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4课时 溴、碘及其化合物是宝贝教与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制取溴、碘单质的反应原理。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了解溴、碘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和作用。4了解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溴、碘制取的工艺流程介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及工业应用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及工业应用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大脖子病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以及怎样解决?为什么我国对食用盐加碘?2没有加碘盐之前,居住在海边的人很少患大脖子病,为什么?3海水中的碘主要以碘化钾和碘化钠的形式存在,海水中的溴主要以溴化钾和溴化钠形式存在。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大脖子病是因为缺碘而引起,通常食用含碘盐加以解决。海带中含有碘引入图片,震撼人心,缺碘导致的病原来如此的恐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海带中含碘为海带中提取碘作为铺垫。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一,同时提出问题1溴化钾中滴加新制氯水颜色为什么加2加四氯化碳为什么分层,为什么水层几乎为无色?补充:氯水参加反应的是Cl2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一。整理答案:1颜色改变是因为氯水与溴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有色的新物质生成。2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水在上层,溴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四氯化碳中小得多。1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反应原理的结论。2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小组协作能力。例题和训练:例1 变式训练1、2点拨:原来未有明显变化,滴加数滴水后才有紫色浓烟冒出,说明水能促进反应,所以水是反应的催化剂。自学:完成变式训练1、2总结:C12、Br2、I2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习题巩固再演练,同时总结C12、Br2、I2性质规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二。思考问题1溴水和新制的氯水滴入碘化钾发生了怎样的反应?2氯溴、碘单质的活泼性比较?(教师引导:在初中我们学过金属活动顺序,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可以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组实验并回答问题1溴和氯单质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2氯、溴、碘单质的活泼性:Cl2Br2I2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反应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早在初中已见过,因此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利用已知规律与未知知识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按照分组实验的结论填写表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页的资料卡提示,引导:为什么溴、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相似相溶)补充实验:1碘溶于酒精即制碘酒2馒头上滴碘水观察颜色变化。学生通过阅读懂得溴、碘的一些物理性质培养阅读能力,同时通过碘酒的制备又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化学学科的魅力。阅读P46倒数第二段,教师提出问题:1利用了什么反应原理?2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汽说明溴单质有什么性质?3若不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汽是否有别的方法使溴单质得到富集?4提取的溴单质应该怎样保存?学生阅读后思考归纳:1反应原理2KBr+Cl2=2KCl+Br22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汽说明溴单质是易挥发物质3利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教师提示)4密封阴暗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和训练:例2 变式训练3点拨:这是对萃取分液操作原理和方法的考查。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液,两层液体要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自学:完成变式训练3总结:根据Br2、I2的性质,进行分液操作的考查习题巩固再演练,同时归纳Br2、I2提取原理。指导学生阅读P46最后一段及图2-7投影: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里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单质的原理和方法,但是具体操作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刚才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工业制溴、碘的方法,可能还有其他更好的提取方法,那么今天课后的一个作业就是上网或是通过其他途径查找工业上制溴和制碘的方法学生分析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每一步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页的资料卡提示,引导:怎样进行Br- 、I- 的检验,进行实验探究完成实验,提炼出实验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例题和训练:例3 变式训练4点拨:可根据Br2和I2及Br和I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如:Br2和I2在CCl4中颜色不同;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的特性;根据Br2能与KI溶液反应,而I2不能与KBr溶液反应;溴化银和碘化银的颜色不同。自学:完成变式训练4总结:法一:AgNO3溶液和稀硝酸法法二:氯水、淀粉溶液法三:氯水、四氯化碳法习题巩固再演练,同时归纳掌握Br- 、I- 的多种检验。课堂效果检测1下列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 ( )AKI BKCl CI2 DBr22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 )Cl2做消毒剂 AgBr制胶卷、感光纸 AgI人工降雨 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淀粉检验I2的存在 NaClO漂白纺织物A B C D全部3A、B、C三支试管里各盛有含Cl-、Br-、I-的溶液中的一种溶液。向A管里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成棕红色,在将此溶液倒入C管里,无变化。判断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含有的离子依次是 ( )ACl-、I-、Br- BBr- 、Cl-、I- CBr-、I-、Cl- DI-、Br-、Cl-4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通入足量Cl2;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加CCl4振荡;用分液漏斗分液;过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5实验室配制碘水时,往往是把碘溶解在KI溶液中,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其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I2 + II3 。关于碘的碘化钾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I沉淀 B该溶液能使淀粉变蓝CI3是一种单质 D该溶液中通入C12,I3的浓度不变6试管内盛无色液体X,加入Y后变为浅黄褐色,再加入Z溶液,立即出现蓝色,从下列溶液中选择:KI溶液 淀粉溶液 稀盐酸 稀氨水 稀溴水NaBr溶液,则X是 ,Y是 , Z是 。(填编号)7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第1步:灼烧。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代号)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容量瓶H、玻棒 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理由是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显蓝色,则证明含碘。1答案:C 。点拨:只有I2才能使淀粉变蓝,并不是含有碘元素就能使淀粉变蓝(含碘化合物不能使淀粉变蓝)。2答案:D 。点拨:物质的用途要加强记忆。3答案:C 。点拨: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没有变蓝,而变成棕红色说明A中没有I-,有Br-。将含有Br2的溶液倒入C管里,无变化,说明C中也没有I-,所以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含有的离子依次是Br-、I-、Cl-。4答案:B。点拨:海带中提取碘的步骤为:灼烧、过滤、氧化、萃取分液。5答案:A B。点拨:碘的碘化钾溶液中既有I-,又有I2,所以具有这两中微粒的性质。A是溶液中的I-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I沉淀,B是溶液中的I2与淀粉作用变蓝。I3是一种离子,不是单质,溶液中通入C12,I3的浓度会不断变小。6答案:X: Y: Z: 。点拨:溶液出现蓝色,生命溶液中存在I2和淀粉,则有和,中为I-,要有氧化剂才能将I-氧化为I2,所以要稀溴水,即。根据溶液的颜色可知道X为KI溶液,Y为稀溴水,Z为淀粉溶液。7答案:第1步F、H。 第2步过滤。第3步D; H2O2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同时反应后不会带来新的杂质离子。板 书 设 计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Cl2+2KBr=2KCl+Br2Cl2+2KI=2KCl+I2Br2+2KI=2KBr+I2二、溴、碘的性质溴单质: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易溶于有机溶剂碘单质:紫黑色固体、易升华,能使淀粉变蓝溴离子 能与硝酸银反应电离子三、溴碘的工业提取 溴的提取:母液通氯气鼓入空气粗溴精制纯溴 碘的提取:(见课本)四、溴碘及其化合物的作用 药剂 溴 溴化银感光材料制胶卷 制含碘食品 碘 碘化银人工降雨教案点评:本节课程是典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前半部分是溴、碘的提取原理,后半部分是前面原理的实际应用。制取溴、碘的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知识,怎样使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呢?以往教师可能给出反应原理或是联系元素周期律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与新教材相违背,新教材强调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而不强调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给出反应原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而溴、碘的提取,学生只需要理解每个步骤的意图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理解所学溴、碘的提取原理及其一些物理性质,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意图。教学反思:备课资料一、溴、碘在有机溶剂中所形成的溶液的颜色碘在有机溶剂中所形成的溶液的颜色, 随溶剂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 这主要与溶剂的性质及溶剂化作用有关。按正己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 苯、乙醇、 乙醚、乙酸乙醋、 醋酸、丙酮的顺序, 溶剂与碘的溶剂化作用( 电子给予一电子接受作用) 依次增强, 其溶液的颜色依次为紫色一紫红色一棕色或棕红色一褐色。将较强的电子给予体溶剂如乙醇、乙醚加人紫色的碘溶液中, 紫色溶液可立即转变为棕色。对同一溶剂来说,溶液浓度的大小并不影响表示溶液颜色特征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由于人的视觉误差以及对颜色的描述的差异性, 因此在涉及碘溶液颜色时应该说明其浓度大小。氯、溴、 碘分子的电子运动和分子振动对氯、溴、碘的颜色影响很大, 而氯、溴、碘分子的转动对其颜色的影响则很小。二、溴的发现法国化学家巴拉尔(Balard,A.J.1802-1876),年在研究盐湖中植物的时候,将从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烧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种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溶液即分为两层:下层显蓝色,这是由于淀粉与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层显棕黄色,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巴拉尔的研究,认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氯与溶液中的碘形成新的氯化碘,这种化合物使溶呈棕黄色;二是氯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换出来了,因而使上层溶液呈棕黄色。于是巴拉尔想了些办法,试图把新的化合物分开,但都没有成功。巴拉尔分析这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与氯、碘相似的新元素。他用乙醚将棕黄色的物质提出,再加苛性钾,则棕黄色褪掉,加热蒸发至干,剩下的物质象氯化钾一样。然后把剩下的物质与硫酸、二氧化锰共热,则产生红棕色的有恶臭的气体,冷凝为棕黄色液体。巴拉尔判断,这是与氯和碘相似的一种新元素。法国科学院于年月日,由化学家孚克劳(F-ourcroy,A.F.17551809)、泰纳、盖吕萨克共同审查巴拉尔的新发现。他们认为:“关于溴是否是一种极简单的单体,今日我们更有知道的必要,我们已经做过的不多几次的实验也许还不足以证明它确实是极简单的个体,然而我们认为至少是很有可能的。巴拉尔先生的报告作得很好,即使将来证明溴并不是一种单体,他所罗列的种种结果还是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的。总之溴的发现在化学上实为一种重要的收获,它给巴拉尔在科学事业上一个光荣的地位。”但他们不赞成巴拉尔的命名,把它改称为溴,含义是恶臭。科学研究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细的操作技术,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论和思想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将走许多弯路,甚至真理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也会视而不见。德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李比希(Liebig,U.1803-1873)在研究工作中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在发现溴的前几年,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盐工厂的请求,考察母液中含有什么东西?再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淀粉碘化物过夜以后变成黄色。他再将母液通入氯气进行蒸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牛奶购销合同样本4篇
- 投标协议书简约版8篇
- 学校房屋租赁合同(开书店)6篇
- 煤炭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面点师合同范本
- 安装压力罐合同范本
- 看孩子保姆合同范本
- 新成立公司合同范本
- 傣族民居出售合同范本
- 结婚别墅租房合同范本
- DL∕T 976-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
- 盐酸罂粟碱在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
- 智能网联汽车:第6章 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技术
- 设备维修保养风险评估与规避
- SYT5405-2019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 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护理查房
- 《新学期“心”动力》心理主题班会
- 《基础写作教程》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基础写作概论- 理论文体
- 培养团队协调能力
- 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