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2教时).doc_第1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2教时).doc_第2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2教时).doc_第3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2教时).doc_第4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2教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6.音乐之都维也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2. 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3. 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教学重难点重点:读通课文、读好长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难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资源相关材料: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的书写,完成习字册。2.阅读新阅读 新习作之音乐之都维也纳助读,一课一练知识窗及芳草地。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下来。再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1.欣赏世界名曲兰色的多瑙河2.猜猜这座城市的名称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1分钟)预习作业11.展示习字册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3.练写12遍。4.同桌点评。预习作业31.朗读展示(1)词语坐落 装饰 坐落 生涯 掺和 草坪 优雅轻快 金碧辉煌 街头巷尾2.句子 主要围绕以下句子展开:(1)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3)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chn huo)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3分钟)1.自主学习5分钟。2.合作探究【学习单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划出。(2)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的?(3)交流你们在预习时是怎么分段,概括段意是按什么方法的?(4)自学时间:5分钟。3.展示4.学习反思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13分钟)1.自主学习5分钟。2.合作探究。(3分钟)【学习单2】:(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通过哪些词语能感受维也纳如画的风景。(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4)利用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试用上“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种类型的词语来介绍维也纳。3.展示。(5分钟)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 同学们,音乐是世界上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世界名曲兰色的多瑙河,听着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畔。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流经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奥地利的首都,有人说,音乐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了这座城市。谁能来猜一猜这座城市的名称?对,这就是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它是奥地利的首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单看这几幅图片,我们还不能更深入地了解维也纳,今天就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板块:预习导学预习作业1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指导分析字形。“卑”字最后一横要写得长一点,最后一竖要写成悬针竖等。预习作业31.抽组号为“3”的学生展示2.导学:(1)第一句话:重点指导长句停顿。了解“它”指什么,“北麓”什么意思,明白本段交代了维也纳的地理位置。(2)第二句话:先读好人名,然后读通全句(3)第三句话:重点指导“掺和”一词的读音。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维也纳这座风景如画的音乐之都吧!2任务驱动: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预设:(1)中心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2)课文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维也纳音乐摇篮、音乐装饰、享受音乐、国家歌剧院。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来概括文章每段主要内容的。6.组织反思:想一想,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要注意语言简洁、通顺。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1.任务驱动2、自学时间:5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这段清新的文字,想象当地如画的风景,体会作者对音乐之都的向往与热爱。答案预设:(1)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总领全文。(3)维也纳周围风景很迷人。(4)通过读好“世界著名”、“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等词读出维也纳的美。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补充习题第一、二题。2.一课一练第一题。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2.一课一练第一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16.音乐之都维也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2.能找出小节中心句,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作者是怎样从几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激发爱美情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教学资源相关资料: 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预习设计摘录文中相关句子(1)写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历史悠久的句子。(2)写维也纳地理位置的句子。(3)表现维也纳市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的句子。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1分钟)第二板块:精读第二段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之处(24分钟1.自主学习(8分钟)2. 合作探究(5分钟)【学习单一】(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每一自然段的结构怎样?用浪线划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3)反复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4)自主学习时间:8分钟。3.展示(11分钟) 第二自然段1.摇篮主要是指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大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第三自然段1.第一个“装饰”是“装扮”的意思,第二个“装饰”是“装饰品”的意思。2.关注“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借此感受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1.抓住“随时”“还”“许多”“尤其”“总要”“惯例”等词语,感受维也纳的人民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2.掺和在课文中指乐声与花香混合在一起,融入夏夜的风中,使音乐声更令人心动神迷。3.拓展说话练习。 有了音乐,维也纳人的生活便增添了无数快乐。如果,你也生活在维也纳,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与音乐相关的什么事呢?第三板块:精读第三段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采(9分钟)1.自主学习(4分钟)2、合作探究【学习单二】(1)从中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结合课文内容来欣赏,并习文。(2)自学时间:4分钟。2.展示:(5分钟)第四板块:争做小导游(6分钟)1.简单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导游的知识。2.练习背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3.试演。4.评选“维也纳最佳导游”。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踏上维也纳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板书课题第二板块: 精读第二部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之处1.过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2.任务驱动。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交流。(1)课文是从音乐摇篮、音乐装饰、享受音乐、 国家歌剧院四个方面来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每个自然段以总分的方式。第二自然段a、出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b、从哪里看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摇篮”本来是指什么?在文中这个词有什么含义呢?说说你的理解。C、多媒体出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雕像,并播放一些名曲片段,学生欣赏。d、指导朗读e、迁移练习学校是 的摇篮。 是 的摇篮。 是 。第三自然段a、出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b、理解“装饰” c、 深入思考:音乐是无形的,怎么又会装扮呢?d、出示有关图片,学生仔细欣赏。e、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a、读一座城市,更要读这里的人。维也纳生活的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b、阅读这一段,你会特别关注那些字眼?c、重点品读: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掺和”本是“掺杂、混合”的意思,联系这一句,这一段,你觉得掺和的含义是什么? d、情境诵读。 让我们一起在贝多芬的乐曲旋律中走进维也纳人的音乐生活吧!(配乐齐读)小结:正像一句话说的,仿佛在维也纳的人,都从空气中获得了音乐节奏感似的。你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维也纳人如何生活。(板书:生活离不开音乐)第三板块:精读第三段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采1.出示三副图片,分别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和在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的场景图。2.任务驱动: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导学国家歌剧院:给你的什么样的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你还想怎么来介绍它?教学预设:(1)从“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等感受到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2)作者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写的。(3)圈出相关词语:金色墙壁、金色铜像、金光闪闪,读出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金色大厅:为什么称为金色大厅?读了第七自然段,你有什么收获?我了解了金色大厅在世界上具有重大的影响。5交流。第四板块:复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