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学案.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学案.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学案.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学案.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杨氏之子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学习重点:(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我会给生字注音。聪惠( )儿应声答曰( )家禽( )2、我会组词。梁( ) 惠( ) 诣( ) 禽( )曰( ) 乃( )3、快速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结合注释,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着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 );“之”的意思是( );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2、 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3、 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 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4、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 的品质特点。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1、 小组讨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 学习理解生字词3、 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_(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五、课堂表演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六、拓展。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七、作业:1、 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_2、 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杨氏之子 课型:练习课 课时:2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一、 看拼音,写词语。Linggu cnghu zoy ( ) ( ) ( )nixing kngzyu jiqn ( ) ( ) ( )二、选词填空。爱慕 爱惜 珍惜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2、我们要( )今天的幸福生活。3、我们要( )粮食,( )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选择序号。闻: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您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回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啊?( )四、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语。1、聪慧:_2、此是君家果。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五、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六、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五、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 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六、解释文中语句。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 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_5、为设果,果有杨梅。_七、我会背,我会填空。 ( )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 八、口语训练。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九、我会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晏子使楚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4、能复述课文内容。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题目我知道,在古代“子”是对( )的尊称,“使”在这里是( )意思,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 1、 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侮辱( ) 敝( )国 囚( )犯 淮( )南 柑( )橘 枳( ) 盗贼( ) 赔( )罪2、 我会组词。侮( ) 辱( )谎( )敝( )矩( )囚( ) 嘻( )臣( )淮( )柑( )橘( ) 枳( ) 贼( )赔( )3、快速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晏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_5、读了课文后,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_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侮辱(r r ) 敝( p b )国 囚( qi qi )犯 淮( hui zhn )南 柑( gn gn )橘 枳( zh z ) 盗贼( zi zhi ) 赔( pi pi )罪2、 检查读书情况。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 )( )( )( )( ) ( )3、我会读本课的词语。你呢?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自由读文,质疑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四、解决第一个问题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读文解决。_五、作业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我能根据下面的一段话写出成语。A: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B: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 )C: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我能根据上一句的意思进行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故事发生的原因是 ,经过是 _,结果是 。教学过程:一、1、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听写本课的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深入学习课文晏子出使楚国,楚王_次想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1_2_3、_(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晏子是怎样应对的?(1)_(2)、_(3)、_(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五、作业。复述故事。自我挑战: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次是: 其理由是 从这几次的交锋中让我体会到楚王是一个 _的人,晏子是一个 _的人。 我的疑问:学习过程中我有几个疑点或体会想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1) (2)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晏子使楚 课型:练习课 课时:2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一、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侮辱(r r ) 敝( p b )国 囚( qi qi )犯 淮( hui zhn )南 柑( gn gn )橘 枳( zh z ) 盗贼( zi zhi ) 赔( pi pi )罪二、我会组词。 侮( ) 辱( )谎( )敝( )矩( )梅( )晨( )慌( )蔽( )巨( )囚( ) 嘻( )臣( )淮( ) 柑( )闪( )喜( )卧( )准( )甜( )橘( ) 枳( ) 贼( )赔( )矩( ) 帜( ) 绒( )陪( )三、本课着重写了晏子和楚王分别是什么样的两个人物? 写晏子_;写楚王_。四、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_五、晏子出使楚国,楚王_次想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1、_2、_3_晏子是怎样应对的?1、_2、_3、_六、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Wr wifng ixio lngxio ( ) ( ) ( ) ( ) Winn guj zhodi qifn ( ) ( ) ( ) ( )chx dchn gnj dozi( ) ( ) ( ) ( )qxio xioxx pibsh ( ) ( ) ( ) shhushshu minbgis njly( ) ( ) ( )【取笑讥笑】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不是善意地笑话别人”的意思。区别:“取笑”是轻蔑地笑话对方,侧重于“戏弄”,语意较轻;“讥笑”是用旁敲侧击或尖刻挖苦的语言指责取笑对万,偏重于“讽刺、挖苦”,语意较重。在运用范围上“取笑”可以对别人,也可以对自己;“讥笑”则只对别人。【强盛富强】它们都是形容词,形容力量雄厚。区别:“强盛”除表示强大外,还有繁荣、昌盛的意思;“富强”除表示强大外,还有富有的意思。“富强”只用于国家;“强盛”既用于国家和民族,也用于时期、时代等。 【近义词】 春秋年华、寒暑取笑讥笑、嘲笑、耻笑尊重尊敬、重视强盛强大、富强、昌盛没出息不成器、不长进面不改色不动声色不中用没有用、不顶事【反义词】取笑安慰强盛弱小没出息有前途面不改色大惊失色 尊重轻视不中用派用场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半截蜡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教学过程】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1)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伯(bi b)诺(nu ru)德夫人 嚼(jio ju)着糖果 喃喃 (nn nn) 地说 瞥(pi pi) 了一眼 有趣(q q)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自读、勾画,相互交流)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是:小心翼翼_ 凝 视:_厄运:_ 摇 曳:_通过读,我还知道本剧围绕 三位主人公、 、 、 _ 经过惊心动魄的周旋,最终 _。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三、巧设情境,深化理解师:课文围绕蜡烛的选用、点燃、变短,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理变化,请看蜡烛燃烧图,教师出示图:看图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行吗?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斟酌,看看你可以演好哪一个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四、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师小结:大家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真透彻,从这可以看出大家付出的努力,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家真正潜入到课文之中了。本篇课文随着蜡烛的点燃、吹熄、再点燃;随着蜡烛的变短,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相信通过刚才的选拔指导,大家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挑战自我: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一般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通过读,我知道剧本和一般记叙文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是: 1、 与同学合作,分角色读剧本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半截蜡烛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一、用下列字组词。嚼jio( ) 藏zng( ) ju( ) cng( )二、填空。完好无( ) 不惜代( ) 了如指( ) 安( )乐( )三、根据文章回答问题1、半截蜡烛的文学形式是一种_。2、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叙述的事情?_3、是谁保住了这个秘密?_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安全( ) 粗暴( )小心翼翼( ) 完好无损( )四、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_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学生姓名:_班级:_班课题:打电话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编制人:孟淑群 审核人:孟淑群 使用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教学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学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交流:这段相声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从哪段到哪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 “啰唆”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_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自主学习。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例如:(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乙:是够啰嗦的。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乙:人家没事。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乙:他在这报账呢!(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不改变相声的表现形式。尝试着把“啰唆”打电话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把要说的事说清楚。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通俗易懂、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