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8张)26.pptx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8张)26.pptx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8张)26.pptx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8张)26.pptx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8张)26.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 第一节 大气运动 概述 大气运动 概述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 温度差异 2 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 风 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最简单运动形式 1 等压面 1010百帕 960百帕 910百帕 860百帕 因往高空 空气密度变小 则等压面的气压值变低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平面 若各地受热均匀 则等压面为水平面 如下图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受热 冷却 冷却 h l h l l h 小结 1 空气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在同一水平面上 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2 等圧面上凸为高压 下凹为低压 3 同一水平面上 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现象 1 城市风 城市热岛 上升气流 市区 郊区 热 冷 冷 形成 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 工业布局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现象 2 山谷风 白天 谷风 晚上 山风 解释 夜晚山地空气迅速冷却 冷重的空气沿坡下滑 流入谷底 形成山风 谷底中心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上升 极易成云致雨 故夜雨较多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现象 3 海陆风 白天 海风 晚上 陆风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知识小结 3 高低气压是在同一水平面比较而言 在垂直方向上 同一地点 气压值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1 近地面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 气压高 2 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相反 4 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 低压处下凹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课堂反馈 冷热冷 a 1 以下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双选 bd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课堂反馈 地面 把1 2 a b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在1 2 a b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 b哪受热 哪冷却 a b 两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 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 则a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pb pa p1 p2 受热 冷却 海洋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课堂反馈 案例分析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 化学工业基地 该城工业区 商业 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 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 白天商业 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 每到夜晚则减轻 请分析其原因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 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2 水平气压梯度力 概念 同一水平面因存在气压差异 产生一种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力 特点 大小 取决于气压梯度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即 等压线越密 气压梯度越大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百帕 10001005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垂直于风向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的大小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风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3 地转偏向力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风向 北半球高空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低压 高压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风向 风向 斜穿等压线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低空风 北半球近地面 气压梯度力 地偏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摩擦力 永远与风向相反 既改变风向 也影响风速 摩擦力越小 风向相对梯度力的偏角越大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一个力作用时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二个作用力平衡时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与风向相反 三个力共同作用时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三个作用力的特点及风向特点 大气运动 等压线及判读 1 概念 地图上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2 基本气压场 低压 高压 低压槽 高压脊 鞍部 高 低 鞍 高 高 低 低 鞍 大气运动 等压线及判读 风力 同一等压线图 等压线密集 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 风力小 画风向 第一步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切线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步 确定南 北半球 再用左 右手规则 近地面偏转30 45 的角 即为风向 高空则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反馈 读等压线图 回答a点近地表风向v的形成过程 f1是力 它垂直于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f2是力 f3是力 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判断依据是 水平气压梯度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南半球 风向向左偏 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反馈 例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判断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a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概述 1 大气环流 形成天气 气候的基础 有利于全球水热交换和平衡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意义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与极地间闭合环流 地球不自转 不考虑地偏力 球面均匀 不考虑海陆 山地等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低纬环流圈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 高 中 中纬环流圈 三圈环流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气压带 极地附近 60 ns附近 30 ns附近 赤道附近 热力 动力 热力 动力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间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间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间 ne sw ne se nw se 冷干 温湿 干热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圈环流 气压带 风带 考虑了冷 热不均 地偏力的影响 但没有考虑地表起伏 海陆分布等影响 也没有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海陆分布对气压活动中心的影响 1 准备一个100瓦的白炽灯 用它代表太阳辐射 把两个烧杯分别装满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 把两只温度计分别埋入水和沙中约0 5cm 2 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 并记录下来 因为都在室温状态下 它们的温度应该相同 3 用白炽灯照射两个烧杯 观察并记录照射5分钟 10分钟后水和沙的温度 4 关掉白炽灯 观察并记录5分钟 10分钟后水和沙的温度 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 受热升温快 放热降温快 海洋 受热升温慢 放热降温慢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1月 7月 南半球 北半球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季风环流 形成 北半球海陆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变化 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变换 形成示意图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1月 北半球冬季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30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7月 北半球夏季 季风环流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环流形式 夏季 东南风 冬季 西北风 冬季 东北风 夏季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知识小结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知识小结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球自转偏向力 摩擦力 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 海陆分布状况 赤道极地闭合环流 理想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课堂反馈 例1 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图示是高纬环流 那么极点应位于图中 a a点b b点c c点d d点 若表示低纬环流 则c d的风方向可能是 a 东b 南c 东南d 西南 c c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课堂反馈 例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 利用风力 前往乙 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题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 夏季b 春末c 冬季d 初秋 c c 从乙地经丙地 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 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 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 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