招募来数以千计的艺术家,工匠、军官大约70万人,一直修了37年。4、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出示一组画面)5、相机指导。4、请同学们也用“有的好像”“这位好象”来写一段话。5、交流所写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联系前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二、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1、师小结后,引读最后一段。2、总结写法:(再次出示词语,了解文章结构)1、学生谈感受,再次读。2、学生体会写法。分析文章结构为写作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