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结课论文.doc_第1页
世界遗产结课论文.doc_第2页
世界遗产结课论文.doc_第3页
世界遗产结课论文.doc_第4页
世界遗产结课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遗产导论结课论文 姓名:张逸彬 学号:2010506080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2010级3班 任课教师:吴淑琴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其的开发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这无关国界,无论是哪里的世界遗产,都需要保护。然而,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因此,切实加强遗产资源的保护,对我国世界遗产地良好旅游形象的树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关键词:世界遗产 、保护、开发、过度、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上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5年,侯仁之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提案,1991年,中国跨进了世界遗产的门槛,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随着世界遗产的金苹果频频落入中国,世界遗产在中国也日益深入人心。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与接受,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与提升。在实践上,世界遗产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确定了一个全世界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使我们从世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使遗产保护有了生动而具体的标准和前所未有的激励与促进。人们从平遥、丽江、西递、宏村“申遗”成功,继而又使旅游发展的事例得到启发,重新审视、发掘本地区那些古老的文化遗存。然而伴随着世界遗产旅游热的升温,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在我国的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序和有悖于初衷的现象,有些问题甚至已相当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一.以利为先的开发模式导致遗产地超载开发、错位开发。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导致遗产地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 道教圣地武当山,近年来事故联翩,先是复真宫内的太子养生堂改建成宾馆被媒体曝光;接着是遇真宫大殿惨遭火焚;如今,一道高20米宽50米的水泥大坝又横亘在太子坡下的剑河峡谷!据说是为了搞“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漂流、游泳等水上项目。 武当山存在的问题并非绝无仅有。三江合流刚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便传来了在怒江和澜沧江上兴建多座梯级水电站和水库的消息;人们称赞都江堰整治环境成果显著的话音未落,在其上游不远处兴建大坝的消息就随之而来;张家界刚刚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警告,“百龙电梯”便矗立景区许多世界遗产地都在申报成功后展开了旨在发展旅游的破坏性“开发”。世界遗产地频频告急! 如今,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超载、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有的甚至面临存亡的抉择。所谓旅游威胁,简言之就是“人满为患”。旅游热带来的滚滚人流,大有踏平三山五岳之势。特别是“五一”、“十一”、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期间,各处无不爆满,而世界遗产这样顶级的旅游胜地自然是不堪重负。最大容量不过一万多人的故宫一天之内竟涌入十余万众。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内游人如“过江之鲫”。在丽江,自1996年以来,游客增加了4倍,已超过400万,蜂拥而至的游客已严重破坏了丽江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平衡,甚至作为丽江生命之源的圣洁的玉龙雪山也因游人过多的光顾导致了雪线上移。在敦煌莫高窟,日益增多的游人给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相比于“人满为患”,对世界遗产更严重的威胁是“楼满为患”,也就是遗产地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市化”。在世界遗产地附近、周围,以至景区内,几乎到处都有市声喧嚣的商业街、土特产市场,承德普宁寺竟将僧寮改造成了买卖街。最明显的人工化无过于索道的兴修。而各种旅店、招待所、行业宾馆、部门饭店更是竞相破土动工或进行升级改扩建,而且有愈益豪华之势,使世界遗产地“城市化”日益严重。二、加强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促进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不适当的开发都极易造成资源的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甚至会带来无法恢复的生态灾难,从而影响世界遗产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良好旅游形象的树立。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规范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遗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改变观念遗产不是摇钱树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矿产、森林、草地等资源,它们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再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一旦破坏,将不可再生、不可再造、不可复得、不可挽回。对于世界遗产来说,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首位的。遗产的价值越高,吸引力就越大,从而越能带动区内外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管理者,对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采取慎重态度。要自觉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牢固树立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观念,明确开发和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世界遗产,使世界遗产这一独特的风景资源能世世代代保留下去。2.加强对旅游者遗产知识教育和旅游活动行为的引导。近年来,我国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许多风景区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由于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旅游者的整体素质不高,保护意识淡漠,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可能只知其名,并不真正了解其内涵,因而破坏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时有发生。对于大量涌入的旅游者是欣喜、害怕、无可奈何,还是积极引导,这关系到风景区能否健康发展。在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疏散旅游人流以及加强对旅游者的遗产知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办法,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加以科学引导。如针对目前许多风景区季节性和局部性的饱和、超载现象,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风景区旅游冷热的信息、通过门票的发售等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控制旅游者人数,合理分流,以避免和减少目前遗产地旅游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行为。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开展世界遗产资源的普及宣传教育,通过教育让更多的旅游者在认知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世界遗产的珍贵价值,了解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改进和完善遗产地的经营管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都采取政府统一管理的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应该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破坏资源的行为。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怎样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国:视遗产如生命早在1793年,法国就制定了“共和二年法令”,规定其领土内的任何一类艺术品都应受到保护。1913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保护历史古迹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法国人还首创了文化遗产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人们扶老携幼,举家出动,朝圣似地去同本国历史文化珍品相会。在法国,“遗产”的概念不仅限于宫殿和教堂,还有百年老矿井和“年轻化”的20世纪著名的建筑等。法国政府在遗产的保护上可以说不遗余力。10年前文化预算在法国财政总预算中的比例开始超过1%,其中有15%是用来保护遗产的。 意大利:与遗产的消失抗争全世界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对这样一个遗产大国来说,遗产保护首先是与人为的或自然力量掠夺破坏遗产做抗争的过程。为了对抗日益严重的遗产被盗和走私,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在打击犯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在对抗自然对文物的毁损方面,意大利称得上是人才济济、技高一筹。1997年,因为地震,乔托的壁画被埋在废墟之中,为寻找遇难者遗体,推土机将乔托的壁画残片也铲去了。意大利的修复专家从各方面汇聚到阿西西,将碎片一块块拼接起来。这样不懈努力了两年,竟然粘接了2.5万块碎片! 4.完善法规体系,依法管理世界遗产资源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中,法律手段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美国的遗产保护就是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几乎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公园的管理以联邦立法为依据,避免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日本所有的国家公园都依照国家公园法进行规划管理;挪威国家公园的管理也是依照国家大法来进行的。我国目前尽管已出台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及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总体而言,我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于资源开发行为,很多地方用开发区的政策来套风景区、遗产地的开发,难免导致错位的破坏性开发。为了加强对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吸取国外经验,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遗产保护法,将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结 论: 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开发。公司经营世界遗产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此外,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化、民众特别是官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理顺、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尚待改进与完善之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如果我们的世界遗产都保护不好,何来开发之谈。没有保护,遗产便会遭到一点点的破坏,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这样的世界遗产,到最后,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