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类比推理法b高斯研究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规律,运用模型构建法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假说演绎法,a项错误;高斯构建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规律,运用数学模型构建法,b项正确;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同位素标记法,c项错误;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用的是物质分离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d项错误。【考点定位】科学实验方法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52104 b325105c52103 d32510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13个,根据酵母菌种群密度计算公式:酵母菌种群密度=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小方格的容积(2mm2mm01mm10-3)=13(410-4)=325104,因此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32510410=325105,故选b。【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3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对双子叶植物甲的种群进行调查, (某段时间种群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在0t4时间段内a 甲的种群密度在t1时最大、t3时最小b 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发生改变c 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 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已知甲种群某段时间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为。分析图示可知,在0t2时,大于1,说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甲的种群密度在t2时最大,在t2t3时小于1且逐渐减小至t3时的最小值,说明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至t3时的最低,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a错误;图示为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在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正确,c错误;在t4t5时,1,说明甲种群数的数量在经历了0t4时间段内的增加、减少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没有减弱,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演替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反映的是“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对双子叶植物甲的种群进行调查,的变化”;值的内涵,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图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4“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所谓“华南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涉嫌诈骗罪被逮捕。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 野生华南虎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 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c 如果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易地保护d 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组成一个种群【答案】d【解析】种群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项正确;由于野生华南虎属于濒危物种,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易地保护,c项正确;种群应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彼此之间没有自然界中同种个体间的种内斗争等关系,不属于种群,d项错误。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c【解析】由于12月份没有未成熟的个体,所以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图示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b正确;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没有增多,在成熟个体增多的同时,未成熟个体在减少,所以不呈“j”型增长,c错误;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将导致雌性个体不能得到正常交尾,繁殖后代,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6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小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甲、乙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可能是因为甲岛的环境变化较剧烈甲、乙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并且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最终甲、乙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趋于相同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乙是两个不同的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正确。由图可知甲岛上鸟种类较多,应是环境变化较剧烈产生的品种多,故正确,因此a正确。不同的鸟属于不同的种群,不能是甲、乙岛上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故错误,故b、d错误。最终甲、乙两岛上种类不同,数量较一致,故错误,故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7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与b点相比,e点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答案】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至零,而种群密度在不断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与b点相比,e点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不变,d正确。8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若图1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2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c图3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d图4曲线可用于指导灭鼠,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就达不到效果【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图所示为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会下降,正确;图种群个体数量从k1上升到k2 ,说明环境对该种群生存条件(食物、空间)等有所改善,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食物的增加,不一定产生变异,错误;图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后急剧下降表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其自我修复能力(抵抗力)有一定限度,错误;图种群个体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故海洋捕捞应使种群所剩个体数量为k/2,以使种群个体数量增长最快,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在不同季节以标志重捕法对某种鼠的数量进行研究统计,计算种群数量并记录性别比例,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状图表示某月性别比例。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冬季对该鼠种群进行研究数据误差可能会增大b从春季到夏季雌雄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一定是新产生个体中雄性多于雌性c如果从夏季到秋季没有新个体产生,则雄性个体死亡量比雌要多d秋季鼠种群数量的降低对于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答案】b【解析】冬季气温较低,社鼠在捕鼠器中可能会由于食物不足而被冻死,a正确;分析图中数据,从春季到夏季,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但是雌雄比下降明显,说明雌性个体的存活率小于雄性,b错误;如果从夏季到秋季没有新个体产生,但是雌雄比下降明显,则雄性个体死亡量比雌要多,c正确;秋季鼠种群数量的降低对于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减少种内斗争,d正确;答案是b。【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知识拓展: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10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玉米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树桩(供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测得从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玉米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b设桩组在第30150天,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林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c曲线2比曲线3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d第150190天,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肉食性猛禽数量反馈的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的,故a错。设桩组在第30150天,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林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故b正确。曲线3比曲线2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因为曲线3田鼠密度控制较低,能够促使更多能量流向农作物,故c错。第150190天,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田鼠发生种内斗争以及肉食性猛禽的捕食结果,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b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时,单位空间内迁移的种群数量不宜过大c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取标志重捕法d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选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应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a项正确;对大型动物进行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因食物、空间而引发种内斗争,b项正确;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项错误;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选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应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d项正确。1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a项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密度;b项对,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项对,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项错,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考点:种群的特征13如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b 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d 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有关【答案】d【解析】图中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2000不是该种群的k值,k值小于2000,a错误;t2之后该种群的数量上升,因此该点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与该种群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根据捕食与被捕食的曲线可知,被捕食者先达到最大数量,而捕食者后达到最大数量,因此t1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其天敌数量不会达到最大数量,c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外源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其中外源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内源性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在多种外源因素、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属于s型曲线。在t1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4下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t1两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影响bt1t 乙种群数量的峰值代表该种群的k值ctt3 丙种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t3t4 乙种群数量以逻辑斯谛方式增长【答案】d【解析】t0t1两种群数量增长也受环境条件影响,a错误;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才代表种群的k值,乙种群数量的峰值是最大值,b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名师点睛】据图分析,t0t1乙种群的数量大于甲;t1t2甲、乙曲线处于动态平衡;t2t3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j型曲线。15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需要设计对照试验c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答案】d【解析】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叶绿体外形,a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计对照试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构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待干燥后重复画2-3次,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d正确。【考点定位】高中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名师点睛】1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2对照实验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在时间上构成前后自身对照。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则亲代噬菌体还没有完成侵染观察,离心或会出现在上清液中,故两者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16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为s型增长,a错。增长速率在k/2最大,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种群数量很快恢复到k值。c错。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但数量还在增长,d错。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7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b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a、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此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且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能保持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a错误;b、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错误;c、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但“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c错误;d、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k,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d正确故选: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1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b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d控制人口“j”型模型中的参数可实现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考点定位】种群19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种群密度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所以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项正确;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c项正确;种群数量与自然气候等因素有关,d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2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b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 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d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有时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家鼠的数量大量减少,但是其环境容纳量并没有改变,a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c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短时间内超越,但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二、非选择题21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和b的关系是_,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a和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的变化是_。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图乙为c、d两种鱼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t2-t3时间内c种群出生率(大于/小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否)相同。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时对应的种群数量。(3)图丙曲线所示为种群b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是。【答案】(1)竞争 减少 下丘脑 升高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大于 是 t4(3)j型 10 0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中a和b共同以浮游藻类为食,说明其种间关系是竞争。e捕食c,导致c数量减少,浮游动物数量增加,而浮游动物、a和b都以浮游藻类为食,所以a和b再短时间内的总数量会减少。当e从淡水进入咸水,机体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进其释放抗利尿激素,该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2)由曲线可知,c和d种群的数量都呈现s型增长。t2是c种群数量达到的k/2的时刻,t3是c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刻。t2到t3c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种群在此时间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是种群d达到k/2的时刻,t1-t4为d种群持续增长的时间段,故其年龄组成也是增长型。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维持种群达到可持续发展,需要使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增长速率最快的k/2时刻,即t4。(3)由曲线可知,前5年存在一个大于1的增长倍数,即(后一年的种群数量/ 前一年的种群数量)= ,根据j型增长的公式:nt=n0t(n0为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以推知该种群在前5年内呈现j型增长。从曲线可知,1-5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5-20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第10年是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增长率=(nt- nt-1)/ nt-1=-1,在20-30年一直都是1,故在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进行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水盐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名师点睛】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辨析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这两个概念在习题中经常被混为一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吧寻人活动方案
- 茶庄年会活动方案
- 高考会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防水考试题及答案
- 抚育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客户需求调研与问题解决方案
- 风景速描考试题及答案
- 我校招生宣传承诺书(3篇)
- 品牌宣传策略方案
- (正式版)DB15∕T 3355-2024 《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2课《童真时光》 【人教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招聘辅警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货运驾驶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含答案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中华优传统文化(慕课版)教案
- 2025广东广州市国资委选调公务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美容美发店2025年营销方案创新解析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档案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