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打白骨精教学案课型 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执教0617理论支持 叶圣陶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带领孩子走进名著的殿堂。”是这节课的目的之一。如何读名著?文学是语言的文学,小说最吸引孩子的是情节,孩子们往往关注故事的情节的热闹和有趣,忽略作者精心塑造的匠心。本课教学试图打破这样的一种现状,通过原著片段的穿插,将孩子们带进小说情节、环境、人物等环节的赏析中,细细品味名著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在学习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本课教学力图尝试建构“互动课堂、学法导航”的范例,让学生发现文本的叙事规律,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教学目标1.学会“妖、斋、蛤、蟆、咒、瞒”6个生字,认识“拎、箍、癞”,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故事情节中“一变”“一打”“一责”,能初步理解情节描写中的矛盾冲突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4.把原著中的精彩内容融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情节中“一变”“一打”“一责”,并能初步理解情节描写中的矛盾冲突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自主预习: 1、了解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及作者。 2、了解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引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激趣导入,介绍小说三要素1.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I(板书:小说)2.指名说说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熟悉的人物。(板书:人物)3.相机引出情节和环境(板书:情节、环境),从而明确小说三要素。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质疑将课题补全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5.明确:课文是小说中的一个小故事,我们要从分析三要素入手来学习。1.说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回忆西游记中人物,简要说说人物特点。4.读完课题质疑,谁三打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明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再次齐读课题。本课是节选自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由四大名著导入新课,相机介绍小说三要素的知识,既能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热情,又点出学习本课的关键方法,也激发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而奠基。二、教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妖精拎着斋饭癞蛤蟆瞒不过金箍棒紧箍咒2.谁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难懂难写的生字?3.谁能联系课文内容选用其中几个词说上几句话。4.出示第二组词语,齐读: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 不胜欢喜长生不老 火眼金睛金箍棒5.用上这些词语简要说说故事主要内容。6.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断。7.在四人小组内选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1.认读词语。2.结合已有经验,交流识字方法。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说话。4.齐读词语。5.运用这些词语说出故事主要内容。6.浏览课文,找出具体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断并交流。7.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本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教学生字词,引导寻找识字方法;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词语串连课文内容、浏览后找出主要情节、朗读喜欢的片段,形式多样,训练比较实在。三、研究环境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先看看故事发生的环境。1.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2.出示“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峰岩重叠。”齐读,说说你的感受。3.出示原著相应片段,朗读后再说说有什么感受。“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千峰巍列日光寒!”1.默读课文,圈画语句。2.齐读,交流感受。3.比较读,谈感受,从而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和环境的险恶。本环节除检查学生对小说三要素之“环境”的理解掌握情况,相机补充原著生动具体的环境描写,对比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四、探讨情节起因部分过渡:穷山恶水必有可恶的妖怪。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让我们就走进故事的情节。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上记号。2.组织交流。3.讨论起因部分。指名读课文中描写起因的句子。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指导读好“自言自语”“不胜欢喜”,注意音量和语气。理解“不胜欢喜”的“胜”。观看白骨精自言自语、不胜欢喜的动画片断。指名读,齐读。1. 默读课文,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做标记。2. 交流。3.学生读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自言自语”“不胜欢喜”的样子,感悟白骨精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其实重在启发学生故事的线索是围绕“打”展开的。学习起因部分,重点指导学生扣住“自言自语”“不胜欢喜”体会白骨精急于吃到唐僧肉的贪婪心理,让学生明确白骨精的贪婪阴险正是孙悟空要“打”的原因。五、探讨情节学习“一变”“一打”“一责”一、学习“一变”过渡:妖精接下来采取了什么行动呢?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再用一个字概括。2. 出示句子,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姑呢? 指名说说怎样描写村姑美貌的。3. 出示原著对应句子:“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齐读。体会吴承恩这样写的巧妙。相机引读:那眉毛妙在那眼睛妙在那身材妙在那音色妙在4.启发思考:单看这变的长相,就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美人计,长相美,心灵美,还提着斋饭)5.联系原著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再读课文片断,体会美下藏的恶。二、学习“一打”过渡:这妖精“用心良苦”,计策巧妙,有没有得逞呢?1.指名读描写孙悟空识破白骨精诡计的句子。说说感受。2.指名读描写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句子,再说说感受。出示: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3.提炼关键词“劈脸一棒”,体会孙悟空内心活动。相机引读:第一次打的结果(“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三、学习“一责”1.过渡:孙悟空火眼金睛,神通广大,吓跑了妖精,救了师父,然而,唐僧却2.指名读读唐僧的话,说说唐僧责怪悟空的原因。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第一次出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默读课文,找出句子:“它正要上前,见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概括成一个字“变”。2.读句子,谈感受(美貌)3.读原文,体会文字的美妙和作者的巧妙构思。4.扣住“美貌” “拎着斋饭”和“特地”从外表与内心两个方面思考。 5.读文、体会。1.读文,说感受。(孙悟空火眼金睛)2.指名读文。3.演示“劈脸一棒”的动作,说说感受。回答:责怪悟空。回答。(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精,妖精又留下假尸首,引起误会。)学生简单谈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不求深刻全面。此处把原著中描写村姑美貌的段落融入课堂,加深学生的理解感受,又让学生初步接触原著语言,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此处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学会从具体的字词品味中去感知人物形象,感受白骨精的奸诈。本环节仍然扣住关键词语细细品味,让学生在品味、交流中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慧眼识妖,坚持正义,除恶扬善的特点,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文道统一。打有打的理由,责有责的缘故,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东西。此处暂不要求学生作深入探讨,宜由浅入深地学习体会。同时为下一课的深入探讨作了铺垫。板书设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环境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 三课后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执教时间:2010年4月26日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0617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介绍小说三要素。师: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生: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师: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生1: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生2:还有许多神佛和妖精。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生1:猪八戒。生2:孙悟空。师: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生:红孩儿、牛魔王、蜘蛛精师:这么多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板书:环境。)师: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的三要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三打白骨精)(生读课题。)师:读读这个课题,你有没有什么疑问?生1:白骨精是谁?生2:谁三打白骨精?师:这个问题谁知道?生:孙悟空。师: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补充板书:孙悟空)还有哪些疑问?生3: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怎样三打白骨精?师: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任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二、教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老师安排了三关来考考同学们。第一关:看我火眼金睛生词大比拼。请同学们分别读出这两组词,并说说怎样记住一些难记的字,再联系课文内容选几个词说几句话。(出示一组生词:妖精拎着斋饭癞蛤蟆瞒不过 金箍棒 紧箍咒)(学生读词语。)生1:我发现“金箍棒”和“紧箍咒”的“箍”是一样的。生2:“癞”和“拎”都是形声字。生3:妖精拎着一罐斋饭给唐僧吃,其实里面是些癞蛤蟆。生4:妖精的阴谋瞒不过孙悟空,他提起金箍棒打白骨精,可是唐僧却责怪他,还念了紧箍咒。师:不错,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下面谁来挑战第二关:看我妙语连珠概括大比拼。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组词语,并结合这些词语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第二组词语:山势险峻峰岩重叠不胜欢喜长生不老火眼金睛金箍棒)(学生齐读。)生1: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个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的地方,被妖怪白骨精看见了,她不胜欢喜,因为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可是她的诡计没有得逞,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孙悟空用金箍棒打死了她。生2: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这里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妖怪白骨精正好看见了唐僧,她不胜欢喜,因为她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她变成了村姑、老妇人、老公公来骗唐僧,可是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最后还被孙悟空用金箍棒打死了。师:讲得真不错,下面请大家准备挑战第三关:看我七十二变找文大比拼。请大家默读课文后找出具体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生读。)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这三关,下面就请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请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生读课文。)【意图:高年级字词教学不应被忽视,此处设计从识记字词造句用词语说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既强化了字词教学,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三、走进环境。师: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生: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峰岩重叠。师:找得很准确。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峰岩重叠。”)(生默读。)师:读了这句环境描写,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山很高。生2:我也觉得山势险峻,我想这时可能很危险。师:这是原著里对环境的描写,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原著中的片段:“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长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害怕。生2:真是太恐怖了,大蟒长蛇呀! (生读片段。)师: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怪。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我们就走进故事的情节。【意图: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很简单,两个词而已,而原著中则有许多环境描写,此处补充了原著中的精彩片段,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与想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四、探讨情节。(一)起因部分师:小说的情节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白骨精看到了唐僧,想吃唐僧肉。师:谁来读课文中描写起因的句子?(生读。)(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读一遍。 (生读。)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 (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的视频) 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生读。)(生齐读。)【意图:此处对“自言自语”“不胜欢喜”两个词语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还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通过关键词语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二)学习“一变”“一打”“一责”1.学习“一变”。师:妖精接下来采取了什么行动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再用一个字概括。生1:读找到的句子,“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生2:可以用一个字“变”概括。师:妖精变成了谁?生:村姑。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姑呢?生:美貌的村姑。师:你知道哪些形容美貌的词?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我们来看看原著中是怎样描述的。(出示原著中描写村姑美貌的句子:“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生读。)师:这段描写真妙啊!妙在哪儿呢?引读:那眉毛妙在那眼睛妙在那身材妙在那音色妙在师: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生1:妖精用的是美人计。生2:这个妖精真厉害,变的村姑不仅长相美,而且心灵美,因为她手上还提着斋饭。师:这村姑真的美吗?生:不美,因为她是运用诡计要吃唐僧。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她的目标很明确,从“径直”可以看出,她就是直奔唐僧而来。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把感受带进去再读。(生读课文。)【意图: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处处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2.学习“一打”。师:这妖精“用心良苦”,计策想得巧妙,她有没有得逞呢?生:没有。师:你怎么知道的?来找一找描写孙悟空识破白骨精诡计的句子。(生读。)师:你觉得怎样?生:孙悟空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村姑是妖精变的。师:引读,第一次打的结果生:“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3.学习“一责”。师:孙悟空火眼金睛,神通广大,吓跑了妖精,救了师父,然而,唐僧却生:唐僧却责怪悟空。师:唐僧为什么要责怪悟空?生1:唐僧是非不分。生2:唐僧也不是是非不分,他是肉眼凡胎,他看不出村姑是妖精变的,只以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一个真正的村姑,他很善良,所以要责怪悟空。生3:妖精也很狡猾,它扔下了一具假尸首,迷惑了唐僧,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一个人,滥杀无辜。4.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师: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第一次出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白骨精很狡猾;孙悟空神通广大,有火眼金睛;唐僧是非不分。生2:白骨精阴险、奸诈,孙悟空神广大,唐僧很善良,但太无能。师: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次出场,后面的情节更精彩,相信学习了后面的情节,你们会对人物作出一个更客观、更准确的评价。【意图: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教学反思:本课是节选自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因此,我由四大名著导入新课,并给学生介绍小说三要素的知识,既激起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热情,明确了学习本课的关键方法,也激发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兴趣,架起了学生通往名著的第一座桥梁。既然要让课本成为学生通往名著的桥梁,只激发兴趣还不够。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大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力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并将原著中部分精彩的片段引入课文,把课文与原著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以外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那么,这一次重读三打白骨精就有了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补充了原著中的环境描写,对村姑的外貌描写,一方面丰富了课文的文本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感受,另一方面也符合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更让学生体会到原著语言的精妙。这又在学生与名著间架起了第二座桥梁。三打白骨精教学案课型 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执教0618 理论支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本着这一理念,教者在上节课“一变”“一打”“一责”学习基础上,本课教者着重引导学生运用上一课的分析方法自主学习文本余下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力求做到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生长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的过程。 教学目标1.根据学习“一变”“一打”“一责”的方法自学余下的课文片断。2.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3.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自主预习: 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评价故事人物。白骨精: 唐 僧: 孙悟空: 2.四大名著中带有“三”的故事有: 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探讨情节自学“二变”“二打”“二责”和“三变”“三打”1.复习“一变”“一打”“一责”叙事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作者是不是也按“变打责”的结构来写的呢?2.自学“二变”“二打”“二责”和“三变”“三打”明确要求:找出“变找责”的关键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品读所画的句子,尤其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形象。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尝试解决。3.交流“二变”“三变”。(1)指名读描写妖精二变的语句:“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指导朗读。交流对这一变的看法。(苦肉计)(2)找找妖精的破绽。(闪)(3)指名读描写“三变”的语句“白骨精不甘心女儿”。(4)出示原著里对老公公的外貌描写:“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交流这一变的妙处。(笑里藏刀,离间计)4.小结妖精“三变”,引导学生体会妖精的用意。(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连环计)5.指名谈谈对白骨精的看法。6.出示跟白骨精有关的歇后语,学生试接后半句。白骨精开口白骨精的饭食白骨精骗唐僧白骨精三变过渡:这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7.交流“二打”“三打”。(1)指名读描写孙悟空“二打”“三打”的句子,并说说“三打”的不同之处。(重点引导理解“迎”、“笑”。)(2)提炼三次打的具体动作,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不同。(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3)补充介绍原著中对金箍棒的描写:“那块铁挽着些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学生齐读体会(4)分组读“三打”。(5)小结:悟空的“三打”的确妙不可言!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6)齐读练习3的成语,体会孙悟空的个性特点。9.交流“二责”(1)指名读唐僧“二责”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2)引导探究:课文中并没有写孙悟空打死白骨精之后的事情,其实原著中还有唐僧“三责”的描写,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原著。1.回忆,思考,回答。2.按要求认真自学后一部分。(1)读文,扣住“一步一声”“哭”谈谈对妖精这一变的看法。(2)提问题,找破绽。(3)学生读文。(4)比较朗读,说说这一变的妙处。4.学生交流对妖精“三变”的感受。5.交流对白骨精这一形象的看法。6.学生试接歇后语。7.读文交流。(1)体会孙悟空的勇敢、机智、自信。(2)学生分析理解三次“打”的不同动作。(3)读文体会金箍棒的威力,体会孙悟空的神通广大。(4)小组读。(5)生齐读。(6)朗读成语。9.学生读文,谈谈对唐僧的感受,包括自己的疑惑。故事采用反复叙事手法,在学习第一层“变打责”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后两层,由扶到放,在学生在“放”中加深体验、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学习妖精“二变”“三变”部分,应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分析妖精变化的意图,体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适当补充原著内容,可以加深理解。在品读、分析之后,再让学生谈谈对妖精的看法,水到渠成。西游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也形成了许多关于西游记故事的歇后语,此处设计让学生自己编歇后语,一是鼓励学生创新,二是检测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白骨精的丑恶嘴脸,更好地区别善恶、美丑。 课文细致描写了孙悟空“打”的动作、神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读,生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个性体验,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主人公的个性特点。此处设计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进原著,自主探究。二、探讨走进情节学习写法1.引出写法:这“三变”“三打”“三责”的情节,叙述的次数相同,可你们读着,重复吗?(内容不同)这就是“反复叙事”。2.指名说说四大名著中还有哪些运用了反复叙事手法的故事。3.指名说说运用反复叙事手法的好处。(表现取经的艰难和主人公的个性特点。)1.说说四大名著中运用反复叙事手法的例子。(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五伐中原、七擒孟获等)2.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而名著更是优秀的范例。引导学生探究写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更可以让他们学会写作。三、走进人物内心过渡: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十分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和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好,最后一个环节进入“人物性格”的评价。1.评价白骨精、唐僧和悟空。(唐僧:是非不分,固执已见,一心向善;白骨精:诡计多端;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2.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与唐僧“对话”。3.采访唐僧,感受唐僧“善”。4.引导学生与悟空对话,感受悟空的疾恶如仇、意志坚定,对师父的有情有义。5.说话训练:安慰安慰悟空,劝劝唐僧吧!6.谈谈八戒。指名读课文中描写八戒的一句话,说说他的性格特点。7.悬疑:其实猪八戒在这个故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课文里写得很简略,但原著里猪八戒也有三次挑唆,回去好好研究,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1.学生评价人物形象,对唐僧的评价允许有争议。2.学生对唐僧提出质疑,如: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是妖精变的,要吃你!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3.指名扮演唐僧,接受采访。4、学生提出问题与悟空对话:师傅说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服气吗?师傅说你胡说,还念紧箍咒,疼得你在地上直打滚,那你为什么还要打妖精。5.分组说话训练。6.学生读文交流。小说“三要素”的中心是人物,优秀的小说总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三打白骨精更是一个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的故事,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已经深入人心,但唐僧的形象历来颇多争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唐僧的理解更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此处设计采访唐僧,与唐僧、悟空心灵对话,旨在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唐僧的一片向善之心,也让学生了解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对师父有情有义,让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导向课外。四、复述课文过渡:本文情节非常曲折,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你想把它讲出来吗?1.提出要求,尝试复述课文。故事分为三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准备复述;复述时参考以下词语:山势险峻、峰岩重叠、不胜欢喜、长生不老、诡计多端、火眼金睛、神通广大、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等;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从多方面进行复述;以课文内容为主,可结合原著中的描写创造性复述。2.指名复述,评议。3.指名即兴表演。1.按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复述准备。2.复述,评议。3.即兴表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复述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当然也要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不能让它变成枯燥、乏味的过程,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重点准备,并鼓励创造性复述和表演。五、总结全课总结:有人说“一部小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整个取经的过程,师徒四人要取的,不仅是5048卷实在的经,每个人在取经过程中,反反复复接受考验、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彼此间的矛盾,这也是一种磨砺,一种修炼。1.指名说说学习本课之后有什么收获?(结合回答,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2.齐读:“考查明代社会不可不看西游记。外国人研究中国,也更不可不读西游记。杨俊”1.谈收获。2.学生齐读。精彩的故事不仅在于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在于故事能给人以启示。因此,在总结全课时要引导学生从孙悟空身人学习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和疾恶如仇的精神,让学生在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中畅谈收获。板书设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疾恶如仇诡计多端神通广大阴险狡诈三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读四大名著中含有“三”的故事,体会反复叙事的写作特点。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执教时间:2010年4月26日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0618教学过程:一、继续探讨情节(三)学习“二变”“二打”“二责”和“三变”“三打”1.自学“二变”“二打”“二责”和“三变”“三打”。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生:按“一变”“一打”“一责”的结构来写的。师:接下来作者是不是也按“变打责”的结构来写的呢?生:是的。师:既然这样,我们下面就按前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二变”“二打”“二责”和“三变”“三打”。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出示自学要求:找出“变找责”的关键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品读所画的句子,尤其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形象。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尝试解决。)(生按自学要求自学。)【意图:故事采用的是反复叙事的手法,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层“变-打-责”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后两层,由扶到放,在学生在“放”中加深体验、学到方法、提到提高。】2.交流“二变”。师:谁来说说妖精二变怎么变的?(生读描写妖精二变的语句“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师:这一变妙在哪儿? 生:妖精变成八旬的老妇人,找女儿。 师:你们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那妖精变成老妇人是为了 生:让唐僧可怜它。师: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生读。) 师: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看看你们谁能像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能不能发现妖精的破绽?生1:我从“闪”字看出破绽了,她既然是八旬的老人,行动怎么会这么敏捷?怎会“闪出一个老女妇人”?生2:我觉得“八旬”也有问题,村姑那么年轻美貌,她的母亲怎么会这样老呢?师:是呀,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妖精的破绽,可是唐僧他们却被骗了。妖精这哭声里藏着的便是恶啊!3.交流“三变”。师:我们再来聊聊“三变”。(生读描写“三变”的语句“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了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师:原著里有一段描述:“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生齐读。)师: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吗?妖精变成这样是为什么?生:是为了拉近和唐僧的关系,他变成和唐僧是同道中人。生:他看上去很善良。师: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的善良吗?生:不是。师:那这善里又藏着什么呢?生:想吃唐僧肉的邪恶的心。4.小结妖精“三变”。师:一共变了三次,真妙啊。你们真了不起,把这不可言的东西都说了出来。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生:一变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 师: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叫 生:连环计。师:真是神机妙算,但这妙的背后藏着的即始终是一次一次有意的作恶。你看,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不可言说出来了。(出示歇后语 白骨精开口 白骨精送饭 白骨精的饭食 白骨精骗唐僧 )师:你们能把这几句歇后语的后半句接下去吗?(生接歇后语。)师:所以不叫白骨妖,叫白骨精。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 5.交流“二打”“三打”。师:我们再来聊聊孙悟空“二打”“三打”的情况。生:读“二打”“三打”的句子。师: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生:三次分别是“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 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 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你们知道金箍棒多重? 生:13500斤。师:那可是相当于几辆装煤卡车的重量,想当年,老龙王介绍金箍棒时曾说(出示:“那块铁挽着些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生读。)师:你说这样的金箍棒,这劈脸,这当头,这抡起,打这么个妖精,那真叫小菜一碟!我们一起再跟着悟空三打这妖精。(生分组读“三打”。)师:真是越“美”越打,越“哭”越打,越“善”越打!用一个字形容,打得怎么样?生:打得好、狠、妙、妙不可言。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第三次孙悟空能打死白骨精?生1:“抡起一棒”力量很足。生2:我发现这次孙悟空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做好了准备。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1:这一次他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还笑着对白骨精说话,我觉得他做好了准备,也很机智。生2:我觉得孙悟空不仅机智勇敢,还很自信,他看到妖精,主动“迎”了上前,还“笑”着。师:悟空的“三打”的确妙不可言!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孙悟空的成语。(出示练习3的成语。)(生齐读练习3的成语,体会孙悟空的个性特点。)6.交流“二责”。师:我们再来聊聊唐僧“二责”的部分,(生读描写唐僧“二责”的语句。)师:课文中并没有写孙悟空打死白骨精之后的事情,其实原著中还有唐僧“三责”的描写,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原著。学习写法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但课文是这样,“三变”写完了,再写“三打”吗?生:不是,一变一打一责,每一次,程度都是不断加深的。师:想想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体相同,分几段歌词。歌曲这样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反复抒情。那么小说的叙事呢?生:反复叙事(板书:反复叙事)师:对啦。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写,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同学们发现了故事的结构密码,这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妙”!师: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就说跟白骨精反复次数相同的反复叙事,就有生:三借芭蕉扇师:其它名著中运用了反复叙事写法的故事有哪些呢?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生2:宋江三打祝家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师: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师:其实西游记中许多故事的大体情节结构是相同。原来,一本西游记就是多个类似于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叠加。生:所以,整本书也是反复叙事。师:可话又说回来,反正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写几个故事就可以了呗,为什么写那么多故事呢?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写?生1:表现取经的艰难。生2:为了表现主人公的不避限险的精神。【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机会,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师: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十分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和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好,我们就来评一评故事中的人物吧。二、走进人物内心。(一)评价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师: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评价。生1:唐僧是非不分。生2:唐僧固执已见但很善良。生3:白骨精诡计多端。生4:孙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1.聊聊唐僧。师:看来大家对唐僧的看法不太一致,我们再来聊聊唐僧。(生读课文中责怪悟空的文字,谈对唐僧的看法。)师:他给孙悟空留下商量的余地吗?那该怎样读?(生读。)师:看来,大家不同意唐僧的观点。那么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唐僧吧,我们一起来劝劝他。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桌两人一人扮演唐僧,一人提问,听听人家唐僧怎么想的,然后我们再做评价也不迟啊。(出示问题:A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时,你就没有想到是妖精变的,要吃你!B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生同桌交流。)2.采访“唐僧”。生1:这险峻的山中,肯定有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孙悟空呢 生2: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师:有没有其他想法?生1: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生2:他滥杀无辜,我不念紧箍咒,他会把好人打死的。师:站在唐僧角度一听,也有道理啊。他的眼睛里看到是人,当然要保护,他心中想的是大慈大悲的“善”。3.聊聊悟空。师:悟空在哪里?(师与生对话)师:师傅说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服气吗?生:当然不服气。我不是有意作恶。师:师傅说你胡说,还念紧箍咒,疼得你在地上直打滚,那你为什么还要打妖精?生:他是我师傅。保护他,打妖精是我的天职。 师:悟空,师傅不但给你念紧箍咒,还给你写休书,赶你走,那你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围在师傅周围,乞求留下?生:当年是他把我救出来的。师:悟空真是有情有义。 【意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4.小结。师:通过采访,我们发现:由于两个人的看法不同,结果一个越要打,一个越要念紧箍咒,甚至最后师傅无情地赶走了悟空。(出示原著中的一段话:“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师范读)师:你看,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怎么办好呢?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们是怎样理解“向善”的?此时此刻,把你们理解的给他们讲讲,缓和缓和他们两个人的矛盾好吗?安慰安慰悟空,劝劝唐僧吧!生1:悟空,不要伤心了,师傅毕竟是肉眼凡胎啊,他哪会有你那样看得清楚呢?不要怪他了。生2:悟空,快跟师傅解释清楚吧,说清楚了,就没事了。生3:唐僧,你错怪悟空了,想想他一路上为你鞍前马后,你怎么还怪他呢?生4:唐僧,你是肉眼凡胎,你怎么忘了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啊,他怎么会看错呢?你要相信他。师:如果当时你们在场,帮助他俩沟通,悟空就不会含泪而痛苦地离去了。然而,如果都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情节当中人物的矛盾冲突,那你对孙悟空和唐僧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吗?生:不会。师:所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特别注重人物的矛盾冲突。因为有了矛盾冲突,才能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立场更清晰,情感更集中,表达效果也更好。感谢大家的讨论,于是我们知道了名著中的人物特点之所以能那样惟妙惟肖,妙就妙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相信你通过上面的讨论,对人物的评价一定会更客观。【意图:小说“三要素”的中心是人物,优秀的小说总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三打白骨精更是一个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的故事,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已经深入人心,但唐僧的形象历来颇多争议,此处设计采访唐僧,与唐僧、悟空心灵对话,旨在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唐僧的一片向善之心,也让学生了解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对师父有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肉牛养殖区域集群发展比较优势及产业协同效应分析
- 2025-2030羊肉产业资本运作典型案例与并购重组机会分析
- 2025-2030糖果零食市场消费趋势分析及行业创新方向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矿泉水原料供应链优化与市场增长空间预测报告
- 2025年梅河口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含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3号)(9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5年第三批公开招聘人员(16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康中学高新分校招聘教师(1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五指山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招聘4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济南市市中区社工站人员招聘(若干)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于Java的网上蛋糕预订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小猪变形记》一年级
- 青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医学和法学就业率最高
-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 急救车必备药品和物品 急救车物品药品管理
-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课件
- 西门子低压电器快速选型手册
- 养羊与羊病防治技术课件
- 蔬菜大棚项目计划书
- 医学资料品管圈十大步骤的运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