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里台第四小学(数学)学科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年级:二年级 姓名:项目具体内容单元主题克和千克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2、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3、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分配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称一称 1课时复习 1课时教学准备各种称教具,课件,实物(用5号字完成)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数学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 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一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掂一掂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的意思展示一下调查的物品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观察天平认识盘称掂一掂、称一称独立完成自由说一说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1000克=1千克教学反思作业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 题称一称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http:/w w w .xkb 1. com 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指名说一说自由说一说方法0讨论称的用途数一数,称一称数一数,猜一猜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估计一下称一称同桌说一说,自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自由说一说板书设计称一称教学反思作业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数学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 题克和千克的复习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1、知识链接师:大家一定想知道老虎和蜗牛的体重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先来看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老虎中体型最大的是东北虎,雄性的体重可达180-300kg,雌性的体重100-170kg。蜗牛的种类很多,小的体重30克左右,法国蜗牛体型较大,体重可达400克。2、巩固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师:那1千克和1克到底有多重,同学们还有印象吗?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东西约重1千克?(洗衣粉、味精、洗洁精、两包盐)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千克的鸡精,列举出哪些物品约重1克?(一个2分硬币、一粒花生、三粒黄豆、一个乒乓球)拿出两分硬币让学生掂一掂,感知与1千克的区别。3、进率关系师:1千克是多少个1克呢?出示1千克=()克拓展:1千克=2斤500克=1斤三、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分小组轮流掂一掂以下物品,并填好表格。2千克的大米、500克的土豆、一个文具盒、一枝铅笔物品名称估计的轻重称出的轻重一袋大米一袋土豆一个文具盒一枝铅笔指名读一读。让学生轮流掂一掂。指名解答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四、巩固练习一星级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鸡蛋约重40()一只公鸡约重2()一支牙膏重150()一头牛重300()一瓶金龙鱼油重1000()一只鸽子重250()一个西瓜重4()一只蚱蜢重6()2、填一填1千克=()克500克+500克=()千克2千克=1500克+()克4千克50克=()克2500克=()千克()克500克+2900克=()克=()千克()克反馈时重点说说“4千克50克=()克”的填法。3、在括号里填上“”、“”、“=”: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900克()1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